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

第27部分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27部分

小说: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这一警告当然是应该的,也不足为奇。不过,本章的目
的,不仅仅是告诫公众有关这些夸大而散播出去的错误信息,
或是警告读者,在评价有关科学进展的报告时,你必须审慎地
查核消息的来源。这→章中,我们还想引人一个比前几章中所
讲述的、更为复杂的科学进展观。为此,将详细阐述第一章
中已经介绍过的系统实征主义和公开的知识这两个构想。

媒体常用的〃突破〃作为大标题,其实是误导了公众对
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的认识。一个特别典型的曲解就是,它们
诱使公众认为通过一个关键性的实验,就能解决某一科学研究
领域的所有问题;或者说,科学的进展可以由于一个单一
的、具有批判性的新见解一蹦而成,而这一新见解能够完全
推翻先前众多研究者所累积的所有知识。这一广为流行的科学
进展观倒是与新闻媒体的操作方式十分吻合。在媒体那里,
历史往往是用一些支离破碎的、互不联系的事件连串起来的。


。 186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此外,这一科学观也与好莱坞娱乐业的运作方式相近,好莱
坞的电影剧本必须有一个事件开端和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令
人满意是指不能留有任何的悬疑及不确定因素。然而,这一
观点实际上只是对科学进展的一个相当粗糙的描绘。说得更严
重些,它导致了人们对科学进程的曲解,并减弱他们在某一
个问题上评估科学知识的能力。在本章中,讨论科学研究的
两条原则一一关联原则( 
Connectivity Principle )和证据集中
原则。与〃突破式〃模型的进展相比,这两条原则能够更
准确的描绘科学进展。

关联原

尽管我们不认同科学进展取决于〃大跃进式〃或〃关键
性〃实验的观点,但并不是说,在过去从来没有过关键性的
实验和理论上的大跃进。相反地,在科学史上一些最著名的
实例都证明了这一类的实验及跃进的确存在。其中最有名的,
可能就要数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这里,我们看到让人惊
叹的理论洞察力导致人们最终重新构想诸如时间、空间和物质
等基本概念。

然而,正是爱因斯坦所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使之成为
公众心目中关于科学进展的主导模型。这→模型之所以会→直
延续下来,主要是因为它与媒体常用来报道新闻的隐含〃脚
本〃高度吻合。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观念遭遇像相对论
那样的麻烦:那么多的胡言乱语,那么多的不实推论都紧随
其后(要知道,爱因斯坦并没有证明〃→切东西都是相对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187 。 

的〃一一参见 
Holton, 
1996)。当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是去
纠正这些谬误,但是这其中倒可以帮助我们在讨论如何评价心
理学理论时带来一些启迪。

爱因斯坦理论引发人们对物理世界最基本观念的重新认
识,是这样的基础及重要,以至于在许多通俗读物中,常常
将它看作是类似艺术中的观念转变(就像一位二流诗人被重新
评价成一个诗坛天才;一种艺术流派被宣告死亡等等)。然
而,这一比较恰恰忽略了艺术与科学在观念转变中所存在的基
本差异。科学研究中的观念转换遵从关联原则,而这一原则
在艺术中并不存在,或至少说是极为少见的(见 
Bronowski, 
1956 ; 1977; Popper ; 1972)。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必须与先前已建立的实征数据相挂勾。
只有在解释新现象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兼容原有的事实证据,这
一理论才会真的被认为是一个进展。新的理论可以用与先前理
论截然不同的观点来解释旧证据,但是它必须能解释得通。
这一要求确保了科学能够不断地积累、向前发展。除非一个
理论的解释能力所适用的领域能够被大大拓宽,否则不会有真
正的进步。如果一个新理论能够解释新观察到的现象,但却
无法与大部分的旧事实兼容,那么人们不会承认它是对旧理论
的全面更新,也因此不会立刻用它替代旧理论。相反地,在
这种情况下,旧理论和新理论会在观念的角斗场上继续搏杀,
直到有一个可以整合两者的新理论出现,从此这两个较力者都
被淘汰出局。

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新观念(运动
中的时钟走得比较慢,质量随速度增加),它们仍然遵从关


。 18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联原则。它虽然抛弃了牛顿式机械力学,但是它没有否认或
抛弃牛顿理论的基础,即有关物质运动的实征证据。恰恰相
反,低速运动时,这两个理论做出了基本相同的预测。爱因
斯坦体系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能够解释与牛顿力学不兼容的众
多新发现的,有时甚至是令人完全意想不到的现象。这样,
我们看到,即使是爱因斯坦的理论,这个科学史上最惊人
的、最基本的概念重构,实际上都遵从关联原则。


:曹营建臼E背了关联原则


科学进展的〃大跃进式〃模型一一我们姑且称之为〃爱
因斯坦综合征〃,经常将我们引人歧途,因为它让我们觉得新
发现必定要违背关联原则。这一观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旦
放弃了关联原则,主要的受益者将是那些伪科学和虚假理论的
传播者。这些理论的动人之处和公众魅力部分来自于:它们常
常披着令人惊叹的新外衣。〃你看,相对论不是也在当时被认
为是全新的吗?〃这一辩词已经变成一种策略,试图将新奇转
化为优势。当然,一旦伪科学家们试图打人某些科学领域,这
些领域先前所积累的大量数据就成了主要障碍。实际上,这→
障碍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伪科学家们还有两个强大的法宝来
应付这一障碍。在第二章中曾经讨论过其中的→个法宝,即在
解释先前数据时,使自己的理论永远无法验证它是错的,因而
就令先前数据变得毫无用处了。

否认先前实征证据的第二个法宝是宣称这些证据不相关。
这种否定通常都会着重强调其新理论的突破性。因此,常常
看到类似〃对现实的新观点〃和〃全新的突破〃之类的用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189 。 

语。但实际上,其花招还在后面。因为接着,这一理论会
被认为是这么的崭新,以致使依据其他相关理论所获得的实验
证据,都被认为是无关的,而只去考虑根据这一新理论的构
念框架所收集的支持性数据。这就使关联原则被彻底地打破
了。很明显的,由于理论是全新的,以至于他们可以理直气
壮地说:与之相关联的实征证据尚不存在。这样,一切都没
有问题了:伪科学拥有了一片其蓬勃成长的沃土。那
些旧的、〃不相关的〃数据都没有了,那些新的、相关的
数据还没有做出来。正是由于〃爱因斯坦综合征〃让人忘记
了关联原则,这才使得这种诡计得逞。然而,颇具讽刺意味
的,恰恰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本身论证了关联原则的重要性。

加州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凯文·帕典( 
Kevin Padian )举出
另一个例子来说明,当关联原则的重要性被忽视时,公众将
如何曲解科学的本质。堪萨斯城教育委员会曾决定把进化论排
除在学生的必修课程之外,帕典针对此事,指出:〃可见对
科学如何进行整合人们完全缺乏理解·…。。那种认为可以把一部
分科学一一特别是像进化论这样一个可以把整个生物学组织整
合起来的主要理论一一捆起来丢掉,而不会产生任何坏影响的
想法,实在是太荒唐了〃 
(Carpenter ; 1999 ; p。117)。生
物哲学家鲁斯 
(Ruse)注意到进化论与许多独立、相关不大
的科学领域都具有关联性,这些领域包括古生物学、胚胎
学、生物形态学、生物地理学、神经科学等等 
(Ruse, 
1999 )。与此类似,赫门 
(Shermer)指出〃假设宇宙和
地球只有大约 
1万年,那么当代科学的知识,例如宇宙论、
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及


。 190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早期人类历史学等都将是错的〃 
(Shermer ; 1997 ; p。143)。
知名的科普作家和古生物学家古尔德 
(Stephen 
J。Gould)表
示,〃失去进化论的生物学教学,就如同教授英语但不教语
法一样 
〃(Wright, 
1999 ; p。56)。

鲁斯( 
1999 )曾谈到达尔文如何善用关联原则的一个例
子。当达尔文的新理论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必需有的兼容性
时,他就断然放弃了那个新理论。当时,达尔文想寻找一种
遗传机制,与他的自然淘汰理论相匹配。他试图建立一套泛
生理论,认为〃身体的各部位都会给出一些很小的胚芽,这
些胚芽在体内循环,并在性器官聚集,从而将之传送到下一
代 
〃(p。64)。该理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与细胞理论不相符
合。另外,达尔文也无法解释这些胚芽是如何传送的,因为
血液输送实验已经证明它们是无法通过血液传送的。由于这个
以及其他种种原因,泛生论最终〃因为与生物学里的其他领
域不相兼容 
〃(p。64),而在科学阵营中云消烟灭。

心理学也一样。哲学家马丽欧·邦格( 
Mario Bunge )曾
提出,如果认知心理学→开始就否认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
存在的话,它绝对不可能在心理学领域中立足,因为它就与
行为科学中的其他知识无法建立关联了 
(Bunge, 
1983)。回
想在第六章对〃受辅助的沟通技术〃的讨论,之所以怀疑它
治疗语言障碍的功能,是因为它违背了关联原则。如果它是
正确的,即意味着要推翻所有在神经、遗传及认知心理学等
相当多不同性质的科学领域中所累积的基本原理。这一治疗的
理论假设与科学中的其他知识没有任何关联。再想一下反对进
化论的神创论也是如此,它的问题也在于它与科学中的其他知


第八章别了,爱因斯坦综合征。 
191 。 

识毫无关联,无论是生物学、地质学、生态学、化学或是
遗传学。而进化论则不同,正如生物学家杜让斯基在一篇著
名的文章中所说的:没有进化论,生物学将没有任何价值。
进化论与其他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Dobzhansky, 
1973 )。

〃大跃进式〃与〃逐渐整合式〃的进展模型

将爱因斯坦式的革命当作是科学研究的典型,会诱导我们
认为,科学进步依赖于许多的大跃进。这种〃爱因斯坦式综
合征〃并非完全凭空捏造。在许多科学进展中,的确存在着
在概念理解上的迅速及突然的大跃进。但问题在于,人们总
是倾向于把这些例子泛化成科学进步理所应当的形式。实际
上,许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并非依靠单一的突破,而
是靠一系列难以名状的、停顿及前进的交互更迭。

一般人通常并不察觉在科学的工作中所涉及的模糊性,科
学实验很少能够完全解决某个研究问题,亦即在支持一个理论
的同时可以排除所有其他可能解释同一现象的理论。新理论极
少会很明显地优于所有先前存在并与之相竞争的构念体系,某
一特定问题的解决通常不像科普电影里描绘的那样,是靠某个
关键实验一瞒而成的,而是要等到科学界逐渐开始有了共识,
认为支持一种理论的证据比支持其他任何理论的要强很多的时
候。科学家们用来评估的证据并非源于单一、设计完美的某
一个实验。相反地,科学家们常常必须对几十篇实验论文的
结果进行总体评估,这些实验中每一个都有缺点,但又都提
供了解决问题的部分答案。科学进程的这种更迭模式常常不为


。 19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人所知,是因为爱因斯坦综合征在人们的心目中造成了深刻印
象,认为所有科学都与物理学一样,而不清楚物理学是出现
大跃进式科学进展模型最多的学科。

试想一下,近几百年来,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
进,这些进展的获得不是靠一个爱因斯坦式的天才,在一个
时刻就把事情搞清楚的。生物学的现代整合是建立在无数次、
各有缺陷的实验研究之上的;这些进展并不是靠取得对一个重
大创新构念的认可就可以了,而是在几种得到支持的可能解释
之间长期、反复的拉锯中逐渐形成的。经过十几年没有定论
的实验、无数次的理论推论、辩论与批评,科学家们终于弄
明白基因到底是由蛋白质还是由核酸组成的。观点虽然改变
了,但是它绝对不是在一次大跃进中完成的。原子核的发现
者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如rd)在强调关联原则
的重要性时,也指出〃科学家们依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