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晋血 >

第111部分

晋血-第111部分

小说: 晋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并见何越闻言沉默,接着笑道:“桓盘不仅聚兵于天门义阳两郡,而且还派人深入阮陵、辰阳等西南夷族等地,似乎有避祸西南地迹象。”

    何越等人从湘州武冈将西展交好西南夷族,令西南夷族为我所用。若是桓盘进入西南,不管是结好夷族还是劫掠夷族都会给何越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是何越不想看到地事情。

    不过军情系统的人早已经把这件事情通知何越,荆州目前的情况何越当然是了如指掌。

    周并这样对荆州的情况侃侃而谈,显然不是因为关系荆州的得失,而是要给何越造成一定的压力,使他能够尽快地退出益州地面。这一点何越当然是一清二楚。而且也确实想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这次到益州支援周家,虽然大的好处没有,但是小的还是捞到了不少。这次从胡人手里获得的战马至少有三千匹以上,还有各类盔甲兵器也非常多,更重要的是何越通过这次地战斗检验了自己军队地战斗力,这才是关键。

    而且周并刚刚所说的好处,虽然不大实用,但是小地好处还是有的。

    至于损失地人手,何越对于这个事情看得比较开,或是因为常年战斗的关系,知道有战争必然有死亡这是无可避免的。完胜对于这古代来说根本就不可能。

    心中明白周并的意思,何越随船靠岸,一脸沉凝地道:“桓盘要深入西南夷族地方,这对于我们湘州来说很危险,我要尽快回到湘州才成。幸好此时大战已经结束,益州安然无恙,是时候离开了。”

    接着何越抬头向周并道:“不过,小将还是会派一批人前往越湖郡,请家主放通关文书。”

    周并巴不得何越这句话,满脸笑容地道:“这事情没有任何问题,你们前往越湖郡的人数大概有多少人?老夫让人明天把通关文书给你送去。”

    “大概有两三千人。”

    “好。这没有问题。你们的人到了越湖郡之后,我会关照越湖郡太守尽量给予你们方便。”

    “那就多谢家主了。”

    “何将军远从湘州来支援我们益州,平定焦纵叛乱,使巴蜀免遭战乱。些许小事,自然义不容辞。”周并顿了顿,接着笑道:“虽然荆州战事有些紧张,但是还说不上紧急。何将军在蜀郡多留几天,酬谢何将军大德。”

    何越也正想在蜀郡等待前往河阳郡的人回来之后,再定要派多少人先往越湖郡。听周并这么说,忙道:“那就打扰家主了。”

    周并跟何越说完要事之后,而且得到何越的答应会尽早离开,心里大喜,令人款待何越。

    此时战罢何越虽然心里念着河阳郡的事情,不过对于周并的款待丝毫没有谦让,也让手下亲兵在战后好好轻松一下。  。( )

第五十九章 河阳郭烈

    在周雅澜的引领之下,何越抽空在蜀郡内到处走走,不仅对蜀郡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跟周雅澜的感情也越来越融洽。在蜀郡的几天里,何越跟周雅澜把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了,连不该做的也没有放过,好得如漆似胶。

    半个月一溜烟就过去了,被何越派往河阳郡的人也回到蜀郡,同时来的还有河阳郡的郭烈。

    别院的大堂内,何越见到了从河阳郡风尘仆仆赶来的郭烈,这个被李度推崇备至的郭烈。

    郭烈身材魁梧,比何越还要高出一寸,国字脸,肤色微黑,显然是长期户外运动的结果,颌下留着微微的短髯让他看上去威严十足。身穿穿着一身甲胄,身后跟着两个士兵,其中一个拿着一把长形马槊。

    站在郭烈跟前,何越感觉这个人心里暗赞,光从气度风采上看,李度确实没有虚言。

    何越在打量郭烈的时候,同样郭烈也用一双精明的眼睛看着何越。两人相互观察了半晌,郭烈突然大笑道:“李度在信上说何将军是豪雄盖世之人,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

    何越笑道:“李公子对郭将军推崇备至,名副其实。”

    郭烈听着何越的话,突然问道:“据李度所言,何将军是以北伐为毕生之任。不知何将军对北伐有几分把握?”

    知道郭烈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细,想从自己的话中来判断自己是否值得投靠。虽然这种良禽择木而栖的事情在这纷乱的事情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像郭烈这样开门见山倒是不多见。可见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了十岁地男人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何越微微一沉吟,道:“北伐不仅仅只是一两场战争能够完成的事情,对于北伐有几分把握,这无从定量。北伐是一件旷日持久、全民参与的战争。必然会持续很长时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因此在北伐之前,就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全部用上。不仅如此,还必须重视后勤保障,能有充足的财力来支付北伐地大业,只有万众一心还能够取得北伐胜利。”

    “如何才能使万众一心。豪门士族不仅垄断政治,而且还掌握着整个江东的资源,如何才能够使他们与民同进退。”

    何越见郭烈深入询问。知道不是一言两语能够摆平地。向边上地地席指了指道:“郭将军请坐。我们慢慢说。”

    郭烈闻言在一旁地地席上坐下。大堂内地人都被何越打出去。只留下一个李度相陪。

    何越道:“北伐大事牵扯到地事情太多。不仅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有技术、文化和后勤保障上面都要有充足地优势才能够一举将胡人赶到长城之外。政治上。目前湘州不介入江东任何纠纷。不论谁上台对湘州地影响都不会很大。敌我之分地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谁给北伐提供帮助地便是友。谁扯后腿阻止湘州北伐地便是敌。是友是敌一语可决。若是两面三刀之人不必有任何顾及。在长期地北伐中江东可分为四种社会。一种是朝廷。一种是士族豪门。还有便是次等大族和平民。”

    “何将军要如何利用这四种人?”

    何越露出一个苦笑。道:“中华自古多汉奸。把所有人都利用起来。那比登天还难。只要我们拉拢一大片。打击极少数便能够站稳脚跟。尽可能地召集北地流亡而来地平民。可用他们来组建军队。或者开垦良田。这些人自北方来对胡人深痛恶绝。只要晓以大义。他们必然誓死坚持北伐。其次尽量拉拢次等大族为我所用。这些人虽然在财力上还有知识上或者不如豪门士族。但是胜在人多。且多有杰出之辈。对底下平民也有足够了解。”

    郭烈和李度都是何越所说地次等大族出身地人。像他们这些地方大族虽然有些财富。但是由于豪门垄断政治。所以想要出头极其困难。除非是以联姻地方式全面投靠士族。否则根本无路可走。所以对于北伐。这些人跟平民一样都很支持。说白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地利益。

    “那么对于士族呢?何将军有何打算?”

    “士族若是能够尽力北伐。便与他们真诚合作,若是在背后扯后腿那就以牙还牙。绝不姑息。对于朝廷也是同样地办法,谁坐天下。我不管,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北伐,还有愿不愿意支持北伐,就这么简单。”

    郭烈接着问道:“何将军认为如今朝廷还会支持北伐吗?江东立国百年,数次北伐均无果而终,这样的朝廷还能支持?”

    何越突然露出一个笑容笑道:“如今桓玄已死,剩下的桓家之人不过是怕刘裕辣手无情,所以才奋起反抗。虽然目下桓家人依然声势浩大,但是根本已失,不过一阵动乱而已,很快就会结束。若我猜测不错,刘裕将会在战乱中全面胜出,江东北伐有望。”

    郭烈沉吟地看着何越好一会问道:“刘裕虽然是次等大族出身,但是本身出身贫寒,与豪门士族格格不入,即便是掌握了朝政也难以统御扬州等地的士族们。将军为何会说北伐有望?”

    何越笑着解释道:“刘裕出身贫寒跟豪门士族格格不入,正是因为如此才逼迫他掌握军队。想要掌握大批军队,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北伐来完成,只要北伐成功,豪门士族便会对他另眼相看,承认他的地位。若我是刘裕,在平定桓家众人之乱后必然会引军北伐。”

    李度拍案叫道:“将军对形势洞若观火,李度可以回家耕地了。”

    何越向李度笑道:“李公子现在是我的行军长史又怎么能忘公徇私回家种地呢?”

    郭烈点头道:“何将军所言甚是,若是刘裕掌权,必然会以北伐为借口统摄所有军马。不过既是如此,将军有何打算?”

    “协同北伐。”

    看着大堂内的两人露出不解地神色,何越笑道:“我同刘裕曾并肩作战过,当初追击流寇孙恩时,他率北府军,我带自己的玉龙山之兵,虽然并肩作战,但是各不相属。他的兵归属他自己统领,我的兵归我自己。虽然当初对流寇孙恩是如此,现在北伐依然可以徇此例。”

    郭烈有些诧异地问道:“这样不会在指挥上出现矛盾?”

    “确实有可能出现如此情况,但是对于我们湘州来说却不用担心这件事情。在湘州虽然我是刺史,掌三州军事,不过在我们内部一直使用双领导制,手下士兵可以交替使用。此次若是能够取回战马,回到湘州之后我会在军制上进行一些整改。使我们的士卒更具有作战能力。”

    郭烈点点头,接着问道:“何将军适才所言的技术文化和后勤保障又是指什么?”

    何越笑道:“技术集中体现在军工方面,湘州的工匠同其他州郡的有所不同,工匠不再隶属于军队,而是由刺史府统一调配,工匠内部使用分类分级。高明的工匠俸禄跟高级将领同级,刺激工匠进行技术创新。虽然战争不是只靠武器装备便能够得胜,但是武器装备优良至少可以让我们比胡人更有优势。北方之所以沦落胡人之手,在战时晋军经常打败仗,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少能够有效应对胡骑地兵种。只要我们地技术更加高明,制作出来的盔甲更轻便更坚固,兵器更锐利坚实,弓弩能射更远,更具有杀伤力,至少在单场战斗中,我们就不会输给胡人。”

    郭烈颇有感触地道:“我先前见过何将军属下所用地盔甲,虽然说不上是江东最好的盔甲,但是能够如此大面积令士卒装备,可见湘州已经投入了大量地人力物力。不知道何将军以为以湘州、交州、西广州三地所出,能建立多少军队?”

    “二十万。”

    看着郭烈和李度脸上不能相信的表情,何越笑道:“二十万是保守估计,现在湘州交州西广州三地并不是财赋不多,而是人口太少,只要能给我十五年的时间,我就能让三州出三十万精兵。目前我们的兵力可能是江东各州之中最少的,但是战力绝对不会比其他地方差。和其他各州相比我们湘州可以稳步展,现在即便再招募三万人,湘州也不会出现赋税问题。”

    李度不解地问道:“一人一地所出有限,将军莫非是在夸

    “一人一地所出事实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只要给予农民更多更实用的工具,只要各郡县有更好的管理,减少浪费,就能够养活很多了。况且现在我们之所以大军不出,是因为更多的军队还在开山辟地,要是能让湘州到交州舟车通行,就可以减少沿途运送的财赋消耗。目前我们三州大部分地方都已经使用新的农具,一人可以耕作十亩以上的土地。去年仅武冈武陵两处屯田兵收入就足以开支我们整个军队。”( )

第六十章 泸水牧场

    何越的话让李度和郭烈面面相觑,湘州以外的人对于何越突然迅冒起,大部分都是带着不以为然的心态,很多人认为这是何越耗尽湘州财赋才会变得如此之快。~~。  ~~但是现在听何越这么说李度和郭烈才现何越完全是凭借着自己更有利的技术使得湘州在近两年内暴富。

    “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有其他能够令湘州持续展的手段,目前在长沙郡我们开设了一个学校,设立政军商技农五课,聘用有经验的人掌教,这些从学校完成学业的人都可以使用。未来等我们的收入更加充裕时,我们还会开设更多更低层次的学校,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只要底层的人得到更多的知识,当有一天普及全国时,士族豪门不攻自灭。前段时间我离开湘州的时候,匠作府的人说快印刷书籍的技术已经有眉目了,希望这次回去之后能够看到他们有印出来的书,而不是用手抄写的书籍。”

    在豪门士族垄断一切的情况下,知识就成了推翻他们的一个瓶颈。就算李度和郭烈这些次等大族出身的人都感觉到一书难求。

    普及教育和书籍,这对于大堂内的两人的震动绝对比何越任何北伐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