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科精义 >

第3部分

外科精义-第3部分

小说: 外科精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并宜灸之,谓其气本浮达,以导其热,令速畅也;疽则烙不宜灸,谓其气本深沉,须达其 
原也。凡疮疽生于外,皆由热毒蕴于内。明乎三者,肿毒丹疹,可以类推矣。盖皮肤微高起 
而肌浓,或痛或痒,移走无常者,谓之肿。有因风而得之者,有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肿硬 
色白,因热而得之者,肿 色赤;因风热相搏而得之者,久久而不消。热胜于风,若不即治 
,血不流通,与气乘之以成脓也。又曰∶风多则痒,热多则痛,此为验也。又有丹毒者,谓 
人身忽然变赤,如涂丹之状,故谓之丹毒,世俗有云赤瘤;或因有疮,误而相触,四畔 赤 
,谓之疮瘤。凡丹毒之疾,皆游走不定,状如云气者是也,小儿得之,最忌百日之内,谓之 
胎瘤,以其气血嫩弱,脏腑柔脆,难任镰针,所以忌也。又颈腋之间而生结核,初如豆粒, 
或如梅李核,累累相连,历历三五枚,久久不消,以渐长大,或发寒热者,谓之瘰 。有风 
毒者得之于风,热毒者得之于热,气毒者得之于气,悉由风热邪气蕴经所成,证候不同,治 
之者亦各异矣。 

卷上
辨疮疽善恶法
属性:夫疮疽证候,善恶逆从,不可不辨。从来医疮,概举五善七恶,殊不知此特谓肠胃之内 
腑疮疽所论之证也。发背、脑疽,别有善恶之证,载之于后。盖七恶者,烦躁时嗽,腹痛渴 
甚,或泄痢无度,或小便如淋者,一恶也;脓血既泄,肿 尤甚,脓色败臭,痛不可近,二 
恶也;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瞳子上看,三恶也;喘粗短气,恍惚嗜卧,四恶也 
;肩背不便,四肢沉重,五恶也;不能下食,服药而呕,食不知味,六恶也;声嘶色败,唇 
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肿者,七恶也。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 
溃肿消,水鲜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语声清亮,四善也;体气平和,五善也。病有证合 
七恶,皮急紧而如善者,病有证合五善,而皮缓虚如恶者。夫如是者,岂浅识之所知哉!只 
知五善并至,则善无以加矣;七恶并至,见恶之极矣。愚意裁之,凡患疮疽之时,五善之中 
,乍见一二善证,疮亦回也;七恶之内,忽见一二恶证,宜深惧之。大抵证候,疮疽之发, 
虚证见恶证者 
洪滑粗散者,难疗;微涩迟缓者,易痊。此善恶之证,于诊候之中,亦可知也。发背、脑疽 
及 
者,是为五逆。其余热渴痢呕,盖毒瓦斯入里,脏腑之伤也,当随证以治之。 

卷上
砭镰法
属性:夫上古制砭石大小者,随病所宜也。《内经》谓针石、砭石、 针,其实一也。今时 
,从《圣济总录·丹毒论》曰∶法用镰割出血,明不可缓也。合扁鹊云∶病在血脉者,治之 
以砭石。此举《素问》血实宜决之,又“气血形志论”曰∶形乐志乐,病生于内,治之砭石 
。盖砭石者,亦东方来,为其东方之民,其病多疮疡,其法宜砭石;砭石之用,自有证候, 
非止丹瘤也。但见肿起,色赤游走不定,宜急镰之。先以生油涂赤上,以镰镰之,要在决泄 
其毒。然而此法不可轻用,忌其太深。《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以其九针之用,而各有所 
宜也。砭镰之法,虽治疮疽,不可轻用。 

卷上
贴法
属性:夫疮肿之生于外者,由热毒之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浓 
有皮薄者,有毒瓦斯深者,有毒瓦斯浅者;有宜用温药贴 者,有宜用凉药贴 者,有可以干换 
其药者,有可以湿换其药者,深浅不同,用药亦异,是以不可不辨也。若疮肿初生,似有 
者,即当贴温热药,引出其热,毒火就燥之义也;于四畔赤 处,捣生寒药贴 之,折伏其 
热势,驱逐其邪恶,扑火之义也。夫生寒药势,气力精全,性味雄健,或有疗者,不本物理 
,皆通用药草膏之类,有势力微,欲使 瘠者,敌其勇夫,不亦难乎!又有粗工不审逆从, 
便用寒药,敷贴趁逐,邪毒复入于内,归于肝心,十死八九矣。大抵敷贴之法,欲消散肿毒 
,血脉疏通,寒热逆从断其去就焉,慎不可执方无权,安能散于郁结,不成脓乎!其肿皮浓 
者,以故软布,或以纸花子涂药贴 之,待其药干换;肿皮薄者,即用疏纱,或薄纸涂药贴 
之,其药未干,即当换之。若至脓溃之后,即贴温肌生肉膏药,要在逐臭腐,排恶汁,取 
死肌,生良肉,全藉温热膏剂之力也,切勿用寒凉之药水调贴之。夫血脉喜温而恶寒,若着 
冷气过理,即血滞难瘥矣。 

卷上
渍疮肿法
属性:夫 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盖汤水有荡涤之功。古人有论∶ 
初生,经一二日不退,即须用汤水淋射之;其在四肢者 渍之,其在腰腹背者淋射之,其在 
下部委曲者浴渍之。此谓疏导腠理,通调血脉,使无凝滞也。且如药二两,用水二升为则, 
煎取一升半,以净帛或新绵蘸药水,稍热 其患处,渐渐喜 淋浴之,稍凉则急令再换,慎 
勿冷用。夫血气得寒则凝涩,得热则淖泽,日用五七次,病甚者日夜不住,或十数次,肿消 
痛止为验也。治疮肿神良之法也。 

卷上
针烙疮肿法
属性:夫疮疽之疾,证候不一;针烙之法,实非小端。盖有浅有深,有迟有速,宜与不宜,不 
辨。盖疽肿皮浓口小肿多,脓水出不快者,宜用针烙。如有未成脓以前,不可以诸药贴 
渍救疗,以待自消;久入不消,内溃成脓,即当弃药,从其针烙,当用火针,如似火箸磨令 
头尖如枣核样圆满,用灯焰烧须臾,作炬数 ,油烧令赤,于疮头近下烙之,一烙不透,即 
须再烙,令透,要在脓水易出,不假按抑。近代良医,仓卒之际,但以金银铁铤,其样如针 
者,可通用之,实在泄其毒也;或只以木炭熟火猛烧通赤,蘸油烙之尤妙。烙后实者捻发为 
,虚者以纸为 ,于 上醮药 之,上以帛摊温热软粘膏药贴之,常令滋润,勿令燥也。 
夫疮疽既作,毒热聚攻蚀其膏膜肌肉腐烂,若不针烙,毒瓦斯无从而解,脓淤无从而泄,过时 
不烙,反攻其内,内既消散,欲望其生,岂可得乎?嗟乎!此疾针烙取瘥,实为当理,然忌太 
早,亦忌稍迟。尝见粗工不审其证浅深,妄施针烙之法,或疮深针浅烙,毒瓦斯不得泄,以 
致内溃;或疮浅烙深,误伤良肉,筋骨腐烂,或抑擦掀动,加益烦痛;或针之不当,别处作 
头,或实时无脓,经久方溃,遂使痛中加痛,真气转伤。详其所由,不遇良医也。以此推之 
,凡用医者,不可不择,纵常医疗之得痊者幸矣! 

卷上
灸疗疮肿法
属性:夫疽则宜灸不宜烙,痈则宜烙不宜灸,丹瘤肿毒宜 渍之,肿皮光软则针开之,以泄其 
治疮之手法,迨不过此,而各有所宜。故《圣惠方》论曰∶认是疽疮,便宜灸之一、二百壮 
,如绿豆许,大灸后觉似 痛,经一宿,乃是火气下彻,肿内热气被火导之,随火而出,所 
以然也,若其疮痒,宜隔豉饼子灸之,其饼须以椒姜盐葱相和,烂捣捏作饼子,浓薄如折三 
以来,当疮头豉饼子上灸之。若觉太热则抬起,又安其上饼子若干,更换新者尤佳。若其疮 
痛,即须急灸,壮数多为妙。若其脓已成者,慎不可灸,即便针开之,即得瘥也。若诸疮经 
久不瘥,变成 者,宜用硫黄灸法灸之。其法∶硫黄一块,可疮口大小安之,别取少许硫黄 
,于火上烧,用钗尖挑起,点硫黄令着三五遍,取脓水干差为度。若其发背初生,即宜上饼 
灸法灸之。初觉背上有疮疼痒颇异,认是发背,即取净土水和捻作饼子,径一寸,浓二分, 
贴着疮上,以艾作炷灸之,一炷一易饼子。其疮粟米大时,可灸五、七炷;其疮如钱许大, 
日夜不住灸,以瘥为度。已以数法,并根据本方,一一亲验,所以载之。愚谓疮医自幼至老, 
凡所经验,必须写之。尝记疳 恶疮,诸医不验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灸 
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又法∶用乞火婆虫灸之,同前法,累验之神效,人皆 
秘之,往往父子不传。又法∶赤皮蒜捣烂,焊作饼子,一如豆豉饼子灸法灸之,弥佳。 

卷上
内消法
属性:夫疮疽丹肿之生,皆由阴阳不调,荣卫凝涩、气血不流之所生也。古人有言曰∶阳滞于 
生疮,阴滞于阳则生疽。疮疽之生,有内有外,内生于脏腑胸腹之中,外则生于肤肉筋骨之 
表,发无定处。夫郁滞之本,则因气血不流,蒸气不能外达,留滞而成内热,疮疽所生焉。 
若初觉气血郁滞,皮肉结聚,肿而未溃,特可疏涤风热,通利脏腑一、二行,徐次诸汤 渍 
,即得内消矣。不然,则治之稍慢,毒热不散,反攻其内,致令脓血之聚也。《内经》谓∶ 
治病必求于本。盖疮疽本乎中热之郁结不通也,其风邪寒气所聚也。治之宜温热之剂,和血 
令内消也。辨之有法,须认风寒则肿硬色白,热毒则 肿色赤,以为异也。如有气已结聚, 
不可论内消之法,宜用排脓托里之药,此皆先后之次也。 

卷上
追蚀疮疽肿法
属性:夫疮疡生于外,皆由积热蕴于内。《内经》谓∶血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留于 
,必将为败。盖疮疽脓溃烂之时,头小未破,疮口未开,或毒瓦斯不出,疼痛难任者,所以立 
追蚀脓之方法,使毒外泄,而不内攻,恶肉易去,好肉易生也。若其疮 ,其血出不止者, 
则未可 ;于疮上糁追蚀之药,待其熟可 方 。若其疮 之痛应心根者,亦不可强 之, 
误触其疮,其 痛必倍,变证不无,不可不慎也!若疮疖脓成未破,于上薄皮剥起者,即当 
用破头代针之剂安其上,以膏贴之。脓出之后,用搜脓化毒之药,取效如神矣。若脓血未尽 
,便用生肌敛疮之剂,务其早愈;殊不知恶肉不尽,其疮早合,后必再发,不可不慎也! 

卷上
托里法
属性:夫疮疽丹肿结核瘰 ,初觉有之,即用内消之法,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脓 
稀,毒不出,疮口不合,成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 
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血气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之法 
,使疮无变坏之证。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然而寒热温凉,烦渴利呕,临证宜审 
其缓急耳! 

卷上
止痛法
属性:夫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 
可住疼痛。殊不知临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 
寒邪之痛,以温热之药熨其寒,则痛自除矣;因风而痛者,除其风;因湿而痛者,导其湿; 
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因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侵 
溃者引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秘涩者利之。临机应变,方为上医,不可执方而无权也。 

卷上
用药增损法
属性:古人用药,因病制宜,治不执方,随病增损。积聚补益,可用丸药,以从旧不改方增损 
疮疽危要之际,证候多种,安有执方之论,固可临时加减,以从其法。只如发背、脑疽、恶 
疔、肿脓溃前后虚而头痛者,于托里药内加五味子;恍惚不宁加人参、茯苓;虚而发热者, 
加地黄、栝萎根;往来寒热者,并潮热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豆; 
大便不通者,加芒硝;小便不通者,加木通、灯草;虚烦者,加枸杞子、天门冬;自利者, 
加浓朴;四肢厥逆者,加附子、生姜;呕逆者,加丁香、藿香;多痰者,加半夏并陈皮;脓 
多者,加当归、川芎;痛甚者,加芍药、乳香;肌肉迟生者,加白蔹、官桂;有风邪者,加 
独活、防风;心惊怯者,加丹砂;口目 动者,加羌活、细辛。愚虽不才,自幼及老,凡治 
疮疽,常根据此法加减用药,取效如神。后之学人,宜细详焉。 

卷上
疗疮肿权变通类法
属性:夫疮疽之病,治疗多方。总而论之,各有所宜。补泻淋 及敷扫贴 ,针镰灸烙,用之 
。盖知其道也,举治必效;昧于理者,利害不无。尝见以寒疗热,以热疗寒,古今之通论也 
。又有检方疗病,妄制加减,以意裁之,自以为可。殊不知病有逆从,治有缓急,法有正权 
,方有奇偶,用有轻重。夫医者意也,得其意,然后能变通也;达其变通者,悟其道而省其 
理也,则左右逢其源矣。愚虽不才,略陈万一。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 
者,何也?盖不知五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