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逍遥小书生 >

第259部分

逍遥小书生-第259部分

小说: 逍遥小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帝愣了一下,摇了摇头说道:“罢了,就连那赵修文都那么说,想来朕还是小瞧了你。”

    “朕答应过你,若你能赢下这一场比试,朕就允许你带永宁出宫一个月,君无戏言,等到和齐国的这件事情过去,朕便会兑现承诺。”

    老皇帝还是挺信守诺言的,这桩买卖做的划算,李易心中这样想的时候,却听他再次问道:“你对经义可熟悉?若是让你去和那齐国文宗辩经,有几分把握?”

    李易愣了一下,连连摇头:“陛下知道,臣也就是懂点诗词,对于经义什么的,实在是一窍不通,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还只是一个秀才,连秦相和那么多大儒都不行,臣就更不行了……”

    景帝点了点头,他也只是随口一问,众多经义,要想深刻理解,至少也得花上十余年时间,而要想真的的融会贯通,则要穷尽毕生精力,如果连弘文馆的大学士都不行,便真的无人能胜了。

    总之,这一次,他不能再寄希望于李易。

    “你先下去吧,让永宁出宫是为了给她治病,朕不会以此为条件,等到此事过去,朕自会另外赏你。”

    “臣告退!”

    李易拱了拱手,转身向殿外走去。

    景帝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脸上浮现出一丝思忖之色,忽然开口道:“两个月?”

    李易的脚步一顿,片刻之后,回过头,疑惑的问道:“陛下刚才说……,什么经义?”

第四百七十章 名满京都

    “所谓辩经,便是以经书文句为题,两人一问一答,所问皆出自儒家经典,被问者需阐明其中义理,这些经典,包括但又不限于十三经,秦相年轻时便以辩经闻名京都,却也比不过那位齐国大文宗,你若想取胜,不仅需要将这些经典义理烂熟于心,还需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更是极为不易。”景帝看着李易,眼神有些古怪。

    “真的两个月?”李易有些不确定的再问了一句。

    “君无戏言。”景帝点点头,似笑非笑。

    李易摸了摸鼻子,做恍然状,“陛下,臣忽然想起来,臣好像……也略懂一点经义。”

    “你可要想好了,那些经义加起来足以堆满半间屋子,而那位齐国大文宗,一辈子都在研习经义,就算是弘文馆大学士,也未必能在经义一道上胜过他,你若是输了,朕也不罚你,准许你带永宁出宫的事情,就当朕没有说过。”

    李易在心底暗自鄙视,刚才还说什么君无戏言,转眼间就想反悔,要不是顾及到他的身份,早一口鄙视的唾沫吐过去了。

    “陛下放心,恰好臣在经义方面,也有几分自信。”李易看着景帝微笑说道。

    景帝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正色,“你是认真的?”

    “两个月,陛下也是认真的?”李易再次说道。

    既然是做交易,事先得再三确认筹码。

    景帝想了想,点头道:“明日一早,朕派人去接你,若是你能再为朕扳回一城,朕便将你的爵位再向上提升一级,弱冠之龄的县伯,怕是京都都会因此震动,你以为如何?”

    “臣先回去准备。”爵位不重要,再升一级也不过是县伯,和国公比差远了呢,李易拱了拱手,准备离开,走出两步,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走了回来。

    “还有什么要求?”景帝看着他问道。

    “要求倒是没有……”李易脸上的表情有些疑惑,看着景帝问道:“就是想问问陛下,十三经……,是什么?”

    “……”

    “朕这一次,是不是真的太过草率了?”李易已经走了好一会儿,景帝揉了揉眉心,有些怀疑的问道。

    “陛下,可否容老奴说一句。”在景帝面前向来以沉默居多的常德忽然开口说道。

    景帝摆了摆手,说道:“你我之间,不必多礼。”

    常德想了想,开口道:“陛下觉得,李县子会答应他也没有把握的事情吗?”

    景帝愣了一下,摇头说道:“从朕开始关注他,直到现在,除了殴打蜀王之事让朕意外,他做事向来沉稳,没有十成把握,是不会轻易涉险的。”

    “既然如此,陛下便不用担心了。”常德笑了笑说道。

    景帝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笑容,点头道:“倒是朕多心了,就看明日,他会给朕,给满朝文武,给我景国的子民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

    ……

    从勤政殿回来的时候,他们难得的每样饭菜都给自己留了一点,李易一边吃饭,一边问李明珠道:“弘文馆怎么走?”

    “你去弘文馆做什么?”李明珠挑眉问道。

    弘文馆乃是国家藏书之所,馆内大多是年纪一大把的老学士,管理修正书籍,在她看来,李易可不像是喜欢读书的人。

    李易撇了他一眼说道:“陛下让我明日和那什么大文宗辩经,我总得去看看要辩的是什么……”

    李明珠美目睁大:“辩经,你?”

    “我怎么了?”李易不满的看着他,“你别瞧不起人,谁说年纪大经义就厉害,这个时代到底是年轻人的,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道理你懂不懂?”

    李明珠皱着眉头说道:“你是认真的?你已经胜了诗文这一场,又何必再逞强,要论经义,你能比秦相和周大学士还厉害?”

    李易轻哼一声,“我有多厉害,你以后就知道了。”

    李明珠看着他,脸上浮现出狐疑之色,平白无故的和大文宗比试经义,这绝对不是他的性格,她看着李易,问道:“父皇给了你什么好处?”

    李易放下筷子,叹了口气,看着她,语重心长的说道:“能有什么好处,身为景国子民,要时刻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岂能置国家的荣辱与不顾,要能做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就算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父皇答应为你加官?”李明珠再次问道。

    “没有加官,只是晋爵而已……”

    ……

    ……

    弘文馆作为朝中官员们退休养老的地方,向来都是较为清闲的,除了几位老学士之外,便是一些干杂务的仆从,偶尔也会有不受待见的年轻官员被调来这里,没过多久,不是自己请辞就是想办法被调到别处,足见在这里工作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今日的弘文馆,并不像以往那么平静,几位学士远远的看着在馆内四处走动,也不看书,只是在书架之上随手乱摸的年轻人,一头雾水。

    “李县子这是怎么了?”

    “他怎么会来我们弘文馆,公主殿下居然也在他的身边?”

    “他在干什么,那边存放的全是经义文章,若是查阅书籍,却为何不见他翻看,莫非他这样摸一摸,就能将书中的内容全都记下不成?”

    “不清楚,听说这位李县子身患某种癔症,看来传言非虚,可千万不要刺激到他,否则……”

    想到蜀王的凄惨下场,几位大学士立刻又后退了十余步。

    “你在干什么?”李明珠站在李易身旁,也看的奇怪,终于忍不住问道。

    “你不懂,明日便要比试了,今天要先熟悉熟悉……”李易说话的同时,又拿起了一本书,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面,清理出来的书架上也有一本书凭空浮现,李易这才放下书,又拿起了另一本……

    “熟悉熟悉……”

    李明珠看着他,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无论何时何地,他做事总是这么的出人意料,让人一点儿都猜不透。

    不过,看他的样子,怕是明天已经有了胜出的把握。

    李明珠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想着他一时半会应该不会结束,干脆走到在殿外等候……

    弘文馆安静异常,只有几道时而响起的脚步声,而皇宫之外,京都城内,却早已因为某个消息而沸腾。

    李县子在今日的诗文比试之上胜过了齐国,为景国扳回一城,也让京都的民众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在金殿之上所做的那两首诗文,也早已被人张贴了出来,正读倒读皆可的回文诗一出,不仅亮瞎了无数民众的眼,立刻让无数文人大为惊叹,原来诗词还能这样作!

    除此之外,一些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小道消息,也从京都内的各处勾栏传了出来。

    比如齐国那位号称“千年诗才第一高”的赵修文,今日连一首诗都没有做出来,仅仅是看到李县子的诗词,就立刻认输,承认他“自愧不如”,并且将李县子的诗词原稿讨要了回去……

    当然,也有人爆出,那位赵修文,其实是李县子诗词的崇拜者之一,随身携带李县子所著诗集,只有晚上读几遍李县子的诗才能入睡……

    对于京都的民众来讲,还有什么是比赢下今日的比试更让人解气的?

    当然有。

    那便是他们不仅要赢,还要赢的漂漂亮亮,赢得让齐国人心服口服,而这一点,李县子做到了。

    这一日,京都民众脸上的阴霾和愁容尽扫,心中再无积郁;这一日,京中青楼楚馆,近乎爆满,文人仕子吟着诗词,尽力的释放着他们的激情;这一日,无数闺阁女子,人手一本《明月集》,将最新的一首《浣溪沙…端午》誊抄上去,念着“佳人相见一千年”,满面红潮……

    这一日,长安县子李易名满京都!

    【ps:这一次,是时候把你们都快要忘了的金手指拉出来溜溜了。】

第四百七十一章 齐国克星

    “你还在吗?”

    群玉院后院,外面的墙根底下,老方蹲在一块石头上,听着里面已经很久没有声音传过来了,出声问了一句。

    好一会儿,他才又听到了轻盈的脚步声音,少女有些歉意的说道:“今天不知道怎么了,院里来了很多客人,忙都忙不过来,不能在这里和你说话了。”

    老方笑了笑,说道:“没事,你去忙吧,我也要回去了。”

    “那明天……,明天我还在这里等你。”少女飞快的说了一句,脚步声就逐渐远了。

    老方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绕回到街道上,走过旁边的肉铺时,想到自家婆姨喜欢吃上等的五花肉,已经念叨了好几天,走到铺子前面,对那肉贩问道:“这肉新鲜吗?”

    卖肉的也是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闻言拍了拍胸脯说道:“客官您放心,这肉都是今天早上刚杀的,新鲜的不能再新鲜了。”

    老方点点头,“来三斤五花肉。”

    “好嘞!”

    肉贩应了一声,用一把剔骨刀划拉了两下,将肉用荷叶包好,系上绳子,笑道:“三斤六两,客官你拿好了,抹个零头,算您一钱银子就行。”

    老方自然不缺那几钱银子,事实上,虽然现在在京中购置一处大宅院还有些困难,但这段时间银子存了不少,柱子取十房老婆都行,还有不少结余,也算得上是大富之家,只是摸了摸腰间,才发现今天早上走的急,竟是一文钱都没带。

    那肉贩见此,倒也猜到了他没带银子,笑道:“客官可是忘记带银子了?无妨,这肉您先拿走,肉钱您下次再付也行。”

    老方闻言笑了,问道:“你就不怕我赖账?”

    肉贩嘿嘿一笑,说道:“那不能,客官天天打这儿过,小人看您可不是这样的人,而且这今天高兴,您要是真想赖账,这肉就算我送您了!”

    “你一个卖肉的,能有什么高兴事,家里的婆姨有了?”老方接过肉,也不推辞,随口问了一句。

    “唉,婆姨到现在还没讨到哩……”肉贩叹了一口气,又想到一件事情,脸上忽而又露出笑容,说道:“不过要说这高兴事,满京都都在传呢,客官居然不知道,小人可得给您好好说道说道……”

    “且说这齐国人嚣张至极,在京都到处找茬,这一次更是直接闹上朝堂……”

    ……

    ……

    片刻之后,老方脸上表情惊愕,这李县子,说的不就是自家姑爷吗?

    早上是见到姑爷去了皇宫,没想到居然干了这么一件大事,连这街边卖肉的摊贩都知道姑爷的事迹了?

    拿了肉离开,老方也没直接回家,这附近就有一处勾栏,他打算进去找个熟人借点钱,先把这肉钱还了。

    “老爷,您慢点……”

    京都某处勾栏门外,一位面色苍白,身体看起来极为孱弱的中年人被仆从扶着,向勾栏里面走去。

    “老爷,我们回去吧,那些人,那些人……”那仆人一脸难色的开口,却被中年人挥手打断。

    “无妨,这一点咒骂,本官还能承受得了。”中年人的声音有些沙哑,语气却坚定异常。

    两人身后,一个拎着肉的汉子走进了勾栏,又回头望了一眼,说道:“身体这么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