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

第25部分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25部分

小说: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 
30 



第七章〃但,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 
!〃…171·

年代,塞丽格·赫奇 
(Selig 
Hecht)在〃普通实验心理手
册〃的杂志中发表了对视觉敏感度(视敏度)的一系列研究 
( Murchison ; 1934)。这些研究中谈到了适应黑暗现象。当
我们走进黑暗的电影院时,会出现暂时的〃失明〃,但如果
你在座位上待一会儿,你更会察觉到椅子及人,然后其他物
体也都慢慢看得见了。如果你再仔细留意一下,你会发现这
一视敏度不断升高的现象会持续几分钟之久。

这种现象被称为〃暗适应〃过程,它分为两个阶段:首
先是刚刚进人一个黑房间时,视敏度迅速但小幅度的升高;
在这之后,视敏度会大幅度的升高。赫奇将视敏度在这两个
时段不同的升高曲线,与视网膜上的两种不同感光细胞联系起
来。其中视锥细胞集中分布在中央凹(光线在视网膜汇聚的
部位)的中心,它们对红光格外敏感。而视杆细胞位于中央
凹的外围,分布不集中,对红光也不那么敏感。赫奇根据这
些有关视网膜结构的知识,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暗适应最
初那个阶段(即视敏度迅速小幅度升高的阶段)是由视锥细
胞的适应作用所引起,而第二阶段(即视敏度的大幅升高)
则取决于视杆细胞的造应作用。

默克( 
1983 )提醒我们注意赫奇的实验是在完全非自然
的情境中进行的。被试(当然不是随机取样的)被关在一间
暗室里,根据他们是否察觉到面前闪烁呈现的红光点,回答
〃看到了〃或是〃没有看到〃这样的问题。这种微弱的红
光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理会的。然而,赫奇根本
不关心被试在暗室中的〃是〃、〃否〃回答为实验情境是否
能推广到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这种情境是否可以在现实 



。 

。 17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生活中找到,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建立及
验证有关视觉系统结构的理论。对像暗适应这样的视觉基本过
程的研究,正可以帮助他建立支持他的理论的证据。他并不
关心他的实验'情境是否在现实中存在,而只关心这种情境能否
可以有效地将他所要研究的这→特殊的视觉过程分离出来。

赫奇的研究发现之所以能取得普遍性,并不是因为他的实
验情境的性质,是人工的或是自然的,而是因为他有能力建
立一个有关视觉过程的理论,而这个理论可以与许多的视觉现
象或运作相关联,以致他可以利用它们来验证他的理论。他
的研究发现了人类视觉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正是
因为他的实验情境是受控制的并且是人工的。如果他的功能关
系理论是对的,那么它将来的应用价值应该是非常高的。并
且可以用来解释与发现其他与这一理论的实验情境完全不同的
情境中所出现的行为现象。

换句话说,赫奇的发现是通过它们对理论的影响而间接地找
到了可以应用的地方。例如,通过赫奇所提出的视觉系统理
论,已经对治疗夜盲症以及识别 
X射线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 Leibowitz ; 1996; Mook ; 1982)。更有意思的是,二战期
间,那些等待德军夜间突袭的英国飞行员,都会戴上→副红色
的飞行眼镜(因为视杆细胞对红色光线不敏感一一从而在黑夜里
可以停留在暗适应的状态,见 
Mook, 
1982)。从让被试判断
小红点,到伦敦上空危险的空战,这一鸿沟是通过理论来跨越
的,而不用将赫奇的实验室重新设计成战斗机机舱的样子。


第七章〃但,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173·

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一旦我们了解了大多数研究是为了发展理论,而并非是对
特殊情境进行预测,并且也知道了大多数研究的发现是通过理
论得到间接应用,并非是直接应用于特斯情境,那么我们可
以问,心理学已经有多少通过理论得到应用的例子。也就是
说,我们想知道,有多少心理学理论通过了普遍性的检验?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承认以往的记录是极其糟糕的,
但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与心理学的多样性息息相关的。一
些领域的研究确实在应用方面的进展甚微,然而,其他一些
领域则已经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通过实验已经推导出了许
多具有解释力及预测力的原理(见Byrnes, 2∞1; Gazzaniga; 
2000; Kolb & Whishaw ; 1990; Pinker ; 1997; Scarborough 
& Sternberg ; 1998; Sternberg ; 1999; Wilson & Keil ; 
1999 )。例如,即使像在咨询、学校、临床、心理治疗等
应用领域,都从理论导向的基础研究中受益不少 (Davidow & 
Levinson ; 1993; Fagley ; 1988; Garb & Schramke ; 1996; 
Lilienfeld ; Wood ; & Garb ; 2000; Mahrer ; 2000; Siegert 
& Ward ; 2002; Strupp ; 1989)。

可以想像一下古典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行为原理,这些
原理几乎完全是在非常人工化的实验室情境下,从鸽子、老
鼠之类的、〃非人类〃动物身上发现的,然而这些原理已经
成功地应用于许许多多的人类问题上,包括对儿童自闭症的治
疗,大量数字材料的教学,酣酒、肥胖的治疗,精神病院


。 17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病人的管理,恐怖症的治疗等。这还仅是一小部分而已。

这些原理之所以可以做这些应用,是因为在实验室的研究
中,研究者可以精确地去辨认外界剌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
是在自然情境下无法做到的,因为在这种自然情境里许多行为
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同时起作用。至于用〃非人类〃的被试,
许多例子已经证明,从实验动物行为研究中得出的理论是对人
类行为规律的一个很好的初步仿真,当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时所
发现的规律及定理与用其他动物做实验所发现的结果非常相似。
其实,这一发现在如今应该早已是不足为怪的了,因为人类疾
病治疗的每一步进展现在几乎都是建筑在动物研究所收集的数据
之上的( 
Kalat ; 1995)。例如行为治疗、减缓压力、心理
治疗、受伤或残疾人士的康复、衰老对记忆的影响、对有神
经肌肉障碍患者的辅助、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药物依赖、
失忆、慢性疼痛的治疗等都是动物实验推进的应用实例 


(Domjan & Purdy ; 1995; Feeney ; 1987; Kalat ; 1995 j 
Miller ; 1985b)。最近,一个在狗身上进行的研究马上要对
认识人类焦虑症背后的原理做出突破性的进展了( 
Groopman ; 
1999 )。

实际上,〃这不是真实生活〃的批评已经导致了人们对
动物实验的刁难,而这种刁难往往出于政治的原因。例如,
那些为重度污染企业效劳的政客们就总是无视于在动物身上进
行的有关污染是致癌的→个潜在因素的研究评估报告。他们宣
称动物研究不可信,不能推广到人类身上,妄图为制造污染
的企业开脱罪名。然而实际上, 
1988年路易斯安那州的一组
科学家在对 
23种致癌物(包括苯、石棉等)的研究中发现,


第七章〃但,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175·

由动物实验所估计的死亡率与人类流行病学研究所取得的数据
十分相近 (Finkel, 1996)。

心理学家有关知觉过程的研究在理论上也取得了瞩目的进
展。他们从实验中推导出的规律和理论已经被应用于解决各种
不同的实际问题,例如雷达监视、街道照明和飞机驾驶员座舱
的设计(Nickerson ; 1992; Swets ; Dawes ; & Monahan ; 
2000; Wickens ; 1992)。同样的,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们
处理和记忆信息的方式上也积累了大量可被反复验证的研究结
果。虽然作为心理学中最年轻的理论,认知心理学在应用的范
围上还不能和其他老牌理论相比,但是它的应用可能性已经在
工业、教育等情境中得到检验。例如,在衰老对认知效果的
影响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新的认识 (Rabbitt, 1993; 
Salthouse ; 1996; Salthouse & Miles ; 2002),而这些新知识
有可能可以直接帮助我们设计对认知丧失者进行恢复训练的方案 
( Dixon & Backman ; 1995; Poon ; Rubin & Wilson ; 1989)。

心理学家对判断与决策的研究已经应用于医疗、教育和经
济等领域的决策制定 (Belsky & Gilovich; 1999; Davidow & 
Levinson ; 1993; Dowie & Elstein ; 1988; Fridson ; 1993; 
Gilovich; Griffin ; & Kahneman ; 2∞2; Kahneman & Tversky ; 
2000; Swets ; Dawes ; & Monahan ; 2000; Zweig ; 2001)。
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进展是,认知心理学在司法系统的作用逐渐
受到重视,例如,信息收集时记忆的问题、证词的评估以及
如何做判决等方面,都为检验认知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机
会 (Bornstein & Rajki ; 1994; Kassin ; Tubb ; Hosch ; & 
Memon ; 200 1; Koehler; 1993; Kuhn ; Weinstock; & Flaton ; 


。 17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1994; Loftus ; 1993; Wrightsman ; 1999)。另外,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出现的许多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逐渐受
到认知心理学的广泛影响( 
Ehri ; Nunes ; Stahl ; &Willows ; 
200 1; Pressley; 2002; Rayner; Foonnan; Perfetti; Pesetsky; 
& Seidenberg ; 2001 ; 2002; Stanovich ; 2000)。最后,在
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心理学家也给出了相当重要的科学依据,
例如,要如何对待儿童在法律程序中提供的证词 
(Ceci 
& 
Bruck ; 1993a; 1993b ; 1995; Ceci & Hembrooke ; 1998) 
以及受虐儿童所〃恢复〃的记忆是否是准确的( 
Bremner ; 
Shobe ; & Kihlstrom ; 2000; Clancy ; Schacter ; McNal1y ; 
& Pitman ; 2000; Loftus ; 1994 ; 1997; Pezdek & Banks ; 
1996; Pezdek & Hodge ; 1999; Spanos ; 1996)。

正如前面提到的,认知心理学中的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了
〃可重验性〃这一基本检验。许多有关信息加工过程的基本
原理已经得到全世界许多实验的验证和支持。但是很多人还是
不了解,如果密歇根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得到了某个重要的发
现,那么同类实验很快就会在斯坦福、明尼苏达、俄亥俄、
剑桥、耶鲁、多伦多等多所大学以及其他地方进行重验。通
过这种重验,我们很快就能知道这一发现到底是密歇根大学被
试的特殊性所致,还是研究的实验情境所致。

当然,并非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结果都能成功的重验(见 
Carroll & Nelson ; 1993)。恰恰相反,重验失败是有的,而
且,我们往往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和启迪要比成功的重验多得
多。然而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因被试的特殊性而造成的重
验失败倒是很罕见的。实际上,重验失败的原因,大多是由


第七章〃但,真实生活不是这样的啊 
!〃·177·

于实验剌激与方法上的细微差别所造成的。因此,失败后,
通过仔细检查要在什么实验情境下,才能促发某行为现象,
科学家可以从中更准确的了解这→现象,从而建立一个更精密
的、有关其如何产生的理论。

或者有人可能要问,既然一些研究结果有重验失败的事
例,那么它们还能被应用吗?又或者有人要间,当科学家之间
还不能对理论的所有细节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把还没有得到定
论的知识、及理论拿去应用是否是太快了一点?像这→类的顾虑,
在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中经常见到。这是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
其他科学其实也是在它们的发现和理论还没有完全确立之前就开
始应用了。当然,我们在第二章就清楚地讲过,任何一门科
学都是要经过不断修正的。如果我们在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之
前一定要绝对地确定它们的正确性,那么什么应用都不会发生
了。所以应用科学家会尽其最大的努力去应用最准确的现有知
识,但是,同时也意识到该知识还是有可能是不正确的。

〃大学二军级学笠〃的问



有许多人很关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代表性〃问题。他
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研究中所用的被试,而非实验设计的细
节。然而,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例如对基本感觉及认知过
程的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多数是由实验设计所引起的。在基
本的信息加工、脑的功能结构以及视觉系统的特征等方面,
无论被试是蒙大拿州人还是佛罗里达州人(甚或是阿根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