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窃神权 >

第234部分

窃神权-第234部分

小说: 窃神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经过长达两个月时间的考量,海州开始实行正式的政治架构。

    分为掌管政务的尚书省,蓝海为宰相;尚书省负责政治(等级社会的政务管理等)、官员考核、外交、管理、民政户籍、农业等方面。

    独立军部、独立教育部、独立工商与税务部、独立律法部、独立警备监察部、独立研究部。

    萧浩设立的政治结构基本上没有了东胜神州一直以来传承的政治体制。其中尚书省权利全方位缩水。没有了军事权利的尚书省只能作为萧浩的参谋班子了。而这次改革当中,萧浩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人、财、法、军事、政治的完全分离。

    军部是韩胜和张云两人负责,教育部萧浩的母亲李玉凤负责,工商税务是萧远堂负责,律法部是韩御风,警备监察司当然是墨信方;而研究部最为重要,由王飞开始负责,这里主要是研究神通与气运的一些可以掌握的关系、研究阴阳五行等,当然也有物理科学的研究。

    另外,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吏部”,自己的官员自己选拔,但官员的清廉等,都受到尚书省的监督。

    前前后后共有五百多官员被授予职位,全都是新生代;老一辈的人,全都进入幕后参谋团——他们加起来相当于半个宰相的权利,主要是提意见。

    而在这奇妙的祭祀礼仪下,每一个被宣布职位的人,腰间就会出现一方印章,都是明红色的,不同的是大小、形状、纹路(如龙蛇蛟等)有明显的区别。

    萧浩的印章是一方赤红色的印章;而蓝海的印章就是赤红色为主、有白色龙纹;韩胜和张云两人的,则是红色为主、有黑色龙纹;萧浩的母亲李玉凤是红色为主、有淡黄色龙纹;萧远堂的印章直接就是一枚大号的赤红色铜钱;韩御风的就是纯黑色、有红色龙纹;墨信方是赤红色为主、有绿色龙纹;王飞的直接就是一个红色的九龙玉佩,不过是无角的龙,或者说是蛟龙了。

    而他们的手下,就是大小上的差别、龙纹多少的差别、或者是龙蛟蛇等纹路的差别;至于最低级的官吏,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印章,什么纹路都没有。

    “好神奇!”萧浩都有些不解。

    “依法治国。无形中暗含天地玄妙!”韩长岭抚摸自己的短须,若有所思。

    随着这里的册封完毕,海州开始正式进入高速的发展阶段,各方面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而对于新投靠的地方,都尽量的从平民中挑选人才去任职。依法治国,在刚开始就爆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因为。法是最公平的!也是最无情的!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用人标准如何等,都一目了然;尤其是在官员的选拔上,更是如此!人们不用跑关系、不用再迷茫,普通人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自己并不比贵族差——实际上,因为**的原因,很多贵族还没有平民聪明呢。而且因为基数庞大,平民中的天才更多!

    一切终于上了正轨,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蓝海面色凝重的找到了萧浩。“大事不妙了,我们一致认为杂家和李宗法家在全力培养少主一样的人才,只是一直没有找到。

    但就在几天千,李宗法家和杂家全力培养的人才终于曝光了;而且也开始了依法治国的策略。并且因为有了杂家和李宗法家的支持与长时间的策划,他们的根基十分雄厚。

    如今,已经在中原西方兴起!而且你之前提到的一些理论等,他们也已经在开始抄袭!”

    “哦?”萧浩来了兴趣,却并不担忧。萧浩相信自己才是最好的。不过还是关心一点,“这个人是谁?”

    蓝海深吸了一口气:“这个人你认识。你们还并肩战斗过,表现十分优秀,沉稳睿智。你说是谁?”

    “李子瑜!”萧浩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名字。

    蓝海面色凝重:“就是他!没有想到早在十几年前,李宗法家就将自己最优秀的后代仍在外面历练。如今,消息已经证实,李子瑜是先天紫气体质。也就是说他一出生就是紫气东升的天才。而现在,更是隐藏身份学到了儒家的思想和核心,还在你身边偷学到了大量的、属于你的智慧,并且对你的为人也十分了解,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嗯……”萧浩也是开始皱眉。先天紫气体质,这简直就是和传统修行中的先天道体一样——注定成仙的人物;可以说,如果不出现意外,这李子瑜基本上注定会成为日月同辉的高手!而这样一个有潜力的人成为杂家和李宗法家计划的核心,可想而知对韩宗法家的冲击。

    萧浩走了几步,“这可真的是让人震惊。不过这样才有意思!嘿……”

    周围一时间都有些沉默;韩御风和墨信方都和李子瑜接触过,都知道这是一个看不出深浅的奇才。想到要和这样的天才为敌,韩御风和墨信方都有些皱眉。

    想想李子瑜那种杀人都带微笑的神态,那种面对危险依然镇定的姿态,两人都觉得有些头皮发麻。更别说这李子瑜本身就已经是先天紫气的天才,自己也是先天高手,还长时间跟随在萧浩身边,这些都让李子瑜显得十分可怕!

    尤其是当初萧浩那样对待杂家和李宗法家,李子瑜竟然毫无表示,其心机的阴沉,更是让人担忧!

    萧浩低头想了想,忽然开口:“师祖,有一个问题小子一直有些迷糊,为什么各家学派的典籍都完全公开,但各家的核心思想却都没有泄露?”

    想到李子瑜掩盖身份,到儒家求学,萧浩才有了这个疑惑;虽然说萧浩已经有了一些猜测,但还是想要听听别人的解释;毕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嘛。(未完待续。。)

    ps:  李子瑜的这个坑埋了好久了,有谁想到了?o(n_n)o哈哈~(*^__^*) 嘻嘻……

    (现在起点要求一天4000字,这一章够四千六百字,所以今天第二更没有了。哈哈)

第三零三章 山神?

    “句读与读音,以及通假字和连读音!”蓝海缓缓开口,“句读最好解释,可以举例来说明;大家广泛传播的一句话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如果断句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愚民;而要是断句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尊重平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而这样的断句方式在典籍中比比皆是;而且往往就因为一句话的对错,就无法理解一段话、甚至无法理解全文。

    还有,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文章当中,尤其是修行的核心思想《道德经》,据说通篇只有两句话,一句讲道、一句讲德。而具体到内部讲解,才是零零碎碎、多达几千种断句方式,结果出现了曾经繁华许久的千奇百怪的修行。

    还有就是读音,完整的古汉语有十八种主要读音和很多辅助读音,说话如同唱歌,而现在很多人都无法掌握这种技能。尤其是各家学派当中,往往不会完全采用全部读音,而是会采用宫商角徵羽、轻重低沉高轻长短雅狂静远渺的部分为主,辅以颤音、后鼻音等部分音节解读典籍。而经常不同的文章都有不同的音节,不会完全采用全部的读音。

    第三就是通假字,还有连读音,如‘之于’常用‘诸’来代替。而在一些文章当中,这样的地方太多。而且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连读音和通假字。

    以上三点就是原因。三个原因几乎完全垄断了各个流派的核心思想。外人对学派内部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而片面就意味着不正确。”

    “谢谢师祖。”萧浩心中微微一叹,在真正的古汉语的环境中,想要普及拼音之类的,只能是自断未来——可以想象,想用四种读音解读真正的古人思想。困难重重。不是说完全不能,而是困难重重。

    不过萧浩还是将拼音的想法说了出来,采用类似于部首音节的方式注音,标准化之后,可以轻松注释十种音节;但这样的注音做一般的教育足够了,想要解读先贤智慧、打开通往神通之路的大门。却依然有些不足。

    听完萧浩的想法,蓝海稍微考虑一下之后才说道:“这样的想法很好,但我觉得,如果不能正确的教育和传承,就不要执行;否则会让文化走上一条不归路。无论是做人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是走下坡路容易。

    如果使用这样不完全的传承,会毁了现有的一切。如此,还不如继续口口相传。

    而且天地间气运也终究有限,大规模教育对于气运修行不见得是好事;大量的普通人涌入这个神通世界。只会平添无数尸骸。还不如建立少许精英之所,教育那些有志于改变命运的人。

    有心者方成事,无心者勿入此道。对于普通人来说,平平安安一生就足够了。”

    萧浩摇摇头,“平平安安一生?不可能的!人族分裂的阴影已经出现,外族虎视眈眈,天下乱象已显。而且,天下兴亡百姓皆苦;不是有一句话吗。想要求得平静却不可得。

    不过既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先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吧。标注标准拼音的方式。让王飞继续研究下;这一点我觉得不能放弃,毕竟有一个标准,对于天下的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嗯。”听完萧浩的话之后,蓝海再次和萧浩讨论一些政务上的问题之后,两人就散去,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至于说李子瑜忽然成为杂家和李宗法家的代言人。暂时看来对海州的影响有些遥远,还不需要特别注意。

    实际上,如今的蓝海很忙,忙的脚不沾地!宰相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海州这里全都是新的政治。新的思想,新的气氛,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自己摸索。让蓝海大人觉得很郁闷,空有一肚子智慧和想法,却发现很多的东西,直接就胎死腹中——变化太大!

    而几天后,蓝海再次因为一件事情,和萧浩发生了意见上的冲突;或者不能说冲突,只是双方见识不同。而因此,也导致海州一次全体大会:不仅仅是官员、少许适应了海州环境的贵族、还有工农商等的代表。

    蓝海最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学习中原的情况,修建长城、运河来聚集气运。气运在天地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才有了高山、河流、平原、荒漠。

    而我们可以通过修建长城、运河来输送和汇聚气运,将天地间的气运聚集在都城周围。”

    蓝海的建议当然是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传统就是这样!中原为什么那样的富足,就是通过无数的长城、运河,人为的补全龙脉,将东胜神州的气运聚集在中原,从而才有了那奇迹一样的世界——整片中原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上面不仅面积广阔,而且十分富足。

    “修建长城和运河用处不大!我有更好的想法!”萧浩很清楚,要真的是大量的修建长城、运河,那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最后能把整个海州的未来都填进去——现有的长城和运河,都是几万年来积累下来的,萧浩不觉得自己有能力那样做!而且萧浩也不会同意拨款修建大量的无用的长城!

    在外面修建长城,内部的人就会产生懈怠的心情,最终自我堕落。实际上,另一个世界,华夏文明最终式微、多灾多难,大量的修建长城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边关要塞可以有,但大规模修筑长城萧浩是强硬的反对!

    而运河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乱开挖的。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大量的开挖河渠都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

    适当的运河与长城的数量是有益的;但不能过分!

    当然,萧浩能有力的反对修建大量的长城和运河,是因为心中已经有了腹案——用道路来取代大量的长城和运河。

    “道路没有传送气运的能力!”蓝海这一点也是十分的反对。

    “道路没有,但人有!”萧浩也是做了调查的。“只要道路上人来人往,道路就有了运输气运的能力,而且比长城和运河优秀的多!

    尤其是长城与运河需要经常大力修葺,而道路几乎简单的休整就足够!最重要的是,有些地方走的人多了,就会自发形成道路。”

    在萧浩看来。气运就如同天地间的“养分”,而长城和运河就像是通道;但萧浩经过思考后却发现,道路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更像是血管和血液,运输气运的能力更加强大。

    “但道路需要时刻有人穿梭,这很难!”蓝海也有自己的见识,现在海州的范围东西超过千里,南北超过五百多里,这样广阔的面积却不足百万人,能有多少人穿梭在道路上。没有大量人流穿梭的道路。和淤塞的河道是一样的,无法优秀的运输气运!

    “人少没关系,可以让人们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