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逍遥小书生 >

第262部分

逍遥小书生-第262部分

小说: 逍遥小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他缓缓的合上书,深吸了一口气,再次看向李易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已经迥然不同。

    【ps:晚了点,这张三千字,不短,回宿舍休息,明天继续还。】

第四百七十四章 彼其娘之!

    朝堂之上陡然变的安静,落针可闻。

    李县子第一次能够说出那句话在《公羊传》中的具体位置,是因为他早有准备,可他第二次,为什么还能准确无误的道出这位齐国文宗的问题?

    百官并不认为李县子将所有的经义都背的滚瓜烂熟,熟到可以说出任何一句话出自哪本书哪一页哪一行,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周大学士不行,齐国文宗也不行。

    百官看了那位孟姓老者一眼,心中不禁怀疑,莫非李县子是和这位老者串通好了不成?

    若真是这样,陛下忽然用李县子换掉周大学士,就有了解释。

    可问题在于,对方真是那么好收买的吗?

    百官心中一团疑云的同时,殊不知景帝心中也并不平静,他会选择李易完全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心底里面其实也不太相信,他在经义上能够和齐国文宗分庭抗礼。

    唯有李轩靠在老将周围的一根柱子上,无聊的数着有几只飞鸟从殿前的天空飞过。

    不管是谁,和李易比试,这不是傻是什么?

    当他答应和那位齐国文宗比试的那一刻,对方就已经输了。

    “你的确让老夫很意外。”孟姓老者看向李易的眼神终于认真起来。

    李易心中却在想,这比试什么时候是个尽头,问过来问过去的好像也没有什么意思,难道非得一方认输才结束吗?

    万一这老头脸皮厚一点,他早上岂不是又不能回家吃饭?

    “是不是该我问了?”李易看着老者问道。

    孟姓老者目光微敛,点了点头。

    “齐武帝三年,左相魏京以妇人乱政为由,进谏武帝,要求废后,君臣奏对之时,武帝只说了一句话,便令魏京心服口服,再也不提此事。”李易看着魏姓老者问道:“武帝当时是如何回应左相魏京的?”

    齐国三皇子闻言怔了怔,随后脸色微变。

    百官之中,有不少人当即变了脸色,李县子这是怎么了,居然问齐国文宗齐国的事情,这不是摆明的送分题吗?

    “一派胡言!”孟姓老者皱了皱眉说道:“武帝三年,齐国建国不久,文景皇后贤良淑德,何来乱政一说?”

    “咳,孟大人,李县子没有信口开河,确有此事。”齐国三皇子轻咳了一声说道。

    孟姓老者眉头更皱,“此事为何史书上从未有过记载,又是出自哪本经义?”

    “此事乃是皇族秘闻,所涉书籍,已被尽数销毁,孟大人不知实属正常。”齐国三皇子摇了摇头说道:“孟大人不必再问了,继续吧。”

    ……

    ……

    立政殿中,齐国使臣和景国百官今日终于见识到了他们这辈子看过的最别开生面的辩经。

    按照经义论辩的常规流程,大都是一方提问,对方回答,然后提问的一方抓住另一方的漏洞展开攻击,场面激烈,唾沫横飞,最后总会有一方被问的哑口无言,主动认输……

    然而今日的情形却全然不同。

    李县子从不让这位大文宗阐释经义,也并未像最开始之时提问那种古怪问题,但所问却更加刁钻,一代文宗,居然回答不出来他所问的问题出自何处,何谈阐释义理?

    就连弘文馆几位大学士都怀疑那是李县子肆意编造,可当那宦官从弘文馆中翻出原文时,众人也只能互望一眼,用看怪物的目光望着他。

    他居然连如此偏门的经义都记得,大文宗就算是再博闻强记,也不可能将千百年来的所有经义都记住,此时也只能将这口气憋在心里,所问问题越发犀利,朝堂之上那些大儒纷纷皱起眉头。

    然而结果也让众人吃惊不小。

    无论孟姓老者如何提问,李县子总能给出完美的答案,完美到他根本找不出漏洞加以攻击,整个辩经过程,井然有序,孟姓老者问,李县子答,李县子问,孟姓老者答不出,如此几个循环,孟姓老者的脸上就再也无法保持淡定了。

    几位齐国使臣脸上的表情也和见了鬼一样,今日看到的这一幕对他们的冲击很大,老大人从始至终竟然都被那位年轻人死死的压制,到底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反观景国众臣,神色早已轻松起来,若是早知道李县子这么厉害,他们又何必担心这么久,看齐国文宗的样子,认输只是时间问题。

    齐国三皇子目露惊愕之色,看着再一次因为李易的问题而陷入深思的老者,走到他的身边,小声道:“孟老……”

    “老夫输了。”许久之后,孟姓老者抬起头,低声道。

    他的语气中没有愤恨,没有不甘,他的确已经尽力了,怎奈何对面那年轻人,对于经义的熟悉,已经到了一种让人惊叹的地步,即便他精研此道数十年,也远不及他。

    他甚至有一种感觉,似乎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景国的弘文馆一样……

    “想不到景国竟有如此年轻俊杰,老夫甘拜下风。”事已至此,孟姓老者倒也并未再继续下去,辩经辩经,对方的回答让他辩无可辩,还怎么继续下去?

    “承让,承让……”李易拱了拱手说道。

    还以为大儒辩经有多么高端大气,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打开方式,完全就是开卷考试,还是所有问题都能很容易在书上找到答案的开卷考试……

    只不过李易不知道的是,今日的所谓辩经,不仅出乎了他的意料,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简直是开创了辩经一道的先河,日后大儒们谈论此事时,还会不由的感叹,或许造成今日经学一道乱象的,便是那位李县子……

    老皇子交代的任务已经圆满的完成了,李易打算退回去的时候,孟姓老者忽然开口问道:“武帝到底对魏京说了什么?”

    “老先生真的想知道?”李易面色古怪的看着他。

    不只是孟姓老者想知道,就连景帝和百官,都被李易的话勾起了兴趣,目光纷纷望向了他。

    “老夫洗耳恭听。”孟姓老者点头道。

    “彼其娘之,再说一句,老子砍了你的狗头!”李易笑着说道。

    齐国三皇子嘴唇微张,片刻之后,摇了摇头,只能露出一丝苦笑。

第四百七十五章 力挽狂澜

    百官从立政殿陆续走出来的时候,无一不面带笑容,表情轻松之至。

    第三场另类的经义比试以李县子的取胜而完美告终,至此文试三场,景国便胜了两场,也取得了文试的最终胜利。

    君臣的颜面得以保全,整个皇宫都一扫往日的阴霾,虽说过几日还要进行武试,但那根本就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事情,一场比武,一场军阵推演,这些都是武将们应该操心的事情,以那几位的脾气,齐国人若是输了还好,若是赢了,也就不用回去了。

    为景国赢得两场关键性胜利的长安县子李易,又又又又又又一次以强横无匹的姿态闯进了朝臣的视线。

    后两场自然不用说,便是那第一场,要不是晋王殿下提醒,朝廷早就颜面尽失,而若是细究起来,这也是因为李县子的缘故。

    百官不再怀疑景国才俊众多,为何陛下唯独对李县子恩宠有加,便是他殴打亲王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惩罚,在颓势明显的情况之下,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试问整个景国,还有谁能做到?

    陛下识人的水准,依旧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

    若是没有蜀王之事,李县子的前程必定光明一片,只可惜……

    蜀王一系的官员终于不再单纯的厌憎这位李县子,有这样的年轻才俊,是景国之福,早已不能用个人的喜恶去看待。

    “秦相,蜀王殿下虽然和李县子素有嫌隙,但成大事者向来不拘小节,万万不可因小失大。”几位官员围绕在秦相身边,踌躇的说道。

    “此事,老夫会告知蜀王殿下的。”秦相沉吟了片刻,点头说道。

    那几位官员离开之后,秦相的脸上却浮现出了一丝忧色。

    让蜀王不计前嫌,重新接纳李县子,依照他的性子,可能吗?

    而那位李县子,若是心中哪怕有一丝这样的念头,当日也不可能会在皇宫之中,做出那样的事情。

    想到某些事情,秦相脸上浮现出一丝疲惫,并未着急离宫,在一位宦官的带领之下,向某处宫殿走去。

    ……

    ……

    京都城内,此时已经是一片欢腾的海洋。

    宫中的消息早就传了出来,齐国人又败了,李县子一人便胜了两场,彻底的扭转了败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京都民众扬眉吐气,纷纷走上街头,高声的欢呼,大声喊着长安县子的名字,将道路堵的水泄不通,官府无奈之下,只好派出衙役开道,往来车马才能通行。

    一辆极为豪华的马车中,齐国三皇子和孟姓老者相对而坐。

    “殿下,那李县子说的真的属实?”孟姓老者抬起头,看着那年轻人问道。

    齐国三皇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虽然说出来有损皇家颜面,但这件事确有其事,李易没有信口开河。”

    “怎会如此?”孟姓老者眉头紧皱。

    齐国三皇子摇了摇头,说道:“孟老也知道,武帝乃是我齐国的开国皇帝,自武帝开始,我齐国历代皇帝励精图治,才有了齐国如今的局面,可武帝自乱世中而起,是在马上取得的天下,性子自然暴烈,当时的左相魏京,其实是想扶持魏氏一脉,让魏贤妃登上后位,便联合数位大臣妄言后宫乱政,谏议废后,可文景皇后贤良淑德,深得武帝喜爱,又怎会听信谗言,当堂便勃然大怒,以武帝的脾性……”

    “此事起先还有记载,武帝驾崩之后,为了维护皇家颜面,文宗便将所有记载尽数损毁,只有在皇家密藏中才有记载……”

    孟姓老者闻言,愕然许久,他虽然读过不少书,但皇室密藏却接触不到,本以为那位李县子只是为了为难他而信口胡诌,现在看来,他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博学的多。

    可是,他明明是如此的年轻,莫非他从娘胎中就开始读书吗?

    不再去思索这件让他想不通的事情,孟姓老者低头躬身说道:“老臣无能,辜负了殿下的托付。”

    “孟大人言重了……”齐国三皇子急忙将他扶起来,说道:“这不是孟大人的过错,实在是那李县子……,唉,若是我齐国有如此大才之人,该是有多好?”

    他抬起头,眼中浮现出一丝期许之色,“天罚神器,实在是不应该掌握在景国手上,若是我齐国能够得之,则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随后,他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不过,也总算是有了不小的收获,想不到景国蜀王居然和李县子有如此的仇怨,如此看来,我们只需等待即可,若是能将他收归帐下,何愁大事不成?”

    对于这个话题,孟姓老者没有再插话,沉吟了片刻,低声道:“听说,大皇子的人,已经追到景国了?”

    齐国三皇子收回视线,叹了口气,说道:“我的这位皇兄,终究还是不放心我啊……”

    “大皇子毫无容人之量,怎能执掌帝位,此番老夫回国,定要上书陛下……”

    两人说话的声音渐小,一车之外的地方,便什么都听不到了。

    ……

    ……

    秦相踏进某座宫殿的时候,蜀王躺在床上,手捧一本书册正看的入神。

    “殿下可感觉到身体好些了吗?”秦相走过去,出声问道。

    蜀王抬起头,看到来人,立刻放下书,双手支撑着身体坐起来,忙道:“秦相怎么来了,快坐,来人,给秦相上茶。”

    秦相摆了摆手,站在床边,看着蜀王道:“宫中近几日发生的事情,殿下应该都知道了吧?”

    “怎么会不知道呢?”蜀王笑了笑,说道:“若不是身体有恙,本王也想看看,齐国人输了之后到底是个什么表情,想到他们近日在京都的作为和今日的下场,心中便忍不住的快意。”

    秦相看了他一眼,问道:“那殿下可知,若不是长安县子李易,今日输的,便是我们景国了……”

    蜀王叹了一口气,说道:“李县子力挽狂澜,挽回了我景国的颜面,实乃国之栋梁,本王虽和他有一些小小的过节,但在家国大义面前,却是不算什么了……,”

    “殿下能这样想,老夫心中甚慰……”秦相脸上浮现出一丝欣赏之色,点了点头,说道:“殿下好好养伤,老夫先走了。”

    走到殿外,秦相深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