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薇 >

第146部分

九重薇-第146部分

小说: 九重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苏言语越发刻薄,全然的忘恩负义。不去想自己初进宫时,罗嬷嬷曾怎样照料她们这些年纪幼小的宫人。

    只为着罗嬷嬷厌恶流苏私底下替苏暮寒与自己传递消息,两下早已结怨,扬州驿站的罚俸三月不过是根导火索。对罗嬷嬷这块绊脚石,苏暮寒大约早起了搬除之意,重生一世,不会让上一世的悲剧发生,慕容薇越发留心流苏的一言一行。

    不管流苏如何说,慕容薇一味频频点头,随手将妆台上一只南红手镯推到流苏面前。

    “你罚过的俸禄,我时刻放在心上。因罗嬷嬷帐册上登得仔细,便没赏这些东西给你。这只镯子昨日内务府刚送进来,我已然吩咐了不叫登记,只为给你留着,放心拿去戴吧。”

    川料南红,火焰一般的成色,通体没有瑕疵。流苏自然识得好坏,眼中光华更盛。谢过慕容薇的赏赐,流苏直接褪下腕上三只一套金绞银的唐草纹细镯,轻轻一抹便将南红手镯戴在了自己腕上。

    红镯如火,光华流转间更映得流苏皓腕如玉一般,令她爱不释手。

    委实不愿意瞧着流苏这张画皮一般虚假的脸,还要与她虚与委蛇,慕容薇该说的话说完,再没有敷衍的兴趣。只抬眸一瞥,低低赞了句:“很衬你的肤色”,便以帕掩口,微微打了个哈欠,想要就寝的样子。

    侍候着慕容薇梳洗,流苏越发殷勤地替她脱去绣鞋与锦袜,换了身葱绿对襟的蜀丝寝衣,再熄了外头的灯烛,将拔步床上里外三层的郁金色瑞云纹纱帐掩得结实

    如瀑的青丝散在夕阳红金线绣海棠花的枕席上,似一泓流动的清波。慕容薇慵懒的声音隔着纱帐传出来:“夜深了,你也早歇了吧。”

    流苏垂眸谢恩,掌着一盏素灯蹑手蹑脚来到外间,躺进铺着锦褥的碧纱橱里,再横搭上一床红绫薄被,安静地阖上双目。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夏夜扰人。耳听着大瓷盆里莲叶花芯间经久不息的叮咚声,无论是慕容薇还是流苏,各有各的心事,都久久不能入睡。

    得了赏赐,又得了慕容薇真实的想法,完成了苏暮寒的嘱托,流苏卸下心头重负。怕惊动里间的慕容薇,她不敢翻身,就那样甜蜜又幸福地躺着,思忖着苏暮寒晓得了慕容薇的心意该如何愉悦。

    两人之间好似不是从前的深情相许,暮寒少爷却依旧对慕容薇志在必得。流苏说不上哪里出了岔子,只决定爱屋及乌,尽力相助暮寒少爷达成心愿。

    黑夜里,只要一想起苏暮寒深情款款的笑颜,还有那温热的手指曾轻轻捻动自己的耳垂,流苏全身便似有团火在燃烧。她脸上的光芒便似是盖过月华,如晕了上好的胭脂,比慕容薇方才更加娇艳。

    连着几次接到流苏的传书,对于慕容薇与温婉及夏兰馨等人隔三差五的相聚,苏暮寒十分慎重,并没有掉以轻心。

    虽则从流苏的叙述里,几人见面都是些品茶、弈棋与弹琴的闲事,苏暮寒却没有这么简单便放过流苏话里的蛛丝马迹。

    慕容薇对他的态度忽冷忽热,好几次不惜与他反目,与从前的温顺判若两人。

    虽然腊八节自己推了她一把,叫她狠狠摔在地上,很是恼了几天,苏暮寒却不相信一个人的心意忽然间便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自己如今不能时常进宫,慕容薇身边一定有些长舌妇添油加醋。除去早与自己不对盘的罗嬷嬷,整日与慕容薇耳鬓厮磨的温婉与夏兰馨都有嫌疑。(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 阴沉

    打从温婉还是黑发垂髫的小女孩,苏暮寒便已然识得她。

    那时,楚朝晖偶尔人将她接她到安国王府,她总是含羞带怯藏在楚朝晖的身后,却又怯怯伸出头来,乌熘熘的黑眼睛格外引人注目。

    似乎是看多了慕容薇那样明丽自信又颐气指使的神情,温婉这样小心翼翼的女孩子教苏暮寒感觉心疼,总想当做妹妹来疼惜。

    相交十余年,从胆怯羞涩的小女孩长成如今温柔淑婉的尚仪,温婉付出的努力可谓良多。苏暮寒瞧着她一步一步走来,本是极为相信她的为人。

    奈何骤然间,温婉对慕容薇改了以往的恭敬疏远,竟与她称姐道妹起来。每每听着温婉亲昵地唤慕容薇叫做“阿薇”,苏暮寒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怪异。

    周氏一家人间蒸发,消失在温婉舅舅名下的庄园里,本就有些不可思议。苏暮寒总是疑心温婉的外公与舅舅根本身无分文,哪有余钱置地,那庄园本应是温婉所有才说得过去。

    而船行河上,他对温婉动之以情,温婉偏要与自己说,多年来见不了外祖一家几面,根本不晓得舅舅与外祖一家人的落脚之处。

    几次三番的试探询问,温婉总有办法将事情推得一干二净。越是言谈间毫无破绽,越发叫苏暮寒疑心。问得急了,到惹得温婉时时垂泪,反过来请苏暮寒替自己寻人。

    苏暮寒留心观察,温婉面上的焦虑不似做假,她是真心纠心,又频频出入襄远伯府找娘亲打探消息,听说还曾求了慕容薇,托负夏钰之出手。

    这般的急切担心,本是人之常情。苏暮寒多疑的性子作祟,却总想透过现象剖析本质,看透温婉真实的想法。

    依着温婉的说法,她与外祖一家人本来不亲,那样清者自清的一个人,如何犯得着放下身段求自己和夏钰之出手?

    再者,寻人的过程漫漫,始终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做作,与温婉素日里沉稳的个性不同,这是又一点怪异。

    出去寻找周氏一家的人一波又一波,每一波都石沉大海,探不到半点消息。

    五口之家的老弱妇孺,一昔之间从个郊外的庄园消失得无影无踪,若说这周家人背后没有高人出手相助,断然行不通。

    苏暮寒如今草木皆兵,他心里有种奇怪的设想,便是慕容薇与温婉和夏钰之等人串通一气,只将自己蒙在鼓里。

    温婉与自己流着相同的血脉,要么就是她根本便熟知隐情,不肯认下这大周后裔的身份,才助外祖一家人销声匿迹。

    豆生同根,相煎何急。苏暮寒委实不愿事情是自己想的这个样子,他与温婉这两支嫡亲的血脉有朝一日也要骨肉相残。

    依着计划,豆蔻年华的女孩子最好蒙蔽,几句生死相许的誓言便能换得她芳心暗系的坚定,苏暮寒依旧要从慕容薇身上下手。

    细细梳理这些日子自己的所作所为,除去想要行走边城那番言辞激烈的争吵,苏暮寒并没有什么把柄落在慕容薇手里。两人相见,他依旧可以深情款款,演绎两小无猜的佳话。

    事情乱成一团糟,像理也更不清的乱麻,苏暮寒愈加注意慕容薇日常的鸡毛蒜皮,才晓谕流苏事无巨细,都说与自己知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流苏自谓冰雪聪明,不费心力便打听到主子的一行一动。哪里晓得慕容薇几人都在自己面前演着戏,说话做事各有分寸,单为借她的嘴传递这些又假又乱的讯息。

    提起夏兰馨,苏暮寒的脸便阴沉得像六月雷雨天的乌云。

    若说慕容薇心如纯净的白纸,可以任人左右,夏兰馨的心思便可谓不见底的深潭,瞧着一天真烂漫,实则缜密通透,有着一针见血的尖锐。

    这么一个人,与慕容薇走得近便,自然轻易便可左右她的想法。偏偏夏兰馨的背后立着忠心不二的夏家,立着掌了大权的夏钰之和老而不死的夏老太君。

    潜龙暗卫像是一季横空出世的闷雷,以猝不及防之势轰了下来,震得苏暮寒一颗心摇摇欲坠。

    此前朝中风平浪静,没有听到一丝动静,随着这皇家御用的暗卫名声一出,夏钰之竟然跻身二品武官。以他年龄之轻、资之浅,引得满朝哗然。

    如今的夏钰之与自己情虚言浅,已然不是当年一同爬树、掏鸟窝与摸鱼的夏三哥了。做为朝中崭露头角的新贵,掌着金吾卫与潜龙卫一明一暗两大势力,他手中的能量绝对不容小觑。

    苏暮寒无可奈何。一日承袭不了安国王爷的爵位,一日便立不到朝堂之上,更不能随意动用那些与自己结党的官员。

    与这些坏消息对应来的,便是流苏夜里亲耳听到,慕容薇竟然不顾及自己的名声,向崇明帝公开讨要玉屏山地段的实封。

    为着本朝没有先例,慕容薇特意引经据曲典,搬出了李唐太宗时期的寿阳公主,大有志在必得之势。

    这一封密函摆在苏暮寒面前,他前前后后读了几遍,才将信拿给苏光复,两人一同参详,流苏密函里的内容有几分可信。

    正阳与苍南两县的县令联袂传信,道是玉屏山地界已然无法转圜,尽数归了工部来的人处置,他们这些地方官丝毫插不上手脚。

    刘本通过一味凉茶楼,将这信息传递给苏光复的时候,两人都着实吃了一惊。

    福寿膏氤氲萎靡的香气里,刘本心里十分懊恼。他任着都察院御史的职位,明里暗里给多少人放过水行过方便,偏是前几日才与工部左右侍郎和几位郎中一起宴饮,这些个老油子竟没有一人提起这档子事。

    工部有人悄无声息领了圣旨出京,直奔玉屏山而去。刘本做为朝中二品大员,明里暗里未听到丝毫动静,显见崇明帝行得多么隐秘。

    刘本何尝不知道,玉屏山地界牵一发而动全身。苏家之所以选择在那里隐居,为得根本不是什么仿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而是被苏睿死死压制,只能退而求其次,守护着重九殿下与周扬尘当年藏身的地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三百零二章 密函

    周扬尘离世时还曾经留下过话,玉屏山里似乎藏有可以锻造兵器的铜锡矿,可惜他一生寻矿,碌碌间终是无果。

    如今几代人传下,苏家人在苍南站稳脚跟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暗中勘察,因是手头没有经验丰富的师傅,那传说中的矿藏始终如镜花水月,遍寻不到。

    苏家扮得的安分守己的良民,种种行径只能暗地里进行。漫天撒网的遍寻无果之后,族长动过心思,想从康南重金挖几位专业的工匠师傅。

    偏是山高水长,铜锡矿又与锻造兵器息息相关,康南国对这些工匠们都严加约束。因是国内矿藏富庶,代代相传的手艺,稍稍有些经验的工匠都录了名册,直接归朝廷管理,根本没有私自出入边境的路引。

    苏家族人鞭长莫及,他们手伸得再远,也渗入不进康南朝廷之内。想要笼络能工巧匠,从康南挖人的想法只有不了了之。

    莫须有的铜锡矿终究是美人眉间轻挂的朱砂痣,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令苏家人饱受佛经里所云的求之不得苦,而且痛入了骨髓。

    族长却不甘心,这几年一直暗中扩充地盘,渐渐往玉屏山方向发展。寻思着管它寻不寻得,先将玉屏山握在自己手中再说。

    偏是因为玉屏山上早些年建了皇家行宫,有宫人们常居在此,不似那些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只要花上些银子,便能以开荒垦田为由,换得几十年的使用权。

    苏家人明里暗里提过几次,苍南与江阴这两级的官府都做不得主,只能暗中行些方便,睁只眼闭只眼由着苏家人折腾。

    工部的人带着圣旨高调介入,苍南县令在第一时间便通知了苏家族人,族长立时传命族人转入暗中行动,不给当地官府添乱,彼此都行个方便。

    圣旨下得突然,苏光复最怕的便是有人走漏消息,崇明帝知道了这处矿藏,立时便动起玉屏山的主意。

    两下里都缺少兵器,铜锡矿若是真有,落到谁的手里,谁便如虎添翼。若是被崇明帝抢了先,寻得矿藏又进了西霞的国库,苏光复唯有望洋兴叹。他自忖手中势力,已然难以撼动崇明帝越坐越稳的江山。

    坏就坏在苏暮寒如今去不了边城,不能与边城的暗线里应外合,借着苏睿的名头收编一部分军队。若是为着玉屏山仓促起兵,没有军队相助,区区苏家几百口的族人,不过是以卵击石,下下策之举。

    纠结两难之间,流苏传来的消息似强心针,又似是及时雨。

    流苏为了邀功,将圣上已然答应下旨,以及慕容薇当日所言和那一日千娇百媚的形态神情一字不落,全都写在了信上,仔仔细细传给苏暮寒。

    依旧折成双飞燕的信笺选了鹅黄色,处处透着精美旖旎,叫苏暮寒觉得膈应。

    不过是个丫头,仗着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