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元史 >

第338部分

元史-第338部分

小说: 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必复,集贤侍讲学士。
  ○焦养直
  焦养直,字无咎,东昌堂邑人。夙以才器称。至元十八年,世祖改符宝郎为典瑞监,思得一儒者居之。近臣有以养直荐者,帝即命召见,敷对称旨,以真定路儒学教授超拜典瑞少监。二十四年,从征乃颜。二十八年,赐宅一区。入侍帷幄,陈说古先帝王政治,帝听之,每忘倦。尝语及汉高帝起自侧微,诵所旧闻,养直从容论辨,帝即开纳,由是不薄高帝。大德元年,成宗幸柳林,命养直进讲《资治通鉴》,因陈规谏之言,诏赐酒及钞万七千五百贯。二年,赐金带、象笏。三年,迁集贤侍讲学士,赐通犀带。七年,诏傅太子于宫中,启沃诚至,帝闻之,大悦。八年,代祀南海。九年,进集贤学士。十一年,升太子谕德。至大元年,授集贤大学士,谋议大政悉与焉。告老归而卒,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谥文靖。
  子德方,以廕为兴国路总管府判官。
  ○孟攀鳞
  孟攀鳞,字驾之,云内人。曾祖彦甫,以明法为西北路招讨司知事。有疑狱当死者百余人,彦甫执不从,后三日得实,皆释之。祖鹤、父泽民,皆金进士。攀鳞幼日诵万言,能缀文,时号奇童。金正大七年,擢进士第,仕至朝散大夫、招讨使。岁壬辰,汴京下,北归居平阳。丙午,为陕西帅府详议官,遂家长安。世祖中统三年,授翰林待制、同修国史。至元初,召见,条陈七十事,大抵劝上以郊祀天地,祠太庙,制礼乐,建学校,行科举,择守令以字民,储米粟以赡军,省无名之赋,罢不急之役,百司庶府统于六部,纪纲制度悉由中书,是为长久之计。世祖悉嘉纳之,咨问谆谆。后论王百一、许仲平优劣,对曰:“百一文华之士,可置翰苑;仲平明经传道,可为后学矜式。”帝深然之。又尝召问宗庙、郊祀仪制,攀鳞悉据经典以对。时帝将视祀,诏命攀鳞会太常议定礼仪,攀鳞夜画郊祀及宗庙图以进,帝皆亲览焉。复以病请西归,帝令就议陕西五路四川行中书省事。四年卒,年六十四。延祐三年,赠翰林学士承旨、资德大夫、上护军、平原郡公,谥文定。
  ○尚野
  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处士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剌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曰:“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渼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阴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二年夏,移疾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赠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
  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子师易,蕲州路总管府判官。师简,中奉大夫、奎章阁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
  ○李之绍
  李之绍,字伯宗,东平平阴人。自幼颖悟聪敏,从东平李谦学。家贫,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征名儒充史职,以马绍、李谦荐,授将仕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余事,并以付之。之绍援笔立成,并以稿进。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大德二年,闻祖母疾,辞归。复除编修官,升将仕郎。六年,升应奉翰林文字。七年,迁太常博士。九年,丁母忧,累起复,终不能夺。至大三年,仍授太常博士,升承事郎。四年,升承直郎、翰林待制。皇庆元年,迁国子司业。延祐三年,升奉政大夫、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育人材为心。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六年,改翰林直学士,复以疾还。七年,召为翰林直学士。至治二年,升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三年,告老而归。泰定三年八月卒,年七十三。
  子勖,廕父职,同知诸暨州事。
  之绍平日自以其性遇事优游少断,故号果齐以自励。有文集藏于家。
 
  
  




       
宋濂》元史》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张禧
  张禧,东安州人。父仁义,金末徙家益都。及太宗下山东,仁义乃走信安。时燕蓟已下,独信安犹为金守,其主将知仁义勇而有谋,用之左右。国兵围信安,仁义率敢死士三百,开门出战,围解,以功署军马总管。守信安逾十年,度不能支,乃与主将举城内附。率其部曲从宗王合丑平定河南,授管军元帅。后攻归德,飞矢入口,折其二齿,镞出项后,卒,赐爵县侯。
  禧年十六,从大将军阿术鲁南攻徐州、归德,复从元帅察罕攻寿春、安丰、庐、滁、黄、泗诸州,皆有功。禧素峭直,为主将所忌,诬以他罪,欲置之法。时王鹗侍世祖于潜邸,禧密往依之,鹗请左丞阔阔荐禧与其子弘纲俱入见。岁己未,从世祖南伐,济江,与宋兵始接战,即擒其一将。进攻鄂州,诸军穴城以入,宋树栅为夹城于内,入战者辄不利,乃命以厚赏募敢死士。禧与子弘纲俱应募,由城东南入战,将至城下,帝悯其父子俱入险地,遣阿里海牙谕禧父子,止一人进战。禧所执枪中弩矢而折,取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逗留不进者十余人,立城下,弘纲复夺其枪入。转战良久,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曰:“得血竭饮之,血出可生。”世祖亟命取血竭,遣人往疗之。疮既愈,复从大将纳剌忽与宋兵战于金口、李家洲,皆捷。
  世祖即位,赐金符,授新军千户。三年,从征李璮。时宋乘璮叛,遣夏贵袭取蕲县、宿州等城,禧移兵攻之,贵走,尽复诸城。至元元年,升唐邓等州卢氏保甲丁壮军总管。宋侵均州,总管李玉山败走,帝命禧代之。三年,与宋将吕文焕战于高头赤山,乘胜复均州。四年,改水军总管,益其军二千五百,令习水战。五年,从攻襄樊。六年七月,夏贵率兵援襄阳,禧从元帅阿术战,却之。八年,江水暴溢,宋遣范文虎以战舰千余艘来援。元帅阿术命禧率轻舟,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及还,阿术即命禧率四翼水军进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九年,攻樊城,焚其串楼,败宋将张贵于鹿门山。十年,行省集诸将问破襄阳之策,禧言:“襄、樊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则襄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乃破樊城,而襄阳继降。帝遣使录诸将功,授宣武将军、水军万户,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因命禧为水军先锋。
  十二年,败宋将孙虎臣于丁家洲,寻移屯黄池,以断宋救兵。九月,从阿术与宋都统姜才战,有功,加信武将军。十三年,从下温、台、福建。十四年,加怀远大将军、江阴路达鲁花赤、水军万户。十六年,入朝,进昭勇大将军、招讨使。十七年,加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时朝廷议征日本,禧请行,即日拜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禧即舍舟,筑垒平湖岛,约束战舰,各相去五十步止泊,以避风涛触击。八月,飓风大作,文虎、庭战舰悉坏,禧所部独完。文虎等议还,禧曰:“士卒溺死者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曷若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进战。”文虎等不从,曰:“还朝问罪,我辈当之,公不与也。”禧乃分船与之。时平湖岛屯兵四千,乏舟,禧曰:“我安忍弃之!”遂悉弃舟中所有马七十匹,以济其还。至京师,文虎等皆获罪,禧独免。子弘纲。
  弘纲字宪臣,年十八,父禧为主将所诬,系狱,将杀之,弘纲直入狱中,狱卒并系之。弘纲佯狂谑笑,守者易之,既寝,遂与其父逸去。后从其父攻城徇地,屡有功,自昭信校尉、管军总把,佩银符,换金符,为千户,升总管、广威将军、招讨副使,加定远大将军、招讨使,袭镇江阴。盗起安吉,弘纲率兵往捕,未逾旬,擒之。从参政高兴破建德溪寨诸贼,后赐三珠虎符,授昭勇大将军、河南诸翼征行万户。从右丞刘深征八百媳妇国,师次八番,与叛蛮宋隆济等力战而殁。赠宣忠秉义功臣、资善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齐郡公,谥武定。
  子汉,当袭职,让其弟鼎。汉后为监察御史,累官至集贤直学士。鼎,袭江阴水军万户。
  贾文备
  贾文备,字仲武,祁州蒲阴人。父辅,仕金为祁州刺史。武仙惮辅胆略,密令所亲图之。辅以众归太祖,诏隶张柔,以兵攻蠡州、庆都、安平、束鹿诸县,皆下之。柔开帅府于满城,命辅行元帅府事于祁州。从定山东,迁左副元帅。柔将兵在外,辅常居守,累功改行军千户,赐金符,寻领顺天河南等路军民万户,卒。文备袭父千户职,张柔命屯三汊口,备宋兵。宋以云梯二十余来攻,文备率兵鏖战,却之,宪宗赐弓矢银盂。岁乙卯,复令袭父左副元帅职,兼领顺天路。中统二年,升开元府路女真水达达等处宣抚使,佩金虎府。三年,迁开元东京懿州等处宣慰使。四年,改授万户,领张柔所部军,屯亳州。宋兵时钞掠淮甸,文备战却之。至元二年,加昭勇大将军、真定路总管,兼府尹。六年,调卫辉路总管。七年,授西蜀成都统军,以疾不赴。八年,授宿州万户,寻改河南等路统军,围襄樊。九年,移蔡州,兼水陆漕运。宋兵时掠粮饷,文备败之,并夺其船。诏罢统军,文备入觐,赐弓矢、金鞍、锦衣、白金。十一年,复授万户、汉军都元帅,领刘整军,驻亳州。宋将夏贵知亳无备,盛引兵来袭,文备出奇邀击,大破之,帝赐金鞍、金织、文段、白金。
  丞相伯颜伐宋,文备领左翼诸军以从,抵郢州。宋筑二城夹江,布战舰数千艘于江中,陈兵两岸,军不得进。文备泛舟,由沦河径出大江,攻武矶堡。乃从阿术先渡江,大军继之,遂取鄂、汉,以功赐白金,加昭毅大将军,守鄂州。十二年,从平章政事阿里海牙趣湖南,至潭州城下。文备冒锋镝,砲伤右手,流矢中左臂,攻战愈急,宋臣李芾死之,转运判官钟蜚英等以城降。十三年,加昭武大将军,守潭州。十四年,衡、永、郴等郡寇发,文备悉讨平之。十五年,进镇国上将军、湖南道宣慰使,徇琼崖等州及广东濒海诸城,追宋卫王昺。十六年,召还,拜淮东宣慰使,加金吾上将军,镇庆元。十八年,复授都元帅。二十年,改江东宣慰使,讨建宁盗黄华。二十二年,拜荆湖占城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二十三年,改湖广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四年,致仕。后十七年,以疾卒。延祐四年,赠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追封武威郡公,谥庄武。
  ○解诚
  解诚,易州定兴人,善水战,从伐宋,设方略,夺敌船千计,以功授金符、水军万户,兼都水监使。焦湖之战,获战舰三百艘。宋以舟师来援,诚据舟厉声呵之,援兵不敢动,急移舟抵岸,乘势追杀之,夺其军饷三百余斛。既又从攻安丰、寿、复、泗、亳诸州,俱有功。又从下云南大理国,以功赐金虎符。从攻鄂,夺敌舰千余艘,杀溺敌军甚众。世祖嘉其功,尝降制奖之。至元三十年,卒,赠推忠宣力功臣、龙虎卫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上护军,追封易国公,谥武定。
  子汝楫袭,从讨李璮,平宋,累获功赏,卒,赠推忠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易国公,谥忠毅。
  子帖哥袭,从征广西,下静江府,改授水军招讨使。寻复为万户,从征交趾,有功,升广东道宣慰使,卒,赠资德大夫、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