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帝宠 >

第69部分

帝宠-第69部分

小说: 帝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十问候众尼。

    妙严师太不动声色打量君婼,因前来进香,刻意衣着素净首饰简单,却丝毫不减与生俱来的尊贵,举手投足间尽显优渥,美丽精致的脸上亲切微笑着,依然让人觉得不敢靠近。

    君婼也在打量妙严师太,四旬上下的年纪,一袭黑色缁衣,身形清瘦面容白皙,淡到极致的五官更显出家人的慈悲。

    君婼低了头悄悄叹气,多希望她就是那位画中的女子,可惜不是。

    进了山门步行,登上石阶来到定慧庵,竹林清幽松涛阵阵,寺院围墙边清澈的溪水流过,阳光洒落下来,远山隐入雾岚,只余淡淡的山影。

    皇后远眺着欣赏山景,脸上露出轻快的笑意,妙严师太静静作陪,待皇后收回目光,方说一声请,就听皇后轻声说道:“这样的山水,养出来的人,定是清雅无双。”

    妙严师太心中一惊,君婼笑看向她,比手说道:“师太请。”

    妙严法师回过神,忙说一声请。

    皇后在庵堂中做了,呷一小口清茶,屏退左右,看着妙严师太:“师太要对我说什么,直说无妨。”

    看妙严师太犹豫,从袖筒中抽出一幅卷轴,打开来是一幅小像,指着画中女子笑问:“可是妙严师太旧识?”

    妙严师太眼泪落了下来,哽咽着说道:“是小尼的师妹,玉瑾。”

    君婼心中一颤,果然,世间真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并不是杜撰出来的画像。凝神看着妙严师太,妙严师太抹一下眼泪躲过她的目光,小心说道:“小尼失态了。”

    君婼摇头,又拿出一副画像,女子膝头坐着一位男童,君婼手指摩挲着男童眉眼:“这就是当今圣上。”

    妙严师太看着,眼泪又落了下来:“神态间十分想象,都是那样傲气十足,不爱搭理人。”

    起身说皇后殿下请跟小尼来,径直在前疾行,穿过尼寺侧门,有一所洁净的小院,妙严师太指着说道:“依然是玉瑾离开时的样子,小尼每日前来打扫,没有丝毫改变。”

    君婼静静驻足,北屋佛堂东屋禅房,北屋石阶前一尊三层青铜香炉鼎,院中石榴树下石桌石凳,东边院墙探进几枝梅树,西边墙外竹林清幽。

    君婼在石凳上坐下来,龛烟青青炉香袅袅,墙外有丁冬的流泉之声欢快活泼,目光越过墙头青瓦,此时山间雾岚已散,可看到如黛的远山,有燕子衔虫归来,飞过墙头往屋檐下而去,君婼随着燕子看向巢中,乳燕拥挤着叽叽喳喳探出头,张开黄口迎接母燕归来。

    君婼坐了许久,方起身往西厢房而来,妙严师太道:“西厢房原是玉瑾卧房。”

    君婼点点头,推门而进,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扑面而来,北面满墙都是书架,直通屋顶,一摞摞摆满了书籍,靠着书架是一桌一椅,桌上犹摆着未抄写完的佛经,一页梵文一页汉字,字迹工整娟秀,妙严师太在旁道:“玉瑾进宫前,正在译一部佛经,临行前笑对我说,师姐,今日的几页没完,夜里回来再接着译,少不得要熬夜,求师姐为我备些酽酽的热茶……”

    妙严师太瞧着那佛经摇头:“夜里我备好了等她,可是她再也没回来,到如今已是二十二载光阴。”

    说着话带君婼绕到寒江独钓图的屏风后,屏风后床榻上青纱床幔低垂,妙严师太执起鱼形的银钩勾起纱幔,床里悬挂一幅女子画像,没有任何景物,除去人物全部留白,画中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女子,头戴月白妙常冠,身着月白交领僧袍,外罩黑黄青白四色拼接水田褙子,手执麈尾念珠,飘逸站着,美丽的脸上一片清冷,孤高的眼眸中含着俯视众生的悲悯。

    妙严师太道:“玉瑾乃是姑苏人氏,出身书香门第,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长大后身体渐好,父母本欲接她回去,她却铁了心,要常伴青灯古佛,她离开时,本已定好剃度的日子,只等师傅从宫中回来。”

    君婼定定瞧着画像,这幅画惟妙惟肖,想来出自丹青圣手,较她看过的两幅生动许多,眉眼神情间更能看出皇上的影子,这幅画像一定要让皇上瞧见,只在早晚。

    君婼在屋中仔细看过,每一个细小的物件都留着故人的气息,简洁聪慧倔强孤高,君婼看了许久,方与妙严师太出来,合十说道:“是我唐突,惊扰了故人。”

    妙严师太摇头:“这些年总感觉她在,孤寂得等着,等着亲人前来探看。”

    君婼复在石榴树下坐了,墙外微风吹过竹林,似乎夹杂着轻声的叹息。

    君婼鼻头有些发酸,低头掩饰了,抬头比手笑道:“妙严师太请坐,玉瑾的故事,还请师太为我仔细讲述。”

    妙严师太缓慢讲诉着,因哭泣,讲诉不时停顿,君婼耐心倾听。

    玉瑾三岁跟着净明师太带发修行,净明师太虽为出家人,却不知收敛功利之心,玉瑾八岁时,跟着净明师太来到东都,在定慧庵落脚。

    其后八年,玉瑾除去在东都各寺庙走动讨教佛法,便幽居小院潜心事佛。因天资聪颖悟性又高,于佛法上渐有所成,事佛之心更加虔诚。

    其间定慧庵住持故去,净明师太接任住持。

    玉瑾是极有情趣的人,小院中清净却不枯燥,充满了意趣,闲时写诗作画弹琴,她的才情不输当世鸿儒,她的婢女小莲,在她身旁耳濡目染,也是腹有诗书,若是女子能赴科举,小莲定是能高中的。

    妙严师太笑起来,笑着笑着又低头叹息。

    二十五年前新皇登基,二十四年前改元怀化,怀化二年大孝期满,适逢皇太后五十大寿,新皇诏令普天同庆。皇太后信佛,梅花庵净明师太被召进宫中,住梅花庵诵经祈福,

    眼看着寿诞之期将满,净明师太打发两位比丘尼回来,接玉瑾进宫。说是闲谈时提起玉瑾,皇太后想要见上一见。

    玉瑾放下手头佛经,随着两位比丘尼进了宫,说是顺道接净明师太回来。

    然而,此一去便成永诀。

    妙严师太失态大哭起来,断断续续说道:“小尼是净明师太前任住持坛下弟子,与净明师太疏远,却与玉瑾亲近,其时不知净明师太为人,没有提醒玉瑾提防,可是提防又有何用?皇上对玉瑾一见钟情,称赞玉瑾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皇上疯狂一般迷恋她,下旨定慧庵成为皇家尼寺,净明师太心满意足回来,我问她怎么不见玉瑾,她骗我,说玉瑾的父母从姑苏而来,接了玉瑾回乡嫁人去了,我也有过怀疑,暗中托人打听没有消息。一年半后,净明师太突然说要云游天下,悄无声息离开东都。直到两年前,她从天竺国捎来一卷梵文的经书,我打开来看,才知是她临终前的悔罪,每一段都提到玉瑾的名字,我才知道,玉瑾她……”

    妙严师太失声痛哭,再说不话来,从袖筒中抽出一卷经书,递给君婼。

    君婼一目十行粗略看着,眼泪忍不住落了下来,她是那样高洁的女子,却被碾入尘泥,被侵犯被囚禁,十月怀胎诞下皇上,在怀化皇帝面前*于火海。

    怀化皇帝侵犯了出家人并使之有孕,只能让当时的张贵嫔假装有孕,待玉瑾诞下皇上后移花接木,张贵嫔晋封德妃,皇上成了德妃的儿子,次日玉瑾*,第三日盛怒之下的怀化帝将皇上送往皇陵。

    被侵犯被囚禁,十月怀胎,她如何煎熬的,她又如何想的,她是爱着皇上还是恨着皇上,这些净明师太并不知晓,净明师太满纸都在悔罪,说自己贪图富贵,葬送了心爱的弟子,怀化帝甫登基的时候,曾陪着皇太后前往大相国寺上香,适逢玉瑾向住持方丈讨教佛法,怀化帝一见思之,四处打探到定慧寺,修建了梅花庵,等着皇太后大寿的时候,诏净明师太进宫,又诱使玉瑾同去,并向净明师太许诺,让玉瑾做皇后。净明师太本指望玉瑾会屈服,自己好安享荣华,不想玉瑾*,玉瑾的孩子成为德妃的孩子,她闻讯后,惧怕遭到怀化皇帝灭口,连夜逃出东都,一路漂泊西行到了天竺,无论身在何方,每夜都能梦见玉瑾,站在云端对她讲经。

    君婼合卷塞入袖筒,起身再进西厢,对着画像叩拜下去,你才是我真正的婆母,你这样的女子,就算遭遇不测,佛祖也不会厌弃,你去后定已往生极乐做了菩萨,求你保佑皇上,求你告诉我,怎样才能不让皇上伤心。

    泪眼中,画像中女子清冷的眼中,似乎闪出一丝慈和的笑容,君婼揉揉眼睛,一切空寂,外面一声炸雷,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噼里啪啦打在屋瓦上,屋檐下角铃叮铃铃作响。

    君婼转过身,今夜,天要留我吗?又回头看着画像,抑或,是婆母要留我,好让皇上前来,皇上,果真会来吗?

第94章() 
雨一直下到夜里不曾停歇,随行众人在山门外扎了营,君婼与锦绣采月摘星住了玉瑾的小院,君婼制止妙严师太收拾东禅房,与众人住了后罩房,本是放置杂物的房屋,因二十余年无人居住,其中空无一物,锦绣带着人很快收拾妥当。

    君婼用过素斋安顿下来,坐在灯下仔细瞧着那卷经书,一日下来,一遍又一遍,已经看过三遍,净明师太字里行间只是后悔,口口声声说玉瑾可怜,她从未走进过她的内心,自然不知她会想些什么。

    君婼越看越心酸,这样的女子,连身边的侍女都是女才子,她的内心该是怎样丰富,可有人知她懂她过吗?又或者,她并不需要任何人去懂,她只是做自己想做的。

    君婼托腮沉思,窗外雨声不断,曾想过冒雨回宫,却总觉得这雨,是玉瑾在挽留她,玉瑾想让皇上前来,她在心里唤她玉瑾,而不是婆母,只因心里总觉得,她只是画像中的女子,青春美丽正当妙龄。

    君婼等了许久,盼着皇上来,皇上来了,就算暂时不知真相,能瞧瞧母亲呆过八年的地方,又怕皇上来,雨天路滑,外面漆黑一团,若皇上前来,路途上可能平安无恙吗?

    眼看着已是亥时,锦绣笑说道:“皇上今日许是政务繁忙,也派了侍卫回去报信,都这时候了,恐怕不来了,皇后殿下一日劳神,早些歇下吧。”

    君婼看着锦绣,玉瑾的事还未跟她说,一旦锦绣得知,定要出宫去的,心中实在不舍,想要多留她些日子。

    君婼笑道:“皇上若来,铭恩也是要来的。”

    锦绣低了头,双手紧紧交握,腕间古镯反射着烛光,顿一下笑道:“奴婢多日没见过铭都知了,有时候遇见,远远便避开。”

    君婼心中一叹,上床就寝,烛火渐渐暗下来,君婼枕着双手,扑闪着眼想着心思。

    山门处百里冒雨巡营,就见雨帘中远远来了一人一骑,冲过去阻拦,马上的人喝一声放肆,纵马从他身旁疾驰而过,清冷的气息迎面而来又飞快而过,百里愣愣看着骂马上人的背影,皇上?为何夜里冒雨前来?

    又有一匹马疾驰而来,看到百里下马拱手,正是铭恩。看百里朝他身后看,摆手道:“别看了,没人跟着了,我也是自作主张跟上来的,皇上今日忙,在垂拱殿接见御史,都是出了名的硬骨头,打发走天色已晚,这儿大雨滂沱的,都城内只是薄阴天气,皇上又到宣德楼上等着,许久不见人影,脾气就上来了,拧眉巡视宣德门守卫,看那儿都不满意,吓得李千户不停发抖,我也不敢求情,正僵着呢,皇后殿下派回的人带了口信回去,才知道这边在下雨。皇上牵了李千户的马,跨上马背就冲上了御街,我也牵马就追,不过骑术差了皇上许多,一路没追上,这会儿两腿还打颤呢。”

    百里嗤了一声:“就你?能骑着跟来已是不易。”

    铭恩胸膛一挺,百里摇头道:“快去伺候皇上吧,明日有空再斗嘴。”

    铭恩说也是,百里朝山门一指:“尼寺旁的小院里。”

    铭恩上马拱拱手,来到小院门外下了马,未进院门听到皇后一迭声嗔怪皇上:“这么大的雨,还真的来了,来就来吧,也不披蓑衣戴斗笠,侍卫也不带一个,雨天路滑的,多让人担心,瞧瞧,湿成了这样,再染了风寒……唉,堂堂皇上,孩子一般,我若是皇上,就坐了舆车,且走且行,困倦了还能睡一会,不管早晚,我总是要等着皇上的……”

    听不到皇上说话,只有皇后絮叨着,又是心疼又是责怪,铭恩一探头,皇上裹了薄被坐在廊下,皇后正为皇上擦头发,皇上靠在皇后胸前,半敛着眼眸心满意足得笑。

    皇后絮叨着,突然停下蹲在皇上面前,定定看着他,看着看着仰脸凑了过去,唇贴上他的唇,喃喃说道:“阿麟,是不是为了让我心疼,故意折腾自己?”

    铭恩忙缩回头,一回头暗影里站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