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167部分

相魏-第167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庞癝竟然亲自动身了?”当听到庞癝亲率三十万大军赶往河西的消息,秦王嬴政十分惊讶。

    一边,嬴政令准备进攻河西的李信按兵不动,在洛水西侧的重泉构筑防御工事。另一边,嬴政又令已经赶往武成的蒙恬率师赶往重泉与李信汇合。

    这并不是嬴政不信任蒙恬的实力,而是庞癝这人实在太可怕了。

    这么些年来,秦国在庞癝手下吃过无数或明或暗的大亏,特别是当年的河洛一战,秦国更是一败涂地,彻底丢掉了天下霸主的宝座。

    要知道,那时的秦军统帅可是王翦。

    试想,连王翦都不是庞癝的对手,更慌乱初次掌军的蒙恬?

    嬴政想的不错,如果只是凭借李信的二十万人马,根本就不是庞癝的对手。这并不是说庞癝的指挥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么些年来,只要是庞癝参与的战争,魏国总是屡战屡胜,这便使得秦国君臣一听到庞癝的名字,便畏之如虎。

    半路上的庞癝收到关于秦国的消息之后,仍旧按部就班的向河西赶路。而暗中,庞癝则命令已经赶到函谷关的张耳、蒯彻两人,让二人顺势兵出函谷,进攻渭水南岸的武成、郑县等地,威胁秦旧都咸阳。

    张耳收到命令的时候,庞癝也已经赶到了河西。

    到了河西之后,庞癝便下令大军即刻出兵重泉,在洛水东侧摆下军阵威胁重泉的秦军。

    庞癝的此番谋略,乃是赤裸裸的阳谋,如果李信、蒙恬合兵于重泉防范庞癝,那么函谷关的张耳便能顺利西进,占据秦国在渭水南侧的土地。

    可秦国一旦分兵防守张耳,那重泉这边的兵力势必不足,而庞癝便可顺利击败这里的秦兵,从而拿下重泉、栎阳等地,同样直扑秦旧都咸阳。

    无这样一来,无论秦国怎么做,都将处于被动的地位。

    当然,这个计策并非庞癝想出来的,而是在张良赶来之后,由张良想出的计策。

    “魏国两路进攻,我大秦左右不是,为之奈何?”秦王嬴政向李斯询问道。

    李斯回道:“启禀大魏,以微臣的意思,大王拂如先合兵击败渭水南侧的张耳大军,只要张耳大军被击溃,那么在兵力上,我军将和庞癝的主力大军旗鼓相当。而且这里是关中,我大秦在地利上占据优势。故而即便庞癝占据了几座城邑,也是无关紧要的。大王不要忘却,上大夫姚贾已经出使楚国,只要说服楚国渡江北上,魏国兵力势必捉襟见肘,这么一来,我军就能顺利收复失地,并且使魏国元气大伤!”

第340章 王翦定巴蜀() 
秦王嬴政同意了李斯的观点,当即便下令蒙恬领兵二十万前往渭水南岸的郑县,而李信则领兵十万于重泉,以凭借这河流、城池之险,拖住庞癝,以给蒙恬争取一举歼灭张耳大军的机会。

    而在令一面,秦国上大夫姚贾离秦出使楚国之后,已经半个月没有一丝消息传回。

    秦、楚两国早已经被魏国隔开,故而,姚贾如果想要到达楚国,就必须也不得不从魏国通过。

    而秦国不知道的是,自姚贾从商於通过武关到达南阳之后,便被魏国发现,并暗中扣押了下来。

    其实,自姚贾踏出咸阳城的那一刻,就已经被魏国密探尾随,一路跟随到了南阳方才上报南阳郡守,从而将其扣押。

    而秦国仍旧被蒙在鼓中。

    “算算日子,现在姚贾应该已经到达郢城那边了吧!”自姚贾离开咸阳,已经过去半个月时间了,,所以嬴政便心中暗自合计起来。

    赵高回道:“回大王,算日子,姚大夫确实应该已经到了郢城那边,只要再乘上船,就能顺利到达楚国。”

    “可为何姚贾十余日没有向寡人这边通过信?”嬴政心中有些困惑。

    赵高回道:“现在魏国对大秦防范的很紧,即便姚贾假扮作商人,可仍旧要经过魏国关卡的层层盘查,微臣想来,正是因为如此,姚大夫才不便与大王送信,以防止消息被魏国知道。”

    听了赵高的话,嬴政这才释然。

    而其不知道的是,此时姚贾已经在‘前往’大梁的路上了。

    而这时,李斯拿着一封书信匆匆走入了王宫。

    “大王,王翦已经率兵攻占涪陵,目前正在向蜀郡进发。”说着,李斯便将刚刚收到的战报递到了嬴政的案头。

    “哦?”嬴政心中十分诧异,“怎么这么快涪陵就丢失了?”

    涪陵有兵万余人,且都是从当地百姓中招募,按说应该善于山地战才是,再加上涪陵的城墙之险,按说王翦根本就无法这么快就攻克涪陵才是。

    李斯回道:“据送信的士兵回报,王翦麾下的将士极其善于山地战,魏国将士在山地上奔跑、腾跃,如履平地一般。微臣推测,应该是魏国为了定巴蜀两郡,专门训练了这么一支军队,要不然微臣也无从解释。”

    “哦!”嬴政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显然并不是十分关心巴郡的战事。

    李斯却回道:“大王,微臣建议应该向成都方向增加兵力,防止王翦军队。”

    嬴政却不以为意道:“爱卿多虑了,不说涪陵远离成都近八百里,其间山路纵横,更是连一座县城都没有,王翦又怎能到达得了成都呢?”

    嬴政说的也是实话,在战国时代,从涪陵到成都这一路上,确实一座县城都没有。别说县城了,连一座像样的城邑都无,这也说明了巴蜀两地的地广人稀。

    其实,直到西汉年间,巴蜀两地人口才开始暴增,也方才在那里设置了大量的郡县。

    所以说,战国后期的巴蜀,还称不得天府之国的称呼。

    而涪陵,在后方赶来的军队接受了涪陵之后,王翦便率大军一路向蜀郡赶去。

    王翦曾在秦国军中任职多年,自然比别人更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也知道从涪陵到成都这一路上,并无城邑可以停驻,但王翦更知道,虽然这一路上并无城邑,但蛮族部落却是不少。

    故而,这一路上,王翦都是向蛮族部落强制性的交换粮草等物质来补给自己的军队。

    至于为何如此?

    从涪陵到成都,山路如此崎岖,押运粮草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可以收获,王翦的两万人马,如果单单靠后勤补给的话,只要要五万后勤人员方可。

    涪陵刚刚占领,王翦自然不可能下令向当地百姓征税,故而,粮草大多都是从南郡沿江水逆流运送而来。

    而南郡距离蜀郡又岂止上千里?

    故而,为了尽最大的可能缓解后勤压力,王翦不得不用这个办法。

    当然,虽然与当地蛮族部落交易粮草物质时是强迫他们,但魏军也不是凭空要他们的东西,而是用蛮族部落最紧缺的盐巴、衣物等物质与其交换。

    了解巴蜀两地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后世巴蜀的井盐很出名,可那是在巴蜀彻底成为天府之国之后的事情。至于战国时期,巴蜀两地别说产盐了,很多生活物质都要秦国从关中等地运送过去。

    八百里的距离,看似很近,在现代社会,开汽车也就十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可在战国时期,王翦非得耗费大半个月的时间不可。

    这还是没有遇到敌情,只是赶路的情况下。

    翻过一座山头,又是一座山头,山连着山,好像永远都走不完一般。

    这样的情况下,能耗的也就只有时间了。

    也由此可见,巴蜀两地极其封闭,根本就很少与外界接触。

    当年司马错之所以能够平定巴蜀,乃是因为巴蜀两国不和,进而爆发战争,这才给了秦国机会。

    如若不然,秦国又怎会这般轻易便得到巴蜀两地?

    其实前世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巴蜀两地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而之所以史书上对司马错平定巴蜀多加赞誉,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话题转回关中战局,当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赶往郑县之时,魏国方面,张耳在蒯彻的建议下,下令大军撤至从刚刚占领的武成撤退,而后向东撤至阴晋,而待蒙恬在距离阴晋三十里的距离之时,张耳又下令大军后退,直皆撤退至函谷关,根本就不给蒙恬丝毫的可乘之机。

    而河西方便,当庞癝得知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郑县的消息之后,立刻便厉兵秣马,展开了对重泉的进攻。

    庞癝麾下有三十万大军,又岂会只是针对一座重泉城,南部的洛阴、北部的频阳,都在庞癝的进攻范围之内。

    半个月下来,重泉这座最重要的城池保住了,可南、北两边的城邑却已全部丢失。

    此时整个洛水西岸,也就只剩余重泉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而已。

第341章 误判() 
此时,李信面临这一个困局。

    如果李信坚守重泉的话,庞癝很有可能会绕过重泉,进攻重泉西侧的城邑甚至栎阳。

    可如果李信撤军的话,那便意味着魏军在洛水西岸彻底站稳脚跟。

    以后,除非能够大败魏军,否则根本就无法赶走魏军了。

    而按照之前李斯的计策,嬴政下令李信从重泉撤至栎阳。而栎阳,距离咸阳也就百余里的距离。

    虽说此时秦国已经将国都从咸阳迁往了雍城。

    可对秦国而言,咸阳依旧是秦国最重要的城池,秦国君臣仍旧在这里处理公务,往雍城迁移的,不过是物质以及不必要的行政部门而已。

    上至秦王嬴政、国相李斯,下至贩夫走卒,仍旧呆在咸阳。当然,嬴政后宫的妃子及一众大臣的家眷已经被迁往了雍城。

    三日后,李信率领十万大军从重泉城出发,向西赶往栎阳。

    而李信的这一举动,意味着秦国彻底放弃了洛水西岸的上百里土地。

    在李信从重泉撤退的那一刻,魏国一众将领纷纷请战,誓要将李信的十万大军歼灭在洛水西岸。

    而庞癝则力排众议,在李信撤退这一路上,并未对其发动过一次进攻。

    庞癝麾下的一众将领十分不解,纷纷问其原有,庞癝没有回答。

    一众将领不知道,但庞癝本人心中却十分明白,魏国国内储备的粮草已然不多。

    不要以为魏国富有,粮草就十分充足。

    其实,魏国府库中的粮草是十分充足,可也经不起数十万大军的连年消耗。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粮食的产量并不高,虽然庞癝已经大力改革农具,可所起到的作用依旧有限。再加上这些年来,战事一直从未停歇,虽然经过战争,魏国的领土扩张了近一倍,可新占领的领土中,无论是河西还是晋阳、灵寿、燕地,都经历的战火的荼毒,故而魏国要给这些新占据的土地免税,让其恢复民生,更要收揽那里的民心。甚至,好要向一些被战争破坏严重的地方赈济灾民。

    故而,魏国府库中的粮草便因此而消耗倍增。

    也因此,一开始庞癝就不愿意打这一仗。

    可秦国当时已经做出了与魏国决一死战的姿态,魏国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再加上蒙恬的横空出世,故而,庞癝才亲自指挥这一战。

    但也紧紧如此而已。

    对于现在关中地区的领土,魏国短时间内是没有占据的欲望的。

    不是不想占,而是怕消化不良。

    但对于这些,军中一众将领是不明白也不理解的。

    但即便不理解,在庞癝的命令下,这些将领也不得不乖乖服从。

    而且,庞癝也不敢将国内粮草紧张的消息告知众人,一是怕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军心动乱,二是怕秦国知道消息之后会和魏国进行长期对峙。

    对于秦国的一举一动,庞癝都是知道的。他也知道秦国派上大夫姚贾偷偷前往楚国,想要与楚国商议联合伐魏之事。因为现在姚贾已经被魏国南阳郡守押送往了大梁,而通过尉缭书信中所说,庞癝自然是知道这一消息的。

    庞癝想来,既然姚贾已经被魏国秘密扣押,那秦、楚两国密谋伐魏之事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庞癝心中所想,乃是如何尽快结束与秦国的战争,以给魏国一些修养生息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说结束关中地区的战争,而不是巴蜀之地的战争。

    在遥远的巴蜀,王翦麾下只有两万粮食,这一点粮草,魏国还是供应得起的。

    再说,魏国如果连这一点粮草都无法供应,那魏国也就真的要完蛋了。

    而与魏国的情形类似,秦国的粮草也不是那么充足,可这却耐不住秦国向治下的百姓屡屡征粮。

    要不你看看洛水西岸附近的百姓,都是一个个面黄肌瘦的。

    魏国,亦或是说庞癝就下不了秦国这般的决心。

    一是因为相比较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