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91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91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阀之旗帜,从此走上一条拥兵自重的“奸雄”道路!

    经过最初的激动之后,刘虞继续与儿子进行深刻、深入、深情、深邃的谈话。

    刘虞问儿子:“当初赵云声明不显,不过公孙瓒营内一个军侯,而且与你毫不相干,你是如何看出来此子有上将之才的?”

    刘虞回答:“孩儿其他才能平平常常,唯独长着一双识人辨人的眼睛,父亲有无发现,孩儿目前招揽到的人才,个个都是不凡,并无碌碌无为之辈?”

    刘虞点头,对刘和这个说法表示认同。“作为上位者,能够识人用人,这是最最重要的本领!你能有此慧眼,我心甚慰。”

    刘和没吱声,心想:不是我长着慧眼,是因为三国有名的人物我都记得,哪怕是那些现在还呈蝌蚪体,在他们老爹大腿内钻筋的未出生牛人,我都知道!

    刘虞又说:“过完这个月,你就满了二十,该是加冠的时候了。我一直未曾给你取好表字,今日便定下来吧。”

    刘和一听,顿时紧张地说道:“父亲大人,求你一定要替我娶一个威武霸气的表字,千万不要弄得文绉绉的,像这个‘子’啦,那个‘德’啦,实在太多了,简直司空见惯!”

    刘虞见儿子如此调皮,伸手点了点他,笑骂道:“你这泼孩,哪里这么多的要求!”

    “我擦,怎么听着像是在说‘你这泼猴’呢?”刘和心里一阵嘀咕。

    刘虞轻捋下颚胡须,颇为自得的点点头:“嗯,便给你取表字为‘世仁’吧!”

    刘和当场石化:“啥!刘世仁?皇室后裔刘世仁?简称就是皇世仁?”

    刘虞把脸一沉,瞪着刘和说道:“就这么定了!世仁,意为世之大同,仁爱和睦,暗合王道之意,乃是顶顶霸气的表字,你就不要挑三拣四了!”

    刘和一脸委屈,撇着嘴说:“多谢父亲赐字!”

    给儿子取好了表字,刘虞忽然又想到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于是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看你将弱冠,也该娶妻成亲,生儿育女。我们这一脉刘氏后人,子嗣单薄,我的膝下只有你们兄弟二人,如今传宗接代的重任便要落在你的肩上了!”

    刘和搔一搔脑袋,有些扭捏地说道:“启禀父亲大人,婚姻大事自当由父母做主,但是也有例外之时,比如有情男女相识在前,双方父母于是玉成好事,结果婚姻美满幸福。”

    刘虞一听儿子这话,就知道有情况,于是问道:“听你这么说,是看上哪家的女子了?”

    “呃,算是吧。至今看上了两家,其中一家是冀州邺城的甄氏之女;另外一家是颍川唐氏之女,还请父亲大人定夺。”

    “这事不急,你将这两家的情况写在纸上,待我返回蓟城之后,立即派人前去打听,若是门户能对上,为父也不阻拦,便替你娶进门来。若是小门小户、声誉有损,那你就别怪我另寻他家!”

    刘和心想:邺城甄家也是挺上档次的官宦人家,小美女甄宓现在应该还没有被袁尙那只猪头拱掉。而颍川唐瑁更是当过一郡太守,他女儿唐姬如今寡居在家,弄过来做个妾,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别忘了,老子如今可是太傅之子!未来还是骠骑大将军之子!我本人更是要走马上任护乌桓校尉,试问天下谁比我还牛逼?

    既然迟早都要讨老婆,那咱就娶洛神美女和曾经的皇帝媳妇!

    什么!说我们没有感情基础?这年头特么的谁不是先结婚后恋爱啊!想我刘大公子那也是玉树临风、风流潇洒、洒脱不羁,啥样的妹子不能泡?

    ps:非常感谢书友cocoro的打赏、评价和催更,继续向书友求推荐啦!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二二章 军阀之心

    刘和在马城陪着老爹呆了四天,直到等到被夏侯兰和马台替换回来的魏攸,刘虞这才准备离开。

    魏攸,字良平,右北平人,是刘虞帐前东曹掾,曾经力劝刘虞不要对公孙瓒动武,认为公孙瓒尚有利用价值,在刘虞帐前幕僚当中,还算有些军事头脑。

    这次轲比能来犯幽州,刘虞麾下可用的将领捉襟见肘,危急关头,只好命令魏攸率领一万兵马入住高柳,要求他坚守不出,莫要出城与鲜卑人作战。现在看来,魏攸还算称职,一直很好地贯彻了刘虞的意思,不仅守住了高柳,而且麾下一万士兵人心稳定,没有异变。

    当然了,高柳一万守军能够如此轻松,也是托了北线赵云、夏侯兰、鲜于辅等人的光,若不是这些将领奋勇作战,死死顶住了鲜卑人南下的脚步,估计魏攸现在也不好受。

    魏攸返回马城时,带回来两千兵马,使得马城原本稍显薄弱的兵力得到了补充和加强。如此算来,高柳驻兵八千,马城驻兵七千,宁城驻兵六千,广宁驻兵五千,合计为两万六千人。

    刘虞当初南下冀州时,率领了三万兵马,这两个多月来总共折损四千余人,前后歼敌累计七千余人,俘虏五千余口,可谓损失轻微,战果辉煌!

    大概数字统计出来之后,刘虞看了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实在无法想象这次的战事怎么进行的如此顺利,不仅让轲比能大败而退,同时还赶跑了阎柔,将幽州西北部处于外长城至内长城之间的两郡之地彻底夺了回来!

    所谓的外长城,便是西起高柳,经马城、宁城,然后接连白山的外围长城;内长城则是从涿郡西北阎乡开始,经五阮关过涞水,再过灅水,然后连接军都山的先秦燕国时代就开始修筑的长城。

    外长城与内长城之间便是代郡和上谷郡,这两郡也是迄今为止从未被公孙瓒的兵马染指过的地方。守住了这两郡,刘虞等于拥有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其战略意义非同寻常。这也正是刘虞亲率大军驻守马城,拼死抵御鲜卑人入侵幽州的根本原因。

    魏攸返回马城之后,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大公子,也见到了两个多月没照面的鲜于辅和公孙纪,当然还有前段时间一起在马城吃过苦的老伙计程绪。

    等候魏攸回来的这四天里,刘和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都陪在老爹的身边,他将自己关于幽州的看法,关于如何整治军队,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如何开展边境商贸,如何招揽人才,如何兴办教育等等诸多的想法和考虑都与刘虞做了交流和探讨。

    刘虞多数时候都是笑意盈盈地听着儿子在那眉飞色舞地讲述,有的时候觉得太过匪夷所思和离经叛道,则会出语提醒和驳斥几句,但总体而言,他对于儿子能有这样全面长远的思考和谋划,还是很高兴和欢喜的。

    年少轻狂,自以为是的毛病,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容易犯,但刘虞认为自己的儿子显然不能归于此类。仅从儿子在冀州时的作为,在返回蓟城后的作为,以及在来马城路途中的随机应变,足以证明他是真的胸有经纬天地的才干,而非纸上谈兵、坐而空谈的年轻人。

    因为对于儿子的认识不断全面和深刻,所以刘虞对刘和提出的几条意见都认真采纳,有的甚至立即付诸于行动。

    首先,刘虞向朝廷起草了一封长长的奏章,其中浓墨重彩地讲述了此次对抗鲜卑入侵的大捷,然后违心地称颂了董太师在长安的作为,请朝廷加封董卓为大将军;接着又向朝廷建议加封冀州牧韩馥为安北将军,表韩馥麾下将领张郃为建忠将军;表奋武将军公孙瓒为青州牧,加封平东将军;表渤海太守袁绍为并州牧,加封安西将军;最后,请朝廷加封侍中刘和为护乌桓校尉,加封广阳人阎柔为护乌桓司马。

    整篇奏章之中,刘虞并未提到自己,非常自谦。但是,这封写给朝廷的奏章,必然是要先经董卓过目的。刘虞违心的称颂了董卓,还请朝廷加封董卓为大将军,这可是非常难得的让步。董卓怒杀前太傅袁隗之后,为何要将这个职务分给远在幽州的刘虞?还不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安抚士人集团。

    太傅之位,仅在太师一人之下。董卓逼着小皇帝加封自己为太师的时候,吃相有些难看,所以就让皇帝同时封刘虞为太傅,当时就料定刘虞不可能真的来长安,最多也就是得个虚名。如今刘虞让他加封大将军,董卓是不是也得投桃报李,回报给刘虞一点啥呢?

    当然了,董卓对于大将军这个职务或许不放在眼里,如今他手握二十多万西凉兵,控制着小皇帝和朝中一群老臣,盘踞在长安一带逍遥快活,实际上跟自己当皇帝没啥两样。

    不过,从名声上来讲,太傅刘虞请朝廷加封他为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似乎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信都会盟的时候,刘和与公孙瓒、袁绍和韩馥都有约定,由自己父亲出面帮他们向朝廷讨官,而他们则一起上表朝廷为刘虞请封骠骑大将军之职,这是一笔大家都有好处的买卖,如今刘虞又向董卓示好,只要刘和再派人在长安活动活动,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了。

    王越当时在冀州与刘和分开,急着返回长安,其实就是向司徒王允汇报此事,好让王允等忠于汉室的老臣提前知道,免得到时候跳出来出言阻扰。

    以刘和的分析,父亲刘虞被加封骠骑大将军的可能性很大,要是董卓不同意,到时候就别怪自己拿出杀手锏来。倒是加封袁绍为并州牧和安西将军的事情,问题比较严重,毕竟当初朝廷曾封董卓为并州牧,而并州又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地方,实在比较敏感。

    不过事到如今,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让老爹顺利加封骠骑大将军之职,今后刘虞就有了开府建衙,任命手下官员职务的权力,相当于是在黄河以北另立中央,与董卓成为旗鼓相当的顶级大佬。

    刘虞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占据着皇室宗正的名头,就算他在黄河以北开府建衙,私授官职,天下人也不会有太多的负面评论。到时候,只要派人四处散布刘虞这么做是得了皇帝的密旨,绝对可以得到许多拥护汉室的士人支持。

    只要刘虞头上戴起“骠骑大将军”这顶超级大帽子,刘和今后就有许多的事情可以从容布局实施,不必担心惹人非议,遭受来自各方面的阻扰和压力。

    除了这封信,刘虞还给倒霉的阎柔也写了一封信,盛赞了阎柔这次共同抵抗轲比能的做法,告诉阎柔已经向朝廷上表了,今后乌桓司马的官职肯定归他所有,别人想抢也抢不走。不过呢,刘虞也提醒阎柔,今后未曾收到命令时,不得私自率兵越过白山,否则便以谋逆造反论处!

    刘和建议父亲在全州发布公文,褒扬这次牺牲的士卒,向他们的家人发放一些抚恤,同时在军都山南麓风景秀丽之地修建一处阵亡将士墓地,将牺牲士卒的尸骨运回去统一安葬。

    刘和又建议父亲返回蓟城之后,号召全州百姓利用冬日枯水季节抓紧时间开垦新田新地,兴修蓄水池沼和灌溉水渠,栽种护土的树林。

    刘和还建议父亲继续向天下各州发布《纳贤告示》,广泛招揽各地人才前来幽州做事,同时让各县推荐具备特殊本领的各类人才,到时候全都送到护乌桓校尉府中来,刘和将有重要的用途。

    对于儿子的这些建议或者请求,刘虞基本上都点头答应。他想到儿子今后要代替自己镇守边塞,对于这些并不过分的要求,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父子一起商量着忙完了这些事情,便到了分别的时候。

    这次鲜于辅率领两千骑兵亲自护送刘虞返回蓟城,功曹从事公孙纪随行,魏攸暂时代替鲜于辅继续留守马城,程绪则前往宁城协助赵云。

    李严虽然不在刘和身边,但他已经安排民夫转运一批床弩和大量的秘密武器前往宁城、马城,有了这些防守武器,从此广宁、宁城和马城相互可以护卫支援,鲜卑人再想来闹事,只会受到更加无情的猛烈打击。

    看着老爹乘坐的轩车渐渐远去,伫立城头的刘和竟然有了几丝淡淡的不舍之情。虽然相处时短,但刘和从这几日老爹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深情,明显可以感受到一种父亲对于儿子的疼爱和呵护。

    哪怕是两世为人,相隔千年,刘和也觉得父子之情没有任何不同,一样值得好好的珍惜,好好的维持。

    刘和手中紧握着可以调动指挥三万大军的兵符印信,心里默默对着远去的刘虞说道:老爹放心,只要有我在,汉末最大的军阀就一定非你莫属!

    坐在马车里的刘虞,忽然心烦意乱,似乎有种被人惦记上了的感觉。他却不知,自己本来是想做大汉忠良,可好儿子竟然盘算着让他做那手握百万兵马的大军阀!

    只是,大忠良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