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

第1部分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第1部分

小说: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著A孙恺详 译王馨钵 校

    B C D E F G D E H I J D B K

 2

    健全的社会1

    编者的话

    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

    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

    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潮,以便纵观全局,我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态,并预测这种精神状态在未来的演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对人的主体性研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交汇点,由此形成了哲学人类学、深层心理学、社会生物学、人类行为学等竞相争艳的纷繁格局;另一方面,这些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较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当然,由于作者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这些著

 3

    2健全的社会

    作中存在着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偏见,也不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分析、鉴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这些著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为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编委会1987年5月

 4

    健全的社会1

    中译者序

    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190—1980)

    是当代有影响的心理分析家和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多。这些著作表明,他将大半生的精力放在了对文化、社会的分析、批判之上,特别关心个人同社会、同人的需要以及人类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关系。他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加以综合,提出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他试图用这种理论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在作出诊断的同时提出了治疗社会疾病的办法。

    《健全的社会》一书代表着他的这种努力。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正如他在本书前言中所说)

    ,发端于弗洛伊德的思想,但却与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有着根本的区别。

    弗洛姆认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是植根于本能需要,而是产生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条件。”从而,把人当成了社会的人。

    这种认识使他能够更客观、具体地分析社会和人。他依据自己先前著作《逃避自由》和《自为的人》中包括的“专制性格”和“性格倾向”的概念,集中研究了他所称的“社会性格倾向”。这就为研究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综观全书,我们可以把《健全的社会》分成三大部分。一至五章为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弗洛姆提出了社会病态问题,然后集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六、七两章是综述前人改造社会的设想及努力,以及东西方两种社会模式;最后,他提出了健全社会的构想。

    首先,弗洛姆依据异化的概念,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剖析。这种剖析比较深入,也很新鲜。

    他从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资本主义的社会性格倾向,经历了一个从18、19世纪的囤积倾向到20世纪的接纳倾向的发展过程。

    他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是人的异化的产物。

    他

 5

    2健全的社会

    主张,要使社会成为健全的社会,人就必须同自然、同自己建立一种新的相关关系,不是从求同的过程中,而是在主动、负责的参与行动中,获得自我身分感;人必须以创造而不是毁灭,来超越自然;人必须顺从理性的权威,即伦理、道德和良心,发展自己的创造倾向,消除囤积和接纳倾向。

    在第二部分中,弗洛姆总结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对资本主义所作的批判。

    他认为,这些思想家有着一个共同的见解:“在繁华、富裕以及政治权力的后面,西方社会经历着一种衰败及人性堕落的过程。”

    “他们的批评都是以宗教及人本主义关于人和历史的概念为基础的。……人是目的,绝不能当成一种使用手段;物质生产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质生产效力;生活的目的是施展人的创造力;历史的目标是把社会改造成受正义与真理支配的社会——这些便是一切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人们所依据的公开或含蓄的原则。”

    弗洛姆对前人提出的改造社会的各种设想进行评论。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最有意义、最富理想和道德的运动”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对了解统治社会的规律所作出的最持久、最重要的贡献”

    ;他反对西方世界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但与此同时,他却表示不赞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必须通过革命夺取政权才能改造社会的思想和“剥夺剥夺者的权利”的主张,认为马克思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思想”

    ,过高估计了政权和暴力的作用。他不能正确地理解集权与分权、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把马克思、列宁的国家学说简单而错误地归结为“中央集权”思想。

    他推崇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某些论述,以人本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批评”

    ,并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忽视了人的因素,把人机器化了。这些说明,他没有跳出西方流行思潮的窠臼。

    弗洛姆的这些思想,包含着许多复杂而矛盾的成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6

    健全的社会3

    政治、文化的了解相当肤浅,无论从事实、资料的占有,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他用西方的价值观念来硬套东方的特殊文化,否认集体精神和伦理传统的积极作用,用模式化的眼光看待东方。弗洛姆的局限性和偏见,导致了他的错误结论。在这一方面,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BertrandA。

    W。

    Rusel)则显得高明。罗素看到了东方价值观念的优点,认为理想的形式是综合东西方各自的长处。

    弗洛姆在批评了现有的社会模式之后,提出了对通向健全社会之路的构想:建立一种共享工作、共享经验、共同管理的工作公社,实行“人本主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他提出,“关键不在于财产权这个法律问题,也不在共享利润的问题,而是共享工作、共享经验的问题。”

    他所依据的,仍然是欧文、傅立叶等人的理论,以及诸如欧洲的工作公社和北美门罗教(Menonite)和赫特教(Huterite)等宗教组织的社会实践。尽管这些理论和实践活动现在仍然存在于西方世界,但其影响也仅限于十分有限的范围。弗洛姆重复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脱离了具体的社会状况,忽视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这个大前提,因此,从社会发展的实际讲,他的构想是行不通的。

    弗洛姆在他的论述中流露出自认资本主义优越的思想,这种优越感明白地表现在他的“结论”一章之中。从理论上讲,他还抬高了蒲鲁东和巴枯宁等人代表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因此,我们在阅读本书之时,应对弗洛姆的思想持严格的批评态度。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弗洛姆在50年代写就的这部书,比较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指出了超级资本主义的特征,从新的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处境问题进行了仔细讨论。这对于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问题,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改革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有着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进步的主导思想。任何社会改革都不可脱离具体的社会实

 7

    4健全的社会

    际情况。

    由于译者理论水平有限,就全面分析、评判弗洛姆的思想体系而言,这篇译序只能当作抛砖引玉的一种努力。相信读者能正确地对《健全的社会》加以评判。

    译 者1988年2月

 8

    健全的社会

    SinceregratitudetoDr。

    RainerFunkandLiepLmanAGforgvantingpublicationpermisionofthisbok。

    诚挚感谢雷纳。冯克博士和利普曼代理公司授权出版此书!

 9

    健全的社会1

    目  录

    作者前言…………………………………………………1…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1…

    第二章 社会是否会呈现病态?………………………1…0——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1…9人类状况〔17〕人的需要——生存条件的需要〔21〕

    第四章 精神健康与社会………………………………6…1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7…1社会性格〔62〕资本主义的结构〔6〕

    第六章 其它各种诊断………………………………2…019世纪的诊断〔167〕20世纪的诊断〔175〕

 10

    2健全的社会

    第七章 各种解答……………………………………2…30权威主义的偶像崇拜〔193〕超级资本主义〔195〕社会主义〔20〕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2…66概论〔218〕经济改革〔275〕政治改革〔278〕文化改革〔286〕

    第九章 结论…………………………………………3…49

 11

    健全的社会1

    作者前言

    15年前我写过一本《逃避自由》,现在这本书可说是《逃避自由》的续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我试图证明,极权主义运动吸引着渴望逃避自由的人们。现代人获得了自由,然而在内心深处却渴望逃避自由。现代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束缚,却没有能够自由地在理性与爱的基础之上营造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便想以顺从领袖、民族或国家的方式,以寻求新的安全感。

    在《健全的社会》这本书中,我试图说明,从多方面讲,20世纪民主体制中的生活导致了人们再度产生逃避自由的企求;本书的大量章节分析了这种以异化观念为中心的特别的逃避行动。

    从另一方面讲,《健全的社会》不仅是《逃避自由》的续集,在某程度上也与《自为的人》一书一脉相承。在《逃避自由》与《自为的人》两书中,我讨论了与主题有关的特定的心理机制。

    《逃避自由》主要涉及专制性格问题(虐待狂、受虐狂等)

    ,而《自为的人》则提出了关于各种性格方面的想法,用一种依据人际关系的性格进化设想取代了弗洛伊德的里比多发展概念。在《健全的社会》中,我更为系统地发展了我称之为“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的基本观念。自然,先前曾经说明的观点不可能略去不提;但在本书中,我只是把这些观点一笔带过,而将主要的篇幅放在我最近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之上。

    我希望,读过前两本书的读者在读本书时,不难看到思想的延续,以及某些变化,进而接触到人本精神分析学的主要论点: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是植根于本能需要,而是产生于人类生存的特殊条件。人演变到人之后,便丧失了先前那种与自然界保持的原始联系。于是,他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的基本感情即植根

 12

    2健全的社会

    于这种需要。在这一点上,我的看法与弗洛伊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