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秀才的逆袭 >

第242部分

秀才的逆袭-第242部分

小说: 秀才的逆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吹恼蕉方岱浅5募ち遥匦氲萌谜铰沓员ズ茸恪

    吃过饭之后,也不需要贾元胤发令,士兵们默默的穿戴好盔甲,把马鞍放在了战马的背上,勒紧了马腹下的绊绳,默默的上了战马。

    看着属下训练有素的动作,贾元胤满意地点着头,同样上了战马,向着西面的南京挥起了战刀。

    马蹄踏踏,行走在江南的清晨,一阵小跑活动好了腿脚,骑士们开始催动着战马疾驰。

    二十里的距离,就是压着速度奔跑也只需要半个时辰,很快士兵们就看到了前方不远处巍峨蜿蜒的城墙,那是南京的外郭。

    “杀啊!”贾元胤催动着战马,加快了速度,战马飞一般的带头向着南京城墙扑去。

    “杀啊!”千余名将士齐声呐喊,其声势响彻九霄,呐喊着伴随着战马奔驰的轰鸣,震骇得前方城门处的人们胆战心惊,脸色发白。

    阵阵惊叫,清晨进城的百姓们扔掉了手中的东西肩上的货物,纷纷向两边躲去,黑洞洞的城门就像脱去衣衫的少女一样暴露在明军骑士的眼前。

第四百七十章 大混乱

    崇明出兵选择的时刻太过出其不意,春节出兵,天寒地冻,不是谁都能想到。再加上沿着长江出兵迅速,并没有浪费时间在攻打沿途城市上,就是打镇江也只是用了一天时间。导致南京城对崇明军的突然攻击全无反应,其实这些天来,松江苏州一带的动乱也传了过来,可是没人会想到崇明军出兵的目标会是南京。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本来就慢,沿江各地的清军发现江中明军船队的动静,再把消息逐级报告,传到南京速度并不比崇明军进军的速度快许多。

    所以当贾元胤骑兵从镇江直奔南京时,南京城内才刚刚得到镇江失陷的消息,完全没想到明军来的如此之快。

    所以清晨南京的城门才会正常开放,允许百姓进去。

    当守城门的绿营兵发现奔驰而来的是明军骑兵时,再想关闭城门已经来不及了!

    贾元胤一马当先风驰电掣一般从守城清兵身边掠过,长刀挥出,鲜血四溅。一千五百骑兵越过狭窄的外郭城门,冲入了南京城中。

    明朝的南京城分宫城皇城京城和外城四城,共有四道城墙,最外层的外郭城墙方圆有七十里长,可谓这个时代最大的城池。就城池的面积来说,要比北京城还大。

    不仅面积大,人口也多。南京位于长江之南富裕之地,又是明朝的陪都,城中的人口足有百万之多,又因为清兵攻伐南京时,弘光朝廷并未抵抗,使得南京没有经历杀戮,八旗兵只不过把内城的百姓统统驱赶到外城而已,留内城作为八旗兵居住之地。

    不过此时,城中大部分八旗兵被勒克德浑带去了武昌攻打一只虎李锦的忠贞营,使得内城空空。

    早在出兵之前,任思齐就带着众将研究过南京的地图,出兵之前参谋司就制定了数套攻城的策略。贾元胤手中骑兵只有一千多人,根本不足以攻下整个城池。所以他当前的任务一是占据一座城门为后来的任思齐大军打开通道,再就是尽可能的在南京城内制造混乱,迟滞城内清军的反应。

    所以攻入城中之后,李元胤分出一半的骑兵占领身后的麒麟门,自带一千骑兵直接向城内杀去。

    一千骑兵攻入了城内,立刻引得城内一片大乱,街上的百姓们哭喊着纷纷躲避。

    然而从外郭的麒麟门到京城的东安门之间的距离足有八里之多,等贾元胤带着骑兵赶到东安门时,发现城门已经关闭,没奈何便沿着城墙向北杀去,试图从其他城门攻入京城。

    皇城之中,原魏国公徐文爵的府邸,传自徐达的魏国公徐家,自大明开国以来,已经传了十一代。身为南京第一勋贵之家,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经营,徐家的府邸规模极大气势澎湃,豪奢之处堪比皇宫。清兵攻打南京之时,魏国公徐文爵投降,后被贬为平民,积攒了两百多年的家业全部便宜了满人,这座豪宅也不例外。

    洪承畴身为东南经略进驻南京,并不敢住进皇宫之中,便选择了这座魏国公府作为自己的行辕。其实自十二月勒克德浑带走了城中的八旗主力之后,洪承畴就时刻小心翼翼,他并不是为了防范崇明军,毕竟崇明距离南京远隔千里,中间有着无数的城池。让洪承畴小心防范的南京附近的明朝叛军。

    自去年八月到达南京以来,洪承畴已经剿灭了好几股明朝残军,就在九月,洪承畴指挥着都统叶臣,提督张天禄,总兵卜从善,刘泽泳等人,扑灭了盘踞在徽州的金声部明军。可是在徽、宁、池、太四府,特别是绩溪一带的山林中,还到处都是明军的残余,迟迟不肯归顺大清。

    其中有明朝宗室朱谊泐,自号瑞昌王,很是鼓动了一批刁民跟从,据探报,伪瑞昌王手下的士兵已然有两万之多。

    洪承畴打算等过了正月,天气少暖之时,抽调京口的马得功,会同张天禄等部绿营兵剿灭之。各地的明朝残兵人数虽多,远不是精锐的绿营兵对手。

    然而刚过元宵节,洪承畴突然收到崇明明军自长江而来,攻打镇江的消息。得知消息之后,洪承畴大吃一惊,立刻本能的知道事情不妙。任思齐率军于元旦发兵,绝不仅仅为了攻下镇江,恐怕他图谋的是南京城吧。

    南京城是明朝的首都,若是一旦陷入任思齐之手,必然引发整个江南大乱,到那时不知有多少人会揭竿而起,重新打起明朝的旗帜,其后果是洪承畴承担不起的。

    洪承畴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停止了绿营兵们的度假,规划布防。可是城中的绿营兵只有万余人,要想防守这么长的城墙根本数量不够。没奈何,洪承畴只能以京城城墙为防御重点,外郭的城墙仅派小部分兵力驻防。然而还未等他调整好城防,明军的骑兵已经杀进了城中。

    贾元胤的骑兵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完全出乎了洪承畴的意料。在洪承畴看来,明军要攻克镇江怎么也要打上几天,毕竟镇江城中有马得功的五千精锐绿营。而有了这几天时间,足够他抽调各地绿营增援南京了。

    也幸亏洪承畴反应及时,一得到明军攻打镇江就结束了城中士兵的休假,所以才使得贾元胤没机会攻入京城。

    得知明军突入城中的只有千余骑兵时,洪承畴派出了总兵卜从善,带着两千绿营从内城杀出,试图驱赶明军出城。谁知贾元胤骑兵的速度太快,沿着内城墙一直往北,经过幕府山麓,直接打到了北面的观音门。一千骑兵一个冲锋杀散了观音门的守军,顺势占了这座南京最北面的城门。出了观音门可就是长江了,若是明军从江上而来,正好可以从观音门入城。

    而经过了贾元胤骑兵在城内奔驰,整个城中一片大乱,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明军打回来了,便有许多不甘之人揭竿而起,响应明军的入城。卜从善统兵追赶贾元胤骑兵之时,竟然受到了数次百姓们的袭击。

第四百七十一章 城墙攻防,满城皆乱

    贾元胤留在麒麟门的营正名叫潘学忠,据说是广东人,也不知怎地就加入了贾元胤的部下,一直深得贾元胤信任。

    潘学忠带着五百人的任务就是占住麒麟门,以接应任思齐带领的主力部队进城。占据一座城门不仅是占领城门洞这么简单,还要占据城门楼及左右的一段城墙,否则光是从城上的攻击就吃不消。

    潘学忠留下二百骑兵把守城门内外,防范绿营兵的攻击,他自己则带着三百骑兵沿着马道杀上了城墙。由于明军骑兵来的太过突然,这个时候其实城墙上没有多少守兵,只是在城门楼里有二十多个绿营兵。崇明骑兵突然袭来,这些绿营兵正在围着火炉喝酒,别说披甲,慌乱间连武器都找不到。很多人喝的醉醺醺的还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就见到大门和窗户被踹开,几十把三眼火铳伸了进来,“砰砰砰”的一阵枪响,二十多个绿营兵倒在了血泊中。

    崇明军骑兵除了每人一把马刀之外,另外配备一支三眼火铳,战斗时可远可近,实力不俗。在这支唯一的骑兵身上,任思齐也算下了血本。

    灭了城门楼的守军后,留下一百人控制城门楼,和城下的一百骑兵相呼应,潘学忠把剩下的三百骑兵一分为二,顺着城墙向南北放下杀将过去。

    南京外郭城墙厚度足有六丈,城墙顶部也有四丈多,其宽度足够五六匹战马并排冲锋,而且城墙上地势平坦,根本没有障碍物,正是骑兵驰骋的绝佳战场。

    潘学忠亲自带着一百五十名骑兵向南攻击,一路消灭出现的清兵。此刻明军入城的消息已经全城皆知,很快有其他城门的守军上城防守,试图拦截攻过来的明军。对于没有形成阵列的清军,潘学忠只是速度不减的继续冲击,骑兵强大的冲击足以撞破绿营兵的阻挡,而往往等不到真正发生碰撞,那些绿营兵就会脸色苍白的丢掉武器转身而逃,没有多少人能有胆量面对骑兵的冲击而无动于色的,速度跑开的战马声势实在骇人。可是他们忘了,这城墙只是一条长长的直道,并非旷野,就是想逃也无处可逃啊,明军骑兵追上前来,也不需要挥动马刀,只是靠着战马的铁蹄就把这些逃跑的绿营兵踏成了碎片。

    从麒麟门沿着城墙向南,经沧波门、高桥门,直到上方门时才遇到有组织的抵抗。这是一支三百人的绿营兵,在城墙上排成了厚厚的阵列,最前面是三排明晃晃的长枪,在后面是弓箭手短刀盾牌手。

    看着队列整齐的绿营兵,潘学忠知道紧靠自己这一百五十人根本冲不过去,强行作战的话肯定死伤惨重。崇明军骑兵仅仅千余人,不是用在这个地方的。

    远远的看着对面如临大敌的绿营兵,潘学忠下令掉头返回麒麟门。看着扬长而去的明军骑兵,这支三百人的绿营兵竟不敢在后追击。

    在潘学忠横扫城墙之时,贾元胤带着一千骑兵已经攻到了观音门,轻易杀散了城门的几百守军,开始在门下布阵暂息。经过了在城内这一轮冲杀,整个南京外城已经被搅成了一锅粥,明军杀进来了的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或者惊慌的逃进家门,或者兴奋的爬上了屋顶,观看着战斗情形。

    “兄弟们,越国公已经派遣大军前来了,咱们要里应外合,迎接他老人家入城!”幕府山下一个街坊中,侯景舞动着钢刀,给聚集起来的几百个青壮讲这话。侯景乃是敌情司的细作,早在半年以前就被打入了南京,半年以来,靠着崇明的钱财支持,他发展了四百多对满清心怀不满的青壮。

    “兄弟们,建功立业就在眼前啊,以后跟着越国公他老人家吃香的喝辣的,人人都有官做啊!”另一个敌情司的细作也在一边呐喊着。

    在二人的鼓动下,几百青壮士气大涨,呐喊着冲出了街坊,一路鼓噪向着最近的清军营地杀去。有人带头,自然有人景从,无数的南京百姓从家里走了出来,加入了他们的阵列,在大街上走了不到一里,侯景发现身后的队伍已经有了三千多人。人越多士气越壮,当看到一支千余人的绿营兵从内城开出来时,侯景不由分说的带头向着这支绿营兵扑了过去。

    同一时刻,在南京的其他街道里坊,也出现了七八支由敌情司细作组织起来的百姓队伍,他们鼓噪着在大街上行进,或者攻打城门的绿营守军,或者聚集起来试图去冲击内城城门。

    也有不少百姓自发而起,抱着各种心思冲上街头,其中不乏有浑水摸鱼之人。任思齐早在六月初就有攻伐南京的计划,这半年来往南京派出的细作足有数百人,光是支出的经费就达十数万两白银。几个月的谋划,巨大的花费,如今终于到了回报的时候。

    这个时候是南京城清军实力最为薄弱的时候,一万绿营兵想控制方圆百里人数百万的庞大城池,怎么可能做得到?更何况南京才被占领不到一年,这么短的时间内百姓们可不会认同清人的新身份,哪怕是头发被剃掉扎起丑陋的辫子。他们祖辈已经在大明的治下生活了二三百年,自然认为自己还是明人,哪怕在朝廷的治下生活的不太好,哪怕赋税很重。

    可是以前的日子再不好,也比生活在野蛮人的治下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要好得多啊。这半年多来,南京城无数的富商被清兵洗劫,无数颗人头落地,前明的勋贵士绅,愿意降清的或者不愿降清的,很多人都被满清清洗,早已引得南京城人心浮动。

    现在崇明军突然攻入城来,对这些曾被清军强掠清洗的人以及他们的亲戚家属来说,无意义天大的喜讯。王师来了,报仇的日子到了!

    当卜从善等绿营将领奉命出内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