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嫡女谋略 >

第135部分

重生嫡女谋略-第135部分

小说: 重生嫡女谋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无法,只得扭身吩咐身边的大丫鬟春兰:“去把那东厢房乌木箱子里最上层红匣子中一对赤金錾花镯子拿来!”春兰垂首应是,一时取来,老太太便将这对金镯子赏给了邵琬清当见面礼。

    若是在从前,收到人家送的这么一对金镯子,邵琬清怕是做梦都能笑醒了来。可是如今见过了世面,眼界儿也高了,这对金镯子成色普通,样式也不出挑,别说跟郑宝儿那一匣子被她当了不少后又被便宜爹赎回来的首饰比差远了,连便宜爹给她新添的那些都比不上!

    邵琬清心下有些不屑,转念一想不拿白不拿,便又做出一副欢欢喜喜的模样双手接过,谢了便宜祖母。

    计侯爷看着母亲赏赐给女儿的礼物,看着女儿一脸的欢喜,心里忍不住又怜惜心酸伤感起来——这孩子真是个知礼的,为何母亲却是如此不待见她呢! 自己向母亲请求让宝儿改名,是有让宝儿上族谱的意思,可是母亲却没有接这个话茬,分明在装糊涂!唉!忽又想起女儿方才所言“刺客”、“追杀”之事,心头一紧,将来,这个女儿自己少不得要多为她操心了,这府上内宅之人,竟是一个都不可托付!自己若再不疼她,往后的日子她可怎么过!

    随后,邵琬清又给计侯爷、计夫人亦重新见礼。

    在见面礼上,计夫人倒是犯了难。婆婆给了,她不能不给;婆婆给的东西不怎么样,她给的不能比婆婆的好,可是又不能给的太差让丈夫不快——且她堂堂侯府正室夫人,身上哪一件事物是差劲的?

    计夫人心思猛的一动,便将身上系着的一个海棠红色如意头云纹荷包解了下来,捏了捏,含笑递给邵琬清道:“不值什么,拿去玩玩啊!做工自是比不上你的巧手,可不要嫌弃阵脚粗鄙呀!”

    邵琬清心里愈发不屑,却仍是若无其事陪笑接过,倒引得计夫人目光微闪多瞧了她两眼。

    邵心萍的刺绣手艺有多好计夫人心里门儿清,她送荷包,一是此物件说贵重也贵重说轻巧也轻巧,主要看人心里怎么想了。若是看重嫡母,嫡母随身携带之物自然当做宝贝,若是看重钱财,便值不了几个;二是带了几分试探,试探邵琬清的反应。

    按理说,邵琬清听嫡母提到生母生前最在行的刺绣,怎么着也得有点儿反应才是,可是邵琬清反应太平静了,对那荷包连眼神闪一闪瞧上一眼都没有。计夫人面上仍是笑着,心里却越发疑惑纳罕起来。

    这么一圈闹腾下来,人人都有了倦意,眼看着时辰也不早了,计夫人便陪笑着征询婆婆的意思,是否摆上晚饭,一家子吃个团圆饭。

    老太太心里正不自在,听到“团圆饭”更觉刺耳,闻言摆摆手,神色淡淡说道:“今儿我还要吃斋,你们不用陪着,回自己院子里吃去吧!”

    计夫人忙笑道:“论理媳妇该陪着娘才是,只是侯爷刚回来,媳妇今儿就托大先回去了。等晚饭后,媳妇再带着孙女们过来陪老太太解闷!”

    老太太听她提起“孙女”两字完全没了平日里的高兴,拉下脸沉声道:“我知道你是个有心的!可孝顺也不在这上头,今日侯爷才回来,你就陪着侯爷团聚吧,我今天累了,晚间要早歇,你也不必带她们姊妹过来了!”

    计夫人忙恭声应“是”,计侯爷见母亲不快,情知是自己的原因,心里也有点儿内疚,便陪在一旁又说了好一会子话,在母亲一再催促下方才恭敬起身欲离去,计夫人又嘱咐了几句老太太左右伺候的丫环婆子,方与计侯爷等一并退下。

    次日,邵琬清正式改名叫做计子清,成为忠勇侯府的大姑娘,计子茜和计子蓉姐妹顺势成了二姑娘、三姑娘,计子蓉年纪还小倒没什么,计子茜却是气得大发了一顿脾气,摔坏了屋子里好几件古董摆设。

    计子清这个“清”字是邵琬清自己向父亲求来的,还是用自己原来的字更熟悉自在些!

    因为她回来的太过突然,来不及准备住处,计夫人跟计侯爷商量之后,便让她暂时随计夫人住在侯府正院中,计夫人给她拨了东跨院三间屋子,虽然地方不大,却收拾布置得妥妥当当挑不出一丝毛病。计夫人又见百灵、秋雁是刚买来的丫头,还不太上道,对侯府也不熟悉,便又将自己身边的三等丫头红梅和老成持重、最懂规矩的张妈妈拨给了计子清。又从老太太那里“借”来了教养嬷嬷教导计子清各种上流门户的规矩礼仪。每日里总要亲亲切切的问候关心计子清一番,或者打发人给她送各种零食果点,相待与计子茜姐妹几乎无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58章 三公子回府

    收费章节(12点)

    第158章 三公子回府

    计侯爷冷眼旁观,见夫人事事想得周全,心里反倒不知道该是个什么滋味。但是他也不能不承认,夫人如此行事确实当得起“贤惠”二字,先前提紧的心也渐渐的放松了下去。

    上京里八卦之风十分盛行,不到两天工夫,上流社会各家各府几乎都知道了忠勇侯府计侯爷寻回了流落在外的亲生女儿。

    众人你传我、我传你,传得有鼻子有眼的。尤其是,这女儿据说还是计侯爷与当年最心爱的女子所生,众人的好奇心不免更强了些,连计侯爷当年为了这个新找回来的大女儿的娘拒婚逃婚、对抗母亲的往事都被翻出来好好回味细说了一通,传得沸沸扬扬,侯府一时成为上京上流社会的谈资,谁家不八卦他们府上几句简直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弄得计侯爷和计夫人一时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连太子身边的计世澜也不能幸免,被人问了好几次,终于忍不住回家冲父母大发了一通脾气,恨不得把计子清这个便宜姐姐揍一顿赶出去。

    这些闲话,计夫人当然不敢让老太太知道,给府里上下人等下了死命令:谁敢在老太太面前乱嚼舌头根立刻打死没商量!

    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太太终究是知道了此事,脸色顿时黑沉如锅底,好几天都没给儿子好脸色看,对计子清也越发的反感起来。

    当年之事是她的污点,她甚至比计夫人还要介意。

    外头的风言风语,嘲弄的,取笑的,不屑的,幸灾乐祸的,八卦好奇的,同情的,计侯爷都可以置之不理、置若罔闻,但是母亲的态度他却不能忽视,夹在女儿与母亲中间两头为难,焦心不已。

    计老太太不是那等粗俗的,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不会指桑骂槐跳起来撒泼,但只摆出那淡漠疏离、冷若寒冰的脸色也够计侯爷喝一壶了。

    下人们都会看碟下菜,又有计子茜兄妹在其中挑拨搅合,明里不怎么样,暗里计子清的日子却也不好过,而她又不是个肯委屈自己的,见了便宜爹便做出一副楚楚可怜、忍辱负重、欲言又止的模样,计侯爷见了想不起疑都不行!虽然怎么问她都不肯说,问急了眼眶就红了。可是侯府就那么大点地方,计侯爷有什么查不到的?一时查出不由大怒,要狠罚众人及计子茜兄妹,计夫人好言劝解,反而连带受了几句埋怨便也不敢再劝,打算隐忍替他料理,训斥了儿女,好言安抚计子清,不料老太太又横插一脚进来,命贴身嬷嬷丫头打点行李,扬言欲往五台山礼佛三年躲清静。

    礼佛三年,等于半只脚踏进了佛门。拜佛是一回事,入佛门是另一回事,传出去计侯爷和计夫人的名声就要毁了。计侯爷计夫人大惊,苦求不已,不得不退让一步。可是转眼,各方周旋焦头烂额的计夫人却又病倒了,歇了好几天才好,整个侯府愈发乱成一团。。。。。。

    众人无不叹息计夫人贤惠,多有替她不平。家事不平,亦多有人同情计侯爷。一时间,忠勇侯府成了上京最大的谈资,甚至比当年还要热闹,连甄老爷这种从不说人八卦的也忍不住在上房与夫人笑谈了几句。

    这些都是后话,忠勇侯府闹的风风火火的时候,甄府也添了热闹。回老家避祸的白姨娘带着三公子甄克守也回到了上京。

    原本白姨娘带信,是要在端午节后方才到达的,但她在老家实在是无趣,且明年儿子就要下场参加科考了,白姨娘恨不得带着儿子立刻就飞到上京,早到一日自然有早到一日的好处。于是一路急急赶路,她们母子两个的马车已经进了上京城门了,甄府上才得到打头阵小厮的报信。

    甄夫人吃了一惊,随即眉头微蹙,向王妈妈等抱怨道:“这白姨娘怎么仍是这么个急脚鬼的性子,说风就是雨,一点儿也没变!这倒好了,到了家门口才知道她们母子俩回来!”

    王妈妈笑道:“白姨娘想必是心里惦记着给老爷夫人请安,故而心急了些吧?好在绿萼轩前几日已经收拾妥当了,老奴这就叫人将铺盖现铺上也就好了。南熏馆那边一切也都是现成的,倒也不费事。”

    甄夫人轻轻嗤笑一声,显然对王妈妈所言“惦记请安”的说辞不屑一顾,瞧了王妈妈一眼说道:“她们既然回来了,也就这么着吧!”白姨娘那点心思甄夫人岂能不知?不过,她自己也是有儿子的人,明白这一份心,自也不会同她计较,且甄克守又是个懂事的,自己素来也看重他,因此便又把那嫌恶之心去了一大半,吩咐王妈妈下去命下人们准备。

    一个时辰之后,白姨娘带着甄克守并主仆几个又回到了甄府,因是姨娘回府,走的是东南角门,只有几个二三等的仆妇老奴在等候着帮忙搬运行李,甄老爷在衙门办公还未回府,甄夫人当然也不可能屈尊下降的来迎接白姨娘。

    马车进了二门,白姨娘和甄克守踩着脚櫈下了车,便有几个妈妈粗使仆妇上前笑着见礼,母子两个不约而同抬头四顾,打量着府中熟悉而又恍然有点儿陌生的风景,心里一阵感慨。

    白姨娘最想知道的是关于沈姨娘如今的事,心口便有点儿火烧火燎的等不及了,含笑同几个妈妈婆子寒暄了几句,低头瞧了瞧自己一身墨绿色暗纹团花的裙袄,摸了摸盘的油光水滑的富贵圆鬓,自觉妥当无碍,便向甄克守笑道:“三公子,咱们先去正院见过夫人吧?”

    “姨娘!”甄克守有些哭笑不得,自己母子两人才刚刚进门,一身风尘仆仆的也不收拾收拾就这么过去正院请安,万一被人扣上一个仪容不整、不尊正室嫡母的名声都没处诉冤去。

    甄克守缓缓道:“横竖母亲已经知道咱们回来了,也不急在这一时,还是换了衣裳再过去吧。”甄克守说着又扭头吩咐白姨娘身边的春雨道:“你到母亲院子外边磕个头去,请人通报母亲一声,就说我和白姨娘已经回来了,等换了衣裳就去给母亲请安。”

    “是,三公子!”春雨屈膝答应,恭敬退下。白姨娘嘴唇动了动,终也没说什么。

    领头的老妈子便忙笑道:“既这么着老奴便领春雨过去吧!嫂子姑娘们好生把三公子和白姨娘的行李送回院子去。”

    “有劳妈妈了!”甄克守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那老妈子赶紧笑道:“三公子您折煞老奴了,这是老奴份内事!”说毕领着春雨去了。临了这老妈子忍不住悄悄打量了甄克守一眼,又见春雨虽然是白姨娘的丫头,但对甄克守的吩咐应答起来压根儿连眼角也不曾斜白姨娘一下,可见甄克守是能够做白姨娘的主的,心道三公子倒是个有主意见识的,怪道夫人和二公子、二姑娘都待他不错。白姨娘这三不着调没个成见的,不想却是这般有福,生了个好儿子!

    这里甄克守母子俩各自回屋收拾不提,约好了时间在正院拐角处一带青砖墙下碰面,一起进去给甄夫人请安,献上从老家带过来的土仪特产并白姨娘亲自为甄夫人做的两双鞋子。

    甄克守又恭恭敬敬呈上一幅自己亲手描绘的百寿图,说是母亲去年生日自己未能亲自拜寿,特表心意云云,甄夫人听罢更是十分高兴,连连笑着夸赞三公子懂事,又加上许久没见他们,这一来倒真有几分真心,含笑问甄克守在那边可住的习惯?功课如何?等语。又和颜悦色的同白姨娘说了好些话,问了些老家的情况,颇有相谈甚欢的意味。

    白姨娘受宠若惊,当下愈加精神百倍的同甄夫人攀谈起来,心里不由暗自得意与庆幸:亏得自个听了儿子的话,亲自做了两双鞋,又买了那么些土仪特产……

    甄克守一一恭敬回答,进退有度,举止大方,略显长成的身形隐约可见人才翩翩了,甄夫人见了心中愈发喜欢,遂嗔笑道:“你这孩子,怎的这么多礼?坐下回话吧,不要动不动就起来了!赶了这么些天的路,还不累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