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御龙九天 >

第474部分

御龙九天-第474部分

小说: 御龙九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将胤禛看得目瞪口呆。

    “哈哈,这,这怎成体统?”他喃喃自语,但是没有去阻止。

    去年冬月两夜温存,今年秋中收获果实。

    格格凌欢于昨日顺利产下一位小阿哥,健健康康,煞是令人喜爱;此前胤禛共生育四子,却夭折三数,这个新儿的诞生无疑为王府增添了福音。

    尤其是阿柴与莺儿,眼见自己的主子越来越得到王爷的宠爱,如今又为府内舔子,像是两人成就婚事一般,互相喜滋滋,羞答答。

    大福晋始终寸步不离围在凌欢身边,吩咐侍女们好生伺候,唯恐哪里出现差错。

    “福晋已经一夜未合眼,快去歇息吧。”凌欢卧在床榻上,手拉着大福晋的手,感激地劝道。

    大福晋用另一只手牵来胤禛的手,轻轻搭在凌欢的手背,喜笑颜开说道:“我整整盼了七年,就盼着王爷与格格能够为府添丁,你瞧,真的来了,而且是个小阿哥,就是三天三夜不睡也值得啊!”

    胤禛的眼睛始终盯着熟睡的婴儿,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哈哈,本王这才知道,做父亲如此美妙。”

    大福晋调笑道,“王爷此言差矣,应当说是做了凌欢妹妹的夫君才美妙呢。”

    胤禛大笑。

    凌欢则面红耳赤。

    这时,莺儿似乎忘记王爷仍在,蹦跳着跑进寝殿,忽见胤禛,急忙稳下身子,俯礼禀道:“王爷,大福晋,格格,别院的侍人回奏,金公子和吕姑娘已经回来,说是有要事协商。”

    言及要事,必是朝廷力不能及的大清龙脉。

    胤禛思考片刻吩咐道,“你与阿柴马上赶往别院,好生安顿两位,同时要犒劳犒劳他们,明日本王便去。”

    “是!”

    莺儿答道。

    “等等,”大福晋唤住转身欲走的莺儿,“那位金公子屡屡帮衬朝廷和王爷,府内欠他甚多,如今小阿哥初生,不如就劳烦金公子给此儿起个幼号吧。”

    幼号即乳名。

    至于正名,则需要由皇上赐封。

    大福晋以商榷眼神看胤禛,胤禛立即点头,她又瞧向凌欢,凌欢也是垂颌同意。

    “是,”莺儿求之不得,又代金夕回敬道,“多谢福晋。”

    别院再次迎回阿柴和莺儿。

    理所当然地是两人同时把持着雪顿嬉闹一番,随后招呼金夕两人。

    金夕瞧着他们如此欢快,心中荡漾暖意。

    阿柴偷偷观察吕嫣的前面,然后又若无其事地溜到她身后,注目端详片刻,马上跑到金夕身边,以不可思议的口吻问道:

    “不会吧?”

    金夕莫名其妙,“什么不会?”

    阿柴色眯眯答道:“吕嫣怎么还是姑娘家的身子?”

    “混蛋!”金夕低骂,想起他见到凌欢格格时也如此断言,结果后来证实是对的,不觉反问,“你是怎么瞧出来的?”

    “想学?”阿柴飞起媚眼。

    金夕立刻瞪眼,“滚,不学!”

    那边,吕嫣也是与莺儿嬉笑连连,宛若一家人。

    听闻凌欢诞下小阿哥,金夕更是心神大快,此行大清,先是遇见雪狼犬雪顿,这个前世好友名字的化身,随后跟随雪顿救出雪顿的转世阿柴,又救出语莺的转世莺儿,如今他们的主子深得王爷宠爱,至此两人定当青云直上,永无后患。又听闻王爷和大福晋要自己给小阿哥起名字,不禁哈哈大笑自嘲:

    “笑话,我哪会!”

    莺儿小声说道:“这是大福晋的意思,也是王府的厚爱,金公子武功盖世,当得起此为。”

    “这与武功有关系吗?”金夕反问。

    吕嫣在旁边说道:“我可是听说金大公子还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呢。”

    金夕撇撇嘴,自己都不信。

    不过,如此盛意不可推却,他绞尽脑汁思考着,胤禛身下数子早殇,命元极少,看来需要起个寿命长点的名字,想起御龙九天,便顺口说道:

    “就叫天寿吧。”

    阿柴谨慎说道:“这个估计不行。”

    “为什么?”金夕问。

    阿柴答:“距离京城不远,就是前明朝的皇陵,那个地方叫做天寿山,以陵山之名赋予小阿哥,恐怕王爷不会答应。”

    金夕立即失去兴趣,眼前全部心思都在龙息术的下落,万一被人利用必将引来天变,九州万地定会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一个小小阿哥的名字根本没心情去斟酌,遂不满说道:“不行就算了,去叫王爷自己起名!”

    阿柴碰一鼻子灰,无可奈何道:“那样的话,格格会生气的。”

    “关我甚事!”

    金夕硬邦邦顶上一句。

    莺儿见到金夕动怒,赶紧上前拉扯阿柴衣襟,半带责怪道:“天下有很多地方唤作天寿,即便天寿山也非京郊一处,你又没探问小姐的意思,何来如此阻拦?”

    吕嫣扑哧一笑,“真是夫唱妇随啊。”

    阿柴留下身边的奴才侍奉金夕,与莺儿离开别院,赶回王府。

    胤禛听来金夕取的名字,当然率先想到前明陵寝所在地天寿山,面露犹豫。

    榻上的凌欢美颜绽笑,对胤禛和大福晋说道:

    “妾身以为这天寿二字当能作为小阿哥的幼名,一则象征着寿与天齐,二则唤来顺口,纵使有人牵连天寿山也无妨,历朝历代都会保护前朝皇陵,用以安抚天下民心,我大清虽然灭了前朝,但是并非怨恨大明,所以皇阿玛派兵牢守明陵,甚至前往拜祭,得到天下汉人的拥戴,若是有人盘问,索性告之天寿二字正是出自明陵,皇朝血脉如此其中,反而更能赢得民心。”

    “好!”

    胤禛闻听眉开眼笑。

    大福晋不住点头,赞赏道:“王府内有凌欢这朵花,定能常青不败!”

    天下所有男子都是这样,最希望自己的妻子们相敬如宾,胤禛轮番欣赏大福晋和凌欢,脸色更加愉悦,一个是王府福晋之首,贤德通天,一个是小小妙女,聪慧无比,越瞧越喜欢,张扬开口:

    “哈哈,本王有你们两人足矣!”

    果不失言,胤禛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没有纳妃迎妾,纵使朝廷依规采女,他也没有垂青,始终守护着府内原有的妻子们。

    最终,凌欢生下的儿子乳名唤作天寿,康熙龙颜大悦,亲自为此子赐名为弘历。

    金夕不知不觉踏入大清的御龙之路。

    翌日。

    胤禛抵达别院。

    他喜笑颜开面对金夕呼道:“公子,多谢你为府内小儿赋名,想要什么封赏,本王定会成全!”

    金夕有些不信,毫不在乎什么奖赏,而是诧异道:“天寿?”

    “天寿!”

    胤禛坚定答道。

    金夕马上将冷冷目光探向阿柴,皮笑肉不笑问道:“天寿?”

    阿柴无地自容,尴尬地点点头,“是天寿。”

    金夕毫无避讳对胤禛问道:“昨日,有个奴才声称天寿与明陵所在的山脉重名,说王爷一定不准,这样的奴才应当如何发落?”

    胤禛将目光定在阿柴的脸上,调笑道,“你说该打不该打?”

    阿柴厚着脸皮答道:“王爷,这样的奴才真的该打……”

    “等等!”

    吕嫣突然呼出一句。

    “啥意思?”金夕莫名其妙。

    吕嫣紧紧盯着金夕,一字一句重复:“天寿,天寿……”

    不知是为将来的真龙赐名,还是吕氏后裔得到了启发,就在这一刻,龙者金夕和吕嫣面面相觑,仿佛窥破了无限天机。

    金夕半晌方才出声,“不错,天寿!”

    “啥意思?”

    阿柴模仿金夕口气问道。

    金夕兴奋不已,几次抬起手欲要抚摸吕嫣的脸颊,最终还是缓缓放下,虽然得到了她的提示,但是这等好事他才不准吕嫣先说,于是边琢磨边说道:

    “吕留良无比清高,绝不舍得毁掉一生心血,龙息术一定在世。老先生晚年醒悟,放弃反清,所以此书不可能传给他人,以免有人为祸天下,那么必定存放于最为完全的地方,最能体现他老人家忠正的地方。”

    “天寿山!”

    胤禛高声喝道。

    金夕以欣赏手下口气对胤禛说道:

    “不错!就是天寿山,无论是前朝子民,还是大清朝廷,谁都不会去践踏天寿山,那里是天下最安全的地点;而且,吕留良也以此告诫前朝皇帝,大清龙脉已成,复明完全无望,令他们在天之灵彻底安息,既认同大清,也忠于前朝,可谓一举多得。”

第617章 心有灵犀

    “谢谢你。”

    吕嫣小声对金夕说道。

    她在金夕的推断中没有听见诋毁,而且一路表扬,当然心存感激。

    金夕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这是你先想到的。”

    阿柴终于瞧出些门道,诡秘而言,“没想到两位真是心有灵犀。”

    胤禛没有多说,立即带领众人出发,直奔元寿山。他读过吕赞书写的龙息术,晓得其中利害,如果有人获得吕留良的龙息术,就能够探出龙脉龙息的走向,若是参透下册中的截留阻断方法,必会将大清置于水火之中。

    金夕身边,自然少不了雪顿。

    北行百余里,一行人抵达元寿山。

    守门士兵不知道王爷为何前来,前呼后拥将胤禛迎入山内。

    池鄂吩咐道:“大家四散开来,在山中寻找书册名录之类的东西,不要放过任何地点,翻遍元寿山也要找到这件东西!”

    王府侍卫与守兵纷纷应答,随后开始寻找。

    数十人整整在元寿山寻觅一日,翻遍了所有角落,结果没有任何发现。

    日落西山。

    金夕遥望遍野松柏,不觉有些失望,便对吕嫣问道:“是不是我们想的不对?”

    “不!”吕嫣沐浴在秋风中,显得异常镇定,“我好像感觉到祖父来过这里,一定来过这里,”说着,她闭上眼睛,皱紧眉头极尽努力的感念着,“应当是很大的年纪,走起路来上气不接下气,祖父一定将书藏在了这里……”

    此言,又把即将放弃的众人留在元寿山。

    胤禛注视着此起彼伏的皇陵,“山中寻而不见,又会在哪里呢?怎么也不会藏在皇陵中,自从大清站稳京城,这里便被朝廷严密把守,不可能有人能够进入墓穴之中,况且吕先生不可能拥有朝廷的檄文,也不会带人攻山。”

    这是事实,如果龙息术藏在元寿山,只能存于墓中,但是吕留良绝没那本事。

    “可是,”吕嫣仍然没有放弃,“祖父一定走到了这里。”

    作为孙女,她确认无疑。

    金夕忽然想起吕留良墓前的遗骨,那时候雪顿曾经闻嗅过,便蹲下身抚摸着雪顿的脖颈,双手比划着试探说道:

    “雪顿,去年我们到过一片墓地,你找到了一块骨头,知不知道那个人到过哪里?”

    他抬手指向众陵墓。

    “汪!”

    雪顿好像看懂了金夕的手势,或者听明白了意思,吠叫一声离开众人,头也不回向旁边的陵墓冲去。

    奔出不远,停在一座陵寝前,张开嘴冲着墓门再叫。

    “思陵!”

    胤禛盯着墓门说道。

    片刻,他忽然抬手指向思陵,“对,就是思陵!如果吕先生想把秘籍藏在墓中,一定会选择思陵,因为那是前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之墓,老先生也是生在崇祯年间,若是藏书有喻,必是思陵。”

    无论是告诫先皇,还是有念存恩,都会选择崇祯。

    谁也不再去思考吕留良能不能在守兵的眼皮子底下走进思陵,而是纷纷走向雪顿,令其停止吠叫后,临近思陵的石门。

    “开门!”

    胤禛喝道。

    轰隆隆。

    护陵兵马上行动,推开了厚重的墓门。

    胤禛第一个步入思陵地宫,池鄂与阿柴随在左右,金夕和吕嫣自然被应允,其他人则被胤禛拒在门外。

    “王爷?”一名侍卫指指跟随金夕跑进去的雪狼犬。

    胤禛发威,“混账,你们还不如这只雪狼犬!”

    思陵始终没有停止修缮,用以彰显大清对前朝的礼遇,里面虽不宽敞,但是干干净净,六人一犬涌入地宫,沿着甬道迈向深处,不久前方便出现宫尾的木棺。

    金夕唏嘘不已,开口说道:

    “无论生前如何风光,如何你抢我夺,到头来都会长眠地下,葬身棺中;这前朝皇帝却不如一介凡民,死后没有子孙祭奠,听不见悲哭思念,变得如此孤单。”

    胤禛慢下脚步,欲言又止。

    阿柴发现王爷面色微变,偷偷拉扯金夕衣襟提示。

    “扯我做甚!”金夕训斥。

    吕嫣在一旁看不下去,低声道:“不识好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