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92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92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正毛六却不管这些,他只知道凡是试图填塞护城河的都是敌人,眼看着城下百姓走到了弓箭的射程,毛六立刻下令弓箭射击。

    可是他的命令下了之后,绝大多数弓兵迟疑着不肯松开手中的弓弦。

    看着只有寥寥几支羽箭射出,毛六大怒。

    “混蛋,我让你们射箭,没听到吗?”

    “可是,可是城下的都是百姓啊!”一个弓兵低声道。

    向着自己人下手,而且还是手无寸铁的百姓,绝大多数新兵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新成立的弓兵营有这种心里负担,可是川兵弓箭手可没有,见到百姓进入了射程,川兵弓箭手纷纷放箭,可是三百多弓手的射击对数以万计百姓造成的伤寒可以忽略不计。

    “我再次命令你们,立刻放箭!”毛六厉声吼道。

    “我,我下不去手!”一个弓兵哭着放下了手中的弓,然后更多的弓兵也跟着放下了弓,直气得毛六浑身直哆嗦。

    本地招募的弓兵不忍心对百姓下手,岱山军的火炮手可就没有这种心理负担了。见百姓们进入了火炮射程,随着炮兵指挥的命令,所有的火炮开始发射。

    一门门火炮先后响起,数以万计的弹丸飞出炮口,从三丈多高的城头射下,劈头盖脸往正移动的百姓射去,无数的百姓哭嚎着被射倒在地,没有任何防护的他们连绿营兵都不如。见到前面死伤惨重,后面的百姓哭喊着转身就逃,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绿营兵凶狠的屠刀。

    凡是敢后退的都被砍到在地,百姓们哭泣着,哀求着,却统统无用。没办法只能再次搬起泥袋,蹒跚着往护城河而去。

    每一发炮弹,击倒的不是清军,而是普通的百姓,岱山军的炮手心里压力也同样大,很多炮手便装填弹药边心里流泪。可是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得不这样做,若是放任城墙被攻破,扬州城内的不论军民无人可逃。

    靠着数万百姓拿命来填,南城外的护城河于运河的交接处被截断,被填塞了十来丈宽。填河的过程中死伤的百姓足有两万多。

    当然想通过这十来丈宽的距离攻打城墙那是不可能的。想攻击城墙,必须填塞出更宽的通道。直接填塞护城河不行,因为漫出的水会使得附近地面泥泞不堪,行走都难更不用说攻城了。

    清军打的就是挖掘河道引走护城河的水的主意。护城河被与运河分开,里面就是无源之水,自然可以轻易引走。

    数万名绿营兵连夜施工,挖出了一条长达五里的河道,最后冒着城头的攻击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才和护城河相接,把护城河的水引入了城南一片洼地,护城河变成了一条干涸的空河。

    只要再用泥土填塞平,清军就可以直达扬州城下,攻击城头的明军。

    看着城下干涸的护城河,任思齐眉头皱起。没有了护城河的防护,扬州就只有城墙这一条防线。

    “伯爷,咱们不能任由他们填河,得施以反击了!”李彦直建议道。

    任思齐点点头,深以为然!(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章 袭击

    必须得出兵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清兵把护城河填充上,然后直接攻击城墙。

    白天的战斗中虽然只发生在南城,可现在护城河的水已经被抽干,接下去只要清兵采取同样的方法驱赶百姓填壕,那么护城河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而对城头的明军来说,射杀再多的百姓又有何用?只不过是延缓清军填壕的速度而已。扬州的周边乡村百姓以数十万计,只要清兵想,肯定能抓到足够的百姓的。

    在白天的战斗结束后,弓兵营营正毛六来向任思齐请罪,因为他麾下的弓箭手不忍向百姓射箭。

    任思齐没有责怪他,弓兵们都是扬州本地人,不忍向乡亲下手是很正常的。清兵驱赶百姓攻城这一招很常用,在辽东辽西,许多城市都是被这样打破。

    任思齐很赞同李彦直提出的主动出击,可是攻击方向却迟迟不能确定。

    出城主动攻击清军的话,如此危险的任务城内其他明军根本指望不上,而新成立的乡兵人数虽多却根本没有战斗力。能出城作战的只有岱山军。可是岱山军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与清军二十多万大军相比根本不够看。而一万多人也不可能全部出城作战,必须要留够足够的兵力守城和震慑其他明军。任思齐算了又算,能抽到出的也就三千步兵而已。当然水兵也可以出战,不过让水兵上陆作战这么愚蠢的决定任思齐是不会做出的。

    三千就三千吧,只要选对出击的方向,也能给清军以重击!

    在选择的出击方向上,任思齐和李彦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南城外清军营地,因为那里有被清军抓捕的数万百姓,攻击清军的同时可以顺便解救出百姓来,而没有了百姓做炮灰,清军想填护城河就得自己亲自上阵或者继续抓捕百姓。而岱山军会派哨船去各乡村宣传清军的暴行,百姓们自然会逃离家园躲避清军的抓捕。

    至于带兵出击的将领,任思齐本打算亲自带兵出城,却遭到了李彦直等人的一致反对,任思齐现在是整座扬州的最高统帅,身系着整个扬州的安危。

    李彦直倒有意带兵出击,可他肩头的工作同样之重,整座城池七八万军队,六十万百姓,事务无比繁忙,而自从任思齐暂代史可法掌管整个扬州之后,扬州的大权就由督师府移交到任思齐的幕府,而扬州府江都县官吏基本上成了幕府的下属。因为参谋司的重要性,而李彦直隐隐然成了幕府众官吏之首,几乎离开不得。

    既然二人都不能离开,就要从属下众将中选择。两个镇将中,晋玉飞为人保守,用兵也过于保守,不适合这种突击任务。而任兴凡读书人出身,脑筋灵活,性格跳脱,倒是执行这个任务的不错人选。

    于是任思齐就决定由任兴凡带领三营步兵出击满清大营。

    三更时分,扬州东城水门悄悄打开,一百艘江船悄悄划出扬州,进入了大运河。

    今日刚好是个阴天,满天的星辰消失无踪,一轮残月隐约在云层之间,为地面带来少许的光亮。船队在运河中缓缓划动,站在船上仅能看清楚前后两条相邻的船只。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船队靠着运河东侧一面划动,划船的幅度也不敢太大,只是用船桨轻轻的拨动,船体好像在水面上漂浮一样。一百艘江船载着三千精兵悄悄的在运河上往南滑行,呼啸的风声掩盖了船桨划动的声音。

    清军的大营位于扬州城南十里,这么远的距离倒是不怕被清军发觉动向。

    船队向南行驶**里时,向东拐入了一片小湖,这里芦苇密布,湿地与运河相连,所占面积极大,一百条船能轻易的藏匿住行迹。

    是的,一开始就没打算趁夜袭营,可一不可再,且不说上次袭营让清军损失惨重,他们肯定严加提防,说不定有什么陷阱在等着。而且如此黑的夜里,即使能摸到清军营地,也是一场乱战,没有月亮星星的夜晚目光根本看不多远,仗打起来连敌友都分不清,纠缠起来岱山军自己也会损失不小。

    所以若是直接袭击清军大营的话,顶多给他们造成一些惊扰,造不成太大损失,更不用说解救出多少百姓来。

    而岱山军打得是天明后攻击攻城清军侧翼的主意!当清军忙于驱赶百姓攻城时,若是突然有一支精锐直冲他们的侧翼,必然能使得清军大乱,如此可以解救出被逼填壕的百姓来。

    有运河的船队在,出击的明军就有退路!

    三更出发,船队划到湖泊时已经到了四更,离天明还有一段时间。所有的士兵都躺在船上休息、养精蓄锐。

    四月底的时候蚊虫已经颇多,芦苇荡的蚊虫更甚,好在士兵们都随身携带用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炮制的药液,涂在裸露的皮肤上,倒是不怕蚊虫的叮咬。

    四月的扬州夜晚虽然还很清凉却已然不冷,士兵们穿着鸳鸯战袄躺在船上睡觉倒是比较舒服,可惜就是船上太过拥挤,一条三丈多的江船上连同划船的桨手四十多人,只能轮流睡觉。

    天色渐渐明亮了起来,值哨的士兵叫醒了所有弟兄,大伙儿匆匆爬伏在船边洗了把脸。掏出随身携带的食物,昨日炒熟的米饭加上岱山产的鱼肉罐头,吃罢再喝饱携带的凉开水,一顿早饭就解决了。

    “将军,清兵正在开伙吃饭!”一个被派去观察清军大营动静的水兵游了回来,向镇将任兴凡报告清军现在的动向。

    清军大营有八旗蒙古兵加上绿营兵六七万人,吃饭的速度肯定要慢很多。三千士卒又等了半个时辰,清军才离开大营,驱赶着百姓往扬州进发。

    岱山军埋伏的湖泊位于清军大营到扬州之间,等从芦苇丛中看到对岸清军的行动又过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数万百姓铺天盖地般的哭喊着啜泣着已经走了过去,在他们身后紧跟着的是数万绿营兵。在往后则是一万八旗蒙古骑兵。

    是时候了!看到蒙古骑兵也已越过,任兴凡立即下达了全军出击的命令。

    一百条江船飞一般从芦苇丛中划了出来,直扑向运河对岸!(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河边激战

    早晨微风习习,吹到脸上凉熙熙的。贝勒尼堪端坐在心爱的雪花骢上,策马缓缓往前走着。在他的身后左右,是一万蒙古八旗兵组成的庞大阵列。

    攻城之战根本用不着骑兵,他们只是督战而已。这些绿营兵刚刚投降,没有八旗兵督阵肯定会偷懒。

    自从有了十多万降兵之后,八旗大爷们的日子好了许多,什么脏活累活都有绿营兵抢着去干,就连八旗兵中的普通包衣也都解放了出来。

    像这种攻城的累活八旗兵自然不会亲自上阵,他们只需要在后面催促着绿营兵就行,等城池被打破之后,八旗老爷们再进城去享受。至于绿营兵死伤多少,尼堪更不会在乎,明国有的是人,好多人争着抢着投降。

    天气有些阴沉,可能会下雨,必须的尽快把城池打下来。豫亲王已经催促过了,尽快打下扬州横渡长江,在英亲王阿济格之前打下南京,独享灭明大功。

    南方的天气比北方要湿热的多,满洲人对这种气候很不适应。现在天气尚且凉爽,一旦进入六月还打不下南明的话,就不得不退兵了。

    想到这里,尼堪也焦急了起来,连忙吩咐属下的戈什哈去催促前面的刘良佐,让他加快进军速度,不要在意百姓的伤亡。

    就在这时,一片惊呼声响起,尼堪骇然看去,就见不远处的运河中,上百条大船飞一般的从对岸驶来,船上旗帜招展,每一条船上都挂着一面明军的战旗,旗帜下是全副武装的明军劲卒。

    他们要攻击前面的绿营兵!尼堪一瞬间就分析出了明军船队的意图。自己统率的都是骑兵,自然不是好的攻击对象。而中间的绿营兵人数虽然众多,却都是步兵,行动迟缓,队伍臃肿,他们都忙着督促捕获的百姓攻城,根本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

    “博尔济吉特,你速带两千骑兵赶过去,用弓箭封锁明军,防止他们下船!”尼堪忙给属下一个副都统下令。

    “是!”博尔济吉特用右拳砸了下胸口,大声领令道。

    但愿不是太晚,看着前面的明军船队,尼堪喃喃道。

    八旗蒙古兵和绿营兵队列间有一里多的距离,可能等两千骑兵赶到后,明军已然下船上岸攻入绿营兵中了。而外面有无数的绿营兵阻隔,即使八旗骑兵再厉害,也无法进入战场参战,除非连绿营兵一块杀。

    尼堪的预测很准确,他派出的两千骑兵还未启动,就听见阵阵炮声传来,前方的绿营兵已经陷入了混乱。

    任兴凡选择出击的时刻敲到好处,一百条江船直插绿营兵的侧翼部位。而刘良佐麾下的绿营兵虽然有五万多,可是这五万多人是分布在宽达两里多的旷野上,当靠近运河一侧的绿营兵受到攻击时,另一侧的绿营兵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岱山军的每一条江船上,都安放着一门火炮。红衣大炮江船自然负荷不起,开炮的后震力足以把船体震散,可是五百斤的小炮完全没有问题。

    当江船还在运河中间时,安放着船上的火炮已经纷纷开火。岱山军使用的火炮,若安放实心铅弹的话,射程最远可达到两里,安装散弹时,射程大大缩短,只有半里多。

    每门火炮事先装填好了实心炮弹,在运河中立即向绿营兵阵列开炮,发射过后,炮手立即清理炮膛,重新安装火药,这次装填的则是散弹,每门火炮中装入数以百计的铁钉、铁片、小石弹。

    当明军船只骤然从运河中杀出时,江边的绿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