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67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67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部下军队紧张的布置防线之上,任思齐带着一队亲兵进入了铜陵城。(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铜陵

    带着一队亲兵,任思齐踏上了长江南岸。而铜陵县城就在江岸三里之外,这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小城,以产铜而著名。

    铜陵所在有大明境内最大的铜矿,铜矿最早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两千年的连续开采也使得铜陵附近山丘到处都是坑洞,到处都是开采过后留下的痕迹。站在江岸上,极目之处,地表到处都是开采留下的疤痕。一些年代较久的矿坑表面生出了树木植被,形成一片片小小的湖泊,倒也是道美丽的风景。

    而新开的矿坑,则地表裸露,附近堆满了褐红色的乱石,看起来是那么的丑陋。

    经过两千年的连续开采,露天矿藏早已开采殆尽,而深井开采的技术又十分落后,导致了铜的参量连年下降。虽然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铜矿,可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开采。

    附近的地形又缺乏可耕的平地,现在的铜陵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城里的人口不到一万,四下乡野间所有人加起来估计也就两三万人,多是以开采冶炼铜矿为生的矿民。

    任思齐带人仔细查看地形之后,发现县城太过狭小,城墙低矮,没必要派兵驻守。而附近崎岖的地形,到处都是的矿坑也注定了左军只能沿着江岸进攻。所以只需要在江岸上布阵即可。

    巡查了一番之后,任思齐派人把宋立本和安东尼叫到身边。

    “将军!”知道任思齐有任务派给自己,二人都是很兴奋。

    “宋司长,你派人进城以及到四下打探一下,看看这铜陵铜矿的产量,看看能否采购些矿石运回岱山。”任思齐首先对宋立本道。

    既然来了一趟铜陵,任思齐自然不会放过采购铜的机会。岱山现在已经有了自行铸炮的能力,可是由于没有铜矿,靠着从倭国购买的铜,岱山火炮的产量很低,十万斤的铜也只能铸造二三十门红衣大炮。当然去年采购的铜没有铸造大炮,而是造了五百来斤的佛郎机小炮四百来门。

    现如今这批小炮按照大明的叫法大铳一半摆放在江岸的阵地上,另一半则安装在战船上。大多数战船无法安装巨大的红衣大炮,但安装这些大铳倒也合适。

    若是能获得大量的铜矿石,那么岱山的工坊就能源源不断铸造出大量的火炮来,这对提升岱山军的战斗力意义重大。

    “是,属下这就去办!”宋立本行礼之手,转身就要走。

    “等等,你再看看能否招募一些懂得冶炼的工匠,再看看能不能招募一批矿工。”铜矿需要冶炼之后才是可以终于铸造大炮的精铜,懂得冶炼的工匠也是岱山现在继续的人才。而矿工精通挖矿甚至爆炸技术,是工程兵的最佳人选。

    宋立本答应着去了。任思齐又把目光看向安东尼。安东尼是敌情司主事,负责往各地派遣细作,打探情报。现在的局势极为复杂,要想应对自如的话,自然需要情报的支持。

    “安东尼,你要多派人往九江扬州南京这几个地方。九江的左良玉军为何要沿江东下,是真的要造反还是另有原因,一定要打探出来。”任思齐突然想到,就是今年,闯王李自成也被清兵赶到长江边,然后在湖北九宫山毙命。如此看来左良玉军沿江而下必然另有原因,不是造反那么简单

    这边的局势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左良玉、李自成、清兵以及明军,从武昌到芜湖这段长江区域竟分布着四方势力,情况无比的复杂。而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在左良玉大军的后面还有顺军以及更强大的清兵。

    如此复杂的局面,想力挽狂澜,同时消灭左军和清兵,以自己手下这几万军队哪怕是再加上黄得功四万余人也难如上青天,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就不错了。

    先给左良玉军以迎头重击,逼迫左军停止前进。然后迅速沿江而下,赶回南京,如此还也许还可能来得及参加扬州之战,阻止清兵夺取扬州。而左良玉军停在安庆,也能牵制顺军及清兵。可以给自己回防南京一定的时间。

    扬州十日,数十万百姓死于清兵的屠杀,这是中华民族之痛,自己既然带兵来此,就绝不愿看到历史上的惨剧重演。当然任思齐也没有狂妄到以为凭借这几万兵力就打败清兵这种程度。可最不济也得给满清兵以重击,取得哪怕一场小的胜利也行。

    清兵之所以能横扫江南,并不是有多么的厉害。其实就清兵而言,攻打扬州的多铎部连同尾随在李自成顺军之后的阿济格部加起来也就十万余人。明朝的兵力江北四镇连同左良玉军加起来有四五十万,是清兵数量的数倍。若是明军上下一心和清兵死磕的话,清兵别说横扫江南,能全军退回北方也不可能。

    可问题是明军上下矛盾众多,战斗力地下。最关键是的二十多年来,明军面对满清从来就没有大胜过,对清兵已经有了发自骨髓的恐惧,在大多数明军看来,清兵是无敌的,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当清兵攻来时,各处明军才争先恐后的投降。

    若是能打败清兵无敌的神话,哪怕是只取得一场小小的胜利,也必然会振奋所有明军的士气,使他们再面对清兵时不再那么恐惧。

    如果能做到这样一点,哪怕是把岱山军全部打光也是值得的。

    “另外往扬州方向要多派人手,时刻注意清兵的动向。务必弄清清兵抵达扬州的准确日期。”沉思良久,任思齐吩咐道。

    “还有,往南京也要派一批人,除了打探南京朝廷的动向外,还要大量查寻招募南京的工匠,若是局势不利,要想法把南京的工匠尽可能多的掠走。”南京的匠户可以说是全国最多的,铁匠木匠漆匠船匠各种工匠应有尽有,可以说全大明的最好的工匠都聚集于此。别人不知道工匠的价值,有着后世记忆的任思齐不可能不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战

    就在岱山军到达铜陵的第三天,哨船回报,左良玉先头部队从安庆出发,正往铜陵而来。安庆到铜陵二百里江路,若是乘船顺流而下的话只需要半日时间。而哨船从安庆回来又需要一些时间,恐怕左良玉船队已经快到铜陵了。

    任思齐立刻派人乘船去通知对岸的黄得功军,同时下令所有战船离开水营,在宽阔的长江江面上布置防线。

    铜陵附近的江面有四里多宽,放眼望去也是浩浩荡荡。虽然和宽阔无边的大海无法比拟,可也算是极为辽阔的水面了。

    因为黄得功部的水军多是较小的江船,任思齐对他们的战斗力也不是很信任。所以不等黄部水军出营,任思齐下令所有船只逆流而上,在铜陵以西十里处较为辽阔的江面上摆下阵势。

    因为岱山军大船较多,江面越辽阔,船只转圜空间越大,就越有利。

    “难道这姓任的小子以为凭他们一军就可以对抗左良玉大军了吗?”见岱山军船队也不打招呼就沿江而上,黄得功属下将领们冷言冷语的,对岱山军颇为不屑。

    “看,他们摆的什么阵型?”一个黄军将领指着远方岱山军的船阵大呼小叫起来。

    江上船只作战,虽然不比陆上步军那么讲究队形严整,可是也得讲究配合啊。大船小船相间,预留出机动空间以备后方船只出击,水战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可是岱山军船队的阵型真的很奇怪,所有大船位于最前面,排成一长溜,而且用船舷对着上游江面。岱山军有十条大海船,每一条都是五千料的巨舰,这是黄得功军都知道的,可是黄得功属下水军将领们却没人羡慕岱山军的大船。因为这是长江不是大海啊,把海船开进长江作战,这是多么弱智的人才能干得事啊!这么大的海船只能在江心里行驶,而且转向笨拙,最重要的是只有风帆一种动力,若是无风的话根本不能行驶,那就只能停在江面上等着挨打,敌人有一百种方法可以攻击这种不能动的大船。

    “这姓任的小子懂不懂打仗啊,把船这样横着不是等着敌人来攻打吗?不说别的,就是从上游放下一些巨木,靠着水流的冲击也能把他们的大船撞沉,或者顺流而下,放一些火船,一把火就可以把他这大船烧光。”黄得功部下总兵田雄冷哼道,前几天败在李行久的刀下让他很没面子,连带着对岱山军非常的痛恨。

    “任总兵能二十岁就当上总兵,应该有些本事吧,也许他这么做的另有深意。”总兵李顺是黄得功部唯一对任思齐有些好感的人,主要是他去迎接岱山军时和任思齐有过接触,在他印象中任思齐谦逊有礼,而且岱山军士兵从装备面貌上看也很精锐。

    “哼!二十岁就当了总兵,不知道是靠着什么关系才当上的。看这姓任的小子面貌俊俏,也许是靠卖屁股得到的总兵职位呢。”总兵马得功在一边猥琐的说道,惹得众将淫笑连连。李顺摇摇头没再吭声。

    自己当了大半辈子兵,打了无数次仗才混到副将总兵的职位,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小子就和自己平起平坐,这这么能让人不气愤!

    “好了,该干嘛干嘛去吧!”黄得功再也听不下去了,冷哼一声呵斥道,于是众将一哄而散,各自回了自己的部队。

    黄得功皱着眉头看着几里外江面上岱山军的船队,脸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

    虽然和任思齐就接触过一次,可在黄得功看来这个年轻人还算是有本事的,可毕竟还是年轻啊,没经历过多少阵仗!

    任思齐站在“公主号”船头,举着千里镜眺望着远处的江面,空阔无比的上游已经能够看到影影绰绰的船影,左良玉军已经来啦!

    岱山军排列的阵势确实奇怪,所有的大船船舷对着上游江面一直排开,并且都降帆下锚。也就是说岱山军十艘三桅帆船及二十艘二桅海船都失去了机动能力,仅仅用作海面上的堡垒。其实任思齐的目的也是如此。岱山军的海船因为太过巨大笨拙,又是逆流行驶根本没有速度,还不如就这样停在江面上当作炮台用,因为每一艘海船上都安放着火炮。

    “公主号”上有二十四红衣大炮,这可是射程达到十多里的巨炮啊,“飞鱼号”上也有十六门红衣大炮,除了这两艘西式帆船外,其他三桅帆船因为其结构,无法安放太多大炮,不过每艘也能安放一门红衣大炮,再加上数门佛郎机火炮。而二桅帆船无法安装红衣大炮,可是也可以安放小炮啊。这样算下来,整支舰队共有红衣大炮五十余门,一千斤的弗朗机火炮四十门,五百来斤的大铳二百门。

    长江的江面才有多宽,也就四里而已,这么多大炮足以封锁住整个江面。这也是任思齐敢摆出这种阵型的原因。至于敌人可能的攻击,当然也考虑到了。在每艘海船的前面,都排列着好几条江船,虽然说每条江船上都只有十来个士兵,可是保护身后的大船也足够了。

    千里镜中,上游的船影越来越近,很快就到了十里之外,在空旷的江面上不用千里镜也能看到了,不过还不能看清。

    此时敌军已经进入了红衣大炮的射程,可是任思齐并没有下令开炮,因为他要给敌人一个惊喜。

    几条哨船迅速从上游驶来,每条后面都追着几条敌船,那是往上游哨探的快船回来了。

    “砰砰砰”哨船上的火枪兵拼命的往后射击,而左军追赶的船只的弓兵则不时的射箭还击。

    “我去接应他们!”李行久按耐不住,主动向任思齐请令,作为护卫他的很少有真正厮杀的机会,早就心中痒痒。

    这种船只间的乱战最是适合李行久,任思齐脑海中一下子想起当初在平岛李行久和敌人船战的情形。

    点点头,李行久兴高采烈的下了公主号,上了一艘小船,带着十条小船迅速向敌人迎去。

    见对方有船增援,左良玉军追杀的十来条小船放弃了追击,却也没有退去,而是转身向着李行久的十条船扑了过来。很快双方就纠缠厮杀在一起。

    李行久的十条小船上每条都有几个火枪手,“砰砰砰”近距离的射击,几乎每一次射击都有一个左军士兵掉落江中。而有盾牌在,而且每名岱山军士兵身上都穿着鸳鸯战袄,使得左军的弓箭射击几乎没有造成多大伤害。

    这一刻,火枪和弓箭之间的差别就显露出来了,即使左军有盾牌在,可近距离木制的盾牌根本挡不住火枪的射击,子弹击穿盾牌后钻进持盾牌的左军士兵身体之中。而左军的弓箭即使能从盾牌的缝隙中透出也射不透岱山军士兵身上的鸳鸯战袄,顶多给岱山军士兵造成轻伤。

    还未等船只间真正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