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195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195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办法,这些绝望的百姓看着河水在大声的哭嚎。

    见到没法对付船上的岱山军,博尔济吉特带着骑兵远远地绕了船上火炮射程,张开弯弓向着河边的百姓进行抛射。

    羽箭如蝗越过长空,落在河岸上运河中,无数的百姓惨叫着倒在箭下,身上全无半点防护的他们如何能躲过弓箭的攒射?岸上血流成河,鲜血流入运河把河水染红一片。

    “将军,咱们下去救救他们吧!”看着百姓的惨状,陈名扬忍不住叫道。

    任兴凡咬着下唇看着惨状,却坚定的摇头,远处清军的骚乱渐渐停息了下来,不远处那支蒙古骑兵在一侧虎视眈眈,此时要是再下船的话,有可能再也回不来。百姓的性命固然重要,可是把这三千将士安全带回扬州才是自己这个将领更应该做的。

    岱山军总兵力才一万多人,根本经不起太大的损失!

    看任兴凡不肯答应,陈名扬狠狠的一拳砸在船帮上!

    “快看,城中的援军来了!”一个士兵指着北方惊喜的叫道,众人赶忙望去,就见运河的北方,一支船队飞快的划了过来,船头上空斗大的“明”字迎风招展!

    在任兴凡带着三千勇士袭击绿营兵之时,看到无数的百姓往运河逃亡,任思齐就下令派出所有的水军前去接应,五千水军中有一千跟随任兴凡前去袭击,剩下的四千人在薛雨来的带领下乘着两百艘江船沿着运河而下。他们的目的就是救助大部分百姓过河。

    ps:这是加更,月末求订阅。昨天的订阅太少了,创了这些天的最低,还请大家都支持吧,能多订阅几章多几章,能少看盗版就少看,谢谢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兵

    战场渐渐平静了下去,在八旗兵和刘良佐的两向夹攻之下,参与叛乱的绿营兵被斩尽杀绝,只有领头的参将刘云龙在少数人的护卫下跳入运河,逃上明军战船。

    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看着那遍地的尸体,刘良佐欲哭无泪,粗略的估计,这一战死伤的士兵当在万人之上!其中真正被明军杀死的士兵很少,大部分都是混乱时自相残杀,以及暴乱时被八旗兵和自己人杀死!

    可是刘良佐还未来得及悲伤,因为他现在首先要面对的是贝勒尼堪的怒火。

    “猪猡,混蛋,你是怎么统领军队的,竟然敢对八旗兵动起刀枪!”尼堪愤怒的指着刘良佐破口大骂,一串串粗口从他嘴里爆出,即使是刘良佐听不懂满洲话,也能猜出他在辱骂自己。

    挡着这么多手下的面被人责骂,刘良佐颜面无光,一股怒火也从他心里勃发。这一年来,他作为一镇军阀作威作福惯了,就连督师史可法也都对他和颜悦色,何曾受过如此辱骂!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既然选择了降清,那么受到的屈辱也只能忍着。

    刘良佐脸色铁青的听着尼堪的辱骂,可他身后的诸亲兵却一个个的都恼怒不已,手按刀柄怒视着发飙的尼堪。

    尼堪越骂越怒,这一仗下来,他手下的蒙古兵竟然死伤了五百多人,其中多半是绿营兵暴乱时死伤,往日打上一场大战都伤不了这么多,这让尼堪如何不怒!

    “唰”地一声,尼堪扬起手中的马鞭,向着刘良佐兜头打了下去。刘良佐慌忙一闪,马鞭没打中脑袋却打在了一边的胳膊上,布片乱飞,整条臂膀麻酥酥的。

    “嘡啷。。。”连续的拔刀声响起,刘良佐身后亲兵们纷纷拔出了腰中的武器。见状,尼堪身后的戈什哈们也纷纷拔刀,空气一下子凝固了。

    就在刚才无数的同袍惨死在八旗兵刀下,虽然那些人是因为作乱才被杀死,虽然习惯了听从刘良佐的命令也参加了镇压,可是很多绿营兵心中还是很不舒服。若在昨日,虽然心有怒火,他们也不敢暴露出来,反而还会陪着笑脸巴结着这些八旗大爷。

    可是今天,当看到连八旗兵都拿那支袭击的明军没办法时,八旗军无敌的战力在心中悄然降了个档次。当看到有同伙悍然而起暴击八旗军时,他们虽然不愿参加不敢参加,心中却为他们点赞。

    现在尼堪竟敢抽打刘良佐,那可是他们的主将,大多数绿营兵心中立刻勃发了怒火,特别是刘良佐的一众亲兵。

    抽了刘良佐一鞭子,尼堪的怒火消解了许多,可是接下来又陷入惊恐之中。

    对面的绿营兵一个个都目中冒火怒视着自己,刘良佐手下的军队依然有四万,这要是都反了可如何是好?

    “广昌伯,你要造反不成?”尼堪色厉内荏的质问道。

    刘良佐回首看了看诸手下,示意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既然已经选择了降清,就无法再回头,再多的屈辱也只能忍下。不过在忍下时也得告诉对方,我刘良佐不是谁都能欺辱的!

    “造反?贝勒爷你说的哪里话!我可是刚刚镇压了一部分暴乱的士兵,驱赶了袭击的明军。倒是贝勒爷你,随意残杀我军将士,这才引发士兵暴乱,现在又随意抽打我,应该你给我交代才是!”刘良佐阴恻恻的道。

    “你胡说八道!”见刘良佐竟然把绿营兵暴乱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尼堪勃然大怒,下意识的就要扬起马鞭,可是看着对面一双双喷火的眼睛,他再也不敢抽打下去。

    南面的情况很快引起了满清豫亲王多铎的注意,尼堪和刘良佐二人被叫到了清兵大营。

    对于二人的争执,多铎不置可否。他首先指着尼堪臭骂了一通,指责尼堪用兵不当致使军队损失惨重,剥夺了尼堪的领兵之权,他手下的蒙古兵由贝子多济代领。

    对刘良佐,多铎反而温言有加,大赞他识时务弃暗投明,并表示会上表摄政王,依然保留他广昌伯的爵位。然后以刘良佐多年宿将熟知军务的名义,留在身边听用,而刘良佐属下的部队还是由他属下的各将领统带。

    虽然地位还是原来的地位,可是刘良佐知道自己的统兵之权已被剥夺,手下的将领以后直接归多铎调遣不再听命自己,而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低。

    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了刘良佐和尼堪的争执后,多铎立刻部署攻击扬州。

    明军出城袭击极大的影响了清军的士气,多铎知道必须尽快攻城给城内的明军压力,如此才能振奋大军士气。

    鉴于明军控制着运河,动辄沿着运河袭击,多铎把攻城的目标放在了西城。根据城内细作送出的情报,西城的城墙最为薄弱,城头值守的也不是那支强悍的岱山军。红衣大炮很快就会运来,但是在运来前首先要把干涸的护城河填平!

    在清军积极筹划攻城之时,扬州城中却士气大振。

    此次以三千精锐出击,击溃了数万清军,并且在清军的围攻下安然撤回,顺便营救了数万百姓,可以说这是一场极为辉煌的胜利。

    虽然并没有杀掉多少清军,可是通过这一场胜利,使得扬州城内的军民知道,八旗兵并不是真的无敌,清军也绝非不可战胜。只要城内军民一心,守住扬州还是可能的。

    而原本心怀恐惧惶恐不安的其他军队,如总兵胡尚友的川兵,也都心安了下来。特别是川兵,他们就驻守在南城,亲眼见证了岱山军取得的胜利,这对他们触动很大。

    城外几十万大军都投降了满清,仅凭城内这一两万军队能守住扬州吗?城内的大多数军队开始的时候其实很没底,很多人对未来是很绝望的。也有很多人私下里打着趁机投降满清的主意。

    可是岱山军的连续胜利使得他们改变了想法,只要想守,城池是能守住的。八旗兵并非无敌,清军也绝非不可战胜!

    最后还有营救的数万百姓,因为扬州城内本来就人满为患,粮食短缺,这些人并未放入城中,而是护送过运河让他们自己逃命去了。

    一条运河把扬州地区隔为两半,河东如今还是大明的天下,逃过了运河他们怎么也能落个活命。而岱山军现在急于守城,根本分不出经历组织安置他们。因为根据城外清军的动向,他们会很快再次攻城,残酷的厮杀,残酷的守城战还在后面。(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崇明岛

    在扬州战事愈演愈烈之时,位于长江口上的崇明岛却一副热火朝天模样。

    任思齐带步兵去增援扬州,茅十八受命带着不适合进入运河的大船以及两万多新兵来到了崇明,随同他们一起的还有从金陵城强掠的数百户工匠。

    岱山地狭,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任思齐便把目光瞄到了崇明这座沙岛。

    崇明岛乃是上千年来江水携裹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形成,面积逐渐由小变大,到明末时规模已经很大,南北宽十多里东西长二百里,面积足有岱山岛的十倍。和岱山岛多丘陵少平地不同,崇明岛上却都是平地,按理说应该人口密集才是,事实上到了崇祯末年岛上的人口仅有万余。

    因为崇明岛自然灾害同样的多,干旱,台风,潮汐,是主要的灾害。所以在明朝时,崇明基本是流放犯人之所,或者一些在陆地上活不下去的百姓逃到岛上做沙民,以煮盐开荒为生。

    不过既然有人居住,就是朝廷的领地,明朝朝廷在崇明设立县治,委派有官吏管辖岛上沙民。而沈廷扬就是崇明人,还是崇明岛大户,在岛上威望极高。

    而有了沈廷扬的引介,有了沈家的协助,岱山军很快就在岛上得以立足。崇明知县何彬爽快的答应了茅十八岱山军驻军崇明,其实他不答应也没有办法,两三万军队比崇明岛人口都多,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小的知县能抗衡。

    到了崇明之后,茅十八立刻派人往岱山送信,岱山巡检司副巡检沙福闻信后立刻带着一帮文吏来到了崇明。然后就是开挖砖窑,烧制砖瓦,建设营地,围垦良田。

    工曹主事梁九也跟着来到了崇明,在他的规划下,准备于位于崇明县城东南十里的地方开建一座新城。然后还要修筑可允许大船往来的码头,崇明岛多暗沙、沙洲,尖底海船无法往来,岛上多是平底沙船,可大沙船也无法自由进出崇明。

    除了筑城修码头外,梁九还准备规划修建一条拦江堤坝,每日涨潮落潮之时,都会有潮水直冲岛上,对岛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而有了一条拦江堤坝,就可以把潮水拒之岛外。如此可以在岛上从容的生活屯田建设。

    崇明岛近乎一座荒岛,如此大的面积原岛民才万余,这让沙福梁九等人感觉不可思议。开发好了的话,足以开垦出数十万亩良田,迁移十多万百姓,这真是上天赐予的基业。若是太平年月,朝廷又岂能允许任何势力掌控这么大的岛?

    至于自然灾害,总有办法解决。潮汐的侵袭可以修筑拦江堤坝,干旱更容易,岛外就是滚滚长江之水,只要在岛内修好河渠,自然可以想办法把江水源源不断的引入岛内。而只要建起坚固的房屋城堡,也不怕台风的袭扰。

    开动这么大的工程当然需要庞大的人工钱粮,人工好说,现在岛上不是有两万多新招募的水兵吗,这些原本都是行船的船夫,在镇江时岱山军强夺附近江船,顺便也把船上的船夫接收了。可是跟了岱山军后,每日三顿不错的伙食、比当船夫要高得多的饷银,立刻征服了这些原来的船夫,让他们对自己新的身份有了认同感,现在很多人恐怕赶都赶不走了。

    这两万新军,除了在茅十八的带领下轮流操练,学习训练水上作战的本事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参与热火朝天的岛上建设。

    每日三顿管饱,伙食经常有鱼有肉,月底还有一两多的饷银,这样的日子着实不错。

    人力不缺,银钱岱山现在也还富裕,去年靠抢劫浙江海商抢了几十艘海船的货物,拉去倭国贸易赚了三百万两银子,虽然这半年多来采购军需供养军队花了许多,可是眼下岱山还有一百多万两的白银。而且去吕宋贸易的司马南船队很快就要回来,到时又是数十万两银子的进账。所以银子岱山是不缺的。

    银子不缺,粮食可就有些紧张了,岱山诸岛耕地面积有限,生产出的粮食根本无法自足,每年都需要从外地采购大量的粮食。现在又多了两万多军队,粮食的供应更加的紧张。没有办法,沙福只得派出大量的船只,往松江苏州常州等地采购粮食,引起了各地粮价上涨。

    现在每日都有船只来往于崇明松江苏州之间,运送来崇明岛建设需要的大量物质,各地的商人也乐于和岱山军做生意,因为他们把货物运送到崇明,往往能赚到比往昔高两三成的利润。

    一开始松江苏州地方官府对岱山军驻扎崇明很是不安,可是得知这是新封的肃虏伯的部队,并且肃虏伯已率大军往扬州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