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御龙九天 >

第379部分

御龙九天-第379部分

小说: 御龙九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女左腕有祥痣,面色娇美,能够体察我的仙气,定是高寿之人,也是善良聪慧孝顺之女;然,此女不可入官,不可贪图大贵,只可平淡度日,做普通民女才是!”

    他知道,此女定是无比貌美,也知道,定会活到八十二岁。

    农夫大悦,连连弯腰施礼,“多谢仙师救命之恩和指点,小农当然遵从高师之命,本来,在下也不图女儿的长相,不图高官厚遇,只要家女健康,孝顺就好!”

    “哈哈,好!阿……”

    金夕刚要学怀义喊一声阿弥托福,方知自己不是和尚,只好再笑掩饰过去。

第491章 静儿天语

    金夕转身,刚想从怀中掏出对于自己毫无用处的银子赠给农夫,还是放弃过去。

    给他银子不是什么好事,贫穷一些也许更好。

    随后,高高兴兴离开农舍。

    终是去掉一块心结!

    他开始四处游荡,凡是稍有造诣的僧寺,都要进去讨教一番,目的只有一个:地血。

    静怀寺,突然迎来一批禁卫。

    禁兵之中,缓步走来雍容华贵的上官婉儿,她要面见静怀大师。

    这里的僧人因为薛怀义的缘故早已得到官府的厚助,纷纷引领宫中昭容走向主庙佛堂。

    “施主,贫僧有礼了!”

    业已年迈的静怀大师面对佛像打坐在禅垫上,背对着上官婉儿,虽然口中言礼,但身子却是一动未动。

    上官婉儿知道这是止步之辞,当即停在方丈身后数尺处,摆摆手示意所有人退下,随后低声问道:

    “静怀师父,信女上官婉儿前来只为探求一事,不知师父能否帮衬?”

    静怀淡声答道:“施主只求一事,贫僧焉能推却?”

    上官婉儿仍是冲着静怀的背影深深施礼,随后言道:“师父,薛怀义将军曾是静怀寺弟子,上官婉儿前来想问一问,将军生前还有一位师父,也曾驻留在静怀寺,不知他是否常来,能够寻到他的人?”

    静怀直接回答:“那位施主数年没有再来,贫僧想他不会再来了,若是这位施主不愿意,恐怕天下无人能够寻到他;除非,他能够寻到心中之物。”

    上官婉儿知道大师口中的物件是什么,也是含蓄而言,“不瞒大师,则天皇后为圣帝之时,恰恰遇到了薛怀义师父要寻的宝物,只是想赠送给他,但是无论如何也寻不到他的人。”

    静怀大师身子剧烈地颤抖数次!

    他一直在为金夕领悟地血的真正要谛,无奈怎么也想不通来路,可是一旦遇到宫中之人言及,再有圣帝之字,顷刻之间茅塞顿开。

    有帝,则帝血!

    “善哉,善哉……”静怀大师颤抖着道出数个善哉,若是遇到了宝物,当是圣帝年年刺血,每年一滴,整整十五年。

    “大师?”上官婉儿谨慎问道。

    静怀镇定下来,无限惋惜地说道:

    “无人敢悟而能悟者,乃大悟;无人能悟而悟者,乃圣悟也,可悲可叹,贫僧终生悟性,却不如天主恍惚瞬间!怀义师父的东西就在一旁,还望女施主将它们带走吧,若有机缘便可转交给他,恐怕他永远也不会再来寒寺。”

    上官婉儿侧目看去,是三个密封的瓷罐,知道那是除了天泪之外的三宝,便再次问道:“敢问大师,如何才能有机缘?”

    静怀微微摇头,“施主,机缘乃凡间之事,再者贫僧只允施主一事,眼下却是第二事,恕贫僧无法答复。”

    “静怀大师!”

    上官婉儿在静怀身后缓缓跪下来,神情虔诚地双手合十,真切说道:

    “民女上官婉儿求大师示下,因为这不但是家母的遗训,也是婉儿的心结,实不相瞒,民女的性命乃是一位唤作金夕的高人相救,只有寻到薛将军的师父,才有可能找到那位金夕。”

    静怀又是一震!

    他也知道,薛怀义的师父就是金夕。

    半晌,静怀方才发声:

    “施主寻人,人当知晓施主在寻,若是无法相见,自然是要寻的人无意再相见,故,施主与所寻之人当是无缘;若要遇到机缘,只有寻到与所寻之人有缘的人或者境遇,想必那五宝之法施主自然知晓,融合在一起后想办法让那位施主能够寻到;欲寻而不见,却不如要他自己来寻……”

    上官婉儿似懂非懂,可是瞧见眼前的大师已无再说的意愿,只好再次拜谢,着人带着三宝离开静怀寺。

    “金施主,贫僧无能为力了,若是再活几载多好,定能亲手交给你地血!”

    静怀惭愧而言。

    地血,极其隐秘,无法向世人昭示。

    就在上官婉儿离开的当晚,就在领悟出地血之后,静怀在禅堂圆寂,年岁与善信一模一样。

    几日过后,翠华山冰洞内冲进几名禁卫,虽然各个脸上莫名其妙,还是以最快的速度采集了诸多冰块,火速回返长安皇宫。

    至此,五宝全部落入上官婉儿手中。

    只可惜,金夕风风火火四处寻探,结果随着岁月淡去,更是少有人知传界五宝的内情,更不必说地血了。

    两年后。

    正值盛夏,长安城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人群中阔步走来金夕。

    他没有赶往静怀寺,也不晓得静怀已经圆寂,似乎大唐在挽留他,再者无望获得地血,更是生出放弃的念头,否则就会知道上官婉儿取走了三宝,若是面见问询,立刻就会得到传界五宝。

    他的心思只在那个女娃娃。

    辗转几趟,再一次来到那座民居前,准备偷偷观看一下小女,仿佛有一道心念牵引着他。

    不见则心不安。

    远远地,他发现门前独自玩耍着蹒跚的娃儿。

    金夕刚要闪避,女娃却是看将过来,随即发出格格笑声。

    他干脆举步前行,来到她的眼前,细细端详一番,完全是静光或是武媚儿时的模子,蹲下来问道:

    “你叫什么?”

    小娃刚刚牙牙学语,笨笨地答道:“静……儿。”

    金夕立即沉下脸,怎么是静儿,温媱之后是贞儿,随后便是文真;静光之后是武媚,如今又有个静字,心中难免有芥蒂。

    静儿发现来客脸色难看,顿时撇嘴要哭,金夕赶忙挤出笑容,摆摆手示意自己是个大好人,静儿方才作罢。

    金夕瞧瞧还是那座民房,瞧瞧穿着朴素的娃娃,似乎放下心来,不想让静儿记住自己,便起身要走。

    “唔!”

    静儿口中发出异声。

    金夕转身再看,又是惊出一个趔趄,小静儿似乎大人一般气鼓鼓地立在那里,左手叉腰,右手指向远处。

    这是什么动作!

    金夕万分诧异,再次蹲下身顺着静儿的小手看去,那方向却是皇宫。

    “皇宫?”

    金夕不禁出声。

    哪知,静儿却是痛快地点下头去。

    轰!

    金夕的脑内再度爆炸,如此小的娃娃岂能知道皇宫,眼前的动作也是异常神奇,待到再看,静儿却是与他不相识的样子,再次蹲过去玩耍去了。

    他不敢过多停留,赶紧离开。

    刚刚拐过房角,便听见那家中父亲的声音,“静儿,是不是方才有人?”没有听见答声,可是那农夫却是再道一句,“奇怪啊,分明像是有人说话的声音呢。”

    金夕脚下立停!

    看来,静儿是在摇头,刚刚两岁的娃儿绝不懂得说谎,难道方才那一刻相见在她的眼中不存在吗?

    如果是这样,绝不可再与静儿相见,免得再生佯装。

    如果是这样,方才那动作就是来自三生三世的感念!

    皇宫!!

    金夕似乎觉察到心中的不安来自哪里,并不是静儿,而是皇宫。

    银子总能换来自己想知道的音息,不过能够透出来的消息似乎毫无价值,时下李显在上官婉儿的帮助下大展才能,再有朝中新势力的辅佐,大唐依旧昌盛;因为李显身体的确不如武媚,同时称帝在后,意愿之下想在将来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旦。

    再行打探之下,得知陛下于去年册立三子李重俊为太子,其余并无大事。

    这一切毫无危险可言。

    若是皇宫有恙,唯有武氏一族,而其首领则为武三思,金夕想起怀义的死也许与他有关联,立即掉头直奔尚书府。

    他要趁着夜色密探武三思,宁可相信静儿的手势,也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因为,静儿是静光的第三世,武媚的转生。

    金夕暗地观探武尚书府,连续几日并未发现异常,宫中也没有什么动静,不过被他盯上的人不可能侥幸逃脱,不但他闲来无事,而且异常执着,后面还有着小静儿惊奇一现的举动。

    忽一晚,灯火辉煌的尚书府黯淡下去,似乎像世人昭示这里的人要早早安息,不过很快有很多人偷偷溜进府内,像是要聚集议事。

    听听!

    这是金夕拿手的伙计。

    虽然是夏夜,还是刮起微风。

    不过那风来自金夕,他轻而易举攀上武三思家府的顶部,微微刺探些许金行之气便剥去一层木料,稍稍侧耳,如同坐在殿堂中央,听得一清二楚。

    武三思的声音:

    “众将都已经到齐,你们是我亲手栽培的将领,如今有一件大事要我们出手去做。大唐乃是高宗与圣帝共同推至极盛,可是,我听到可靠消息,就在明日,太子李重俊因为陛下准备传位相王李旦,想要举兵造反,从而成就皇帝之位,这是大不孝,大不敬,我等必须加以阻止,陛下心慈手软,只要我们平定这场叛乱,不去斩杀太子,尔等自可青云直上,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

    “是!”

    一众将领异口同声。

    这当然是头等大功一件,既能保全陛下面子,又能防止兵变,当然是三生有幸才能遇见。

    金夕大惊失色。

    太子忤逆,实属大恶,若是成功废除李显,自然而然就是皇帝。

第492章 怒讨

    金夕立刻离开尚书府,可是再次止步不前,太子此刻在皇宫内,无法探查,只凭自己一张嘴怎能让人相信他会兵变?

    这不像是当年让李多祚赶往的嘉豫殿探查那么简单,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更大的惨变。

    静儿,怎么办?

    他突然唤出静儿的名字,可是立即嘲笑自己,那是刚刚两岁的孩童,而且是瞬间的感念,她岂能知道端详?

    上官婉儿!

    他刚要奔往皇宫,却又停下脚步,如今她已是昭容,皇帝李显的妃子,传言其子作乱,恐怕更不会相信。

    金夕立在玄武门远地,他知道当年的玄武之变就是在这里发生,由是太宗李世民继位,由于这是北城门,距离皇宫最近,也是最佳的攻城之地。

    东方的天色淡淡放亮,他仍然没有想出好办法,只好向皇宫方向靠近,以图引来禁卫,说什么也要面见李多祚,要他暗察一切。

    忽然,城内开启。

    金夕立即闪开观察,随着一架轿辇飞快奔出,后面紧随着数百名羽林军,各个手持兵刃,步伐奇快,像是操练一般。

    定睛瞧去,竟然是太子的轿辇!

    如果他谋逆,为何此刻出门而去?

    忽然间明白,太子在宫中不可能调用禁卫军,必须有个外出的理由才能率兵而发,所以若是谋反必须反攻而来。

    可是,几百禁卫那敢攻打皇城巨门?

    很多人彻夜未眠。

    尚书府内,武三思送走各将领之后,却单独将兵部魏尚书留下来,两人诡秘而笑,终于道出真正玄机所在。

    “魏尚书,太子那边怎么说?”武三思低声发问。

    魏尚书答:“武尚书,太子已经在北衙调用三百羽林军,谎称赶往城外历练兵马,然后答应会同我们的军兵共同攻陷玄武门,逼迫陛下退位,让位于太子。”

    “哈哈,年纪小就是稚嫩,”武三思大脸泛光,“一旦攻陷北门,立即以太子谋逆为名将他杀死,然后趁乱把控皇宫,迫使陛下滚下皇位!”

    “武尚书此计好妙,”魏尚书大肆鼓吹,“不但铲除了太子,而且还带功迫宫,陛下退位,尚书登上皇位也算是名正言顺啊!”

    “哈哈!”

    武三思仿佛终于实现愿望,喉头落入一滩口水,不知是垂涎皇位还是满宫或是天下的女人。

    他要恢复武周,再兴武氏天下。

    太子的队伍刚刚抵达北城外立即停下,轿内跳出太子李重俊,看上去倒有他的祖父李治几分英俊,也有祖母武媚的几分白皙,他跃上一匹战马问道:

    “现在什么时辰?”

    随军将军答:“殿下,辰时初。”

    太子又令:“即刻向东绕行,从南明德门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