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晋血 >

第108部分

晋血-第108部分

小说: 晋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在下就冒昧直说了。何将军屯兵新城,不进不退是否有兵向汉中的意思?”

    看着李度脸上悠然的笑容,何越心里诧异。脸上不动声色地笑道:“在下驻兵新城,并非是有谋取汉中之意,只是因为阆中地形易守难攻,而且营中之兵不足以直接攻陷城池,所以正在筹思对策。”

    李度突然大笑道:“传闻何越出生于行伍,自领兵以来大小数十战,每战必捷,为人坚毅多智,惊惧不露于色。如今看来,传闻属实。”

    何越笑着问道:“李公子为何要这么赞誉在下?”

    “何将军驻兵于新城虽然是同阆中地形易守难攻有关。但是若只是取阆中而无意于汉中。此时何将军应该是兵临阆中城下才对。善为将者,先立于不败之地。待敌可败之机,何将军有甲兵之利。舟船之便,即便焦纵有上万胡骑,因为前车之鉴必不敢贸然出城与何将军决战。有此一条,何将军已是立于不败之地。”

    何越没有说话,站在他身后的司马南琴开口道:“战场凶险,尚未动兵,谁能夸口自己已立于不败之地?李公子夸奖何将军了。”

    李度没有在此事上纠缠下去,继续道:“何将军之所以不动兵,在下估计何将军是不愿在阆中惨胜焦纵,而失却谋夺汉中的绝好机会。不知道在下所言是否属实?请何将军坦诚相告?”

    “李公子果真是蜀郡中人?为何舍周毕兄而求见于在下?”

    何越虽然没有回答李度是否有谋夺汉中的想法,但是这样对于李度地身份出疑问,显然是同意了李度的说法。

    李度淡然地笑道:“周家入蜀三十年,到如今依然只能算半个蜀人。在下李家是蜀中大族,焦纵叛乱影响巴蜀对寒家有一定影响,但是在下要是直接献计周家,不仅事后不会有尺寸之功,而且徒然令周家坐大,于我们蜀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来到巴蜀也有一段时间了,无孔不入的军情系统让何越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巴蜀的状况。

    正如李度所言周家入蜀三十年,但是对于本地地蜀人来说,他们周家依然还是个外人,而且周家控制着巴蜀最大的生意,这影响到了巴蜀本地大族的利益,本土势力跟周家相互倾轧的事情从未间断。

    虽然这样的理由十分可笑,但是何越对李度舍周毕而来找自己的理由相信了大半。接着问道:“那李公子可知,在下要取汉中是想将汉中交给周家,而不是自己占据。”

    李度见何越说出真正的想法之后,含笑道:“汉中郡距离湘州过于遥远,何将军自然不可能占为己有,让给周家也是十分正常的。在下对此并无任何不满,此次来求见何将军完全是想让何将军扬名中外。”

    “李公子有何要求可以直接说明,不知在下是否有能够令李公子满意的资本。”

    对于利益方面的分割,何越向来不喜欢拐弯抹角,他要李度直接交出自己地底牌。

    “寒家虽然是巴蜀大族,但是在下对于何将军却并无要求。”

    何越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接着对李度道:“虽然周家目下仍然只算半个蜀人,但是同为巴蜀大族,有些利益依然是共同地。在维护地方大族的利益方面,在下恐怕比周家更加有所不如,李公子若是知道湘州地情况就会清楚明白。”

    李度脸上露出一个真诚的笑容,向何越伸出大拇指道:“湘州地方大族虽然受何将军压制,但是何将军在湘州跟周家在益州地情况有所不同。”

    被李度这么一说,司马南琴不解地问道:“这有何不同,他们都是将原本属于地方大族的利益据为己有,而不进行分摊。”

    “周家在巴蜀同我们这些地方大族的情况大致相等,如若两国纷争,寸土必争,实属正常。何将军在湘州,本身克己节俭,所有收益全部为北伐做准备,跟周家只为自己家族显然有所不同。在下虽然只是一白身,但是也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洗却百年之耻,复我大汉疆土,即便是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

    李度的声音由一开始的淡然逐渐变得高亢起来,一对眼睛有些泛红。

    看着一个文弱之人居然也有如此的豪气,何越对这李度所说的基本上都相信了。接着据实对李度道:“李公子刚才的猜测,完全属实,在下确实有谋夺汉中郡的意思。汉中之于江东关系重大,落在姚兴手中,如芒在背,汉中如同胡人之爪牙,定要先行拔除,此后方可北伐。”

    “何将军远见却非常人所及。天下地利以大河长江可分三块,河北南江皆有可能统一天下。大河之地以关中为,长江之地以巴蜀为最。江东立国百年,北伐不断而未有成功者,皆因不晓地利之故。虽然争天下在德不在险,然而有德者必然谋地利,如此方可集中全力争取天下。”

    见李度竟然长篇大论开始说起天下地理,何越微微一愣,虽然觉得这人有些文不对题,但是所说的关中和巴蜀的作用,确实切中要害。虽然自己也知道要北伐就要先巩固巴蜀,但是还没有想他那样想到争天下的战略上面去。

    何越向李度问道:“李公子认为江东是否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李度一脸认真地看着何越,沉声地道:“当然有,虽然以南统北历史上从未有过,但是在下认为目前江东北上统一天下的机会非常大,关键就在于何将军是否真有不惜一切北伐的决心,而不是为自己的名利高举北伐大旗。”( )

第五十五章 以南统北

    何越坐在椅子上道:“江东数次北伐失利,有实力不足者,有动机不纯者,实力不足的尚且不论,动机不纯者如桓温,虽然有在北方落脚的机会和实力,但是却因为恋栈于江东,以致北伐所得旋得旋失,除了空耗国力之外只成个人权势而贻笑于后世。我何越决不做这样的事情。”

    接着何越话锋一转向李度问道:“不过,李公子为何会认为江东目前大有机会统一天下?”

    相比眼下的阆中,何越对于整个江东的形势更为关注,现在遇到这样一个笃信江东能够统一天下的人,当然会趁机请教。

    虽然何越对于这时期的历史并不是很了解,但是纵观整个历史,以长江分江而治,最后大多是北方统一南方。北方统一南方要比南方北上统一北方更有优势,地理环境在其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比如北方的洛阳、长安、邺城都是历朝历代的大城,城高墙厚依险而建,易守难攻。还有就是北方的海拔比南方普遍要高,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

    但是地理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更大的原因在于所有南迁的朝廷都是因为避强敌才来到江东的。因为避祸才迁移到南方来的朝廷很难想象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北伐,对于这些人来说偏安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期望。再加上南方经济更有做为,在富贵的腐蚀之下,在这样的朝廷里,扯后腿的人比比皆是,而少数一些有志向要北伐的人最后都是断送在这批不争气的软骨头手上。

    东晋是这样,南朝也是这样,南宋还是这样。唯一北伐成功收复北方统一天下的不是没有,却只有明朝的朱元璋成功了。

    身处在这时代的何越很痛苦地知道,江东那帮豪门出生地公子们根本没有把北伐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他们大多如李度说的那样只是借北伐的大旗来谋取自己的权势罢了。

    套用未来的一句经典。贵族靠得住,母猪都会上树。

    尽管何越做足准备有心北伐,心里还是不敢确定是否能够真正成功。不过既然自己已经成功又活了一次,那就去做做这近乎不可能的事情。

    李度当然不知道何越心里错综复杂的想法,解释道:“前段时间桓玄篡位,江东晋室已经人心尽失,虽然现在又有人推翻了桓玄,但是即便复辟晋室。残晋也是日薄西山再无做为。百年时间,天下汉人已经给了他足够地时间,但是晋室确实太令人失望。”

    何越瞥了身后的司马南琴一眼,这个绝世的妖娆俏脸青,不过还是没有作。

    李度继续道:“晋室走到尽头之后。必然会有新地王朝取而代之。新朝创立定当举北伐大旗收拢民心。革旧创新之时。新皇若是有胆量有气魄。计策得宜便可一鼓作气。收复北方。而此时流亡南方地北地之人依然没有忘记恢复河山。所以此事大有可为。也是江东最后一次北伐机会。一旦新朝不能一统北方。不仅士民心寒。而且还会折损国力。等到北方各国自相吞并完毕之后。北伐将变得更加困难。”

    何越点头道:“确实如此。北方现在有秦、南燕、魏、西凉、北凉、北燕六国。若任由其自相吞并归于一国。北伐将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要北伐必须趁此机会。只是。李公子。实不相瞒。若是你们李家想要攀龙附凤恐怕是找错人了。在下虽然还未到视富贵如粪土地地步。但是绝对没有桓玄那样地野

    李度出一声轻笑。“何将军在桓玄篡位时。本是最有机会夺取建康朝权地人。但是何将军隐忍不出。由此可见何将军确实没有争天下之心。不过令在下好奇地是何将军既然没有争天下之心又为何吞并湘州、西广州、交州三地?”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何越自募兵以来便以北伐之心告知士卒。以宁可死莫受辱激励手下。凡从我之人莫不心念北伐。若是在下借此取富贵。日后如何申令众军?况且桓玄当时已入京师。以湘州举兵讨伐。必然要先攻陷荆州。如此迁延时日。桓玄有所准备。江东陷入内战之中。徒然损耗国力。此事绝不可为。”

    说着何越从椅子上站起来道:“数年前我自朔方南下。一路所见尽皆是胡人暴行。今生生于此时定然驱逐胡虏。复我中华江山。若不成。头可断血可流。玉可碎。不可改其白;竹可焚。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之间。为一人富贵置中华百年之耻于不顾。谁能保未来子孝孙贤?手握大军任由北地汉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不闻不问。我何越便是猪狗!”

    看着何越暴怒地面容。李度紧紧地盯着他。颌下地短短清须微微地有些颤抖。突然站起来道:“在下虽然一介白身。但是平生自诩略有见识。若是何将军不嫌弃。李度愿随将军北伐胡人。”

    “虽然我掌三州军事,但是若想取富贵,李公子可往投他家,若是要替汉人洗刷耻辱,不避生死以北伐为己任,舍家而为国者,便是我何越至亲之人。”

    李度躬身道:“将军与我素昧平生,初见面便以心腹之事相告,足见将军以诚待人。李度虽然出身大族,但是此后绝不敢弃国而顾家。”

    “好。”看到李度态度坚决,何越心里大喜,对他道:“李公子请坐,还要继续请教李公子。不知李公子对于目前阆中、汉中两地有何看法?还有李公子所说的献计是否跟这两地有关?”

    李度重新坐下之后点头道:“不错,在下见将军驻兵新城并不前往阆中,心想将军可能是在为汉中烦恼,所以前来求见,同时也觉得自己还算有些本事想跟随将军前往湘州。”

    “不知李公子对阆中有何妙计?”

    “阆中为巴蜀北方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焦纵叛军据阆中得汉中胡人支援,坐守城池,急切之间难以攻下,即便攻下也是损兵折将,因此在下以为直取阆中并不可为。”

    何越看着李度没有说话,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阆中西北百里有两座绵延大山,一座名为大剑山,一座叫小剑山。两山之间有雄关,名为剑门关又称剑阁,此关为巴蜀锁钥。三国时钟会伐蜀便是在次被姜维守住此关,因此不得入蜀郡。剑阁对北方而言是雄关一座,但是从内部突破并不为难,以何将军的甲士便能轻易占据此关。

    据有此关之后,何将军只要派兵突袭阆水上游葭萌郡和白水郡,这两郡目前兵力空虚,一旦派兵突袭,便能手到擒来。然后屯重兵于白水郡,汉中胡人必然震动派兵据南郑守汉中西路。”

    何越没等李度说完,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铺着地图的长几边上,接着回头向李度大笑道:“屯重兵于白水,只要按兵不动,同时派兵从巴水沿江而上,靠近汉中,之后弃船奔袭汉中郡。由于汉中郡先被焦纵调走五千胡骑,又要驻兵南郑防止白水郡从西线进攻汉中,所以汉中郡定然空虚,只要骤然奔袭,便可攻陷汉中郡。”

    李度笑着点头道:“正是如此,只要汉中郡告破,南郑前后受到夹击,必然不可长久。得南郑之后再从容由巴蜀回兵巴西郡,兵到可得。这样一来,阆中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孤城,再坚壁清野,派水军巡逻阆水,不与焦纵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