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11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11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锷幕鹎够鹋谥柿炕顾憧梢浴!

    “你说在澳门有火器制作工厂?”任思齐惊问道。得到怀特肯定的回答后,任思齐立刻寻思了起来,在这个冷热武器交替的年代,一支军队想迅速形成战斗力的话首选就是热武器。

    对于岱山军来说,接下来的一年是迅速扩展的时期,可是所需要的武器却没法解决。岱山军不是朝廷建制军队,武器只能自己想法。长矛之类的兵器好办,只要肯花银子就能买到。可是火枪火炮就不好办了,这两种武器控制的很严,不好买到不说,即使能买到质量也不好。

    另外还有盔甲,这东西更是一只军队所必须。没有防御的军队战斗力不堪一击,就拿岱山军来说,打打海盗还可以,可要是和正规军队作战,那就差多了,更别说战力逆天的满清军队。可是盔甲这东西管制更严,你就是拿钱也买不到。

    现在听说澳门有兵工厂,任思齐唯一的想法就是派船去澳门,从葡萄牙人哪里购买火枪火炮。

    决定了去澳门购买火炮,可任思齐又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任思齐属下人是不少,可能拿出来独挡一面的却是不多。想来想去只得派安东尼去,安东尼为人圆滑又长时间和西夷人打交道,精通荷兰语,这样的一个人应该会让葡萄牙人感到亲切吧。只安东尼一个人也不行,他武力太差,任思齐让李行久陪着他一起,负责一行的安全。

    澳门属于郑家的势力范围,为了保证安全,任思齐给了安东尼加盖巡检司大印的公文,这样有了官方身份,郑家应该不会为难。

    安东尼和李行久乘着一艘三桅帆船离开了岱山,往澳门去了。看着远去的帆影,任思齐心神不定,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清剿海盗抓住匪首顾荣的封赏怎么还没消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游击

    南京兵部衙门

    兵部尚书史可法正和来访的前礼部侍郎钱谦益攀谈。

    南京是大明的陪都,虽然各种衙门一概俱全,基本上和北京相同,可大多数官员都是闲差,多是政治上的失败者被打发到南京养老,但是地位却不低于北京相对的衙门。

    南京六部,以兵部为首,兵部尚书史可法实际上是南京文臣的首领。整个南京掌握实权就是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的勋臣。

    若是太平时节,南京的官员们自然是清闲逍遥,可眼下大明国事如火如荼,北方半壁江山已落入闯贼之手,就连首都北京恐怕也已经被闯贼攻下,他们的崇祯皇帝下落不明,这让南京的地位一下子重要起来。

    北京若是沦陷,那么南京将由陪都顺势变成大明的都城,南京衙门一应俱全,可以直接掌控整个大明。

    可问题是皇帝在哪里?

    早在三月初,朝廷就向四方发出勤王的圣旨,闯军从陕西出发渡过了黄河,整个山西都被闯贼攻下。

    接到勤王的圣旨后,史可法立刻下令召集江南各地的军队,赶往北京勤王。可是史可法在瓜洲呆了将近一月,各地的官兵却来的非常缓慢,近一个月的时间聚集的军队还不到两万。

    就在史可法不管不顾,决定就带着这两万军队赶往北京之时,一个消息从北方传来,那就是北京已经陷落。听到这个消息后,史可法仰天长叹,当即就停在了瓜洲。

    北方的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有的说崇祯已经从北京逃了出来,有的说崇祯殉国,太子及诸王却已经逃脱,正在赶往南京的路上。

    消息接二连三,史可法不知道该相信那个好。若是崇祯能逃到南京,那他当然还是大明的天子。若是崇祯殉国,那么理应由太子或者崇祯的其他儿子继承大统。

    可是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崇祯还未逃过来,看来殉国的可能非常大。

    一开始有传言说崇祯已由海路乘舟南下,南京的其他官员们一个个的也喜形于色,奔走相庆。天子还在,则大明国事还有可为!

    可是很快原大学士魏绍乘从北京逃出,证实了崇祯已于三月十九日在煤山上吊,而崇祯的三个儿子都被闯军俘获,未能逃出北京。

    既然崇祯和他的儿子都没于闯军,那么只能由旁系藩王即位为君。

    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恒王都避难淮安,离南京很近。从血统上来说,自然是福王最近。老福王朱常洵和崇祯的父亲是兄弟,福王是崇祯的堂弟,兄终弟及继统最为适宜。

    早在数日前,淮安巡抚路振飞就写信给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史可法当然知道福王继统更为适合,可是南京的大臣中有着很多的反对意见。其中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反对最为强烈,这让史可法犹豫不定。

    今日钱谦益来访,就是劝说史可法放弃立福王朱由崧,改立潞王朱常淓为帝。

    “牧斋兄,国事如此,宜早定帝位稳定人心,福王乃先帝堂弟,兄终弟及,继位最为适宜。”史可法缓缓对钱谦益道,面前的钱谦益虽然现在没了官职,可他曾经做过礼部侍郎,现在更是东林党的首领,南京的很多官员如兵部侍郎吕大器、户部尚书高宏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都以钱谦益为首,这让史可法对他的意见不敢轻视。

    “道邻兄的意见谦益不敢苟同,”钱谦益摇摇头,对史可法道:“国事如火如荼,自然应该立一位贤明的君王,福王贪婪、****、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以藩王之位干预有司,其恶名众所周知。我大明国事如此之艰,正是君王奋发之时,而潞王虽然伦序稍远,可其贤明,坚毅,正是我大明中兴之主。”

    听了钱谦益的话,史可法半响无语。钱谦益嘴上说的漂亮,却无法掩饰其私心。因为东林党人和福藩有仇。想当初,正是东林党人的力争,福王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图谋太子的位子化为泡影,现在东林党人害怕福王朱由崧记仇,千方百计阻止福王继位。

    虽然知道钱谦益及东林党的私心,史可法却无法宣之出口,作为南京文臣之首,他此时和首辅无疑,自然需要调和各方的意见。

    双方沉默了半响,还是史可法先开口,为了缓和气氛,说了一件小事。

    “牧斋兄,北方沦陷,南方也不太平,前些日兵部得到奏报,海盗顾荣悍然攻打舟山岛,围城数日,幸亏有岱山巡检任某,率领属下弓兵往缘,于舟山城下击破海盗,生擒匪首顾荣。”史可法说这话的意思是,现在国事都这样了,咱们作为朝廷的官员就不要在进行党争了,和衷共济共赴国事才对。

    谁知钱谦益听到此事,一下子打断了史可法的话。

    “道临兄得到的奏报恐怕有误。”

    “额!”史可法惊讶的看着钱谦益,兵部得到的奏报是下面传送而来,并且有锦衣卫的递报为凭,怎么会有误。

    “对于这个岱山巡检任某,谦益听到另外一种说法,说是这任某勾结的海盗攻打舟山,肆掠百姓,然后任某趁机为舟山解围,藉此立功图谋舟山参将之位。”

    “牧斋兄的说法是从何而来?”史可法皱起了眉头,不满的看着钱谦益,兵部是史可法的地盘,他不喜欢有人对兵部的事务指手划脚。

    “谦益的一位远亲在舟山经商,他经历了舟山的乱事,我说的事是他亲眼所见,不会有假。”

    听了钱谦益的话,一股怒火从史可法的胸中涌起,以钱谦益的名声人品,自然不会说谎。他上午看到递报时,还为姓任的巡检叫好,以区区一个巡检司的数百弓兵,击破数千海盗,可谓人才,况且任某还是秀才出身,可谓文武双全,出了如此人才真是大明之幸。可谁知这姓任的巡检竟敢悍然勾结海盗,攻打舟山,荼毒百姓。不行,我得下令彻底调查此事,把这姓任的抓起来审问。

    钱谦益走后,史可法让人立刻调来所有有关舟山战事的公文,重新看了一遍,越看疑点越多。早在一个多月前,舟山参将就上报剿灭了曾经攻打崇明的海盗顾荣,并且把顾荣生擒活捉。可是不久,顾荣余部竟然又杀上了舟山,围城数日,舟山参将吓得弃城而逃,幸亏岱山巡检任某及时带兵赶到,击破了海盗大军,才保住舟山不失,据任某所报,顾荣其实是他擒获,却被舟山参将以职位强行索去。

    史可法越看越觉得疑点重重,当即就取出纸笔,要写下彻查此事的命令。可是毛笔提起,却迟迟无法落下。

    国事已然如此,江南再也不能出现动乱。任某勾结海盗也好,没有勾结也罢,其实力摆在那里,若是自己下令彻查,逼得任某铤而走险,则东南不稳矣。

    罢了罢了,索性装一回糊涂吧,既然任某处心积虑想谋取个官职,索性就满足了他,希望他能顾念国恩,精忠报国。

    寻思了许久,史可法写下了任命任思齐为海防游击的命令。至于那舟山参将黄斌卿,被海盗打上舟山围城数日,吓得弃城而逃,实在是无胆无能之人。若在往日,史可法肯定会罢了他的官职,可是现在姑且留下他吧,也可以牵制一下任某!(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渔民归心

    “兹有岱山巡检司巡检任思齐,。。。。。。击溃泗礁山海盗,生擒匪首顾荣,。。。。。。救援舟山,破海盗数千。。。。。。。累积功绩,擢升为海防游击之职,兼领岱山巡检,驻地岑港。”

    南京兵部的公文终于到了岱山,岱山军屡次击败海盗的功绩终于得到朝廷的封赏,任思齐被任命为海防游击。

    游击将军,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而海防游击,好像郑芝龙刚招安时就做过这个职位。看来南京兵部是把自己当作海盗招安啊!

    本来是想谋取舟山参将,却只得到个海防游击,这让任思齐苦笑不已。不过游击将军也好,总算是有资格统帅一支军队,自己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官军了,再不是以前那支地方民兵。

    而黄斌卿却不知走通了什么关系,以弃城而逃的罪名竟然还继续担任舟山参将,自己屡次击败海盗,生擒顾荣,解救了舟山,却还屈居黄斌卿之下。

    让自己兼任岱山巡检,却把游击将军的驻地放在了岑港,这是想干嘛,想让自己和舟山参将相互制衡吗?任思齐冷笑了起来。

    海防游击也好,有了这个名义,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充军队,把各岛置于自己的治下。

    自己升官,众手下也得得到好处,任思齐当即召集众人,开始封赏。像原来步军的队正水军的统领级别,都得到了都司的职位,而步军的总旗水军的总管级别都被任命为把总,其他人也各有升赏,总之现在大家都是正儿八经的官军了。不管虽然大家升了官,可是职位还是原来的职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岱山军的建制已经初步完善,自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升赏过后,任思齐当即派出舰队,巡视各岛,原来俘虏的海盗匪首都被处决,剩下罪行较轻的则带上,送归各岛。

    凡是愿意臣服的岛屿,统统纳入海防游击治下,在岛上立兵营,派岱山士兵为首领,征调渔民当兵。

    整个舟山群岛,岛屿数千,可真正有人居住的岛屿也就数十个而已。大些的岛屿如泗礁山有渔民数千人,小的岛屿也就几百人。

    每一个岛屿任思齐都派去了军队,以海防游击的名义发布命令,建立弓兵组织,征调所有青壮入伍。当然这个弓兵组织是民兵的性质,服役者不需要离开岛屿,只需要每数日进行训练一次。

    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各岛归心,所以派到各岛的士兵们都有一个任务,尽快和岛上渔民们打成一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思齐采购了大量的粮食物品,运到各岛,凡是参加训练的弓兵,管饭之余还会有补助。而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渔民,官兵们更是不吝伸出援助之手。

    发现驻岛官兵和以往官府差役有很大不同之后,渔民们和官兵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原来很多岛屿都有渔民参与到攻打舟山的战役,现在被俘的渔民都被送回,官兵们也没有追究大伙的罪责,反而对大家很和善,这让渔民们感念不已。

    参加弓兵训练的青壮渔民越来越多,管饭不说还有补贴,每训练一日会有一升大米的补助,这让渔民们的训练热情大大增加,到了后来,很多岛上几乎所有青壮渔民都参加了弓兵组织。

    岱山军的另一项举措更是让各岛渔民感念不已,因为岱山军敞开收鱼,只要是渔民打的鱼,不论多少岱山军都会收下。在以往渔民们出海打的鱼,根本就卖不上钱,自己吃不完只能坏掉。而又不能天天吃鱼,可是粮食蔬菜布匹都非常的贵,这也造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