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相魏 >

第59部分

相魏-第59部分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朝之后群臣对于近日朝堂上庞癝和孔斌互斗之事议论纷纷,都感觉到了一股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感觉。

    孔斌,儒家的领袖人物,又名扬天下,无论到哪一个国家国君都会用最隆重的方式来接待孔斌。

    庞癝,魏国崛起的核心人物,数次谏言魏王,使得魏国国力大增。

    这两个人一旦斗起来,其后果只怕连他们这些小鱼小虾都会被殃及吧!

    一时间群臣见到二人之后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有几分躲避开来,生怕自己会被二人的斗法而殃及。

    而庞癝和孔斌二人好像没事人一般,之后还和寻常一样不时的说说笑笑,商议政务时该赞同的赞同,该反对的反对,这使得群臣都摸不着头脑。

    “难道真的只是政见之争?”看到二人都是这幅模样,群臣开始逐渐的打消了心中的顾虑。

    但还有一人在那日朝堂之争后始终没有放下心中思虑。

    这人就是魏王。

    儒家弟子在地方为官之人不下五十,这使得魏王开始对孔斌、对儒家猜忌起来。

    魏国自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到现在已经二百余年了,这二百余年来魏国的国策始终是对儒家尊而不用,远远的避开。

    魏文侯拜孔子高徒子夏为师而不用其才,魏惠王数次接见孟子而不用其理,无论儒家高人怎么口灿莲花,魏国历任国君就是不用儒家之人执政,这一切都是魏国国策的表现。

    不仅仅是魏国,韩、赵两国同样如此。

    三晋用过法家、道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兵家之人执政,就是没用过儒、墨两家,这背后的深意便可想而知了。

    孔斌是儒家第一个在三晋获得卿相高位之人,但其在魏国为相不到一年便因为和魏王理念不合而辞相。

    之后因为庞癝的到来而被魏王拜为御史大夫,再次进入魏国的政治核心。

    但不久之后儒家的核心活动区域齐、鲁两国先后被魏国所灭,儒家弟子走投无路,只能前来魏国寻求出路。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孔斌的思想开始转变,开始为儒家弟子谋求晋身之路,才有了和庞癝的冲突。

    儒家的风气是向来务虚而不务实,而三晋的思想却是务实而不务虚,三晋排斥儒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引起魏王的疑虑而排斥儒家,这也是庞癝此次朝会之所以如此说的原因所在。

    庞癝知道自己在魏国虽然位高权重,但论起天下德高望重之人首推的还是孔斌。为了避免魏国朝堂骤然变故而动荡不安,庞癝才想出此法,他相信魏王听了之后肯定会对儒家弟子猜忌。

    魏王可以允许法、道、纵横等诸子百家之人充斥朝堂之上,但绝对不允许儒、墨两家之人充斥朝堂。

    故而不久之后魏王便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打压、排挤儒家之人。

    举荐李园之事看起来来是一桩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但魏国朝堂上思想、理念方面的争斗却因此而正式展开,孔斌也开始和庞癝、尉缭等人开始了明争暗斗······

第119章 韩非入魏() 
李园一向是一个聪明人,只是之前不太关注朝堂上的事情罢了,如若不然前世的李园也不会在最后斗倒春申君,扶持自己的外甥成为楚王且自己成为楚国的一代权臣。

    故而答应庞癝入朝为官之事后李园稍微一细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跟随了庞癝这么些年,庞癝是如何行事的李园也能猜出个几分,因而想明白了其中的弯绕之后不用庞癝提醒,李园便已知道该如何行事了。

    且李园的外表太具有迷惑性了,魏王一瞧李园那看起来一副老实憨厚的模样便觉得此人乃忠厚之人,这使得本来就对儒家弟子有意见的魏王更加的厌恶他们了。

    知道了庞癝心中的真实想法之后,李园便也不急着对儒家弟子下手,而是先在朝堂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个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御史。

    李园常年混迹于大梁城的三教九流之中,自然听到过不少权贵之家的阴私,故而上任的第一个月李园便接连举报了十余名权贵。

    这些权贵有罪无罪暂且另说,但李园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形象倒是初步立了起来。

    整个大梁城的人都知道了朝中有一个叫李园的御史不畏权贵,视恶如仇。

    “只是一个李园也不行啊!”

    庞癝深知李园为人,让其冲锋陷阵可以,出些小主意也行,可李园确实没有什么才华,对国政根本就一窍不通,故而庞癝左思右想之下便想到了那个说话有些口吃的韩国公子。

    于是庞癝便修书一封,洋洋洒洒千余字,字里行间充满了恭维敬佩之色。

    其大概意思就是说自从上次见到韩非你之后就被你的才华所折服,虽然在其中一些方面上我确实和你的意见不同,但你大部分的意见我还是赞同的,现在我诚心的邀请韩非你来我魏国入朝为官,希望能得到你的答复,最后的落笔是庞癝亲笔。

    身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才华自不必细说。

    韩非之前,法家先贤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出重法、重势、重术之说,其中各有优劣。等到了韩非之时,韩非将法、势、术三者紧密结合,一举奠定了其在法家的崇高地位。

    庞癝并不是不待见法家,而是不待见如秦国那般被独尊的法家。

    来自后世的庞癝深知,无论是学术还是思想都是需要交流的,如果固守己见的话,那就是一潭死水:一如秦国被独尊法家,一如后世被独尊的儒家。

    整个战国时代秦国的思想都是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活跃的气息。反观关东六国,各家学术、思想之间互相竞争互相交流,互相改善。

    汉武帝后统治华夏大地两千余年的儒家思想更是不堪,甚至一步步倒退,最后儒家弟子大多成为腐儒。

    这就是没有竞争、没有交流的后果。

    人的思想、观念都是每时每刻都在改变,来自后世的庞癝也是如此。

    以前庞癝自以为自己来自后世,虽不曾瞧不起诸子百家,但心中难免有高人一等的念头,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庞癝察觉到了自己的各种不足之处,思想也因而逐步自觉或不自觉的被转变。

    但庞癝还是坚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想要得到发展,就不能听不到其他反对的声音。

    有时候这种声音或许很刺耳,但我们却不能不注意,不能装着听不找,因为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声音,我们的思想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改善。

    韩非的回复很迅速,或者说韩非明白自己在韩国除非当一辈子的纨绔子弟,否则很难有出头的机会,因而在思考了一夜之后韩非就决定了入魏出仕。

    三天后,收拾好行装的韩非出新郑向东而去,期间没有一人送行,只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朝阳下逐渐远去,消失在地平线。

    韩非的到来受到了庞癝极高规格的接待,待把韩非安置下来之后庞癝便又向魏王写了一封举荐信。

    “相邦,寡人听说这韩非有口吃的毛病况且又是韩国的公子,他能行吗?”对于是否任用韩非,魏王心中充满了疑虑。魏国被封国二百余年来,还没有任用过身体有毛病,且同时还是别国公子之人。

    庞癝劝道:“大王,昔日孙膑膑脚,齐威王得用而称霸东方。我国公子魏章战败被秦国俘虏,却被秦惠文王用,而败强楚,斩首八万,得汉中之地。穰侯魏冉也是我魏国宗室之后(杜撰,谈古也不知道),在秦国却拥立嬴稷,举荐白起,功莫大焉。因而在微臣看来,一个人的身体情况是否良好、出身如何并不影响其才能的发挥。

    大王,韩非虽是韩国贵公子,又有口吃之疾,然大王如果用韩非,必使大王贤明之名传扬四海,天下群贤必蜂拥而入我魏国,请大王三思!”

    “善!”魏王点头同意,而后又道:“那相邦你看着韩非当任何职?”

    庞癝道:“韩非乃韩国贵公子,因而官爵不能太低,且韩非又是法家之人,微臣以为九卿中的廷尉恰好合适!”

    “廷尉一职是不是太高了?”魏王话刚一出口,就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那好吧,就命韩非为廷尉吧!”

    “诺!”

    在魏王看来,廷尉一职是三公九卿中最得罪人的职务。韩非身为法家之人,如果被任命为廷尉的话审理案件时必定不畏权贵。且其出身高贵,别人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话来,要知道韩非不同于孟尝君田文,是列国第一个主动来魏国出仕的贵公子啊!

    果然,第二天早朝魏王宣布拜韩国公子韩非为廷尉之时,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这不仅是因为韩非的出身,更大的原因是韩非所代表的法家势力。

    法家门人中,韩非、李斯是最被人们看好的两个人,如果有人敢反对韩非的话就是说正式向法家宣战。

    所以即便御史大夫孔斌对于魏王拜韩非为廷尉一事有所不满,但还是没有站出来反对。

    在昨日庞癝说了魏国任用韩非的好处之后,魏王觉得一个九卿之位并不能证明自己对韩非的重视。因而见韩非被拜为廷尉一事无人反对后魏王又道:“公子韩非出身高贵,今特意投奔魏国,寡人决定封韩非为棠溪县侯!”

第120章 风波起() 
法家之人执法严苛,不徇私,不枉法,给人的印象大多都是酷吏形象。

    西汉的郅都、义纵、张汤、王温舒等法家之人大都如此,但也因此而得罪不少权贵,下场都不是很好。

    至于韩非为廷尉之后如何执法?效果如何?说实话庞癝还是有些期待的。

    不久,韩非就碰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案子。

    七月,齐地之民叛乱,拥戴前姜氏齐国齐康公姜贷九世孙姜阳为君。

    “前方军情,行人让路!”

    一个骑着快马的士卒大喊着从夷门闯进大街,一路横冲直撞直到王宫。

    “启禀大王,齐地杞城之民叛乱,拥戴姜齐后人姜阳为君,现已聚众两万余人!”

    魏王一听顿时震惊,急忙召集朝中文武商议。在尉缭的建议下,魏王拜新垣衍为上将,统军三万前去镇压乱民。

    大梁城一处庭院重重的院落中响起一道有些苍老的声音:“老夫听说禀报军情的士卒在城中横冲直撞,不知道街上行人可有伤亡?”

    “回家主,那士卒虽有冲撞,但行人中只有几人轻伤,并无人死亡!”

    “老夫说有就有,知道如何做了吗?”

    “小人知道!”

    “那还赶快去处理?”

    “诺!”

    “呵呵!法家!韩非!老夫看你们如何处理此事!”声音阴冷非常。

    三天后,有人向大梁令状告士卒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致使行人出现死伤情况。

    因牵涉到军队,大梁令不敢擅自做主,且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一下子闹到了朝堂之上,魏王便下令廷尉署审理此案。

    事情到底是什么情况很容易就被查了出来,确实有行人被那日横冲直撞的士卒撞成重伤后不治身亡。

    韩非命人缉拿士卒归案,判定为士卒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致使行人死亡,按律当斩。

    晋鄙听闻之后跑到廷尉署说道:“士卒犯了什么法?”

    韩非道:“纵马撞死行人!”

    晋鄙道:“前方军情十万火急,士卒急着向大王禀报前方军情,何错之有?”

    韩非道:“士卒无错!”

    晋鄙道:“既然无错,那尔等为何还要押解士卒?”

    韩非道:“士卒无错,然却触犯律法,理当由廷尉署处置!”

    晋鄙冷笑一声道:“想要处死老夫手下的士卒,除非你先从老夫身上踏过去!”

    面对晋鄙的蛮不讲理,韩非十分无奈,事情再一次闹到了朝堂之上。

    此时除了三公庞癝、孔斌、尉缭没有表态之外,朝堂上群臣俨然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廷尉韩非为首的法家之人,主张一切按照律法处理此事,另一派就是以军方的晋鄙老将军为首,主张释放士卒。

    对此魏王左右为难!

    如果站在韩非这边的话,肯定会寒了一众将士的心。

    可如果站在了晋鄙一方,律法的尊严又何在呢?

    魏王见庞癝三人迟迟没有说话,便询问道:“三位卿家以为此案该如何审理?”

    御史大夫孔斌首先开口道:“老臣以为现今大争之世,首先应当考虑将士之心,一旦将士之心动摇,前线将士将全无战心。因而老臣以为士卒应该释放,国库出资抚恤被撞死行人的家人。”

    魏王看来这是一个两全的办法,但韩非却不依不饶道:“如此行事,是不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