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72-一得集 >

第10部分

372-一得集-第10部分

小说: 372-一得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钱。令每日服五钱。来朝视之。坚块尽消。其症如失。余大异之。曰。余存丸药。当仍还余。因修合不易。非吝惜也。 
出药视之。所存无几。乃伊芳于一昼夜服十余次。每服必二三十粒。已服完矣。余曰。幸而体壮。否则岂不误事。然凡痈 
毒坚肿不消。惟此丸无不应验如神。即脓已成。亦不必开刀。自能穿破出毒。溃后收功亦易。诚至宝也。 

卷下医案
陈姓子瘰沥治验
属性:宁城西门外陈浓载子。年甫十三。项侧瘰 如贯珠。面色 白。脉沉细而微。先起之疮已溃年余。疮口白陷。稠水 
淋漓。皮内之核。如弹丸。半露皮外。半在肉里。余核坚硬未破。余曰。此症色脉俱属虚寒。急宜温补气血。若不善治。 
绵延岁月。多成童劳。遂用人参养荣汤。加鹿角胶。十余剂疮口渐转红活。其核未消。仍用前方。兼用洞天救苦丹 
小金丹。间日轮服。服至三十余日。其核化脓。以渐流去。未破者亦渐消散。乃用生肌末药。加参须、象皮。用阳和解 
凝膏盖贴。仍服生肌养血健脾之汤丸。两月而愈。人亦从此强壮。此王洪绪先生法也。世医多用降丹取核。痛不 
可当。必不能愈。故治疮疡诸症。以不痛为第一妙法。此虚寒症之治法也。瘰 种数甚多。治法亦各不同。必于平 
日留心临症方有把握。 

卷下医案
色现真脏预知死期二案
属性:宁郡陈养生为钱庄伙。失业境迫。一日倚藤椅仰卧。余见其似寐非寐。目半露而无神。面色 白。皮肤夭焦。肌肉 
消瘦。喘息气促。余窃谓他友曰。观陈某之色。死期将不远矣。曰。何所见耶。余曰内经云。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 
中气满喘息不便。毛悴色夭。死于冬。今其形与内经之论正合。其能免乎。且经又云。始富后贪。名曰失精。更无治法。 
果于是冬而卒。 
宁波郡庙一术士钱时成。设砚西首廊下。东廊下一相士徐君瑞海。自称熟读麻衣。是日余见钱面黄枯焦。一股 
青惨之气如烟雾。余谓徐曰。君相士也。必能知人寿数。对面钱某可活几年。徐谛观之曰。照部位二三年耳。余曰。 
吾不知部位。但观现下之色。内经云。黄如枳实者死。毛悴色夭。死于秋。是肠胃之气予不足也。此人必死于秋间 
泻痢之疾。盖七八月大火西流。烁石流金。肺气益虚。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而阳明之土金泄气。其为必死无疑矣。 
后果应余言。凡望色而决人之生死。须要察其神气。盖色为标。神为本也。如色虽枯而尚有神。则主病而不至死。 
若神色俱败。气如烟雾之暗惨。死期可预决也。故为医者。安得不读内经耶。 

卷下医案
脉现真脏预断必死二案
属性:乙酉秋。余在宁。有温州弁某就诊。年四十许。余切其脉浮部虚大。如羹上之肥。久按如鱼翔虾游之状。余问曾大 
脱血否。曰无。然则心胸痛乎。曰无。问究竟何所苦耶。曰近日四肢略有酸重。犹幸胃口颇好。余无所苦。余曰。无病 
而得如是之脉。大有可虑。四肢酸重。不过湿滞小恙。而况胃口尚好。何病之有。尔且商之高明。余不敢定方。伊芳微 
笑而去。是冬闻其友云。一日赴友午饮。至夜觉头沉重。以为饮酒过多。灭灯就寝。次日日高未起。同伴呼之不应。 
以手推之。则已僵矣。经云。脉病患不病。名曰行尸。凡人无大病而现真脏之脉。乃脏腑之气久已空虚。最宜留心。 
不可轻与医治。抑或服药之后。病大发作。则必归咎于医。可不慎欤。 
又杭垣陆点翁家一佣妇。绍郡人。年五十余。尻骨之上。一节突起。腰间患疮。溃久不敛。戊子春。就余诊之。六 
部之脉。俱浮取空大。沉按无根。余知此症不治。乃致意点翁。嘱其婉言劝归养息。病愈仍可复来。佣妇如言回家。医 
治 
至秋似稍安而复来。点翁又邀余诊。脉象如初。余曰脉仍无根。须防暴脱。果至初冬而殁。 
昔杭堇浦宗伯谓世医能杀人而不能起死人。然果能知其必死。虽不克起之而生。则亦断断不致杀人矣。夫 
技而本于不致杀人。其生趣之流露于十指间者。可想见也。忆予先大人珠川府君。于学无所不窥。而医道尤 
为讲求。每遇不救之病。必详推夫五行六气。而预决生死之期。今读真脏四案。不禁有父书散亡之感。(淞樵评) 
徐淞樵曰。是册所治诸症。均非寻常平易者可比。而且按法施治。毫不自作聪明。以致失于一偏之见。洵可传 
也。心禅初意。似以覆瓿之物。未敢问世。予怂恿再四。心禅始于翌日袖出质正。予虽不知医。而自幼备闻庭训。 
受读灵枢素问诸书。于医理不无稍明。观其议论必穷夫源。讲求必极其奥。诚不愧医学入门之阶梯也。冥搜 
静悟。由病而验。其方较之近今诸大家。何多让焉。予因略为点窜。归以付之梨枣。谓非一大快事哉。噫嘻。予乡 
距省千里有奇。因事邂逅。与心禅商订者两月余矣。岂非前定之数。昔袁简斋先生自言于佛家因缘二字。平 
生最为深信。予于此事亦不禁恍然大悟云。 



属性:学佛不参妙谛。为医莫悟元机。安心既疏。行意奚裨。心禅慧珠内朗。灵镜中涵。读古帝书。立良相志。一朝祝发。 
万事随缘。雕琢虫鱼。倚为性命。搜罗草木。殚厥精神。念我佛慈悲。一低头而放汝。悯众生顽恼。举十指以活人。当 
夫柏子焚炉。梅花展帐。兰蕙撷秀。香绕芒鞋。芝术含和。云生布衲。不愧台公之术。可称獭女之奇。青囊驮乎僧肩。 
紫书握于佛手。而且采圣经于凤阙。金匮玉函。探宝笈于龙宫。牙签锦轴。于以推六气。按五行。细辨阴阳。详参部候。 
启天地之橐 。夺生死之权衡。郭玉虽遥。金针暗度。淳意已妙。珠玄潜寻。树种杏林。培植何须董奉。泉珍橘井。灌 
溉奚羡苏耽。技砉然以奏刀。道恢乎其游刃。托足而心从所欲。恍神仙陆地之居。割股即支解之由。遂菩萨诸表 
之愿。乃者出山问道。奇字盈车。入世谭禅。胜流接席。通芳讯于下士。谛石契于上工。惭扬厉之无文。喜导养之有 
术。爱我爱我。游湖以悟西来。可人可人。浮海而终南去。时光绪庚寅春仲下浣三日平易金舟乡发牙经樵徐济 
之题于虎林客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