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官居超品 >

第9部分

官居超品-第9部分

小说: 官居超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伙上次看到李凌的腰间挂着一个牌子,还以为对方是锦衣卫的人呢,吓的他在家中蛰伏了些日子,后来李家得罪了马县丞和宗师大人,两家一致对付李家,李凌却只有忍耐的份儿。

    刘富才觉得事情有些不妙,他花了大价钱托人到南京锦衣卫打听之后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了,李秀才根本和锦衣卫没有任何的关系,完全是自己自做聪明瞎猜。

    他鼓动老爸开始针对李家,以来年的盐引威胁盐商,让他们放弃到李家买盐,使李家彻底的陷入了被动之中。

    这小子连个童生都不是,按理说他是没有资格进入县学的,可是他帮了马家这么大的忙,人家自然是要回报的,马县丞亲自来夫子面前给县丞说和,他这才得以有机会进入县学“温习功课”,准备来年的科考。

    “小人得志!”。李凌低声的回了一句,快步进入了县学旁边的“文宝斋”。

    食盐的买卖虽然有官府的管制,属于“计划经济”。但是也仅仅限于盐引而已,他无法说服本地的盐商购买自家的食盐,只要时间一长,强大的价格规律会自动将盐商们送过来的,只是在这之前他们要蒙受巨大的损失。

    李家还没到生死存亡的地步,他也用不着去哀求别人,即便是马县丞和宗室大人李秀才都不屑于此,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刘富?

    “哈哈,我们的李的公子黔驴技穷了!”。刘富放肆的大笑起来,向旁边的几位同学展示着自己的不凡,

    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让他狠狠的出了一口气,他虽然连童生都不是,却能让一个秀才不敢正视自己。

    “小姑娘,这可是一整套的用具啊,并且每一种都是有名的,就拿湖笔来说吧,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那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全套所有加起来收您三十两纹银一点也不多!”。

    李凌刚一进文宝斋就见老板拿着一整套的书具在向一个客人推销,他随意的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他们县学的制式装备。除了那只湖笔不错外,其他都是一般货色,平常也就卖个十来两银子吧,没有想到老板一开口就要三十两,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大叔,您可不可以便宜点?我。。我没带那么多钱啊!”。

    一声轻柔的声音传过来,李凌才发觉这位被宰的顾客只是一个小姑娘,十四五岁,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衣服上还有少许灰尘,一看就知道是外地过来的女子,怪不得掌柜的会将价格提的那么高。

    女子好言企求本店的掌柜,可是那老家伙或许是笃定了她一定会买自己的书具,他居然毫不动摇,任凭一个女子苦苦的哀求。

    又是一个寒门子弟,在李秀才的眼中,他不过是想为自己的兄弟或者是情郎购买一份读书人的用具而已。

    天下寒门,多少人才陨落在钱财上,为了自身的生计,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也许,这姑娘背后的书生像自己一样在默默的坚持着,期望一朝登科,家人和朋友也能过上好日子!

    “我说掌柜的,你又在糊弄外地人啊!“。李凌悄然来到柜台前,仔细的辨别了一番。确认上面的笔墨纸砚确实是一般货色之后才开口替那位姑娘说话。

    “原来是李大少爷,今天怎么有空来我们小店。啊,既然你张口了,没说的,我可以给她一个实惠的价格,就十两,你看怎么着?”。

    掌柜的抬头看到李凌的时候眼皮不禁笑了一下,这位可是知根知底的人物,文宝斋坐落在县学附近,但是只经营一些书具,所得有限。

    他们能够在这个地方站住脚,全凭店中的湖笔质量较好而且价格并不比别人昂贵多少。

    文宝斋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只是因为有一帮盐商帮助他们从原产地带货过来的缘故,这些人正是李家给他介绍的。

    本来掌柜的可以将这套书具白送出去的,只是看的出来这女子根本就不认识李秀才,而且还有自己的成本,一时间他有些犹豫不决了。

    “掌柜的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只是没有带那么多现钱而已,这套书具我是打算送人的,不知道有没有好一些的,我可以先把这跟簪子留在这里,一两日之内我就派人过来给你送钱!”。

    李凌将这套书具压到十两纹银的时候,女子非但没有领情,反而将一根碧绿的簪子从自己头发上取了下来,径直给了文宝斋的掌柜。

    这根簪子通体碧绿,一看就知道是一种名贵的玉制成,虽然不知道具体价格如何,但是最起码几十两银子还是有的。

    掌柜的一时间陷入了尴尬之中,若是没有李凌在一旁,他完全可以以次充好,用一套一般的充当上品高价卖给这个姑娘,反正她是送人的,别人收了礼物绝对不会告诉他价值几何。

    现在当着李秀才的面他绝对的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李凌也是一个行家,具体的价值他怎么能够不知道?很显然他是偏向小姑娘的。

    “这位姑娘,一套这样的书具已经算是不错了,若你送的人不是名家的话应该可以用了!”。李凌看到那姑娘坚持要换一套好的书具也是很无奈,这些对于一般的读书人来说已经很奢侈了。

    那女人微微一笑算是表达了自己的歉意,父亲对她说过,她的未婚夫今春中了秀才,正是奋发图强的时候,她才想为对方准备一套书具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个套书具已经不错了,那少女从文宝斋掌柜的手中拿回了簪子,然后慢慢的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荷包当中找出几块散碎银子,一共有十两的样子,将银子交给掌柜以后便收了这套文房四宝。

    临走的时候女子对他们微笑了一下说道:”不知道盐商李家怎么走?可否给我指一条路?“。

    女子羞涩起来更好看了,脸蛋红彤彤,虽然身形还没有长开,但是一看就知道将来一定是个美人坯子。

    …“盐商,李家!”。李凌听到这几字之后脑袋便嗡嗡做响,他终于明白眼前这个女孩子到底是谁了,人生何处不相逢,李秀才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见到她。

    文宝斋的掌柜见她打听李家的地址,本想挑明李秀才的身份给对方,只是看到主人公一副入了魔障的样子将要说的话给咽了回去,老老实实的为小姑娘指明了道路。

    “怎么会是她呢?”。李秀才也不买文房四宝了,他心中存着疑问,一路慌慌张张的回到了家中,待他看到自家门前停着十几辆马车的时候,他终于彻底的明白了一切。

    “看来是杨大伯过来了!”。他不由的摸了摸腰间那块腰牌,想起了它的来历。

    感谢takl。同学的打赏!

第十三章抵达盐场

    不出李凌所料,来他们家的真是印象中的杨叔,小时候每次见到这位叔叔都会有许多好吃的和好玩的,长大以后才知道他竟然是自己未来的岳父大人,早在李凌六岁的时候父亲为他订下了这门亲事。

    杨叔叔十多年前来这一带运盐,一直以来都是由李家接待,两家逐渐熟悉起来,一次酒醉之后杨叔叔和李父便有了约定,两家结为亲家,以示友好。

    继承了前世的记忆,李凌尝试着逐渐融入李家,融入这个朝代,对于这门亲事,他一向是不置可否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是不应该考虑这些的。

    在文宝斋见到这位名叫杨颖的未婚妻,心里便起了波澜,坦白来说,小姑娘落落大方,人长的也漂亮,他对对方是没有意见的。从她主动为自己挑选礼物来看,小姑娘对着未来也是非常憧憬的。

    双方父亲给两人做了介绍以后小姑娘的脸立即就红了,双眼不自然的盯着地面,她怎么也想不到未婚夫居然就是那个在文宝斋替自己解围的人,一时间她的心中塞满了浓情蜜意,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次我来的目的也是一样,不过现在边关有战事,蒙古人屡屡对我军进行挑衅,所以这次我要运二千担食盐,将来年春天的量一起运过去,还麻烦李兄弟多多费心!”。杨叔叔才不管自己女儿私下里的那点心思,他单刀直入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这次多带盐的决定是他和自己的哥哥共同决定的,半点也马虎不得。

    杨家这次居然要这么多的盐李父一下子就高兴,这样一来自己盐场的危机不就解除了吗?但是随即他的脸上就暗淡了下来,自家盐场里只有十几万斤的货物,到哪里再去给他找另一份儿去?

    “大哥可是为难小弟了!”。李父一下子愁眉不展了。

    “父亲您就放心吧,这次我和杨叔叔一起前去盐场,那里晒盐的也不只我们一家,我们一定会凑够数量的!”。李凌自然知道父亲发愁的原因,因为刘知事的原因,应天府的盐商们对他们李家都怀有敌意,有人甚至抱着坐收渔人之利的想法。

    这种情况下再想向这些人寻求帮助怕是很困难。

    杨叔叔采购的乃是军需品,是不能完不成任务的,杨叔叔本身就代表着官府,本人又是锦衣卫的,想要完成这次任务却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贤侄说的很对,这次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完成,这样吧,我还要到应天府去采购一些其他的用品,就由颖儿替我去一趟盐场好了!”。

    杨叔叔根本就不知道李凌正惦记着他的身份呢,他轻易就让李秀才的计划落空了。

    一切准备好之好,李凌和杨颖就带着几十辆大车以及百余名护卫出发了,出了应天府以后一路向东浩浩荡荡的向着海边而去。

    护卫的头领是一个姓张的年轻人,通过两日来的观察李凌发现一个秘密,这位统领似乎对自己的未婚妻有意思,经常有意无意的来她的面前献媚。

    “你不要误会,我只将张武当朋友而已!”。杨颖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她自然看出李秀才对张武的戒备之意。

    张武的父亲是边军的一名偏将,平素多和杨家来往,杨颖自然看出他对自己的一番心意,只是世事就是那么巧妙,她一开始就不喜欢武将,尤其是今春李凌取得了功名之后,杨小姐更是将自己的一颗心系在了未婚夫的身上。

    姓张的小子也是很有毅力的,多次被杨颖暗示之后依然不折不挠的跟在她身边。

    ‘你放心,只要他不过分,我是不会和他一般见识的!“。在李凌的眼中,张武这人还算懂得分寸,现在运盐要紧,他自然不愿意多生事端。

    他们大摇大摆的赶着几十俩马车前往海边,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尤其是那些盐商,李凌这些人离开的当天就有各自的奴才向自家的主子报告了这个消息。

    这一路一直很太平,只是临近海岸的时候却发现有大批的难民向应天的方向逃逸,这段日子不断有零星的倭寇前来袭扰周围的盐场。

    当地的官差也过来巡视过几次,倭奴们来去匆匆,又只是一小股,官差们拿这些人没有办法,总不能为这几个贼寇动用大军吧!

    车队到达盐场的时候,小八的父亲很是高兴了,这么一大批食盐运过去,盐场的危机就彻底的解除了。

    “大家都手脚麻利一些,将食盐给装到车上!”。老汉不懂得什么叫军需品,只知道杨家这次是帮了李家的忙,也给他解了围,他自然要尽全力去做事。

    数十人一起做事情,李凌和那群护卫们仅仅在盐场吃了一顿午饭,十几万年的食盐已经整整齐齐的被搬到了车上。

    小八的父亲一脸的歉疚,盐场只能凑够少爷所要的一半份额,实在是找不到更多的食盐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杨叔叔两个月之后才会了来盐场取盐,只是即便到那个时候,李家也只能给他们一千石的细盐。

    李凌打发护卫们将大车赶走以后,独自一人去了刘家的盐场,杨叔叔还能在应天待上十来天,一定要想方设法在这段时间之内凑齐一千石的细盐。

    他虽然不知道边疆那边打的什么主意,但是却知道凡是和边关有关系的事情一定十分的重要,轻易不能草率行事。

    “李少爷,您要一千石的细盐,还要按照原来的价格?”。王家盐场的负责人将脑袋摇的和波浪鼓一样,毫不犹豫的就回绝了李凌的请求。

    现在李家盐场已经没盐的事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本地市场上就那么多的细盐,盐商们要想在此地提盐就必须争夺剩下几家的。

    如此一来价格必然还会上扬,多的不说,多买出一两成的价格绝对是可以的,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王家盐场是不会错过的。又何必这么心急的将场子里库存的细盐卖给李家?

    任凭李凌怎么说话,刘家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