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薇 >

第122部分

九重薇-第122部分

小说: 九重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白嬷嬷眼前,不管不顾的牛脾气与当年的太后娘娘当真一模一样。

    昔年只觉得这丫头骄纵,却也好哄。若是惹恼了她,不过几句软话,几句奉承,便依旧会雨过天晴。

    如今慕容薇言笑晏晏,一幅温柔平和的样子,白嬷嬷却总觉她那笑意不达心底。虽是对着自己微笑,却又好像拒人于千里之外,平白添了份琢磨不透的神气。

    甜白暗花缠枝莲纹碟子里盛着新鲜的龙眼。慕容薇净了手,便坐下来替皇祖母剔着龙眼肉。那神态安静而自然,一分也不嫌絮烦,不多时便剔了一小碟,奉到皇太后手上。

    饮着添了黄芪的参茶,又用了几枚慕容薇剔的龙眼肉,皇太后眼底的笑意更加深浓。有心向孙女探问几句罗秀才的来,想起来昨夜里老太君带来的消息,与此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深觉没有必要。

    请一个大夫竟要慕容薇假别人之手,显然有她自己的理由。夏老太君曾与她数次提起慕容薇日前所做之事,样样大胆又稳妥,并无出格之处。

    还有那一日,老友捏着孙子夏钰之寄回的信给自己瞧,“你看,你看,你的好孙女儿又在打我的主意。”

    虽是抱怨的语气,皇太后却听出几分带着溺爱的纵容。她坏坏地眯着眼睛打量老友:“我好似听说,你往日并不待见阿薇,如今竟甘愿受她驱使?”

    老太君捏着书信笑得畅快,答得也干脆:“小姑娘家家的,若一味娇滴滴的摆谱,就惹人厌烦。聪敏机智又知分寸的姑娘,谁不喜欢?我可是一心一意想将她捧在手心里,跟兰馨一样的疼惜。”

    话说到这里,皇太后便明白了老太君的心意。

    苏暮寒的身世摆在那里,皇太后对苏睿没有芥蒂,不代表对他儿子也十分放心。苏暮寒对楚皇后的挤兑已叫皇太后心生膈应,还有除夕夜里的孝衣与麻绳,又如拿刀子去戳自己的心,皇太后绝不赞成这两个孩子亲上加亲。

    若是慕容薇和夏钰之彼此有意,又有着老太君的庇护,到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皇太后便握住老太君的手,言辞恳切郑重:“咱们一把老骨头,已别无所求,自然希望孩子们过得好些。我只怕错点了鸳鸯谱,不如探探两个孩子的心意,若他们心悦彼此,我便直接下懿旨。”

    正是有了皇太后的承诺,老太君才敢向孙子允诺求赐婚的旨意,十拿九稳孙子会欣喜若狂,谁料想一趟苍地之行,他与慕容薇两个竟变成肝胆相照的朋友。

    皇太后将点心碟子往后推推,要白嬷嬷捧出信匣,从中捡出夏钰之写给老太君的家书,摊在慕容薇面前。

    那是一封慕容薇有意讨要玉屏山做封邑的书信,夏钰之请祖母在皇太后面前玉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阮

    夏钰之信里虽写得含煳,却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对慕容薇的想法一力支持,只说其中另有隐情,待归来时再详细禀报。

    有些于礼不合,到也不是没有余地。老太君不信慕容薇眼皮子浅到如此境地,非要挂心苏暮寒,一定在苏家老宅附近讨要什么封地。

    至于孙子提到的隐情究竟是什么,老太君不得而知。便先与皇太后通了气,想着到时候听听孩子们是如何说法。

    信在炕桌上摊开,白嬷嬷便知这祖孙二人有正事要谈,便先恭身行礼告退:“奴婢去小厨房瞧瞧,今日有上好的鲥鱼,午膳时拿来熬汤最为滋补。”

    “正是正是”,皇太后赞赏地笑着:“我们祖孙多日未见,刚好留了阿薇在这里用膳。吩咐小厨房炖个佛跳墙,煮一道鲥鱼汤,再上一道酸酸甜甜的糖醋里嵴,依着阿薇的口味,芡汁不要太浓,拿小番茄调味。”

    纵然七年混沌,皇祖母依旧记得自己的喜好,幼年时在仁泰宫常食这道糖醋里嵴,还夸过小厨房的佛跳墙好吃,不想皇祖母全都记在了心里。

    慕容薇浅浅而笑,忆及久远的往事,心里有淡淡的酸涩。

    白嬷嬷笑着领旨退去,又细心地将门阖上,只留了这祖孙二人并肩坐在临窗的大炕上。

    轩窗半掩,阵阵清竹的幽香淡远高洁,细细嗅来心情高旷敞亮。

    依旧不舍得放开孙女的手,皇太后抚摸着慕容薇腕上自己昔年赐下的玉镯,怜惜地说道:“阿薇,我从老太君那里听说,你心里藏着不少事情。想是皇祖母在病中无法体谅,你父皇母后面前,又不大容易开口,才让你为难。”

    没有责备与盘问,只有宽容和体谅。慕容薇听得一酸,将头抚进皇太后怀中,险些落下泪来。

    借着夏钰之的手行事,她已经影响了父皇的决策,或多或少开始染指朝堂。皇祖母没有一味打压与谴责,反而相信她有自己的道理,怎能不令她感激涕零。

    皇太后轻拍着她的嵴背,将她揽在怀中,似是回忆,又似是解释:“你曾祖父膝下没有儿子,唯有我们姐妹三人。他一世要强,将我们当做男孩儿来养。你皇祖父也曾说过,楚家女儿不输男子。”

    捧起慕容薇一双雪白的柔荑,皇太后绵软的话里添了铿锵之意:“阿薇,这纤纤玉手并不是只能用来拿针绣花,也可以挽系风云。”

    孙女与夏钰之配合默契,这一路上打压了江阴邦的气势,扭转了淮州的局面,又发现了钱唯真和汇通钱庄那样大的秘密,昨夜里老太君说得详详细细,皇太后心内一股自豪悠然生起。

    孩子们并非不懂事,一味的争权夺利,而是努力替大人分担风雨,想要接过上一辈挑着的担子。那么他们斟酌之后所做的决定,必然不会浮浅到只在儿女私情上头做文章,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皇太后将那信交给慕容薇,抚摸着孙女的手,总得自然随意:“可能向皇祖母说说,为何一定要讨要玉屏山那块地做为封邑?”

    皇祖母既已痊愈,老太君自然不需要再做说客。夏钰之的信明着写给老太君,实则是请她传话给皇太后,好叫老人家有思想准备。

    慕容薇不晓得昨夜里皇祖母已然与老太君议了大半宿,更没想到皇祖母上来就开门见山,比自己还要迫切。

    提起玉屏山那块地,原是要取得皇祖母的支持。慕容薇并不迟疑,虽然殿门已经阖上,她还是小心翼翼,闭了半开的轩窗,又将唇覆在皇祖母耳边,一五一十将经过低低叙述了一番。

    连自己救下顾晨箫那一节,慕容薇也未隐藏。

    言之凿凿,慕容薇说顾晨箫明确表示,他的消息本得自大阮的高官,因牵涉过大,不敢只凭一人的话语断定,才悄悄人潜入西霞。

    康南多矿,顾晨箫带的本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手下人确实曾在山中发现颜色赤红的土壤,证实了那大阮高官所言不虚。

    闻道夏钰之与顾晨箫已经结盟,对这个今年一战成名,被封为战神修罗的年轻人,皇太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皇太后缓缓转动着无名指上老绿正阳的翡翠戒,记得初一寿康宫内那两位异国皇子的音容相貌,探究的语气浓厚:“那小子看起来与秦恒一般的温润秀雅,没想到上得战场却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若论实力、论行事,秦恒终究太过仁厚,不及他多矣。”

    非是仁厚不好,而是当此乱世,一味的宅心仁厚只能成为敌人打压自己的武器。皇太后足不出门,对天下局势却了如指掌,不觉就着这二人多品评了两句,以此提点孙女。

    慕容薇乖巧地点头。她与温婉一样记得,再过几个月,秦恒便会带着正式的国书请求联姻,若温婉得偿所愿,上一世秦怀欠下二人的血债,温婉这一世必要他偿还。

    以此影响秦恒,大约他终究会成为杀伐决断果敢坚毅的帝君,不辜负温婉两世期待之情。

    慕容薇染了淡粉色蔻丹的十指如葱,轻轻划过那信笺的墨迹,指给皇祖母看:“皇祖母,您可晓得这大阮的来,它依附康南数年,终究不能躲过灭亡的悲剧,可是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大阮?”皇太后仔细咀嚼着这个名字,回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听闻大阮民风淳朴,国君贤明,守着方园数十里的土地与世无争,想要建立真正的世外桃源。

    因是托了康南的庇护,大阮年年都向康南进供,两国一直相安无事。真真想不起,这样和平安宁的大阮究竟哪里妨碍了康南的利益,竟被夷为平地。

    只依着外表判断,便永远瞧不见事实的真相。皇太后深信有因必有果,两国相安数年,康南既然在此时去灭大阮,就一定有大阮不能存在的理由。

    “我会查一查,那大阮还有什么秘密,值得康南这样大费周章”,拿银签子挑起一枚晶莹的龙眼肉,皇太后慢慢咀嚼着,深邃的目光落在信里频频提到的大阮二字上,似是触动久远以前的往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二百五十三章 康南

    皇太后倚着金线缠枝飞燕衔花的大迎枕,手指轻抚着青花蓝瓷的茶盅盖子,又将思绪绕回到顾晨箫与夏钰之的结盟上头。

    陈年旧事,里头未必瞧不出玄机,顾晨箫对大阮那一战,便处处透着蹊跷。

    怕孙女对康南和顾晨箫并不了解,皇太后打开了话匣子,饮了杯黄芪茶润喉,便与孙女细说起前因。

    康南太子顾正诺对顾晨箫已起杀心,顾晨箫势必寻找外援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与其在国内联络那些脚踏两只船、如今还不想站队的大臣们,不如将眼光放在西霞与建安,更能闯出一片天。

    年前顾晨箫在西霞做客时,便与秦恒同进同出,听说相谈甚欢。如今又与夏钰之站在相同的一边,借着攘外来发展自己的势力,与顾正诺平分秋色。

    康南帝正当春秋鼎盛,昔年立了顾正诺做太子,并不是他的本意。

    不过是太后与皇后这一对纳兰氏的姑母与侄女强行逼宫,以强大的母族势力和国舅爷手握的兵权相胁迫,逼得康南帝就范。

    为了保住当时冠宠后宫的君妃娘娘与她才刚诞下的麟儿,康南帝才不得不妥协。君威受挫,帝后、母子之间几近恩断义绝。

    晨箫这个名字,便是康南帝亲自赐下,足见对这个儿子的看重。值得一提的便是,顾晨箫并不按皇室子侄的“正”字排辈,晨箫二字为得是纪念他与君妃娘娘定情的那段过往。

    为了这段忘年的恋情,康南帝与君妃娘娘都付出良多。

    皇后纳兰氏借机造势,叫康南帝背上嫌弃糠糟之妻的骂名。为天下人所唾弃。而君妃娘娘,却是舍弃了与她父亲及整个族人的亲情,一直未再踏足她的家乡。

    不管天下人如何议论,对两人这段真挚的过往,皇太后心里其实是赞赏的。

    皇太后坐正了身子,目光里透出丝丝凝重。她悉心教导着孙女,想要为慕容薇更明确地指明方向。

    “阿薇,你虽养在深闺,也应熟知天下事。如今的康南国内,纳兰一家在皇帝重重打压下,已不复当日辉煌。纳兰太后抱恙,皇后中宫形同虚设,国舅纳兰成的兵权亦被剪除了大半,除却一些文官的依附,纳兰氏手中已无多少底牌可用。”

    皇太后眸中犀利的神色一闪,透出片片清明:“阿薇,你懂皇祖母的意思了么?”

    慕容薇端肃了神情,起身答话:“皇祖母的意思便是,康南帝君春秋鼎盛,纳兰氏无人可用,他年这兄弟二人手足之争,顾晨箫未必不是赢家。”

    说到底,顾晨箫已然掌了部分军权,胜算比顾正诺更大,夏钰之此时与他结盟,等于提前抛出橄榄枝,侧面表明了西霞的态度。

    他年顾晨箫位登大宝,两国便会因这提前的盟约更添亲厚。

    慕容薇分析得句句到位,皇太后眼中深以为然,拍着慕容薇的手以示赞赏。

    对顾晨箫在玉屏山当机立断选择与夏钰之合作,皇太后十分欣赏。若不是怕他日后羽翼渐成,会成为慕容的威胁,皇太后简直要拍案叫好。

    皇太后分析得全都正确,可惜她毕竟不是神仙,料不到以后会发生的事。

    方才说起的康南帝春秋鼎盛,以他如今五六十岁的年纪,的确没有问题。可慕容薇分明记得,也就这两三年的功夫,康南帝骤然暴毙。

    顾晨箫曾经说起,父皇患有隐疾,全靠母妃配制的丸药续命。为着他与母妃一直支撑,拼尽了最后的心力,可惜终不能将最心爱的小儿子送上帝位。

    因怕自己去世之后,顾正诺不会放过顾晨箫母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