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66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6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台摇摇头,说道:“赵都尉也是一番良苦用心,台虽庸才,这点眼眉高低还是看得出来。”

    赵云见马台是个明白人,也就不过多的解释,安慰说道:“这几日我要率军一直急行,军中条件有限,可能要让你跟着受苦了。”

    “赵都尉客气,台不过是个落魄之人,有何资格贪图享乐?今后跟在赵都尉身侧,还请多多照拂。”

    赵云摆手笑曰:“先生不必跟着我,像我这样的武人,今后时常要在沙场上与敌厮杀搏斗,带着你反倒不便。不过先生既然愿意前往蓟城,云定会在公子面前尽力举荐,到时肯定有合适的位置安顿于你。”

    马台对于赵云这么直接地拒绝了自己,倒也不觉失望,他明白赵云这么说,完全是替自己考虑。既然赵云承诺了会在刘和面前尽力举荐自己,以他在大公子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去了蓟城,肯定不会坐冷板凳就是。

    “可叹吾只是个文弱之人,无法与赵都尉一起驰骋沙场,不过在下有一位结拜兄弟,名曰孙礼,却是刚毅勇猛,日后若是见着了,一定说服他前来投奔!”

    赵云不知孙礼为何人,但既然马台都这么说了,便点点头,客气地说道:“那就有劳马兄多费口,将你那位孙姓兄弟劝往蓟城。”

    翌日清晨,赵云给刘放留下两百骑士,行色匆匆地率军向西而去。

    赵云此次出来时所率的骑兵,皆出自鲜于辅营内,他们虽然不直接归属于赵云统辖,但却亲眼见识过赵都尉在校场上“以一当百”的身手,所以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服气,对于赵云不惜马力的拼命赶路没有太多怨言。

    从雍奴前往安次六十里的路程,赵云只用了大半天的功夫便已赶到,等到安次县令闻讯出城相迎时,赵云的马头都快要挨着安次的城门。

    安次与雍奴的情形有别,这里一直属于刘虞的控制之下,公孙瓒虽然心中觊觎,却也不敢派兵前来占据。

    赵云本以为到了安次之后,催粮会变得轻松一些,没想到情况居然比雍奴还要麻烦一些。

    安次县令告诉赵云,齐周交待下来的征粮数目已经完成了七成,但剩下的三成却是死活收不上来,原因就是安次当地的几家豪族大户暗中勾结了起来,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拖延时间。

    赵云听了之后,原本白皙的脸庞顿时一黑,立即让这县令在前带路,直接带兵朝最大的一户豪族所在的乡里杀了过去。也是巧了,这户豪族居然跟赵云是本家,也姓赵。

    躲在坞堡内的赵姓豪族,忽然见到堡外来了一员杀气腾腾的白袍将领,身后还带着一队骑兵,顿时心中有些恐慌,但借着坞堡的抵挡,却还存着负隅顽抗的心思。

    赵云立即命令安次县令写下一封书信,然后让人绑在箭杆之上射了进去。

    信上就写了简单的几句话:守土御敌,人人有责;虽为本家,法不容情。若不如数缴纳粮草,将以叛乱造反论处,到时勿怪堡破人亡,妻离子散!

    堡内赵姓族长猪油蒙心,接了通牒之后,依然无动于衷,甚至还加派家兵上了堡墙,一副誓与官兵死磕到底的架势。

    赵云见状,冷笑不语,带着队伍转头就走。

    堡内之人见官兵撤走,还以为赵云不敢杀本家,于是敲鼓打锣,一片庆贺。

    是夜四更时分,忽然有武艺高强之人潜入赵家坞堡,一口气杀光了把守坞堡大门的数十人之后,悄悄地打开了坞堡的大门。黑夜之中,原本撤走的官兵忽然返回,冲进坞堡后一番摧枯拉朽的杀戮,坞堡内的成年男丁被悉数斩杀干净,而那个做出错误判断的赵姓族长也是被官兵砍下了头颅,直接带走。

    第二日上午,赵云让安次县令继续在前带路,又去了另外几家意图抵抗的坞堡。

    当堡内之人看清县令大人手中捧着的那刻人头之后,再也生不起抵抗之心,急忙打开坞堡大门,“欢迎”县令大人和蓟城来的赵都尉入堡“做客”。

    他们现在终于认清了形势,对赵都尉的耐性和杀心有了正确的认识。连本家的坞堡都能毫不犹豫地屠掉,试问赵云还有谁不敢杀?

    到了当日天黑之时,安次一县的粮草筹集完毕,数目比齐周当初下达的任务多了四成。

    到了夜里,赵云依然不在城内住宿,带着士卒扎营于城外,以免惊扰城中百姓的安宁。

    火堆旁边,马台一脸不解地问赵云:“敢问都尉,为何昨日在雍奴不对豪族下手,今日来了安次却屠掉一堡?”

    赵云淡淡回答:“雍奴不比安次,我若在雍奴杀人,等于是将雍奴推向公孙瓒;安次乃蓟县西部门户,历来归于太傅大人管辖,这些豪族不知感恩,妄图挑战大人威严,死不足惜!”

    马台点头,对赵云这个说法深以为然。

    安次事毕,赵云将自己顺手从雍奴“捡来”的马台留下,派给他一屯骑兵,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向阳乡一带而去。

    一屯骑兵,便是一百人,对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的安次大族而言,足以形成威慑。

    隔了一天,赵云血洗安次最大坞堡的消息传到雍奴,王松毫不觉得惊奇,只是对身边官吏说道:“刘放今晨已经押着粮队离开雍奴,城外那些大户们现在后悔,已然来不及了。”

    赵云离开蓟城的第七日,也就是夏侯兰护送着第一批运往马城的粮草经过涿鹿时,刘和派出鲜于银前往蓟县以西的广阳、良乡、涿县、遒国等地催粮。

    鲜于银采取的办法与赵云有些相似,也是带着队伍先朝着距离蓟县最远的遒国行进,打算由远及近地一路将粮草向着广阳汇集。

    因为鲜于银的催粮数目最多,所以出城时带着五百名骑兵和一千五百名步卒,如此一来,留守蓟城的兵力就只剩五百骑兵和三千五百步兵。

    夏侯兰离开蓟城的第十一日,运粮队伍抵达了广宁城南十五里处,此时赵云已经率队返回蓟城,马台押送着从安次征集来的粮食也已经到了广阳,而走灅水逆流而上的刘放居然也到了蓟城以西。

    接到消息的刘和,听说有个本家亲自押送粮草从雍奴而来,掩饰不住心头欢喜,拽上还来不及喘一口气的赵云,乐颠颠地出城前去迎接刘放。

    刘和与赵云刚走到蓟城的南门上,却听身后有人高声呼喊:“大公子请留步,卑下是夏侯司马身边亲兵李二,有紧急军情奏报!”

    ps:一直以来,有几个默默给南道投推荐票的书友,虽然不知道名字和昵称,你们也很少在书评区留言,但南道却能感受到大家那份热心和支持!这本书是南道的第二部三国小说,在写作的时候,我非常的认真和谨慎,每一章从写作完毕到上传,都要经历至少三遍的修改和润色,力争做到精致和流畅。相信喜欢本文的书友一定会感受得到,希望你们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九十章 发狠

    陪在刘和身侧的赵云,听到李二的声音时,迅速回头转身。李二的口音他很熟悉,毕竟当初都是一起投军的同乡兄弟。

    “李二,你怎么如此打扮?夏侯司马那边出什么事了?”赵云不等李二开口,有些焦虑地问道。

    已经转过身来的刘和,也是收起了脸上的喜气,对于李二的返回隐隐有些不安。

    护卫在刘和身侧的亲卫让出道路,让李二快步走到近前。

    李二见大公子和赵都尉似乎要离城,于是低声说道:“公子勿忧,夏侯司马那边一切安好,他让小的返回来送几句口信给公子和赵都尉。”

    赵云闻言,立即跃身下马,将李二扯到城门一边,仔细听李二说话。

    当赵云听了李二转告的夏侯兰关于控制阎柔族人和胞弟的建议之后,脸上露出几分愕然,他没想到夏侯兰竟有此等腹黑的想法。

    这件事情太过敏感,赵云不便擅自做主,于是对刘和说道:“公子,不如上城头角楼说话?”

    所谓城头的角楼,便是把守四门的守军将领平时呆的地方,刘和在经过武关时,有幸曾被段煨请上角楼陪着“老毒物”贾诩喝过一回酒。

    刘和会意,点头下马,然后朝着角楼拾阶而上。

    角楼内,李二又小声将夏侯兰的主意向刘和报告了一遍。刘和听了之后,却不似赵云那样愕然,而是拍着大腿自省起来。

    “疏忽,真是大大的疏忽!看来急需建立一个精干顶用的情报机构了,咱们的情报工作做的太不细致,太不系统!”

    “若不是夏侯司马机警,派人传回这条消息,到现在我也就是只知道阎柔其人,却不知道他的老家便在广阳,更不知道他还有个胞弟叫阎志!”

    刘和在角楼内自顾自地踱步来回走着,嘴里还时不时地自言自语。

    “子龙,我觉得咱们对于马城的形势还是想得过于乐观了!当初制定的两步走方案看似稳妥,但还嫌拖沓,万一前方有变,我们都没法做出应对。这样,你立即下楼去将府中的正方和鲜于都尉请过来,我们就在楼里临时议事,调整行动方案!”

    赵云心中虽有不解,但毫不多言,立即带着连夜赶路的李二下了角楼。

    不多时,赵云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手拿地形图的李严和鲜于辅。

    李严眼明手快地将地形图摊在地面的青砖之上,几人也顾不得许多,一起蹲着议论起来。

    “夏侯司马如此谨慎小心,是不是把阎柔想得太过不堪了一些?”鲜于辅有些不悦地说道。

    赵云不便接话,李严却是毫不客气地说道:“我觉得夏侯司马如此小心谨慎,一点也不为过。从今天刚刚接到的前方情报来看,轲比能三日前便率军逼近马城三十里外,说不定昨日就与马城守军发生了战事。阎柔的态度一直暧昧,若他在此关键的时候倒向轲比能,一起向太傅大人施压,则马城便有危机!”

    “夏侯司马前往马城所走的粮道是沿着歠仇水而上,而这路上有一段距离广宁城不过十五里!阎柔若生了异心,他不必亲自出面,只需安排手下扮成马贼盗匪的样子,埋伏在这一带发动偷袭,就算不能得手,也可以迟滞运粮的队伍。一旦粮队遇袭的消息传往马城,对于军心士气的影响,不可想象!”

    李严这么一分析,刘和顿时汗毛都竖了起来。他差点就要开口责怪李严,为何当初没想到这些,现在再扯这个淡,不嫌晚么?要是老爹在马城出个意外,他以后从哪里再抱一条安全又可靠的“大腿”?

    赵云倒是一直保持着冷静,他此时开口说道:“公子不必过于焦虑,云有一个想法,若是可行,当能化解这种危险。”

    “子龙快说!”刘和一脸的期待。

    “云请公子将城内五百未曾出动过的骑兵拨予卑职,我立即率这五百骑前往广阳控制阎柔族人,然后带上阎志快马追赶夏侯司马,到时阎柔见到阎志,心中便会明白,不敢妄动!”

    赵云虽然对于挟持人质这种事情有些抵触,觉得非英雄所为,但事关公子父亲安危时,也顾不得这段时间催粮的辛苦,顾不得别人事后非议,直接向刘和主动请缨。

    赵云此时所言,正中刘和心中所想。当刘和意识到阎柔其实才是最大的麻烦时,他惊讶地发现老爹麾下虽然兵马众多,但真正能拿出手来的武将竟然连一个都木有!

    当此危急关头,岂能将浑身是胆的赵子龙留在自己身边?

    刘和强压着心头泛起的种种自责,沉吟片刻,开口说道:“这样吧,子龙和诚弼同时返回营中整顿兵马,其中子龙率领五百未曾出城的骑兵即刻前往广阳,诚弼则带着七百骑兵赶往灅水岸边,接到雍奴来的粮队之后,继续走水路西进,至于原本分配的催粮任务,便由明辉都尉接手!

    众人听懂了刘和的话,公子这是要将赵云、鲜于辅同时派往前线的节奏!

    鲜于辅急忙劝说刘和:“公子,若是如此布置,留守蓟城的兵力便仅剩三千五百步卒,万一驻守右北平的公孙范率军来犯,则蓟城危矣。另外,居庸一带的乌桓人若是受了阎柔蛊惑,有所异动,则蓟城的形势比马城更加严峻!”

    刘和心中已有决断,不为鲜于辅所言动摇,说道:“蓟城坚固,粮草储备充足,就算只剩三千五百人驻守,只要本公子誓与城中军民同生死,没有十倍之敌前来围城,又能奈我何?再者说了,明辉出去催粮也快返回,他麾下尚有一千五百步卒和五百骑兵,关键时候也能顶用。若是形势真到了那般四面楚歌的时候,吾父也就没有必要死守马城,到时候率军回援,试看谁能抵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