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711部分

1908大军阀-第711部分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霆缓缓的说道。

    “如此说来,倒真是很难抉择。尽管李厚基是一个难得人才,但对方思想过于顽固,一味效忠于北洋政权,多多少少让人放心不下。朱先生一介文人,经营学问、治理教育还是不在话下的,但台湾……唉,朱先生必然难当此任。”邓铿无奈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沉默,一时没有继续说话的打算,不过他在心里却在认认真真盘算着想法。

    “士元,你在我身边已经快有七年之久了,总统府政务厅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是时候让你前去地方做事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再次开口说道。

    “元首,您是让我去台湾?”邓铿脸色愕然的问道。

    “没错,如今看来,能值得信任又能担此大任的人不多,你是我最信任的人,台湾交给你来的打理我放心。等台湾政局稳定之后,我还是需要你能兼顾中央这边的事务。总之,能者多劳,你可要辛苦了。”吴绍霆点着头说道。

    邓铿想要开口推辞一番,可是又觉得这样太过见外,毕竟他很清楚吴绍霆十分重视此事,既然元首做出这样的吩咐,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信任,也是一种能力上的信任。如果还要推辞的话,显然会辜负元首一番心意,同时也过于显得妄自菲薄。

    “我明白了,一定不负元首所托,稍后我会写一份关于台湾发展的计划书交由元首裁定,随后会尽快准备台湾省府幕僚的组建工作,只要日本方面处理完毕,就能立刻启程前往台湾接管政权。”

    “很好,时间紧迫,在冗余的事情上一定不要多耽误,尽快做好准备。我会安排国X防部那边分配驻台军队的事情,可能不会在这几天就有定论,所以你在台湾的时候还是要多加小心一些。一旦国X防部这边安排妥当,我会让他们尽快赶赴台湾。”吴绍霆满意的说道。

    当天下午,吴绍霆又与邓铿详细讨论了一些关于台湾建制的问题。

    邓铿建议将基隆或者台北设置为中央政府直辖市,用以更直接的发展军事设施,以及在整个台湾设置一处政治军事中心。有了这样的核心城市,自然而然能起到典范作用。

    不单单如此,邓铿还认为成立直辖市之后,依然可以将李厚基、朱执信甚至张人骏等人调往台湾,哪怕不让他们担任首要职务,然则出任直辖市市长、台湾地方防务军职还是绰绰有余,更能让这些人才发光发热。

    吴绍霆很赞同邓铿的意思,不过具体设置直辖市的问题,还需要等邓铿前往台湾之后,进行一系列实地考察,确定哪一座城市更适合设置为典范代表,然后再行决定。

    关于台湾省府组建,吴绍霆允许邓铿请李厚基、朱执信参与其中,如果人手不够也可以去请张人骏。他特别叮嘱邓铿,台湾毕竟是隔着一片大海的中国领土,自古以来又多遭变故,台湾地方民族情况以及日治时期遗毒的影响,都要小心翼翼的处理。

    他建议在台湾组建新地方政府的时候,可以尽量拉拢台湾地方势力参与其中,另外要安抚好台湾原住民,划出自留区交给原住民自治。

    邓铿把这些话都认真的记了下来,然后回去之后加以整理进自己的计划书。

    八月十三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府全面撤离,连同台湾各县各镇的政府单位也一并迁离。

    为了能在七天之内完成所有转移工作,台湾总督府不惜花钱雇佣中国和美国的货轮,把一应物件直接搬上船,纵然过程粗糙混乱也没有办法,只等到事情结束之后再慢慢整理。

    反正台湾总督府的此次撤离,必然意味着从此关门大吉,原台湾总督府的官员往后有的是时间来处理这些琐碎之事。

    不仅如此,但凡在台湾的日本重要产业,能迁走的全部迁走。日本人绝不会把这些留到日后中日外交部来协商解决,那就等于把日本资产平白无故的拱手相让了。当初中国国弱,所以打出了“弱国无外交”的言论,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日本国弱,自然要有不能信任外交手段的觉悟。

    位于台北的台湾综合银行在这几天里是最忙碌不过的,大批大批的金条、银条在军队的护送之下,送到码头运上货轮。这几乎是台湾二十年来所有的财产,当然除了相当一部分花销到战争上面,但余下的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些日本侨民同样要在这段时间里承受尖锐的思想斗争,他们既然已经移民到台湾,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也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今中日战争日本失败,台湾要归还中国,他们究竟是继续留在台湾,还是随着官府返回日本本土呢?

    可想而知,一方面是考虑到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另外一方面则是对国家政府的失望,再者日本目前经济状况堪忧,民不聊生、国债累累,如果就这样返回国内,最终将成为受剥削的苦力。然而留在台湾能生活的更好吗?

    中国强烈的仇日情绪,很快会随着台湾回归而蔓延到台湾,留在台湾的下场自然只能是当作一个二等民、三等民之流。不过却好歹有几分希望,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彻底融入中国,享受中国国籍带来的特权。

    在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最终有一批日本侨民用各种各样的借口选择留下来。台湾总督府只顾着抢时间转移日本产业,对于这些侨民的管理松散了不少,甚至根本就没在乎这些侨民怎么回国、什么时候回国以及到底回不回国。

    当天下午,邓铿来到福建厦门,在这里与南京总统府、南京国X防部以及福建省府的众多官员碰头。这些官员当中大部分是被推选出来赴台组建省府的成员,也有一部分是大陆这边派往台湾的常驻代表、观察员和联络官。

    陪同邓铿一行人前往台湾赴任的,海军编制上是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陆军方面暂时只委派了南方第一集团军一个海防团和一个宪兵团跟随,至于日后常驻台湾的部队还需要一些时间另外安排。

    邓铿在厦门码头的候船室内,与随行的官员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会晤。

    这次会晤主要是了解这些官员对台湾日后发展的看法,虽然大部分仅仅只是一言盖过,但最起码可以表露出一定的个人观点和习性。这对日后在台湾共同工作奠定基础了解,也让邓铿下船之后知道该如何着手分配工作。

    到了傍晚六点钟整时,南洋舰队第三分队集合完毕,五艘中型军舰、八艘小型军舰,至于原隶属于分队的快艇、鱼雷艇等等全部取消编制。随同第三分队一同抵达港口的还有两艘中国邮轮,官员们和部分士兵登上邮轮,另外一部分士兵则分摊到各军舰上。

    登船的过程持续了两个钟头,八点过后这支舰队才正式驶离厦门港口。

    在码头上送行的人群,看着舰队越行越远,不少人发出了一声感叹。他们都知道舰队带走的是南京中央政府的雄心壮志,而带回来的则是中国版图终归完全。这是一项壮举,有幸能参与这项壮举的人,必然会在历史上留下赞誉之名。

    “咱们中国终于走上强国道路了!”

    “是啊,是啊,回头想想这几十年来真不容易。但是这最近的几年来却大有改观。”

    “吴元首能够让咱们中国变得完整,真正又是开创了千古奇功啊。”

    “这场战争为吴元首争取到了绝古超今的盛誉,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吴元首还会只甘心当这个元首吗?”

    周围众人听闻此言立刻惊愕起来,目光纷纷投向了说这番话的人,只见对方是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表情是一副高瞻远虑的样子。大家相互对视一眼,都不认识这个老人的来路,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第1115章,新的议和

    在台湾问题解决之后,上海和平大饭店继而恢复了议和谈判进程。

    中日双方代表团在第二天早上召开了新一轮的谈判会议,就在之前的几天时间里,虽然大家都在关注台湾政权的转交工作,可核心人物私底下仍然还是为议和条款忙碌着。谈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中国取得主动权,可也必须知道日本方面的全部底细,只有这样才能制订足够利益的文本。

    就好比二十年前的甲午战争,当清廷的议和代表团抵达日本之后,日本政府将一份已经翻译好的友好声明文书交给清廷代表。清廷代表没有仔细多想,直接把这份由日本人翻译成中文的文书一字不漏的用电报发回国内,并且还是使用大使馆级别的电报密码。结果可想而知,日本对照中文文书,一下子就破译了清廷大使馆的电报密码。

    正因为如此,整个甲午议和谈判清廷代表几乎毫无秘密可言,慈禧交给李鸿章的议和底线全部让日本人得知。在随后的几天里,日本人非常精准的把握议和条件,让清廷失去了所有回旋余地。

    纵然此时中国代表并不清楚日本的底线是什么,但是按照外交部分析和元首特别交代,有一些必要条件是必须达成。台湾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则是在第一次议和谈判的基础上加以扩大。而问题就是扩大多少倍!

    这一场的谈判会议上并没有进行多少新条件的讨论,仅仅是先确定第一次议和谈判的框架。中方代表换了一种方式来交涉,将议和分化为几个大块,其一是赔款,其二是割地,其三军事限制,其四是通商特权。

    从框架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份正常的议和内容。虽然甲午战争时日本没有严格限制中**事发展,但那是因为当时日本获得了朝鲜特权,不允许中国在朝鲜驻兵。这在当时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军事限制。

    日方代表象征性的争取了一番,尝试能够先发制人在大框架上减少压力,可毕竟这只是一份框架,还没有任何实质的条文内容。最终象征性的争取变得毫无意义,只能确定了这一份议和协议的步骤。

    中午休息了几个小时,中日双方都需要时间来考虑接下来的谈判着手点。

    到了傍晚时分用过晚饭后,这才紧接着召开第二场会议。这是中国方面故意安排的会议时间,晚上开会彼此都不想拖延的太久,因此自然会尽快确定条文,这样以来也省得大家做无所谓的争执和犹豫。

    在这场会议上,中方代表总算开始切入正题,直接抛出了战争赔款的谈判。经过一番角逐,中方代表原本要在第一次议和时的八千万美元赔款上扩大到三亿美元,毕竟今昔非比往昔,当初八千万美元时是日本不珍惜,出尔反尔结果还是一败再败,理所当然要加重惩处。

    但是如此庞大的战争赔偿经费,即便日本政府想要花钱消灾,然而以目前国内经济金融环境来看,根本是不可能偿还的清楚。毕竟现在日本政府不仅仅是要承担战争赔偿,还有之前欠下的各种外债,只怕未来一百年之内的大部分国库收入都要用来支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日本一位财政代表非常无奈的说道:“如果中方承诺我们日本国分期八十年到一百年来偿还这笔债务,或许我们是可以答应的。但是未来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也许因为汇率变动,又也许因为国际政局变动,说不定反而会导致这笔拖欠过久的债务不了了之。总之,我希望中方能够慎重考虑。”

    原本外交部副部长陆宗舆认为无所谓,就让日本欠中国八十年的债务,不急着在几年内就收回所有战争赔款。这八十年的时间,收利息都有赚头,何必还要同情一个出尔反尔的卑鄙国家呢?

    不过经过中国外交部的内部交谈之后,考虑到中国正在秘密执行的“东亚经济复苏计划”,日本根本无力支付这么巨大的一笔战争赔款。索性先在战争赔款上让步,接下来再在其他方面多争取一些,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于是,中日双方很快签订了第一份赔款协议,将三亿美元缩减到一亿八千万美元。

    协议上规定,日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支付两千万美元的首期赔款,从次年开始每年偿还五百万美元,三十二年之内全部偿还完毕。每年的利息为四厘,在偿还期之内若有逾期,则按照月息三厘赔偿,并且采取利滚利的形式来计算,直到逾期款项和利息全部支付完毕。如果三十二年之后仍然无法还清债务,则剩下的尾款以同样方式计算。

    首期赔款两千万美元以现金或者等价黄金、白银支付,所有分期付款的款项都以日本海关关税做抵押,到时候由中国派遣监税官常驻日本海关总部,负责整理和记录日本关税。

    第二场会议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八点三十分,但是中国代表依然乐此不疲的抢时间召开了一场简单的新闻发布会,对外通告了战争赔款的相关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