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

第42部分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第42部分

小说: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这一类证据为证实某一理论或疗法的确凿证据,是犯了根本
性的错误。

〃食谱〃知识

最后,自助类的读物使公众棍淆了心理学的目标和多数心
理学研究所追寻的知识类型 
O心理学家利·夏法( 
Leigh 
Shaffer)认为这种读物留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印象,认为心理
学研究者所追求的是那种〃食谱〃式的知识 
(Shaffer, 
1981 )。食谱式的知识是指那些只知道如何去使用某物,但
对其背后运作的基本原理一无所知的、〃知其然,而不知其
所然〃的知识。例如,大多数人知道如何使用电话的知识,
他们知道如何拨号,如何获得信息,如何打长途等等。但许
多人对电话运作背后的物理原理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电话是
怎么样实现通话的功能,他们只知道他们能够使用它。这就
是电话的〃食谱知识〃。在我们的社会里,许多有关技术性
产品的知识都是食谱式的知识。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事实上,多数技术产品
就是按照用户对其背后的运作原理一无所知的条件来设计的。
食谱知识这一概念提供了一条可以区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
途径。基础研究工作者寻找自然界的基本原理,而不去考虑
这些原理能否转化为食谱知识。应用研究工作者则致力于将基
本原理转化为一些实用的产品,这种产品只需要食谱知识就可


。 298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以使用了。

多数自助读物只提供关于人类行为的食谱知识,它通常是
以下面这样的形式来呈现的,〃你只要做 
X,你就会变得更
加 
Y了〃,或者〃做 
A,其他人会对你更 
B〃。当然,如
果这个食谱是正确的,做这些事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许多正
规的心理治疗都提供了大量食谱知识。然而,当人们错误地
认为,所有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提供食谱知识时,问
题就产生了。虽然很多心理学研究者确实致力于将基本的行为
理论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心理治疗法、保健行动方案或有效的工
业组织模型,但心理学主要还是一门发现行为的普遍事实和理
论的基础学科。在这里,我们看到心理学研究为何会被外界
看为是很〃怪〃的另一个原因: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有一个人走到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询问一位研究者,
我们在头痛时是应当服用两片还是 
3片阿司匹林,我们会觉得
这个人很无聊。原因并不在于分子生物学与止痛药没有任何关
系,将来对止痛药的研究可能会运用到这一领域的知识。这
个人问的问题很无聊,是因为分子生物学家并不是那种开药方
的人,他不能解答你是要吃两片还是 
3片阿司匹林的问题。研
究者所关注的是有关生物物质在分子层面的基本数据二这些数
据可能会为许多不同领域提供食谱知识,但发现基本数据和将
这些数据转化为食谱知识的人不大可能是同一个人,转化为食
谱知识的方法,也会与最初发现事实的方法有所不同。

由于自助读物导致公众相信多数心理学家是在追寻食谱知
识,心理学家们实际所做的大量基础研究,看起来就有些


第十二章让人瞧不起的心理学。 
299 。 

〃怪怪〃的了。亨奇特 
(Hecht)曾让被试在一间黑暗的房
间里注视着一个小红灯,到底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什么关系?
是的,从表面上看来,确实没有一点儿关系。亨奇特是对人
们的视觉系统如何适应黑暗的基本原理感兴趣,这些基本原理
最终会转化成食谱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一些特定的问题,
例如因维生素缺乏而导致的夜盲症。然而,这一转化并不是
由亨奇特本人来完成的,而且它要在几年之后才会到来。

因此,自助读物给公众对心理学的感知带来了两个不良的
副作用。第一,这些读物里谈论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当代心理
学关注的焦点,它反而是反映了消费者想阅读的内容。心理
学系的学生通常无法充分地意识到,出版是一个商业行为,
市场的力量决定了什么样的读物应当搁在书店的书架上。然
而,科学的关注并不是这样决定的。在所有的学科领域,尤
其是在心理学,科学家们认为有生命力的念头与那些被商业包
装起来的具有销售力的念头,完全是两码事。

第二,自助读物让心理学看起来完全是一种食谱知识。这
是完全错误的,它忽略了心理学领域所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

心理学和大众传媒


大多数心理学家本身已经意识到他们这一学科有公众形象
问题,同时,这一事实也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在这里,我
们充分看到这一领域〃祸不单行〃的情况。许多心理学家非
常关注要如何将他们的学科,在公众的脑海中与自助读物和伪
科学划清界线这一问题。这种关注使许多心理学家小心翼翼,


。 3ω·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避免对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肯定的解决办法,以免自
己与那些自助读物作家或伪科学散播者〃同流合污〃。这种
不愿承认自己在某一社会关切的问题上有专门知识的做法,已
经变成各大学的研究生院训练心理学研究者的基本态度了。心
理学研究已经是最具自我批评力度的学科之一。心理学杂志充
斥着各式各样的论文针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问题进行批评及警
告,有些问题在前面几章中都有提到(例如,从相关关系推
断到因果关系的陷阱,集中证据的原则,以及检验其他可能
解释的重要性等等)。


这样一来,心理学向外界公布其研究结果时,所采取的
保守做法,就根植于大多数心理学研究者的心中。心理学家
也因此不愿意对外声称,他们对于目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社
会问题有任何决定性的答案。这样做,当然,往往是对的。
人类行为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而且要研究起来并不容易。
谨慎一点儿是好的。然而,当心理学与媒体打交道时,就不
是那么一回事了。这一保守做法产生了一些不幸的后果 
O

大众传媒的独特逻辑是,如果公众对一个特定的心理问题
感兴趣,媒体就会去〃制作〃→个故事,而不管是不是真
有→个故事可讲。当→位科学家告诉→位记者:〃对不起,
那是个复杂的问题,还没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所以我不想对
此发表意见〃,这样的回答绝对阻止不了那位记者去别的地
方,继续寻找答案,直到他/她找到了为止。他/她所找到
的,通常是一位不那么保守的科学家(对心理学问题而言,



他/她通常只要找到一个能够被称得上是〃权威〃的人即
可),这位人士就一定不会羞于下结论了 
(Murray,



第十二章让人瞧不起的心理学。 
301 。 

Scwartz ; & Lichter。 2001; Ruscio ; 2000)。

柯力、偌顿和卡维尔( 
Kelly。 Rotton & Culver ; 1985) 

讨论了这一非常灾难性的〃媒体逻辑〃如何使〃月亮效应〃


变成家喻户晓。所谓月亮效应,就是指相信月亮的盈亏会影


响人类行为,特别是异常行为。柯力等人分析了 
37个不同研


究的结果,发现不存在人类行为受月亮效应影响的证据。反


而,他们发现〃媒体效应〃的影响很大,媒体效应就是指


媒体能够指鹿为马,使人们相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现象。柯


力等人不客气地挑明了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媒体逻辑:

报纸、电视节目和电台的脱口秀总是偏爱那些宣称满月能

影响人的行为……,当记者打电话给我们,如果我们确认他


们的想法。。说〃当满月时,街道上到处都是失去理智的


人〃,他们自然会高兴得多。不幸的是,我们不能那样做。


当一个科学家不能给他们一段能够让他们转化为煽情标题的言


论时,他们总能找到一个可以提供他们所需言论的所谓〃专


家 
〃(p。133)。

新闻学教授柯蒂斯·麦克道格尔( 
Curtis MacDougall )在
他的著作《迷信和报业 
》(1983)中,给出另一个媒体逻辑
的例子。有一位记者经常写通灵能力方面的故事,当问及他本
人是否相信真有通灵能力这回事时,这位记者回答:〃我没有
必要要相信它。我所要的是两位有博士学位的人告诉我,事情
是如何如何发生的,我就可以写一篇报道了。〃 
(p。558 )这
个例子阐明了为什么在本书中,我们→再强调,经过严格同行
评审的科学杂志里给出的信息,才是可靠的的原因。这类杂志


。 302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是惟一能够为读者提供科学信息的地方。电视脱口秀没有对信
息进行科学的评审,他们正是按麦克道格尔所说的逻辑行事:
如果有人在说一件事,并且公众对这件事感兴趣,那就把
上屏幕。测试、检验、真相、证据、逻辑、辩护、数据
等等,这些与脱口秀没有任何关系,脱口秀只是提供某一时段
的娱乐而已。要找科学信息的话,请去别的地方找吧。

媒体将科学传播给公众时的选择过程,是基于以下的逻
辑:那些言辞谨慎的科学家很少会讲出什么值得重复的名言,
从而引起公众的反响,只有那些大胆、愿意冒险的人才会成
为公众人物。当然,这也不见得总是一件坏事。举个例子来
说,已故天文学家和电视名人卡尔·萨根 
(Carl 
Sagan)有
时会比他那些保守的同事做出稍为大胆一些的推测 
( Poundstone ; 1999),但是他在普及天文学方面的巨大贡献
元疑超越了他个人言论的一些不正确的瑕疵。

心理学的情形却完全不同。多数在媒介露脸的所谓心理学
家,不是萨根类的人物,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同行眼
里,绝对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心理学之所以如此不同,是一
系列因素综合造成的。比起自然界的其他方面,人们更迫切
地希望找到有关人类自身问题的答案。比起土星带的构成、
宇宙是否可能真有黑洞,人们更想知道如何减肥,心理治疗
是否有效,小别是否真的更胜新婚,如何提高小孩的学业成
绩。这…解决自身问题的紧迫性,再加上人类问题的复杂
性,致使要寻找它们的答案比较困难。这就让我们比较清楚
地看到,为什么有责任心的心理学家会比其他科学家更不愿意
在媒体上发言了。因此,在其他的学科领域,媒体的选择过


第十二章让人瞧不起的心理学。 
303 。 

程帮他们铲除的是那些保守的科学家,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对下
结论要求不是那么严谨的科学家。不幸的是,在心理学这个
领域里,媒体的选择将所有的科学家都铲除出局了!

心理学家在面对媒体记者时,为维护科学尊严所把持的保
守态度,往往制造了一个媒体空白,因为不确定的、有保留
的说话是编造不出什么有趣的故事来的。不管合理不合理,
这个空白不久就被填补起来了。许多自助大师和通灵骗子乘虚
而人,并且在电视和电台的脱口秀节目里炒得非常红火,在
公众的心目中这些伎俩逐渐与心理学联系起来了。简言之,
保守主义的后果是适得其反。本来心理学家按照科学的谨慎原
则向公众发表研究结果,现在这种保守主义的做法反而使得伪
心理学在媒体大行其道,从而减少了公众和其他科学家对心理
学的尊敬(见 
Pallak 
& Kilburg ; 1986)。

美国心理学会会刊 
(Monitor)上的一篇文章( 
Azar ; 
1998 )统计了《纽约时报》在报道自然科学相关的文章时,
引用科学参考文献的比率为 
5 
1。4%,而在社会科学相关的报道
中只有 
14。3%引用了科学参考文献。无独有偶的,心理学家
鲍伯·切尔迪尼 
(Bob 
Cialdini)引述了一项研究,发现在
报纸和新闻广播中,当讲到自然科学研究的作者时,有 
80%
的时候会称他们为科学家,而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作者,则只
有 
20%的时候会被这样称呼( 
Cialdini ; 1997)。相反地,这
些社会科学研究的作者,有 
80%的时候是被称为是作家或作
者。这就大大削弱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有时,在报道有关心理学的话题时,媒体甚至懒得假装
曾调查过→个报道的科学真实性,仅仅只是在嘴皮上说说要注


。 304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意这一问题,就算过去了。我们来看看 
1994年 
6月 
20号《新
闻周刊》上的一篇文章。在用了一条长栏宣传一种新的疗法
之后,~新闻周刊》引述说,其他新闻杂志把这一〃眼动
去敏和再加工〃治疗法称为是〃奇迹〃,并写道:〃不幸
的是,对这一疗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