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97部分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9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人使用慕容这个姓氏,简直就是对自己祖先的玷污,所以内心深处便有一种铲除慕容鲜卑,为高辛氏“清理门户”的念头。

    随着酒越喝越多,大家也就越来越熟络,史阿便有意无意地询问慕容平为何要来马城投效大公子,而慕容平也不觉得自己除掉鲜卑慕容的想法有什么不对,所以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前来陪酒的几个军中头目,都是汉人,对于侵掠成性的鲜卑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对于慕容平的这种志向也是纷纷叫好,言称今后一定会帮助慕容平将所有敢用慕容为姓的鲜卑人连根铲除,还高辛氏后人一个清白。

    喝到后面,有人便跟慕容平叫板,邀请他明日前往军营之中比试箭法和武艺,慕容平一口答应下来,并不担心自己的箭术和武艺能否过关。

    夜深之时,众人散去,史阿返回府宅,向刘和单独报告。

    刘和听完之后,点头说道:“今日安排的不错,明日让那几个军中头目好好考校一下慕容平的武艺。另外,你立即从营内找两个头脑机灵、嘴巴严实的士兵,派他们前往慕容平所说的家乡打听一番,看看他说过的这些话是否属实!”

    史阿领命,悄声退出刘和的书房。

    第二日一早,刘放和徐邈一起来到刘和房内,领受他们来到马城之后的第一项任务。

    刘和从书案上拿起一叠厚厚的蔡侯纸,递到刘放的面前,然后说道:“这是我最近一月在城中各营内锻炼体验时顺手记下的笔录,里面涉及到关于建军治军的方方面面,有些零碎松散,还请子弃替我归纳整理一番。若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来问我。”

    当刘放听到公子竟然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便去问他,心里有些不服气,觉得自己貌似比公子的学识还要高出一些好不好?

    刘和又对徐邈递出一叠蔡侯纸,然后说道:“景山,这段时间我已让人将马城内的各中作坊、商铺、流通货物种类进行了摸底和调查,纸上这些数目都是原始记录,我需要你帮我统计和归纳一下,最好是能够列出一张明细的表格,这样便于掌握和记忆。”

    当徐邈听到公子让自己做“表格”时,当场就懵了,表格是个神马玩意?我不是来协助公子处理军国大事的么?怎么干起户曹掾的活了?

    看到徐邈发懵,刘和心里一阵暗爽,一脸严肃地说道:“若是景山不熟悉如何画制表格,可以先跟子弃请教一二,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刘放在蓟城跟着刘和学习了一段时间,已经从最初的记忆数字符号、标点符号、运算符号,进展到了纸上演算和制表统计的程度,刘和让徐邈跟着刘放学习,既可以提高刘放继续跟着自己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也能让徐邈体会到什么叫做“本领恐慌”。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虽然汉代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体系,而且出现了《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这样在当时领先全世界的数学著作,但因为受到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士人们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将精力耗费在算学上,而是成天琢磨着儒家经文,一个个之乎者也的坐而论道,却在自然科学方面不屑一顾。

    刘和作为后来人,非常清楚数学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同时也清楚数**筹在军事、行政管理等众多社会领域内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引导和影响,逼着他们从皓首穷经这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行为中摆脱出来,把心思放到真正的国计民生上。

    刘和不仅要影响李严、刘放和徐邈这样的读书人,他还要逼着赵云、孙礼、夏侯兰这些武将也学习数**算方面的一些知识。

    为什么要让武将也学习数学呢?因为这个时代两军交战,都要排兵布阵,因此涉及到兵力优化配置和阵型排列的问题。

    如何优化骑兵、戟兵、枪兵、刀兵、弓兵、弩兵等各种兵力的配置比例?靠得是反复的统计比较和周密科学的数字运算!

    如何推演和摆设锥形阵、锋矢阵、雁行阵、蛇形阵、方形阵、圜形阵、八卦阵?靠得是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算!

    ps:很多书友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过年了吧?记得投推荐票哦!

第一三零章 神射

    刘放和徐邈一大早来见公子的时候,武者慕容平也背着他那张大弓来到了军营。

    昨夜众人拼酒,有好事的军中头目向慕容平叫板,要跟慕容平比试箭术和武艺,还设下了彩头,正中慕容平的下怀。在这个以世家豪族为主导的世道,练武之人想要出人头地,就得亮出真本事来,而较量武技便成为战场搏杀之外最佳的展示途径。

    史阿作为当时的赌约见证人,自然是要陪着慕容平一起来军营一趟的。前段时间,史阿十分“荣幸”地陪着公子下部队当兵锻炼,所以对于城中驻军的分布情况那是一个门清,直接领着慕容平来到了弓箭手平时练习射箭的地方。

    提出比斗的北门军司马昨夜返回营内之后,专门将手下几个军侯、屯长和队率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仔细挑选几个射箭精准的弓箭手,再挑一些厉害能打的的士兵,作为明日比试的“种子选手”。

    军司马如此重视此事,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输赢彩头那么简单。虽说约定的赌注是由公子“埋单”,那也要认真对待,万万不能输了北门营内数百兄弟的脸面,这里好歹也是大公子曾经“当兵锻炼”的地方不是!

    入得营内,比试所用的场地、靶标、箭矢都已准备就绪,营内的士兵全都披挂整齐地前来围观,一排排、一列列地围在四周,只等双方正式开始。

    北门军司马冲慕容平和史阿抱拳说道:“慕容壮士,史统领,今日比斗分作两场,第一场是比较射艺,第二场是比较近身搏斗之技,具体的规矩要求十分简单,就是看谁射得准、射得远,看谁徒手搏斗对付的人数多,不知可否?”

    慕容平和史阿一起点头,接受军司马的提议。

    “现在开始较量射术,请比斗双方入场!”

    “场外裁判”史阿一声令下,慕容平和四名弓箭手来到了摆放着长弓和箭壶的条案之前。

    “距离五十步,每人十支箭,二十息之内全部射出,以中靶数最多者胜出!”

    “比斗开始!”

    史阿话音刚落,四名弓箭手便迅速拿起条案上的长弓,非常熟练的从箭壶之中抽出一支羽箭,几乎不分前后的同时瞄准、上弦、射击……

    “咻!”羽箭破空之声响起,四名弓箭手准确命中靶心。第一轮箭矢射出,弓箭手们动作麻利地开始第二轮的取箭、搭弓、上弦,然后又一轮的射击。

    当四名弓弩手有条不紊地逐轮射击时,慕容平却连第一箭都未射出,而是拿着长弓仔细的弯一弯弓背、扯一扯弓弦,感受着长弓能够受力的范围,似乎并不急于射击。

    史阿刚才可是说的清楚,必须要在二十息的时间内将十支箭射出,否则就算失败。这也是弓箭手平时训练的基本要求,既要保证射击的准确性,也要提高射击的速度,否则如何实现战场上的“火力压制”?

    等到四名弓箭手射到第五支箭的时候,慕容平终于取箭上弦,开始了射击。

    等到四名弓箭手射到第九支箭的时候,慕容平已经射完了十支羽箭,将长弓摆回到几案上面。

    围观的士兵们刚才只看到慕容平左手稳稳的举着长弓,右手就像是从兜里取红枣一般,一支又一支的取着羽箭,中间根本就不带停顿的!

    能做这种高难度动作的牛人,不仅要手臂力量十分出众,而且还要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全凭多年形成的感觉,不用瞄准直接射击!换句话说,慕容平这是在玩“盲狙”呢。

    十支箭射完之后,负责验靶的士兵很快来到靶标前面,认真进行统计和报靶。

    “左一靶,十全中!”

    “左二靶,十全中!”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全中!”

    “右二靶,十全中!”

    慕容平面对的靶标,便是最中间的那个。

    五十步的距离,十全中,对于慕容平而言,实在简单。不过四名弓箭手能够做到十全中,倒也说明他们有些真本领。

    在古代,迈出一足称为“跬”,迈出两足称为“步”,有句名言叫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便提到了跬和步。所以说,古时的一步,其实是现代意义上的两步。而秦汉时期一步的距离被定义为六尺,当时的一尺约为21到22公分,所以汉末的一步约合现在的距离为一米三的样子。

    五十步的距离,差不多是六十五米,虽然看似不远,但要十发全部命中,却并非易事。因为弓箭射击不同于后世的手枪射击,不仅在射击稳定性方面差距很大,而且羽箭射出之后受到风力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偶然性因素大增。

    后世奥运会射箭比赛中,男运动员与靶面的最远距离为九十米,而靶标的宽度则达到了一点二米!要知道,运动员们使用的可是采用了高新技术材料的反曲弓,不仅蓄能更多,而且稳定性更加可靠,却还经常看到运动员将箭射到靶环之外的空白处!

    史阿接着宣布:“这一轮不分胜负,下面将靶标挪至八十步之外,同样是十支箭,三十息**完,比斗开始!”

    一息,便是一个呼吸所用的时间,正常人大约为四到五秒,三十息就是一百五十秒,也就是两分半钟。

    这轮比试,因为慕容平已经熟悉了比赛所用的这张长弓,所以动作很快,只用了不到别人一半的时间,就早早的将十支箭射了出去。

    等到其余四人全都射出箭矢,验靶和喊靶的士兵再次进场,不多时各人的成绩被喊了出来。

    “左一靶,十中六!”

    “左二靶,十中七!”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中八!”

    “右二靶,十中七!”

    这一轮,慕容平完胜!

    似乎已经没有继续比下去的必要了,不过史阿却又提议:“将靶标放至一百二十步外!这次比试,仍射十箭,时间不限!”

    一百二十步,便是一百五十六米,这已经是军中长弓平均最大的有效杀伤距离了,若是再往远了放,不仅羽箭会轻飘无力,而且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准确性更是会直线下降。所谓百步穿杨,就是指能够在这个射程上命中目标,可以称得上军中神射手了。

    听完史阿这话,慕容平拿起长弓,笑着说道:“史统领,待会若是我将这张弓拉折了,可别让我来赔!”

    史阿也笑着说:“尽管用力,军中有上等长弓数百张,不怕慕容壮士拉折了!”

    比试于是继续进行,围观的士卒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期待着接下来更为精彩的这一幕。

    “咻—!”箭矢破空的声音响起,却是慕容平率先射出了第一箭。

    因为距离太远,加之没有时间限制,所以慕容平也变得慎重起来,每射一箭之后,都会放下弓调整呼吸,恢复一些体力。至于两侧那四名军中射手,此时却是有些显出了疲态,都在勉力支撑。刚才的两轮射箭,已经耗费了他们不少力气,现在一下子上了最高难度,对于他们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

    时间似乎过得慢了许多,等到四名弓箭手全都将箭射完时,慕容平早就在一边跟史阿闲聊起来。

    验靶的士卒进场,喊靶的士卒却多了一倍,因为距离太远,他们只好采用接力喊话的方式,将射击结果传到前面来。

    “左一靶,十中二!”

    “左二靶,十中三!”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中二!”

    “右二靶,十中一!”

    这次的数据对比,差距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慕容平依然是十发全中,而四名弓箭手中发挥最好的仅中三箭,还有一人差点全部脱靶!

    不能怪这四名士兵射术不精,实在是这样的距离难度太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平时的训练要求。军中训练弓兵的考核标准是五十步命中目标为合格,优秀标准则是在八十步稳定命中目标,能在一百步的距离上命中目标,那就是最优秀的弓箭手,何况这次还是一百二十步的距离。

    弓箭手在步兵各兵种之中是最难训练的,训练一名合格的弩手,大概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而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至少需要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像今日参加比试的这四名弓箭手,都是从军时间长达七年以上,有着五年左右射箭经验的老兵。

    毫无疑问,比试到了这里,慕容平已经凭借惊人的射术毫无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