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57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57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彦直兄教我,如何才能消除这种隐患?”任思齐虚心请教道。

    李彦直苦笑了一下:“岱山海外孤岛,却又要供养如此多的军民,恕彦直无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好吧,任思齐也知道自己是强人所难了。

    “不知彦直兄对天下形势怎么看?”任思齐改变了话题。

    “自满人入关击败顺军以后,整个大明恐怕再无能和满兵匹敌的军队。满兵整合了北方之后,恐怕会很快出兵南下,在彦直看来,满人出兵的时间就在明年春天。到时战火将延绵到整个大明。

    而南京的弘光朝廷不思恢复中原,却还在争权夺利,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等明年满兵南下,恐怕整个江南都会处于浩劫之中。”李彦直想了想,道。

    以李彦直的身份,根本得不到更多信息,他能想这么多已经颇为难得。

    “那以彦直兄看来,我岱山军将来会如何?”任思齐继续问道,这才是他最想问李彦直的问题。

    听了任思齐的问话,李彦直忽然古怪的笑了一下。

    “敢问将军之志?”

    “什么?”任思齐一愣。

    “将军您不远数千里到山东募兵,以岱山数座贫瘠的岛屿,供养水陆两万大军。正值山河动荡、风云激变之时,将军必然胸怀大志。彦直敢问将军,欲为岳武穆,还是欲为曹孟德?”李彦直深邃的目光直视着任思齐的眼睛。

    “为岳武穆如何?为曹孟德又怎样?”任思齐冷冷的问道。

    “将军若为岳武穆,那么满兵南下之时,自当倾力报国,不计个人得势,将军的军队自然有朝廷供养,将军的百姓自然是大明的子民,又何必多言。

    将军若为曹孟德,可趁满兵南下之际,瞅准时机,倾力一攻,若能击败满兵,即可割据一方,如江东之地,那时将军的势力自然就可以从孤岛扩展到整个江东,岱山之患立解。值此天下动荡之际,将军只要励精图治,或可成王霸之业!”李彦直神色不变的侃侃而谈,语气平静的说出大逆不道的话语。

    听着李彦直的话,任思齐神色凌厉了起来,看着李彦直久久不语。他本打算通过谈话考察一下李彦直的学识能力,没想到李彦直竟然说出这样一番话,偏偏他的话句句说中了任思齐的心里。

    “彦直兄以为思齐能击败满兵,成就一番事业?”沉默了一会儿,任思齐缓缓问道。

    “又有何难?满兵乃是生活于苦寒之地,根本不习惯南方炎热的气候,况且江南不比北方,这里河流密布,不是满兵铁骑用武的战场。

    前宋尚且倚据江南击败金兵,偏安一方。大明又有何不可?

    只要将军能击败满兵,到时自然能割据一方,实现王图霸业!”

    “哈哈哈。。。。。。”任思齐扬天大笑了起来,“彦直兄可愿助我?”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李彦直一躬到地。(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建制

    确定了司长的人选之后,任思齐又从招募的读书人中征辟了一些书吏,幕府的架子算是搭建了起来。军队的事情一律先经过幕府处理,处理不了的事情或者一些大事才需要交到任思齐面前。

    除了建立幕府以外,任思齐又对岱山巡检司衙门进行了改制,在岱山巡检司之下设立吏户礼商刑工六曹,全面主管岱山及附属各岛民事。当然按照大明官制,小小的巡检司下面是没有这些机构的,可现在任思齐也不不了许多。因为兵事完全由幕府掌管,没设立兵曹,但多了一个商曹,毕竟现在岱山的支柱是商贸。

    任命沙福为岱山副巡检兼户曹主事,负责管理各岛民事,掌管户籍,屯田、赋税征收之事。

    任命任峻为吏曹主事,负责官吏的功过升迁监督考评。

    任命鄞县童生李克俭为吏曹主事,掌管礼仪教化之事,并管理岱山书院。随着移民的增多,任思齐打算在各岛建立学堂,让所有的孩童都能读上书。

    任命胶州吏员柯文哲为刑曹主事,掌管刑狱诉讼。柯文哲为胶州刑房司吏,是少数跟随岱山军南下的胶州吏员之一,熟知大明刑律。

    任命陈忠为商曹主事,负责岱山商贸之时,主管货物买卖,罐头工厂。任思齐把海贸货物的购买权也给了他,当然出海贸易不需要他负责。

    任命梁九为工曹主事,掌营造,道路桥梁修建,管理各工匠铺。梁九是任思齐这次山东之行的意外之喜,他是京师名匠冯巧的弟子,冯巧曾多次参与皇宫的建筑维修。梁九老家在胶州,当满兵攻占北京之后,因为北京发生了瘟疫,遂把满城百姓赶出了北京。梁九便索性回了胶州老家。若没有任思齐这次山东之行,很多年后,梁九会重新为满清效力,并主持重建太和殿。

    在巡检司之下设立六曹之后,岱山所有的民事都由巡检司处理。设立秘书处,任命张蒹葭为秘书长,协助自己处理民事,六曹不能决定之事需要上报秘书处,由张蒹葭负责协调,再报任思齐批准。

    在幕府和巡检司之外,另设敌情司,负责谍报工作,兼有监督官吏之责。当然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探查敌情,往各地派遣细作。敌情司的主事由安东尼担任。

    设立了幕府及重建巡检司之后,岱山的机构总算架设完毕,各种事务以后都有专门机构处理,不用大事小情都拿到任思齐面前。

    架子搭起来了,各机构的主管也都任命完毕,下一步就是确定各官吏的级别待遇。

    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健康发展,都必须要明确级别待遇。有了级别,就有了上下尊卑,不同的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这样每一个下属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奔头。

    毕竟现在有朝廷在,任思齐不敢做的太过出格,在武将系统中还是采用了明朝的官制。武将的级别分官阶和官职两部分。

    官阶采用明朝官阶,从小旗、总旗、副百户、百户、副千户、千户,到任思齐这个游击将军。

    官职则为小旗、总旗、队正、营正、镇将,目前岱山军最大的建制就是镇,一镇由五个营组成,士兵五千余人。

    官阶代表着享受的待遇,官职则是实际的职位。但在官职任命时肯定要考虑到官阶。

    对于文官系统,任思齐可不敢采取明朝官制了,毕竟他这个巡检才是从九品小官。而是采用一级职员到九级职员这种称呼。最低级的办事员为九级,然后依次向上八级七级。其中职位最高的六曹主事任思齐设定为六级,因为他必须留出升赏的空间。

    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待遇薪水,最低级的九级职员每月能拿到二两银子的薪水,而六级主事则每月能拿到二十两的银子,还会有米面菜蔬各种福利。

    九级职员之下则是普通百姓,而想从百姓做到职员则会很难,必须有对岱山做出特殊贡献。

    刚开始建制,任思齐并没有设立太多职员岗位,整个文官系统的职员加起来也就三十几位。以后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整。

    各种任命以文书的形式发布了出去,立刻在岛中引起了轰动。当听到身边的某人成为了八级职员,每个月拿到多少多少银子以后,其他人都露出了艳羡之色。

    在那些从山东而来的文人看来,建制以后,岱山不再是他们以前心中的那个草头班子,而是隐隐有了一方势力的架势。

    好些原来只想着乘船来岱山,然后再转到江南其他地方的文人则在考虑着是否留下来,在岱山先谋取一个职位。

    虽然岱山的职位并非大明正式的官职,可赚的银子却真不少。而且不用残酷的科场考试,只需要去巡检司报备,经任思齐考核面试即可。只要是童生秀才功名的读书人,还没有见到被唰下来的,只不过各人得到的职位不同,不过最少也会是个九级职员,每月也能拿到二两银子的薪水。对这些背井离乡的人来说,能有个糊口的地方已经不错。

    最令山东来的读书人羡慕的则是李彦直,李彦直现在竟然做到了游击将军幕府参谋司司长,享受六级职员待遇,算是他们这些人中最厉害的。

    “将军,经此一事,岱山数万百姓的人心尽收矣!”巡检司官厅之内,李彦直对任思齐赞叹道。

    任思齐得意的笑了起来,他前世好歹做过公司高管的人,自然知道管理一个公司关键是设立完善的制度,做到人有其责,只要再建立合理的升迁奖惩规则,公司就能健康的发展下去。

    如今岱山只是架子搭起来而已,各种制度才初步创立,离完善还差的很远。

    “彦直兄过誉了,这一切还只是开始而已。对了,关于新兵的训练之事,彦直兄准备的怎样了?”任思齐这些时日忙于架设岱山的各种机构,把练兵之事委托给了李彦直。

    “正要向将军禀告呢!”李彦直说着把一本小册子递到任思齐面前。

    (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步兵操典

    任思齐结果册子一看,就见封面上写着“岱山军步兵训练操典”几个俊逸的大字。

    “彦直兄好书法!”任思齐赞叹了一声,继续看下去。

    李彦直这本册子主要写的是他拟定的步兵训练章程,在原来岱山军训练条例的基础上添加修改了许多。

    原来岱山军训练条例侧重于阵列,要求无论何时阵列必须整齐。反而对于士兵个人技艺的训练不是很重视。

    这种训练讲究的是配合,能够练出一支强兵。可是也有他自身的局限性。比如,当军队陷入乱战时,当来不及摆出严整的队形时,士兵们会显得无所适从,战斗力下降。

    要知道战场的情形千变万化,地形也各种各样,不是什么时候战斗都有时间让你战列整齐的。

    以往岱山军就是太不重视训练个人的战技,才导致在胶州之战中损失惨重。

    李彦直重新修订了训练条例,在阵列训练的基础上添加了个人技艺的训练。

    训练从个人的体力耐力到战斗的本领应有尽有,李彦直规定,在新兵训练期,除了练习阵列以外,所有士兵每天早上都要负重行军二十里,下午进行个人战技训练。

    火枪兵练习射击速度准确度,虽然这个时代的火枪子弹是圆的,也没有膛线,命中率很低,二十步以外就不能保证射中,只能靠排枪的形式杀敌。

    李彦直规定火枪手训练时靶子就放在二十步外,让火枪手练习射击。

    长枪手则训练他们力度和精确度。李彦直专门设置了举石锁训练方法锻炼长枪手的臂力和腕力,在胶州和满兵的战斗中,好多士兵明明刺中了满兵,却不能刺透满兵的三层铠甲,这就是力气的不足。

    当然要练成好的枪术靠闭门造车不行,还要掌握住出枪的发劲方式,一个枪术好手能一枪刺穿一棵坚硬的树木,而往往比他力气大的却做不到这些。

    为此李彦直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用枪好手,杨斌,沧州人,相传是宋朝杨家将的后人,使得是一手好枪,“济王”朱帅炊举兵反顺时,杨斌加入了明军,后来满清入关,朱帅炊在王鳌永等人劝降下缴械投降,降了满清。军中好多人不愿投降,与清兵干了一仗,不敌,军队被打散。杨斌便投奔胶州的亲戚,他的亲戚恰好是李彦直的邻居。后来杨斌便和亲戚一起投奔了岱山。

    李彦直向任思齐推荐了杨斌之后,任思齐特意让杨斌展示了一下本事,果然名不虚传,一个小旗的长枪兵根本不是杨斌的对手。杨斌的枪法不仅稳准狠,而且力道极足,能轻易的刺穿树干而长枪不损,大枪使将起来,能抖起三朵碗大的枪花。

    在杨斌之前,任思齐见过的武艺最高之人就是黄凤舞,可是现在在任思齐看来,三个黄凤舞加起来恐怕也不是杨斌的对手。

    看到杨斌的武艺后,任思齐大喜,当即加封杨斌为总旗,担任新兵的枪棒教官。要求杨斌教授士兵们使枪的发力技巧,并传授一些适合战阵的枪术。

    杨斌是个实在的庄稼汉子,被委以总旗之职后当即大喜,跪地向任思齐磕头,表示一定会全力教授士兵们枪术,绝不藏私。

    经过了几天的思考后,杨斌总结出了几式适合战阵上使用的枪术,在任思齐和李彦直面前表演后,任思齐去繁就简,让他只传授一式直刺的枪术。

    “将军,只练习这一式进攻的枪术恐怕不够啊。”杨斌老实的说道。

    “若是五个士兵同时用这一招向你进攻,并且每个人练得都很熟,你能格挡住吗?”任思齐淡淡的问道。

    杨斌想了想,摇摇头:“挡不住,不过我可以躲过去。”

    “战阵之上辗转的空间很少,哪有地方让你躲?连这一招就够了。”

    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