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144部分

相魏-第144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汾阴城是赵国的地盘。

    不过赵国却对王翦逃离秦国之事一无所知,故而汾阴城内一切如故,丝毫没有异样。

    从汾阴出发,王翦等人再次乘船一路南下,终于在半天后到达了蒲阪城下。

    到了这一刻,王翦才算是彻底的逃出升天了!

第293章 飘忽不定的刘季() 
大梁城内,当庞癝听到王翦安全到达河东的消息之后,大喜不已。

    不过庞癝心里还是有些担忧:张良已经杳无音讯多日了!

    这使得庞癝担心张良是不是遭到了什么不测,亦或是被秦国给抓了起来。

    不过很快这个猜测便彻底烟消云散。

    两日后,庞癝收到了张良的书信,说其已经安全到达了南阳,王翦的一众家眷全都安然无恙。

    王翦的家眷虽然安然无恙,可张良及其手下的那些密探可就没有那么好了。

    在躲过了秦军的追击之后,不料张良等人还是遇到了野兽,在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张良挂了彩,还有两名手下死在野兽口中,不过最终张良等人合力杀了野兽,这才最终到达南阳。

    而此时,秦、赵两国六十万大军联合进攻魏国,如果再加上南面态度不明的楚国,三国大军联合起来有近百万人马。

    而魏国呢?

    满打满算魏国如今能够出动的人马也就六十万,本来与秦、赵两国的人马相当,可魏国却也不得不在淮南部署一部分军队防范楚国的突然袭击,这就使得魏国的军队有些捉襟见肘了。

    不过好在,李牧突然被刺,王翦也离秦奔魏,如若不然的话,即便魏国有上百万大军,只怕也不是秦、赵两国的对手。

    五日之后,王翦来到大梁。

    魏王平带着一众文武亲自出城将王翦迎接入城,而后来到王宫之中。

    魏王平当即便拜了王翦为上将军,顶替了原本的魏郊。魏郊虽然心中有些不忿,可在三公九卿的联合游说之下,最终还是妥协了。

    王翦仆一上任,便率领三十万人马直奔邯郸而去。

    原本,庞癝是打算先集结优势兵力先击败秦国,而后再调头向北抗击赵国的。可王翦却认为秦强而赵弱,如果一开始魏国就要和秦国血战的话,那么即便最后击败了秦国,只怕也是惨胜。而等到那时,魏国将不会再有多少优势的兵力前去抗击赵国以及在南面随时都有可能渡江北上的楚国了。

    而反过来想,如若魏国用十到二十万的兵力分别驻守洛邑已经东面的成皋关的话,即便秦国有三十万大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攻克这两座坚城险关。

    而利用这个时间,魏国便可以用优势兵力北上先行击败赵国,而后用全部兵力抗击秦国锐士。

    更何况,如今刘季还率领着十万人马驻守在大河东面的昌城,这就使得赵国顾此失彼。赵国兵力共计三十万,如若在灵寿附近留守防范刘季的人马的话,那么司马尚手上的兵力便会不足。到时候魏国就是以三十万大军抗击赵国的二十万乃至更少的军队,这对魏国来说无疑胜算更大一些。

    听了王翦的分析,庞癝等人深以为然。

    而后便由还未亲政的魏王平下令,命刚刚上任的上将军王翦为主将北上抗击赵国。而张耳则带领着剩余的二十万人马驻守洛邑,防范秦国的进攻。

    而在王翦北上之时,庞癝则修书一封,命人送给远在昌城的刘季,让其务必要在赵国腹心位置给搅一个天翻地覆,从而让司马尚无法全力进兵。

    刘季得到命令之后,并未再渡河前往灵寿一代捣乱,而是转身向北顺流而下,前往了饶地,也就是如今的河间地区。

    不同于早已有所防备的灵寿一带,赵国在饶地的防备极其空虚。刘季很快就占领了武遂、饶、高阳等地。

    而后刘季又下令大军继续向北而行。

    “将军,再往北行就是燕地了!”部下十分不解刘季为何要这么做,便提醒道。

    刘季却笑道:“本将就是要拿下燕地,使得赵国三面受敌!”

    “而且,燕地刚刚归附赵国不到两年,这里的民心只怕还算不得稳定,只要我大魏的军队一道,燕地定有无数仁人志士会相应我等防抗赵国。故而,只要我等到达了燕地,兵力只怕还会多出不少来!”

    而此时的邯郸城下,王翦正率领着三十万人马与北面的赵国大军对峙。

    司马尚几次派人前来城下挑战,王翦就是坚守不出。

    之所以如此,王翦就是在等待刘季的消息。

    一旦刘季占领了燕地,再从燕地一路南下,便可对赵国进行两面合围。而到了那时,司马尚肯定会焦急。而人一急便容易犯错误,而王翦就是在等待司马尚范错误的那一刻。

    五天之后,邯郸城内的王翦收到了刘季攻克蓟城的消息,不由精神一震,命大军开始出城与赵军一战。

    刘季在到达燕地之后,从易水下游的易城上岸,而后率军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临乐、方城等城邑,率大军直扑向蓟城。

    蓟城城墙高大,且城内又有上万人马驻守,可以说短时间内刘季并无攻克蓟城的可能性。

    可刘季的运气又偏偏很好,蓟城内有不少燕国的贵族后裔,对赵国灭燕之事耿耿于怀,故而便秘密联络城外的刘季,与之约定待晚上打开城门,引刘季大军入城之事。

    待到晚上三更时分,城内的遗老联合起来进攻东门。

    城内守军没有想到这些燕国遗老会突然来这么一下,猝不及防之下,蓟城东门被这些人成功打开。

    早已在城外的刘季瞧见城门被缓缓打开,哪还敢停足?急忙率大军从东门进入城中。

    因为被突然袭击的缘故,城内守军军心大乱,再加上兵力少的缘故,不到黎明时分,刘季便已全部控制住了蓟城。而后歇息了一天时间,刘季便又率大军向南进攻涿城。

    当然,在临走之前,刘季任命了不少的“官吏”来官吏蓟城。至于这些官吏最后是为魏国效力还是燕国效力。这就不是刘季所关心的问题了。因为燕地相对于魏国来说,无疑是一块飞地,如果不能荡平赵国,燕地对魏国来说就是一块鸡肋而已。

    而后,刘季接连攻克蓟城南面的涿地,武阳等地。在捣了一通乱之后,刘季便又沿易水南下,经过大河,从安平上岸直扑赵都灵寿而去!

    而这一次,刘季对周边的那些小城邑根本连看一眼都懒得看,好似要一举荡灭赵国似的······

第294章 庞癝的思虑() 
“报!”

    一名士兵大喊着闯进了邯郸城下司马尚的大营:“启禀将军,刘季率领十万大军兵围灵寿,大王令将军速率兵前去援救!”

    “刘季?”提起刘季,司马尚就十分恼怒,每每到关键时刻,这个刘季就带兵前来捣乱,使得司马尚往往无功而返。

    可此刻赵王嘉已经下令,司马尚就是再想拖着不走,也不得不回师救援。

    “来人!”

    “传令下去大军即刻拔营,回师救援灵寿!”下完命令,司马尚不由长叹了一口气,因为司马尚知道,此番自己的这一次退却,便宣告着秦、赵两国合谋伐魏的事情彻底失败。

    虽然说此番大战赵国并未损失多少兵力,秦国那边听到消息之后估计也会择机退兵。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赵国撤兵之后,只是单凭秦国一个国家抗衡魏国,势必会独木难支。

    更何况到时候秦国面对的将会是六十万大军,一个不小心,秦国这最后的三十万精锐将会彻底的灰飞烟灭。所以秦国必须要在王翦率领驻扎在邯郸的大军回返之前将自己的部队撤回函谷关内。

    而大梁城内,在收到司马尚率领大军北返的消息之后,庞癝等人商议之后,当即便下令刘季立刻撤回昌城,而邯郸城下的大军仍旧按兵不动,只是调了王翦回大梁。

    而秦国这边,在收到了司马尚北返的消息之后,亦下令大军退回函谷关。

    大梁城内,王翦日夜不停的赶了回来。

    来不及休息,王翦便进宫觐见魏王平。

    当时,庞癝、尉缭、范增等人亦在宫内,所以也省得王翦来回奔波了。

    见王翦归来,众人一阵寒暄之后,庞癝便说道:“眼下洛邑城下的秦军也已经开始撤回至函谷关以西,故而本相与太尉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趁机北伐赵国,不知上将军您的意思呢?”

    想了想,王翦便道:“如若想要北伐赵国甚至灭亡赵国,至少需要五十万的兵力!而现今大魏只有六十万兵力,一旦我军伐赵之时,秦、楚两国联合来攻,不知相邦以为该如何行事?”

    王翦虽然自信自己能够灭亡赵国,但所需兵力却也不少。与前世相比,如今的赵国可是多了晋阳、上党、燕地以及河东一部分土地,疆域可是比上一世同时期的赵国多了至少两倍,故而王翦才会提出如此要求。

    “想来秦、楚两国应该不会趁机来攻吧!”庞癝倒是有些不大相信秦、楚两国会趁机攻打魏国。毕竟现在秦军刚刚撤回函谷关内。

    可王翦的话也不无道理,想了想庞癝便道:“如若只是拿下灵寿地区呢?”

    王翦道:“如果只是攻打灵寿地区,想来赵军不会拼死反抗,这样一来,老夫只需四十万大军即可!”

    三十万大军也只是与赵国目前现存的精锐相当,可灵寿毕竟是如今赵国的国都想来魏国如果攻打灵寿,只凭四十万大军,只怕会有些吃力。

    故而庞癝便道:“本相决定从洛邑调兵十万前往邯郸,这样一来邯郸城下将有四十万大军,再加上刘季的十万人马,想来上将军攻破灵寿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了!”

    庞癝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担心王翦只凭四十万人马攻不下灵寿,而是担忧如若攻下赵国城邑,魏国势必要分兵驻守。而灵寿附近城邑密集,只怕到时候会削弱魏国的进攻力量。而赵国则不然,赵国只需据城而守,凭借着三十万大军,想来待魏国大军到达灵寿城下之时,兵力也只是略胜赵国旗鼓相当而已,甚至微弱于赵国。

    但不要忘了,赵国方面可是据城而守,且灵寿又是一座坚城,想要攻打三十万大军驻守的灵寿,即便有王翦指挥,只怕短时间内也无法分出胜负。

    而这样一来,国内持续空虚的魏国,只怕秦、楚两国想不觊觎都难。

    再说,即便最后魏国成功攻破了灵寿城,甚至灭亡了赵国,只怕将士们的损伤必定会到一个极其惨重的地步。

    那样一来,魏国又哪还有余力在短时间内前去进攻秦、楚两国呢?

    眼看着魏王平的年纪越来越大,四年后,魏王平将亲政,而根据魏王平的性格,庞癝猜测十有八九魏王平会罢黜自己,至少不会信任自己:毕竟庞癝执掌了这么多年的魏国军政大权,魏王平内心说没有一丁点的忌惮,只怕说出去谁也不信。

    魏王平的亲政便意味着庞癝的倒台,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庞癝清楚的明白这一点,故而心中愈发的迫切,想要在这短短的四年内荡平秦、赵、楚三国。使得天下一统。

    这样一来,庞癝也算是了了自己的心愿,即便以后告老还乡,庞癝也是心甘情愿的。

    而庞癝心中,也并未有更进一步的想法。魏国的政治格局只得庞癝不敢想也不能想怎样才能更进一步,如果真的这么想也这么做了,只怕十有八九庞癝及其整个家族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而成为一代权臣,在魏王平亲政之后继续独揽大权,庞癝更是不敢去这样想,这么做。

    古往今来,有多少权臣大权独揽甚至权倾朝野,所令之下朝臣无不臣服遵从,可一旦权臣去世亦或被杀,其尸骨将被抛之荒野,家人受牵连而被君王诛杀。

    远的,霍光、张居正这些人就不必细说,就说近的,吕不韦、魏冉、田文等人的下场又有谁的是好的呢?

    故而,即便是为了儿孙考虑,庞癝也不能,不敢这么做!

    当然,也不是说每一个权臣的下场都不好,至少司马懿、杨坚等人的下场就出乎意料的好,自己当上了皇帝。可那却是在一个道德败坏至极的年代。

    而如今呢?

    如今虽然是战国时间,列国连年战乱,可人心却没有那么的坏!权臣想要更进一步,无疑于登天之难,燕国权臣子之什么下场?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而田氏代姜成为齐国王族,用了足足三代人的时间,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成为诸侯,说耗费的时间也差不多有上百年的时间。

    这还是在子孙优秀的情况下。

    而庞癝的子孙优秀吗?

    答案不言而已,没有人会觉得庞卫和庞援有多么的优秀,这也是庞癝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