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1009301285829654_0 >

第15部分

201009301285829654_0-第15部分

小说: 201009301285829654_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重。古人谓病大药大,病毒药毒,为人医者,岂能以滥投虎狼之剂而称道耶?”他赞赏近代名医施今墨、冉雪峰等人用药特点,以为药量不大,方不见奇,而有良效。感叹第三卷199当今之士,处方用药,动辄三五十克,或以为胆大,殊不知误人之迹甚多,且造成中药的浪费匮乏。因此他在临床时,无问大小缓急之剂,当用则用,不畏其峻,不当用则不用,而不以轻剂为敷衍藏拙。 
李氏长用经方,亦惯用时方,在运用的同时且能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创制出一些新的病方,如治疗头部疼痛的清上定痛汤,治疗食道病变的清化解郁汤等等。 
三、冠心病的辨治经验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之狭窄或阻塞、或其功能性改变,如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性疾病。常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临床特点。 
李氏认为,冠心病属中医学的胸痹范畴,多由阴阳气血失调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一)通阳宣痹素体阳虚,胸阳不振或心气不足,复因寒邪侵袭,阻碍胸阳,心脉痹阻,易致冠心病发作。 
《素问·调经论》曰:“寒气积于胸中,不泻则温气去,寒邪留则自凝泣,凝则不通。”故患者常易在气候突变,特别是受寒时卒然发生心痛。若暑热太过,伤及心气,亦可血脉不畅而发心痛。振奋心阳,宣痹通络始终是治疗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证见胸闷心痛,遇寒则发或加剧,甚者形寒肢冷,心悸短气,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暗红,苔薄白,化热则苔黄而腻,脉紧或弦紧,病久则脉来细涩或细弦。此证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治宜宣痹通阳,散寒活血。药用瓜蒌皮、薤白、法夏、桂枝、甘草、当归、桃仁、丹参、赤芍、香附等。若痰浊较甚者,加枳实、厚朴、浙贝各10克;夹有瘀血胸痛甚者,加红花10克,制乳没各6克,以化瘀止痛;胸闷气寒者,加玄胡、橘皮、橘络、苏梗各10克,以理气宽胸;心气虚者,加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以益气养心;食欲不振者,加炒山楂15克,炒二芽15克,以醒脾和胃;寒邪化热者,去桂枝等辛温之品,加竹茹10克,黄连6克,银花30克,以清热化痰;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5克,制大黄6克,以润肠通便。对于胸阳闭阻或心阳不足之证,李氏一般不主张滥用桂枝、附子等辛燥之品,即便用之亦不过3~5日,用后即停;或于温阳药中参入益阴之品,以调节阴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防止病人有阴阳互损之变。 
案例:邱某,女,64岁,武汉电厂退休工人。1994年3月25日初诊。阵发性胸闷心痛,心悸伴畏寒4月。1993年12月因天气变化,患者病发胸闷,甚则心痛,心悸畏寒。当时在厂医务室服用地奥心血康、复方丹参片等,稍有缓解,但移时又发。1994年2月病又发作加重,即往同济医院住院诊治,经心脏摄片、心电图、静息心肌显象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用强心、扩管、对症等治疗,病无显效,自请出院转中医诊治,或温通心阳,或活血化瘀,或养心益气,亦无明显效果。现症:家属护送来诊,胸闷心痛,心悸短气,发作欲死,夜间尤甚,一日发作数次,身体怕冷,阳春三月,竟着冬装,肢体乏力,纳食减退,大便干燥,小便不利,咽喉疼痛,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舌苔黄而略腻,脉来细弦。既往有过敏性哮喘、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咽炎等病,时有发作。审视从前所用方药,大多为桂枝、熟附之类。此乃胸阳阻遏,气血不畅,心脾亦虚,迭用温药,而有化热之象矣。治拟宣痹通阳,行气活血,健运脾胃,佐以清热解毒之法。 
第三卷200处方:炒蒌皮15克,薤白1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桃仁0克,玄胡15克,制香附10克,太子参15克,茯神30克,火麻仁15克,陈皮12克,银花30克,白茅根18克,炒山楂15克,炒二芽15克。 
二诊:服上方剂,胸闷心痛明显好转,精神振奋,纳食增进,大便通畅,已着春装,步行来诊。 
惟咽部稍感干燥,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弦。当予宣痹通阳、行气和血、健运脾胃,方中参入清利咽喉之品。处方:炒蒌皮15克,薤白10克,丹皮30克,赤芍30克,桃仁10克,太子参15克,茯神30克,芦根15克,陈皮10克,制香附10克,炒山楂15克,炒二芽15克,青果10克。 
连服12剂,胸闷、心痛、心悸等症消失,惟夜间有时易醒,后以宣痹通阳、养心安神之品调治而愈。 
(二)活血化瘀若素体阳虚,阴乘阳位;或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内蕴,上犯胸位,气机失畅;或情态失调,气郁日久,血行滞阻;或劳伤元气,气虚不能运血,血气瘀滞;或受寒邪,寒主凝滞,痹阻心脉等,均可导致气血瘀滞而为病。临床采用活血化瘀、宽胸理气为主,实验证明,其具有改善冠脉循环和微循环,保护心肌缺血,缩小梗塞面积,减轻病变程度,保护心肌结构,促进修复,增强纤溶酶活性,防治动脉硬化,增强耐缺氧能力和体力,以及调节免疫机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重要方法。 
证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或心前区痛,胸骨后闷,或引背内侧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严重者痛如针刺不可忍,唇面青紫,舌质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此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较为多见。治宜行气活血,宽胸定痛。药用:丹参、赤芍、制乳没、蒲黄、五灵脂、当归、桃仁、玄胡、橘皮、制香附等。若心血瘀阻,病发于阴寒凝滞,心络不通,疼痛剧者,加熟附6克,细辛3克,红花10克,以温经通络止痛;心脉瘀阻严重,胁下症块积结而正气未衰者,加三棱、莪术各10克,炮甲珠、地鳖虫各12克,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气郁化火,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者,加丹皮、栀子各10克,钩藤12克,夏枯草、菊花各15克,以清肝潜阳;病程辗转,心脉不和,湿热内阻,口苦脘痞,舌苔黄腻者,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藿香、佩兰、川贝各10克,苡仁30克,以清热化湿,待苔腻得化,湿热稍挫,再用活血化瘀通络之品。 
案例:余某,男,52岁,湖北建设六公司干部。1992年4月18日初诊。胸闷心痛反复发作2年,复发加重半年。患者素嗜烟酒。1990年6月因劳累诱发心痛,当时服用三七片、丹参片可缓解。1991年9月回江西老家探亲,因旅途劳顿,复加烟酒过度,以致心痛频发,再服前药无效。1991年10月至省某医院诊治,经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脏摄片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劳力型)”住院10天,予服硝酸甘油、心痛定等西药,稍有好转,但移时复发。现症:心前区痛,痛如针刺,胸部憋闷,每天发作4~5次,每次持续时间长则1~2分钟,短则数秒,发作时须用硝酸甘油方可缓解;心神不宁,睡眠不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心脉瘀阻,气机郁滞,拟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处方:丹参15克,赤芍15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0克,元胡10克,合欢皮10克,茯神20克,橘皮络各10克,炒蒌皮15克,薤白10克。上方一剂分三服,禁烟酒辛辣等物,停用硝酸甘油。 
二诊:服药8剂,心痛发作次数减少至1~2次,疼痛时间亦缩短,睡眠尚可,舌脉同前。是血脉瘀阻,病难速去。上方适量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处方:丹参15克,赤白芍各15克,制乳没第三卷201各6克,炒蒲黄10克,炒灵脂10克,当归10克,茯神18克,炒蒌皮10克,制香附10克,薤白10克,橘皮络各10克,炒山楂10克。连服10剂,心痛缓解,偶有发作,症状亦轻。继以宽胸理气,养血和血之法调治而愈,复查心电图亦告正常。 
(三)益气养阴气阴两虚是冠心病的常见病机。究其原因,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邪热犯心,心阴耗伤或思虑过度,积劳虚损,耗伤气阴。气阴亏损,运血无力,血脉瘀滞,则发心痛。此时治法,宜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活血化瘀,对缓解病情有满意效果。 
证见心悸怔忡,胸痛隐隐,或有刺痛,气短乏力,虚烦失眠,自汗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少津,小便短黄,舌红少苔,或光剥无苔,脉细弱或细数或结代。国内大量心血管疾病研究资料表明,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多表现为气阴不足。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生地、当归、丹参、柏子仁、酸枣仁,炙远志、茯神等。若兼阴虚火旺,心烦失眠者,加炒黄连6克,炒栀子10克,以清心泄热;肾阴亏虚,腰酸耳鸣,口干咽燥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各15克,以潜镇宁心;气机郁滞,胸闷憋气,自感窒息者,加郁金、瓜蒌皮、薤白、陈皮各10克,以宽胸散痹;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边瘀点者,加三七6克,赤芍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以活血化瘀;胸脘闷胀,纳食呆滞者,加炒山楂、炒二芽各15克,香橼皮、炒枳壳各10克,以理气和胃。据李氏经验,心气阴两虚,常伴有大肠津液不足。传导不及,易致大便干燥难解。在真心痛时,因腑气不通,大便用力过猛而猝死者不乏其例。故临床用药,须确保大便畅通,可用番泻叶10~20克,开水泡服当茶饮。为防气阴耗伤,亦可用生脉承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芒硝、厚朴、大黄)与服,其他方药加减化裁与服。 
案例:余某,男,74岁,工人。1989年11月2日初诊。胸闷心悸反复发作1年,复发加剧1月。1988年因劳累过度,又遇情绪恼怒,病发胸闷心痛,心悸短气,到武汉某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心肌供血不足。眼底检查:眼底动脉硬化。诊断为“冠心病”,予服硝酸甘油片、消心痛、心痛定、脉通、复方丹参片等,心痛缓解。但情绪激动或劳作时心痛又发,如此辗转一年,特请李氏诊治。刻诊所见:胸闷不适,心痛隐隐,时有刺痛,时作时止,心悸短气,睡眠多梦,倦怠懒言,面色少华,遇劳则甚。舌质偏红,苔薄黄少苔,脉来细数。李氏断之曰:此心病日久,心气不足,阴亦耗损,心脉痹阻之证也,当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宁心安神为治。药用: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茯神30克,枣仁20克,制香附10克,橘络10克,炒蒌皮15克,郁金10克,山楂炭15克,红枣6克。 
二诊:上方服用5剂,胸闷心痛好转,精神渐振,惟睡眠欠佳,时发头昏,舌红苔薄黄,脉细略数。李氏谓:心气阴两虚,血脉痹阻,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药自然有效。然心气阴两虚时,肾阴亦亏,心病得治,而肾阴虚显然,故有头痛等证也。可与上方加入滋养肝肾,清利头目之品。处方:太子参15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丹参30克,赤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夏枯草、野菊花、炒山楂各15克,桃仁、橘络、制香附、炒柏仁各10克,茯神30克。连服10剂,胸闷心痛消失,头昏得除,睡亦安神。惟有时心烦,舌红苔薄黄,脉细弦小数。继以养心安神,清热除烦之剂调治而愈。随访2年未发。 
第三卷202四、心律失常辨治经验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可发生于各心脏疾患者,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休克、心脑综合征等。笔者随李氏侍诊多年,对其辨证治疗心律失常的规律有所领悟。李氏认为心律失常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由痰滞、气郁、血瘀所致;虚证多与阴血不足、阳气虚衰有关。其临床特点:心悸、胸闷、胸痹、短气、乏力、脉结代、或疾或迟等,临床当循此而辨证处方用药。 
(一)滋阴和阳心律失常者,每有气阴两虚之脉证。盖心主血脉,血以养心,而血气互用,所谓血载气,气帅血是也。外邪入心,心阴阳受损,气血亏虚,心失所养,鼓动无力,则心悸气短,脉结或代。当以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为主,兼以治标。通过调理阴阳,扶助阳气,藉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兴奋心肌,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微循环,是使异常心律复常的一个重要步骤。 
证见心悸气短、自汗、少寐多梦、胃纳不振、疲乏无力,脉细或细数或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