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

第46部分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第46部分

小说: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 由只有具备了下面三个条件,人才能是自由的:经济自由理智自由道德自由

 326

    413健全的社会

    经济自由。人有不可剥夺的工作权利。他有享有自己劳动果实的绝对权利,他不应当放弃这些权利,除非出自自己的愿望。

    这个观念反对私人拥有集体的生产资料,反对用金钱来再生产金钱,因为这种方式造成了人剥削人。

    我们也宣称,“工作”

    应当理解为人带给社会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理智自由。人只有在能做到自行选择时,才是自由的。只有在他有充分的知识来作比较时,他才能作出选择。

    道德自由。人如果成为自己感情的奴隶,他就不可能真正自由。只有当他有了理想,有了处世哲学时,他才能自由。这种处世哲学使他能在生活中进行连贯一致的活动。

    他不能在加快经济或智力解放的步伐的借口下,使用违反公社道德规范的手段。

    最后,道德自由不是意味着放纵。我们很容易便可说明,只有严格遵守那些为大家自由接受的集体道德规范,才有道德自由。

    博 爱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成长。自私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长久的帮助自己的方式。人不能把自己的真正利益与社会的利益分离开来。

    只是通过帮助社会他才能帮助自己。

    他应当意识到,他自己的爱好驱使他与他人一起享受更大的乐趣。

 327

    健全的社会513

    团结不仅是一项任务,它是令人满意的事,是安全的最好保证。

    博爱导致相互容忍,也使人决心永不分离。这也就使人们能在起码的共同原则的基础上一致行动,作出一切决定。

    平 等我们谴责那些以煽动的方式宣传一切人都平等的作法。我们能够看到,从价值上讲,人与人并不是平等的。

    我们认为,权利平等就是指让每一个人都有充分完善自我的手段。

    因此,我们用一种表明个人价值的等级制度来代替传统的或世袭的等级制度。

    ①

    在总结这些公社的原则的最显著特点之时,我想提出下列各点:1。

    工作公社确实利用了现代工业技术,避免了退回到手工生产的倾向。

    2。

    这些公社设计出一个方案,在此方案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同充分集中化的领导并不矛盾;非理性的权威为理性权威所取代。

    3。

    公社强调生活实践,反对思想意识的差别。这就使得信念完全不同或矛盾的人能友爱地生活在一起,而不用冒这样的危险:人人都得遵照公社宣称的“正确意见”行事。

    ①毕晓鲁的著作,第134页—第137页。

 328

    613健全的社会

    4。

    工作、社会和文化的活动结合成一体。

    从技术性上讲,工作并不是吸引人的,而从社会性上看,工作就有意义、有趣了。艺术和科学活动是整个处境不可分割的部分。

    5。

    异化的处境得到了克服,工作成了表达人类精力的有意义的方式,在不限制自由——或者不冒迫使人求同的危险下,人类的团结一致得以形成。

    虽然公社的许多安排和原则值得怀疑和辩论,但情况似乎是,我们从这里看到了说明创造性生活的最令人信服的经验主义实例之一;从我们当今资本主义的观点看,这些例子表明的可能性一般被当作是异想天开的设想。

    ①我们到此为止描述的公社当然不是展示公社生活的可能性的唯一例子。

    无论是欧文的公社,还是门罗教的公社,还是赫特教的公社,②或是以色列的农业拓居区,都使我们知道了新生活的可

    ①我们不得不提一下A。

    奥利维蒂在意大利创立公社运动的努力。奥利维蒂是意大利最大的打字机厂的厂长,他不仅按照世界上最开明的实践方式组织了他的工厂,而且还创造出了组织社会的一个完整方案。这个方案是以基督教和社会主义关心的原则为基础,组织一个公社联邦。

    〔参阅他的《公社的政治秩序》(1946年)

    〕奥利维蒂在许多意大利城市建立了公社中心,从而做了某些开拓性工作。他的努力与到此为止提到的公社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一方面,他的工厂并没有改造成为一个工作公社,显然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不是工厂的唯一所有者;另一方面,他制定了组织整个社会的计划,因而更专门地强调了社会和政治结构,而其它公有制运动的公社则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②参阅C。克拉图、J。

    W。弗雷茨及R。克里德:《门罗教生活的利他主义》,载P。

    A。

    孛罗金编《利他主义和精神成长的形式和技巧》一书,波士顿,比肯出版社,1954年。

 329

    健全的社会713

    能性。这些组织也向我们表明,绝大多数这些公社试验都是由一些精明而且具有实际头脑的人进行的。他们绝不像所谓的现实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梦想家。恰恰相反,同传统的商业领袖表现出来的情况相比,他们大多数人更具有现实主义的思想,更富有想象力。毫无疑问,这些实验的原则和实践有许多缺点,我们应当承认这些,以便能回避这些缺点。

    毫无疑问,由于19世纪坚定不移地相信工业竞争的有益作用,它不能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使这些实验群体成功。某些人带着某种圆滑的优越感,转弯抹角地说这些实验徒劳无益、不现实,这种说法同一般人对铁路旅行和航空旅行所作出的最初反应一样,都是没有多少道理的。从本质上讲,这反映出懒惰思想,表明了那种认为祖宗一代没有的事现在不可能也不会有的信念。

    五、实际建议

    这里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类似公有制运动所创造出的、适合全社会的人的条件。这里提出的目标就是创造出这样一种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将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某种对他有意义的事业,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并且对他所做的事施加自己的影响;同时,他感到同他的同伴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同他们分离。这就是说,工作环境又一次具体化了;工人被组成为基本的小组,使个人作为真正的、具体的人与小组联系在一起,尽管整个工厂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这意味着找到了融合集权与分权的

 330

    813健全的社会

    途径,这些方法途径使人人主动参与,主动负责,同时根据需要产生出团结一致的领导。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工人积极参与的第一个条件是:他不仅熟知自己的工作,而且十分清楚整个企业的运转情况。这首先是对工作过程的技术性有所了解。一个工人可能只消在传输带上移动专门的一步,要完成他的工作他或许只用得着两天或两周的训练。

    但是,如果对于涉及整个产品的生产的技术问题他有着广泛的了解,他对待自己工作的总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工人首先可以在最初几年一边工作,一边上工业学校,由此来获得这类技术知识。其次,工人还可以参加全厂性的技术和科学知识课程班的学习,即使这些课程占去一些工作时间。通过这些办法,工人便不停地获得了这类知识。

    ①如果工厂使用的技术程序是工人感兴趣的、想了解的对象,如果这类知识激发了工人自己的思维过程,那么,即便他要做的工作从其它方面讲是单调的技术性工作,这类工作也会带上不同的色彩。除了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技术知识之外,另一种知识也是必要的:有关工人工作所在企业的经济作用,以及这种作用与整个公社的经济需要及问题的关系的认识。同样的,通过在职读书,以及不断获得有关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的信息等方法,工人便可以得到有关企业在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中的作用的

    ①某些大的工业企业已经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主张公有制运动的人已经向我们表明,在工作时间内,不仅可以给予技术性教育,还可以进行其它很多种教育。

 331

    健全的社会913

    真正知识。

    但是,从技术上和经济上了解工作过程以及整个企业的作用无论有多么重要,这种知识都还不够。要是没有什么办法把理论知识和兴趣转变成行动,这些知识和兴趣就会停滞不前。工人只有在他能影响那些与他本人的工作环境和整个企业有关的决策之时,他才能成为积极的、兴致盎然的、认真负责的参与者。只有当他不为资本所雇佣,不再是指挥的对象,而成了利用资本的负责的主体之时,他才能使自己不。。。。。。。。。。

    与他的工作相离异。

    在这里,关键之点不是占有生产资料,而。。

    是参与管理和决策。如同在政治领域一样,这里的问题是避。。。。。。

    免无政府主义状态的危险,因为在无政府主义状态中,没有中央计划和领导。人们不是非得在中央集权主义的管理与毫无计划、互不协调的工人管理之间作出一种选择。问题的解答在于将集权与分权融合,将从上至下的决策与从下至上的决策综合在一起。

    合作管理及工人的参与①的原则可以这样制定出来:管理的责任由集中的领导与第一线的工人两方共同承担。熟悉

    ①参阅弗里德曼在其明智而发人深思的研究《机器与人道主义》中(巴黎,加利马尔出版社,1945年,尤其是317页之后)所表达出的思想。社会学大师,当代著名人物之一阿尔弗雷德。韦伯在他的深刻著作《第三或第四种人》中(慕尼黑,皮珀出版公司,1953年)

    ,得出了与此类似的结论。他强调了这几点:需要由工人和雇主合作管理企业,将大企业转变为理想规模的小单位同时废除利润动机,引进社会主义形式的竞争。但是,只有外部变化还不够,“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人类结晶化。”

    (同前书,第91页起)

 332

    023健全的社会

    情况的小组讨论有关他们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整个企业的事情;他们的决定将转达给管理部门,构成了真正合作管理的基础。消费者将作为第三个参与者,以某种方式参与决策和计划。一旦我们接受这样的原则——任何工作的基本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获取利润,那么被服务者就应当对服务者的工作过程有发言权。同样的,如同政治上的分权情况一样,找到这种形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肯定,假如共同管理的总原则被人们接受,这就是一个不可超越的问题。在宪法中我们解决了与政府各部门各自的权限有关的类似问题。在企业法中,我们解决了涉及各类股东、经营管理等同样的问题。

    共同管理及共同决策意味着对财产权实行严格的限制。

    企业的所有者将会根据其资本投资得到合理的利润,但并不能对其投资资本雇用的人员有无限制的控制指挥权。

    不过,他们至少会与在企业工作的人分享这一权利。实际上,就大公司而言,股东并不能真正通过决策手段来行使其产权;如果工人与管理者分享决策权,股东的实际作用会基本不变。引进共同管理的法律会限制产权,但绝不会使产权发生什么激烈的变化。甚至像J。

    F。

    林肯这样保守的倡导共享工业利润的工业家也提出(我们在前面已经见到)

    ,红利不应超过相对固定的稳定数量,超过这个数量的红利应当分给工人。就是在当今条件的基础上,工人共同管理、控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例如,B。

    F。费尔利斯,这位美国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也在最近的讲话中说过(文章概要发表于《读者文摘》,1953年11月15日,第17页)

    ,该公司的3万雇员可以购买

 333

    健全的社会123

    公司的全部普通股票,每人87股,总值3,500美元。

    “以(每周)10美元一份的股金投资——这大约是我们的钢铁工人最近提薪得到的数目——雇员便能在不到7年的时间中,买下所有的公开发行出售的普通股票。”

    如果是为了有足够的股份以获得投票多数,那么,实际上他们用不着买那么多,只买部分就行了。

    F。

    坦纳鲍姆在他的《劳动的哲学》中也提出另一项建议。

    他建议,如果工会代表着工人控制企业管理,那么工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