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薇 >

第353部分

九重薇-第353部分

小说: 九重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唯一的希望便是汤城的五万大军,不知能否杀建安帝一个措手不及。留得青山在,便不怕没柴烧。秦怀侥幸活命,生怕建安帝反悔,特意拿言语相激。

    他忽然间仰天大笑,痛快喝道:“父皇,我如今功亏一篑,本就是阶下之囚,未存着活命之心。你又何必假惺惺,将我终身监禁在积香山天牢,一辈子暗无天日。士可杀不可辱,我无论如何不会领你这个情。”

    建安帝懒得再望他一眼,拂袖叹道:“你领与不领,与朕全不相干。”

    禁军上来拉扯,秦怀拼力甩开他们的手,眼见康贵妃摔得头破血流,却依旧跪在一旁哀哀哭泣,他大声向建安帝问道:“你要如何处置我母妃?”

    “你放心,朕连你都不杀,又怎会杀你母妃?”建安帝脸上泛起一丝莫辨的神情:“既是你祖母间接杀害了朕的娘亲与皇后,便由她们两个活着的赎罪吧。”

    建安帝拿手指着康贵妃,轻轻笑道:“你不必害怕,朕连你的封号都不会削夺,打从明日起,你便去皇陵替朕的皇后守陵吧。等朕重新追封了先太后,你便与你的姑母做伴,两个一同忏悔。”

    瞅着康贵妃眼中不甘的神情,建安帝重重说道:“你须记住,每日早晚三跪九叩,尽你身为妾室的本份。若叫朕发现你有敷衍,朕便拿你的宝贝儿子开刀。”

    瞧着秦怀似是不惜命,康贵妃却不舍得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眼中一片死寂,泛着异样的惨白,在阶下汉白玉的地面上重重叩下头去:“臣妾谨尊陛下御旨。”

    瞧着康贵妃母子分别被人押下,建安帝由长瑞与温婉搀扶着回到内殿,本就须发半白的老人更添了憔悴,仿佛顷刻间老了几岁。

    他惨然一笑间悲伤无限:“纵然废太后逼死朕的皇后,朕念着她身为长辈,只是将她禁在冷宫,并未想过要对整个康家下手。奈何他们狼子野心,从来不曾满足,竟还想要朕与恒儿的性命。”

    长瑞垂泪劝道:“母后一生良善,是那废太后容不得后位旁落,才磋磨母后至此。并不是父皇心狠,而是对他们已然仁至义尽。为今之计,当是追封皇祖母,要她老人家含笑九泉。”

    上一辈的恩怨,若不是今日建安帝恼怒之间提及,长瑞与温婉这一对晚辈全不知晓。世人只晓得建安帝母妃过世,打小便被从前的康太后收在膝下,谁料想这里头还有一段血海深仇。

    建安帝饮了口热茶,这才将积在心中多年的过往吐出。

    建安帝的生母本是先帝的一位淑媛,因貌美德贤深得先帝宠爱,也成了废太后的眼中钉。一朝有孕,更是被废太后惦记在心。

    闻得太医把脉,淑媛娘娘腹中是位皇子,废太后因着膝下无子,便起了杀母夺子的心思。淑媛娘娘产后大出血,废太后却秘令太医在药中添了活血化瘀之物,引得淑媛娘娘血崩而亡,废太后名正言顺抱回了刚出生不久的建安帝。

    康家当时权倾朝野,先帝明知淑媛娘娘去得蹊跷,却只能将秘密烂在腹中。

    建安帝打从记事起,便觉得废太后待自己并不亲近,偶然间听得废太后与自己的心腹嬷嬷私语,才揭开这个秘密。

    昔年太医院的卷宗早被毁却,建安帝询着蛛丝马迹,楞是找到了一位早便辞官隐居的老太医,生生将当年的真相还原。

    生母原是如此含冤而去,自己却要唤杀母仇人一声母后。建安帝把悲伤深埋心底,一步一步与整个康家周旋,发誓要在自己这一代把康家肃清,留给秦恒一个海晏河清的后世。

    温婉的出手便是锦上添花,建安帝终于能将康家一网打尽。昔时忌惮康家的势力,刻意引忍多年,如今终于能把康家连根拔起,也是时候揭开废太后手上曾经沾染过的血腥。

    提起那位早死的淑媛娘娘,建安帝目中蕴满泪水:“是朕这做儿子的不孝。自打她老人家去后,灵柩孤零零葬在妃陵,多少年香火稀疏。朕为了不失康家起疑,一直装作懵然不知。”

    原是杀母杀妻的双重仇恨,建安帝巴不得立时将废太后碎尸万段,却又怕诛杀废太后影响颇深,引得朝中动荡不安。

    他即刻拟旨,追封自己的亲母、那位早已化为黄土的淑媛娘娘为圣贤贞顺皇太后,命钦天监选定吉日,要迁灵柩入皇陵与先帝合葬。

    同日,废太后也被从冷宫中提出,与康贵妃一并送入皇陵,罚她们每日除却早晚祭奠、参拜,便是清扫先帝与圣贤皇太后,以及先皇后陵前的落叶。

    这次能将康家一锅端起,温婉功不可没,建安帝守着秦恒与长瑞无限赞叹:“太子妃聪慧过人,设下这请君入瓮的计策,其实当日朕听得太子妃的推断,到真希望这是她危言耸听。未料想那一对母子果真蛇蝎心肠,竟要弑君篡位。”

    一手策划了这次东宫之内守株待兔,连同那些个旁听的大臣,都是温婉向建安帝提议。始终记得前世里有那么几个人都成了秦怀的肱骨,今次便叫他们根本没有开口反驳的机会。

    温婉浅浅而笑,端淑而又华美:“都是父皇福泽深厚,秦怀才无法得逞。臣媳不过顺势而为,并不敢居功。”

    秦恒尚在押送秦怀去香积山的路上,建安帝望望在坐的两个人,亲切地唤着她们的名字:“长瑞、阿婉,你们和恒儿都是朕的至亲骨肉,往后更要相亲相爱。朕虽为帝君,亦是为人父母,也盼着乐享天伦。”

    自己这一双儿女都随了先皇后,仁爱有余,霸气不足。反而是温婉,在这次肃清叛乱的战役中当机立断,指挥了整个太子东宫的防御安保,挖出了阿山这粒棋子,的确居功至伟。

第七百三十二章 起兵

    瞧着温一派贞定娴雅,谈笑间便运筹从容,化解了一场谋逆之争,建安帝拈着颌下花白的胡须,露出欣慰的笑容。

    秦恒初时非卿不娶,建安帝还曾担忧以温婉的出身配不上东宫太子妃的位子,成不了秦恒的贤内助。如今到多谢上苍成就这一桩美好姻缘,温婉行事的果敢干脆与秦恒的缜密小心正是绝配。

    长瑞公主听得建安帝方才诉说皇祖母离世那一节,已是泪水涟涟。如今再听提建安帝提及温婉的功劳,脸上更是添了愧色。

    她欠身说道:“女儿惶恐,从前只晓得一味怀柔示人,不愿轻易结怨。奈何有些人狼子野心,咱们的退让反而成了他们为虎作伥的依仗。不独女儿,就连阿恒,这绵软的性子都要改一改,若不然,他往后如何当得起一国之君。”

    自己与先皇后这一对儿女的确仁爱有余,性子过于懦弱。如今长瑞茅塞顿开,到不失为一件好事。建安帝示意长瑞落座,笑着说道:“恒儿与阿婉朝夕相处,这点朕到不担心。如今只怕汤城那边必定马上就有异动,朕要命兵部即刻应对。”

    温婉闻言,起身行了个礼,脸上笑意清浅:“启禀父皇,阿恒早已了傅清风在汤城外围部署了人马。只待汤虎带着守军倾囊而出,他们便会在外围截杀,务必使战火蔓延在最少的地方。”

    原来秦恒早有安排,建安帝这才想起今日这般闹腾,浑然不见傅清风出面。这一员秦恒身边最得力的干将,竟是早就不在京中。

    他听得圣心甚慰,却又不放心地说道:“如此一来,那汤虎势必重新返回汤城,以做困兽犹斗。祸患一日不除,终究是一颗毒瘤。”

    温婉脸上笑意正盛,她低垂臻首,发上金凤钗的三串玉穗流苏在额间微微荡漾,端然风华绝代。

    她曼声说道:“父皇放心,咱们筹划多时,岂能放虎归山。实不相瞒,只待汤虎前脚离开,西霞林源守将沐将军立时便会攻占汤城,断了他的后路。届时傅清风的军队与沐将军合围,必会将叛军杀个片甲不留。”

    “你是说,西霞会帮助建安平定内乱?”建安帝字斟句酌,脸上阴晴莫辨,心思已然飞快地转了几转,停留在方才温源所说的西霞军队攻占汤城上头。

    五万叛军固然是该诛杀,位于边境重地的林源守将若肯出手相助,自然事半功倍。可若是因此便要建安拱手让出汤城,建安帝始终不大舒服。

    他目光炯炯地望着温婉,似要从她脸上寻找答案。

    温婉瞅着建安帝脸上讳莫如深,自然晓得他的顾虑。她上前行了一礼,轻声回禀道:“父皇您且安心,西霞助建安肃清内乱,并非要以汤城做为酬劳,而是不想叫汤城再沦为叛军的旧部。待尘埃落定,汤城依然是建安的城池。”

    建安帝半信半疑,眼光深邃至极,凛冽的光芒一闪而逝,望着温婉问道:“这等军国大事,你一个妇道人家,如何便能一口断定?”

    温婉微微一笑,凤仪高华的面容里添了丝运筹帷幄的从容。她如实禀道:“父皇,昔日阿恒去西霞议亲,忽然舍却西霞大公主慕容薇,而是直接向崇明帝求娶臣媳。我西霞帝君不愿以强相逼,曾私下探问臣媳的口气。”

    这一节,秦恒昔时便曾向建安帝禀报,言道他与温婉两人百首一心,崇明帝垂询之际,温婉一力应允,宁愿为他去国怀乡。

    温婉侃侃述道:“便是那一日,臣媳请得了西霞帝君的圣旨,若汤城叛乱,请林源守军全力支持。那圣旨早在臣媳未嫁之时,便送到了沐将军的手上阿恒与臣媳行至林源时,沐将军曾请出圣旨交儿媳瞻仰。父皇便是不信阿婉,也该信如今两国交好,西霞帝君的一番赤诚心意。”

    西霞的圣旨竟然早在那时便送到林源守将手中,温婉未雨绸缪,晓得秦怀始终是心腹大患,竟是能未卜先知到如此地步。

    望着聪慧如斯的儿媳,建安帝唯有深深的赞叹:“阿婉,你早在那时便开始对秦怀布局?难道你早便晓得他会谋反不成?”

    温婉敛礼轻拜,唇角的笑意潋滟无边:“臣媳哪有这般纵世之才?不过是因为牵挂阿恒,才始终对他身边的敌人留意。”

    “阿婉,你果真了不起。说一千道一万,始终是阿恒命中有你这位贵人”,长瑞本是冰雪聪明,听到此处全然融会贯通。自己这位弟媳不但一手策划了太子东宫这场好戏,竟早在几月前便已经断了秦怀的后路,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建安帝深深点头:“阿婉,一场弥天大祸被你消于无形,又救汤城附近百姓于水火之中,朕如今十分欣赏恒儿的眼光,他瞧中的果真是人中龙凤。”

    温婉浅浅一福,梨涡浅漾间露出复杂又带着些感伤的笑容。

    今世的胜利来自前世惨败中吸取的教训,前尘旧事历历在目,若不是前世秦怀叛乱成功,建安帝陨在太子东宫,自己与秦恒又何至劳燕分飞各自西东?

    覆辙不能重蹈,如今的每一步都偏移了前世的轨迹,温婉自信能将这一盘棋越下越妙,不仅还建安的海晏河清,也绘出她与秦恒最美妙的前景。

    果然不出温婉所料,汤城的战役正式拉开帷幕。这一世的林源守军不是前世里与汤城合兵助纣为虐,而是成为彻底终结秦怀觊觎龙位的克星。

    八月中旬,一封军中奏报以八百里加急送上崇明帝的案头,正是林源守将沐将军的亲笔。他已然遵照那道秘旨对汤城出兵,成功地与傅清风歼汤虎于城外。

    原来汤虎当日闻听秦怀被囚积香山天牢的消息,他果然救主心切,悍然发动兵变,想要攻打建安都城,以此逼迫建安帝放人。

    汤城人马其实并不足五万,汤虎点了三万精锐,号称五万大军,举着清君侧的大旗,污蔑秦恒陷害胞弟,想要直扑京城。

第七百三十三章 夹击

    临行前,汤虎妥善安排城中事宜。他谨遵秦怀之命,余了一万多人守候汤城,势必要保住自己的大本营。也是生怕此次举兵不成,日后也好有退居之所。

    林源守将沐将军早接了温婉密函,晓得秦怀最近蠢蠢欲动,这些日子时刻关注着汤城的一举一动,并与汤城中的内应保持联系。

    汤虎的军队大肆出动,向建安皇城的方向行进。早先埋伏在汤城中的内应立即打出信号,报与林源守将知晓。沐将军第一时间便得到情报,立即点齐了军队。

    几万人厉兵秣马,等得便是这一刻。

    既是身负崇明帝的秘旨,沐将军自然人全速出击。林源城五万精锐尽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渡两国界河,团团围住了汤城。

    汤城早便不是汤虎设想的那般固若金汤,里头预先埋伏着潜龙卫与暗夜的精锐人手,连同秦恒安排傅清风数日前埋下的暗子联合行动,打了对方个措手不及。

    内应斩杀守城兵将,直接打开城门,林源守军长驱直入,那一万余名的守军大多数还在懵懂之时,便丢了栖身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