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女主播 作者:白鹤凌(起点vip2013-4-30完结) >

第206部分

重生女主播 作者:白鹤凌(起点vip2013-4-30完结)-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樟木的路上,也是和进藏的景象差不多,不过还好的是虽然是春天,这几天都没有碰上下雨,路况还算好,经过一夜的休息,大家的精神状态也显得很不错,经过几个小时的驾驶,很快就到达了樟木镇。

    第三百零五章:山上的小镇

    前往樟木镇的一路上都是盘山小路,路边还不时间或地出现几幢小木屋,让人顿生向往。
    樟木,古称“塔觉嘎布”,藏语总为“邻近的口岸”,是茶马古道一条重要的分支延长线。它东南西三面与尼泊尔接壤,海拔2300米,距拉萨736公里,距加德满都120公里。
    一路上,车队曾经进入定日县城格尔镇打尖休息。之后,沿着中尼公路继续向西南行进,经过岗嘎镇,再走30多公里进入聂拉木县境内。
    “看,那里就是伟大的珠峰。”元小聪拿起手里的相机,不断地向遥遥的白色山头拍去。从这个角度遥望珠峰,若隐若现,别有一番赏心悦目之感。
    樟木镇海拔2300米,是典型的沿盘山公路而建的山城,现代化建筑和古老的木屋交错,风景宜人。聂拉木县城到樟木镇要翻30多公里的山谷,西藏习惯把山谷称作沟,公路就修在沟边,像挂在峭壁上,许多路段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边是望不到顶的峭壁。更令人提心吊胆的是,在不少峭壁上,常常半吊着桌面大小的巨石,当车子开过时,让队友们忍不住担心上面的石头冷不防就会掉下来,连纪芳都在对讲机里提醒了好几次大家要注意安全。沿途道路险峻,古木参天,不过有意思的是瀑布从雾气中悬挂下来,车就在瀑布下行驶,这一路程让彭佳终身难忘。
    车子驶入樟木镇,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小镇。樟木气候温和,海拔低,鲜花四季盛开,风景优美,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旅游发展潜力。这里的居民成份也十分多样。是汉、藏和尼泊尔人混居。
    1965年中尼公路通车后,中尼两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过往的商旅和货物不断增加。这里已经成为许多外国旅游团队和登山探险队进出中国的主要通道。樟木口岸离中尼边界友谊桥13公里,从友谊桥过境。向南不到90公里,就可到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大家停车吃饭吧,吃完了大家休息一下,然后进入尼泊尔。”纪芳在车里发出指令。
    “哦,好漂亮的小镇啊,真想一辈子不回去。”
    “不回去行啊,在这里娶老婆生孩子。买个小木屋多好啊!”
    “迈不动腿了,我要留在这里。”
    车里的对讲机响起一片欢呼声。
    彭佳和元小聪下了车,眼前的小镇美景便映入眼帘。
    在樟木,几乎看不到一块平地,镇上的每一栋房屋都是依山而建,现代化建筑和一些古老的木结构房屋交替散落在盘山而下的公路两侧。樟木镇有小重庆之称。整个镇的房屋布置比较随意,一间间挤在一起的房屋排列成了樟木惟一的街道,街道呈“弓”字形。街道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商店、饭店、旅店等。招牌一律写着藏文、汉文和英文三种文字。高低错落明显,层层紧挨,全由街道和石阶相沟通。大多数屋顶都有小花园。将整个城镇打扮得花花绿绿,在周围青山绿水和白云的环抱中,显得格外醒目。在这里,喜马拉雅山展现的不再是光秃秃的冷峻,而是林木资源丰富的柔美风情。境内有世界第14座高峰希夏邦马峰,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冰川、几十个大小湖泊和众多名胜古迹。
    “小元,你今天打算吃什么美食?”彭佳知道元小聪是热心的户外爱好者,也是一个美食吃货,便让她来选择午餐。
    此时的队友们,心情惬意。经过一路的艰难跋涉,初到当地,顿时全然放松下来,眼看着就要进入对面令人向往的高山国度,心里又多了几分期许。但是他们不会提前预知的是,此行前去。他们竟不小心卷入了一个惊天的阴谋中。
    樟木不仅是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也是尼泊尔和西藏的主要陆路通道。樟木镇是夏尔巴人的故乡。夏尔巴人有相当大一部分生活在尼泊尔。在国境内,只有樟木镇城区及附近的两个村是夏尔巴人聚居的地方,他们能歌善舞,曲调悠扬文雅,舞蹈和尼泊尔、巴基斯坦的民间舞蹈很相似。
    走在街上,彭佳和元小聪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街头颇有国际化特征的人文和商业景观。街上不仅有当地居民,还有许多带着小帽的尼泊尔商人、穿着莎丽的尼泊尔妇女和衣着简朴的背夫。街上随处可见白皮肤的欧美人、黄皮肤的东亚人、棕色皮肤的南亚人,停泊着许多车身喷涂得五颜六色的印着TATA的尼泊尔货车,极富情调。沿街走到尽头,便是中国海关,去尼泊尔旅游就从这里出关。
    而在连绵两公里的樟木镇街道两旁,让彭佳和元小聪没想到的是:这里竟然拥挤着近2000家店铺。不过店铺里的东西倒是十分相似,主要是橡胶制品、塑料制品、衣物、化纤、饮料等日用品。尼泊尔和印度的饼干、通心粉、玉石珠宝、骨头工艺品等,还有许多港台产品,如咖啡、香水、手表、各种文化用品等。
    元小聪和彭佳随便走一个卖工艺品的小店里,发现这里的老板是当地的夏巴尔人。这名中年汉子,颇有语言天赋,虽然店里不断地走进各国各族的游客,但他居然能熟练地运用藏语、尼泊尔语,还有简单的汉语和英语和顾客打交道。
    元小聪看上了一个羚羊头骨做的工艺品,她拿在手里,喜爱地观赏着。老板见状,立即上前介绍道:“这个可是难得的完整的羚羊头骨,你在别处是买不到的。”不过,老板向她们介绍时,说的是英语。
    彭佳的英语也不错,她以为老板更习惯于说英语,于是便用英语问道:“那要多少钱?”
    “250港币。”老板伸出手比了下五个巴掌。
    “港币?不收人民币吗?”彭佳问。
    “收,当然收了。”老板这时不说英语了,改用流利的汉语道,“我以为你们是香港来的呢。”
    经过老板这一介绍,彭佳和元小聪才知道,原来在樟木,各个商店大都用人民币和尼泊尔币两种币值标价,港币、欧元、美元在这里也能流通。商人们在这个边陲小镇对汇率极其敏感,人民币对尼泊尔币几乎每天都不一样。让彭佳和元小聪最感叹的是,这里的商人表现出特殊的语言天赋,尽管这里的语言五花八门,但商人们都能应付自如。 不过,内地来的商人明显不如当地人,除了汉语,藏语和尼泊尔语及英语都显得笨拙,但还是能应付客商的需求。也有的商人请了翻译,那样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同行。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元小聪以200人民币买下了羚羊头骨。喜孜孜地拿在手里,又观赏了一番,对彭佳道:“小彭,我把这买下来,可以挂在我家墙上,哈哈!”
    彭佳倒是对这种造型的工艺品无感,她看到就在前面,靠着镇角的地方有一个咖啡馆,吃了好几天的当地美食,彭佳突然有点怀念三明治了,于是便拉着元小聪往那里走去。
    “小聪,在这里吃西餐其实也别有味道,你看,老板是意大利人,做的通心粉多地道啊!”彭佳怕元小聪有意见,赶紧先哄住她。
    “倒也是,先来两杯咖啡,在这里拍些照片,好漂亮啊。你的背后就是有着皑皑白雪的雪山,嗯,太美了,景美人更美!”彭佳微微一笑,还好这话是元小聪说的,如果是男士说的,那就太露骨了。
    元小聪拿起不离身的相机,“卡察卡察”地一通对着彭佳就是乱照,然后十分满意地点点头。
    “你们两个人吃太冷清了吧,我们和你们拼桌哈!”说话的正是海洋生物学家刘小兰,在她身边,现在是形影不离的赵军赵大律师。赵军手里帮刘小兰拿着衣服,肩上背了个双肩包,脖子上还吊着他的相机,一副新好男人的模样。
    “行,来吧,一起吃热闹啊!”元小聪应道,一边让坐。
    这家意大利美食馆虽然位于镇角,但却有一半的位置是悬空而建的,看着十分险要,但从这里看出去,风光却是无限迷人,在这里吃饭,真是值得回味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刘小兰和赵军,如果能情订于此,那在往后一辈子的回忆里,都会有一个绝美的背景出现。
    “你们吃什么呢?”刘小兰问,由于他们是后到的,彭佳和元小聪已经点好了菜。
    “我们吃披萨,通心粉,你们呢?要不要也照样来上一份。”元小聪道。
    “好,一样的。赵军你说呢?”刘小兰问赵军,但其实语气里已经定好了菜谱。
    “很好,到意大利美食馆当然要吃他们的拿手菜啦!”赵军此时已经摆出小事您老作主,大事我来处理的架势。不过,当然,现在他们之间还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点菜这样的小事就全听刘小兰的了。
    “尊敬的客人,你们的菜来了。”意大利餐厅的老板是个50多岁的意大利男人,他看见美丽的顾客出现,立即亲自上来表现一番,“这是我亲手做的意大利通心粉,加入了地道的意大利番茄酱汁,请你们慢慢品尝。”

    第三百零六章:全新的自我

    意大利通心粉意大利通心粉即意大利面,欧洲最早的面条类食品传说是由旅行家马可。波罗于 1295 年由中国带回意大利的。
    如果这个传说属实,那么彭佳一行作为田港省人,还能勉强与眼前的美食扯上关系。因为据说马可。波罗当年就是从田港学到了这一手艺,带回意大利的。
    但此种说法似乎并不可靠。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面条是在富裕的意大利人家当厨师的亚洲奴隶传入欧洲的。传说在 18 世纪,那不勒斯城附近的一家经营面条和面片的店主叫马卡。罗尼。一天,罗尼的小女儿在玩耍时把面片卷成空心条并晾于衣绳上。罗尼将空心面条煮熟后拌以番茄酱,结果大受顾客欢迎。此后,罗尼兴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通心粉加工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通心粉命名。于是这种“马卡罗尼”面食便渐渐传到了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
    但是这位店主显然听过马可。波罗的传说,所以当听到元小聪介绍他们是从田港省来的游客时,他立即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和老外特有的夸张,道:“尊敬的从光明之城来的客人,感谢你们光临我的餐厅,这是上帝给我们带来的缘份。今天,你们在这里的一切服务,我们都打八折。”
    接着,老板又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意大利面的做法。
    原来,意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变万化的万花筒,数量种类之多据说至少有 500 种,再配上酱汁的组合变化,可做出上千种的意大利面料理!
    名为 Pasta 的意大利面原指的是“经搓揉过的面团”。在意大利本地,意大利面条被明文规定须采用 100%Durum Semolina 优质小麦面粉及煮过的良质水制作,且不论手工或机器制作,都不可添加色素及防腐剂。除了原味面条外,其他色彩缤纷的面条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红花面、黑墨鱼面及蛋黄面等。
    意大利面的形状千奇百怪,细圆形长面条有最平民化的 Spaghetti 、细如面线的 Angel Hair ;扁平型的如:意大利宽面、意大利扁平细面、波浪宽扁面等。通心粉型的:如水管的葱管面与斜管面;像小猫耳朵的耳型面、像螺丝钉的螺旋面;还有大小蝴蝶结面等。像饺型的则有方形面饺、馄饨般的卡佩拉奇面饺、像飞碟般的贝壳型面饺,开放式的则有千层面等,仅从外形上分辩。面的名称就多达三百多种。
    意大利通心粉的独特之处在于外形上有颜色,在口味上有更多姿多彩的表现。面条颜色除原色外,还有红、橙、黄、绿、灰、黑等。红色面是在制面的过程中,在面中混入红甜椒或甜椒根;橙色面是混入红葡萄或番茄;黄色面是混入番红花蕊或南瓜;绿色面是混入菠菜;灰色面是葵花子粉末;黑色面堪称最具视觉振憾,用的是墨鱼的墨汁,所有颜色皆来自自然食料,而不是色素。
    意大利面的酱料基本来说可分为红酱和白酱。红酱是用蕃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白酱则是由面粉、牛奶及奶油为底的白酱汁,此外,还有用橄榄油调味的面和用香草类调配的香草酱。这些酱汁还能搭配上海鲜、牛肉、蔬菜,或者单纯配上香料,变化成各种不同的口味。
    而彭佳他们点的意大利番茄牛肉面,自然就是以蕃茄为底的红色酱汁,看上去色彩艳丽。令人食指大动。
    介绍完拿手的美食,老板还死活赠送了一杯鲜榨的西瓜汁,然后便礼貌地退开了。
    听着餐厅里悠扬的小提琴曲。吹着从珠峰方向传来的清凉的山风,不用极目远眺,所有的山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