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46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46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岱山之时,任思齐就考虑过行军中的补给问题。这年头军队的行军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民夫跟着军队运送粮草辎重。往往一支万人的军队,就需要征调数万人的民夫,帮着运送粮草盔甲武器各种辎重。

    对于朝廷来说,征调几万的民夫算不了什么,可对于岱山军来说,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以前岱山军进行的基本上是海战,一切都载在船上,不需要运送什么补给。

    可是以后,陆战将会是岱山军的常态,行军补给就必须提上日程。任思齐经常和人讨论,如何才能让补给更为简单,还是陈忠向他提议,可以把大米磨粉,然后炒熟,掺上鱼骨做成的骨粉,豆粉等,然后用水泡开,就是一顿简单的饭。

    这不就是炒面吗?任思齐不禁捶起自己的脑袋,记忆中后世那一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在行军时就是以炒面作为食物。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就这样解放了中国全部的国土。

    想到就干,在出发山东之前,任思齐发动岱山群众,炒制了大量的米粉,制成长条形的鱼肠袋子,装入其中,然后把长长的袋子绑在肩头,每个袋子中装有十多斤米粉,足够一个士兵十天行军所用。

    吃过早饭之后,任思齐带着军队再次出发,于正午时分,与黄凤舞在胶水河边汇合。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清兵来了

    任思齐把大军隐藏在胶水河东两个山丘之间的谷地,然后顺着胶水河岸,向南数里,来到黄凤舞所在的沼泽地。

    在胶水拐弯之处,几百新兵正热火朝天的忙碌着,挖掘泥土,采集石头。胶水河上已经修建起了一个堤坝,把河水拦腰截开。

    河水南侧的沼泽地里,水波荡漾,眼看着芦苇已经被河水没顶,由沼泽地变成了一片诺大的湖泊。更有数百新兵围着沼泽地忙碌,修起堤坝,防止河水向外泄出。

    而堤坝之北,河道中水位甚浅,能清楚的看到河底的游鱼。

    “你来了!”看到任思齐,黄凤舞欣喜的迎了上来。

    “凤舞,辛苦你了!”看着黄凤舞脏兮兮的衣服,憔悴的面容,任思齐怜惜道。

    听了任思齐的话,黄凤舞立刻精神焕发,摆着白嫩的小手,表示算不了什么。

    “对了,消息可曾泄漏出去?”看着不远处的小村庄,任思齐担忧的问道。

    “没有!我派人围了整个村子,村里的百姓原来有五十多户,都是胶州张家的佃户,可是一大半都去了胶州城下,想迁到岱山。你派来的这一千多新兵中就有村子出来的几个人,在他们的劝说下,所有的村民都老老实实呆在村中,没人敢乱动。”

    “这就好!”任思齐点点头,“咱们动静这么大,一定得小心封锁消息。据探子所报,清兵已经快到高密,可能明天就会通过胶水。”

    “你说他们会不会在高密呆上一天,还是会立刻渡过胶水?”黄凤舞睁着大眼,问道。

    “未必。从清兵的行军速度来看,数日间就由青州抵达了安丘,沿途根本没有休整,看来他们急于收复胶州,根本没把咱们看在眼里。”任思齐想了想,道。

    “咱们必须现在就隐匿行迹,防止被清兵发现,凡是接近大军的百姓一律扣留下来,一定不能让消息泄漏出去。胶水河中的水位已经够浅了,没必要再加固堤坝,让士兵们都停下来吧,都躲在村子里。”

    黄凤舞点点头,把命令传了下去。立刻,所有新兵都停了下来,陆续开进村中。

    “让你的人守在这里吧,我要亲自参加这场作战!”黄凤舞道。

    看着黄凤舞好战的样子,任思齐只能点头同意。

    任丽坤带着新兵看着堤坝,等待着放水的命令。而任思齐和黄凤舞则回到了大军之中,等待着大队清兵的到来。

    。。。。。。

    王鳌永乘坐在一匹枣红色的战马之上,行走在大军之中,他的周围是上百名全副盔甲的骑士,旗帜招展,威风凛凛。

    五千大军,被分成前中后三部分,前后相距半里的距离。

    人过一万,无边无沿,即使只有五千军队,在大道上也排出足有数里长的队列。

    然而除了王鳌永的心腹骑士之外,其他的士兵都是满脸的倦容。

    从济南到青州,一直到现在,半个月了,他们有十多天都在行军。除了在青州打了一仗,休息了两天,这些天来他们根本就没有好好歇息过,每日都是没完没了的行军。

    一天六十里的行军距离,这样的强度对这些绿营兵来说实在太大,若非王鳌永严厉的军法,恐怕士兵早就逃走了一半。

    队列之中,每个清兵都是垂头丧气,把愤怒的目光不时看向中军大旗下的王鳌永那里。

    麻痹的,你们都是一人双马,老子们却只能靠一双脚板!

    整个大军的最前面,走的悍然却是新降军李士元部。

    作为新近投降的军队,李士元部自然被派给了最累的活计,他带着一千多人,做为整支大军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若有敌人来攻,他的人则是最先被攻击的对象。

    这种待遇让李士元的手下抱怨不迭,可是既然已经投降,又哪容他们讨价还价!

    投降了之后,李士元还是被委任为参将之职,不过不再是大明的参将,而成了满清的参将。

    骑在一匹瘦马之上,李士元垂头叹气,以他本心不愿投降,可形势逼人又有什么办法?看着王鳌永直属手下剃头后那金钱鼠尾的丑陋模样,李士元就更加的后悔,若是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死后如何去见祖宗?

    此行的目标是攻打胶州,李士元知道此刻占据胶州的是浙江海防游击任将军的部队,而自己的儿子李鼎现在就在岱山军中。这让李士元更加的不愿意和岱山军作战,可是看着身后跟随的十几个凶神恶煞的士兵,那是王鳌永派到军中监视自己的,李士元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下去。

    已经到了高密城下,看着高密城墙,很多手下累的坐在地上,任是军官喝骂,也不肯再挪动脚步。李士元只得命令全军暂歇,派出骑兵向后方,询问是否在高密宿营。

    命令终于从后方传来,王鳌永还算发了善心,命令大军在高密城外休整,明天继续行军。

    高密城如今还打着满清的旗帜,自然不需要担心城中的攻击。相反,满清高密县令王珂正满心欢喜的迎出城门之外,牵羊担酒欢迎来自济南的清兵。

    自从胶州被一股从海上而来的明军攻占之后,王县令就提心吊胆,生怕胶州出兵攻打高密,高密城中只有三百弱兵,根本挡不住明军的一攻,王县令已经做好了了再次投降的准备,反正这年头谁得势就投降谁,无所谓忠贞不忠贞。

    可是胶州的明军一直没到,反而济南的王总督亲自带兵前来,这让王县令大喜过望。满清强大,明军暗弱,这天下迟早是满人的,这在北方的士绅中已经形成了共识,为了身家前途,王县令自然希望自己继续做满清的县令。

    王鳌永接见了王县令,训诫了一番,收下了送来的犒军物质,拒绝了进城休息。下令全军就在高密城外宿营,等明日一早继续向胶州进发。

    被委以总督重任,让王鳌永对满清感恩戴德,恨不能立刻飞到胶州,灭了盘踞在胶州的明军,好为新主子立上一功!(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水淹七军

    第二天一早,王鳌永便下令整军出发,李士元降军还是作为先锋。

    匆匆忙忙吃过早饭,李士元便率队出发,一千多人怨声载道的离开高密城下,向着胶州继续前进。

    “报!将军,先头一千多清兵已经离开高密,正向这边而来。一个时辰后到达。”一个细作越过胶水河桥,向着岱山军藏身的矮丘跑来,对任思齐报告道。

    “放这伙清兵过去,传令,等清兵主力过河之际,炸坝放水淹了他们!”任思齐命令道。

    这一千多清兵只是先头部队,没必要理会他们,放他们过去即可。

    一个时辰后,李士元带着部队来到胶水河边。

    一条小河蜿蜒向北,银带一般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清河底的游鱼。

    可是这河水也太浅了吧?李士元多次来往于青州胶州之间,几个月前还从这条河中跨过,那时的河水可比现在深多了!

    不过李士元也没有多想,而是下令全军从桥上过河。

    这座跨在胶水两岸的桥是座木桥,青石砌成的桥墩,上面横着铺了几个长长的圆木,圆木的上面则铺满了木板。

    桥宽六尺,可允许四个人并排行走,虽然是木桥,却颇为坚固,载重数百斤的大马车也可通行。

    可是今天却极为奇怪,李士元手下的士兵还未过一半,“咔嚓”一声,桥中间的横木却居中而断,桥面一下子断开了一大截,十多个士兵嚎叫着落入水中。好在河水甚浅,士兵们挣扎着爬了起来,发现河水仅仅到大腿深,便径直爬上了岸。

    也许是木桥年久失修,又碰巧过了这么多的军队,这才断了。李士元一开始也没多想,既然河水不深,索性让大家涉水过河就是。可随即他眉头一皱,暗自觉得不对。

    河水突然变浅,木桥又断了,难道一切都是这么巧合?

    李士元极目四望,却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是这附近怎么如此安静,安静的有些不正常。

    山东一带,人口颇为稠密,虽然经过天灾**,清兵屡次入关抢劫,在山东掠走了大量的人口,可那都发生在鲁中鲁北,至于胶东清兵却未曾来这么远。

    大军经过,路上没有行人不说,可是田地里却为何没有种田的农夫?这一切都是这样的不对劲。

    一种危险的感觉突然涌上李士元的心头,回头看着正在涉水而过的手下,他下意识的就要高喊,可瞬间又闭上了嘴巴。

    这时候若是高声呐喊,只能造成己方士兵的慌乱,引起敌人立马的攻击。

    回过头来,看着一里外,那里王鳌永统领着大军即将到来,李士元暗自祈祷,祈祷敌人莫看得上自己这支小小的前锋,而把目标放在主力的身上。

    也许是祈祷感动了上苍,一直到所有手下都涉水来到对岸,想象中的攻击并没有到来。

    难道是自己太敏感了,李士元狐疑的目光掠过右前方的那座矮丘。

    一千多人渡过河水到底需要一些时间,这时王鳌永统领的大军快到了对岸。

    李士元甩甩脑袋,把提醒王鳌永注意的念头甩到脑后,喝令着手下快速前进,好尽快远离河岸。离河岸越远,就会越安全。

    “爹爹!”路边一处茂密的草丛之后,李鼎眼中充满了泪水看着路上骑着高头大马的父亲李士元。

    加入岱山军两个多月,李鼎现在已经是岱山军的小旗,因为是山东本地人,熟悉山东地形,他便被派为哨探,专事查探清兵的动静,在李鼎的身后,跟着他属下的五名士兵。

    没想到铁骨铮铮的父亲竟然降了满清,这让李鼎心中很难接受。看着马上父亲的背影,李鼎眼中流下难过的泪水。

    “报,督帅,前面木桥坍塌,所以李参将刚刚率队涉水过河而去。”一个清兵跑到王鳌永马前,报告前面发生的事情。

    “为何不整修木桥?”王鳌永皱起了眉头。

    “回督帅,河水甚浅,刚过膝盖,完全可以涉水而过。”

    这样啊,确实没必要搭桥,王鳌永点点头,下令全军涉水过河。

    火热的太阳挂在东南的天空,走了一个多时辰的清兵早已汗流浃背,王鳌永命令刚下,他手下的士兵“嗷”的一声,纷纷向着河水扑去,跳进清澈的水中,双手捧着河水,饮了个贼饱,把脸没入水中,舒服的浑身直打颤。

    看着手下放浪形骸的样子,王鳌永摇摇头,却也没有太过干涉。一刚一柔,方是领兵正道,没必要时刻约束他们。

    看见清澈的河水,后面的清兵也加快了脚步,好赶到河边好好的凉快一番。

    一时间,河岸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头,河水里也站满了清兵,他们笑闹着,脱得赤条条的往身上泼水,喧闹的声音远远传播开去。前锋军的安然而过,让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

    就在这时,一股巨大的轰隆声突然传来,压过了数千清兵的喧哗,刚过了河水的王鳌永停止了往脸上泼水,愕然抬头,就看到一股巨大的水墙正沿着河道从南方快速而来。

    “敌袭!”一个念头在王鳌永心中升起,慌忙站起身子,奔爬着向河岸而去。

    还未等他爬上河岸,一丈多高的水墙越过了木桥桥面,兜头向他罩了下来。

    “啊!!!”巨大的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