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148部分

极品明君-第148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至宣德九年到了北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他挚爱的航海事业上,变成了一名北京的工部官员,而在土木堡之战时,作为一名对于器械颇为精熟的工部郎中的尹伟也随大军前往,最后被俘,而最终,他为朱祁镇所解救。

    当时听闻尹伟居然是郑和下西洋时的一员时,朱祁镇足足呆了小

    半盏茶的功夫,之后,将这名已然意冷心灰,一心只想要回故乡的工部郎中给硬留了下来。

    当时,仍旧身为瓦刺战俘的朱祁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上他,但是朱祁镇却很清楚,这个家伙自己若是不留下,那就证明自己没有资格作为一位优秀的穿越者。在西方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自己目前所有的希望,怕是只能够寄托于他的身上。

    而至朱祁镇回到了宣府之后,与这位尹郎中多方面的深入交流之后,终于让这位尹郎中明白了朱祁镇的的确确有重建大明海事,扩大官方海贸的决心和勇气,这才下定了决心,效命于朱祁镇麾下。

    而这一次,正是出于他的建议,正为了宣府诸事,还有谋划重夺皇位的朱祁镇才意识到这个重大问题,于是,遣了这位原籍于南京的赵姓宣府吏员为领路人的队伍,赶往南京,以作布置和准备。

    而此时,距离第七次下西洋,时间过去了十八年,而距娄王景弘南洋归国,时间,刚好过了十六年……!。

第二百四十一章 哭笑不得的商税

    “夫君,大海之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身怀六甲,渐显丰盈,慵懒地倚在那水榭卧榻上,盖着一chuáng薄毯的钱一娘接过了shì女递来的羹汤喝了一口之后,好奇地向着那正在一旁,拿着一张纸在那教朱见深这小家伙折纸船的朱祁镇询问道。

    而那周妃一脸宠溺与骄傲之sè地看着虎头虎脑的朱见深在那笨拙地学着朱祁镇的动作,将一张好好的白纸折得歪七八扭的,至于那娜仁,这会子正拿着一把匕首,正在削制着一块块已然硝制好的牛皮片,然后用她那灵巧的手指,将那些削制好的牛皮片穿联在一块。

    这是她正在为自己的丈夫朱祁镇制作皮甲,作为一位草原上的女xìng,为自己即将出征的丈夫制作一套护身的甲具,是一种风俗,朱祁镇相劝无果之后,亦只能由得这位xìng格固执的郡主殿下。

    “自然是重要的,要知道,我大明如今南方商贸繁盛,便是利益于海事,不过可惜的是,朝庭开辟了海路,却一直未有大加利用,反倒是民间的商贾之士从中获利极丰……”朱祁镇终于折好了一艘小纸船,将那纸船交给到了一脸期待的朱见深的手中。

    小家伙兴奋地将那小纸船捧在了手里边,奶声奶气地谢谢父皇之后,在那周妃和万贞儿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水榭的前沿,将那纸船放入了水中,随着那万贞儿轻伸素手于那碧水之中轻柔地划动,那艘小纸船随着那划水而泛起来的涟漪,缓缓地晃动着,向着那池塘的深处摇摇晃晃地飘dàng而去,换来了朱见深兴奋的欢呼声。“父皇,你看船,船会自己游了。”

    “这孩子,这不是船在自己游,是你万姑姑的手dàng起的水bō,才把那船给推着走的。”周妃不由得捏了一把朱见深那肉呼呼的脸蛋,宠溺地笑道。

    “陛下,不是说藏富于民,则国泰而民安吗,莫非陛下觉得不妥?”钱一娘抚着那高tǐng如丘的腹部,一脸的好奇之sè,便是那万贞儿等人也都把注意力转了过来。

    “藏富于民,自然是好的,可是,百姓们不能以损坏国家的制度来获得财富,那样的话,国家的利益会受到损害。而国家是什么,是一个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或者说国家是一台机器。”朱祁镇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考虑了一番之后,将自己大脑里边关于国家的政治学知识,努力地转变为钱一娘等人所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

    “就像唐太宗所言,而百姓,是那涛涛的大河之水,能沉舟,亦能浮舟,而大唐就是一艘船,而这艘船,也同样可以用来借指大明。”

    “比如国家,也就是朝庭,需要有行使国家意志的权力的官员,还有保证这种权利的强制机关,军队、锦衣卫都是,另外,当然还有需要供养官吏和强制机关的捐税……”

    “国家是是依靠百姓才能够建立起来的,国家的强大与否,来源于百姓的供给和付出的多少,而国家不光是索取,也需要付出,例如给百姓予以保护,让他们能够平安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保证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其他人的侵害。

    而双方之间应该怎么处理互相之间的关系呢,靠的,就是律法,不论是朝庭,还是百姓,双方都皆须遵守,这样,大家才能够和平地共处。而当有一方破坏了这个规则,那么,就会发生动dàng……”

    “可这跟藏富于民有什么关系?”这个时候忍不住开口询问的,却是那正在行使起居郎的责任的钱钟,看到几双眼睛全都扫了过来,意识到自己突然打扰到了朱祁镇说话的钱钟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想要向朱祁镇请罪。

    朱祁镇笑着摆了摆手,继续言道:“看似无关,实则有关……”朱祁镇清了清嗓子之后,开始显摆起了自己来到了古代以来努力专研古代政治家们的经验和教训所获得的关于这一类的知识起来。

    自古以来,君主受命于天以治民;这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一贯思想。所以尽管孟子就此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可历代帝王中公开上逆天意的怕是没有一个;但是,下失民心者却大有人在。

    偶有既“敬天”又“恤民”的皇帝;就是百姓的万幸了。而朱祁镇的偏宜曾祖父的爹(这么说没错吧?)明太祖朱元璋即其一。朱无璋向来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谓:“民者;国之本也”;国家之所以发产生动dàng,那是因为百姓不安。

    朱元璋认识到安民乃求得天下大治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安民呢?“民窘于衣食或迫于苛政则逃”。朱元璋认为民之不安的原因有二:一为窘于衣食;二为迫于苛政。因此他特别重视“藏富于民”与吏治的整肃。谓:“保国之道;藏富于民。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系焉。”在封建社会里;“藏富于民”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衣食问题。

    朱元璋说:“为国之道;以足食为本”;“足衣食者;在于劝农桑”。故而针对当时“天下初定;民财力俱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采取调整土地关系;奖励垦殖荒地;兴修水利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藏富于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轻摇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强调要把赋役剥削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把百姓榨取得连kù子都要当掉,连基本的温饱都没有,那么,必然老百姓就会心生怨意,而国家的基础也就会开始产生动摇。

    所以,大明的国策一向就是轻摇薄赋,而由朱元璋至今,数十年过去了,大明帝国的人口数量,以及民间的富裕程度,几可与前宋比肩,但是,大明的税赋收入,却仍旧低得可怜,反正也就是两百余万两。

    可是,朱祁镇仅仅通过宣府一地的贸易,仅仅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获得了接近大明帝国一个国家近一年的税赋收入,从这一点上来看,朱祁镇这才发现,原来大明真的不穷。当然不是指那些从土地里捞食的农民们,而是指那些以买卖贸易为主业的商贾们,他们真的不穷。甚至可以说,富得流油。

    但是,大明对于商税的征收率之低,却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

    --------------------

    :啊啊啊,资料,让人发疯的资料,靠靠靠,明天再加把劲。RO!。

第二百四十二章 士人与商人

    大明对于商税的征收率之低,却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地步。因为,根据大明律: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之。

    起因自然是由于在明朝开国初期,商业被元朝掠夺xìng的破坏,所以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业免税。帝谕户部曰:“曩者jiān臣聚敛,税及纤悉,朕甚耻焉。自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

    而就算是征收,其征收的商税也很轻: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这句大明律,大家就知道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那就是说,只许低,不许收高于三十而取一的税率。

    而大明整个朝代,其农税大概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盐税大约占百分之十,另外皇庄以及各乱七八糟的收入加起来,大概占了约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十,就是大明的商税收入。

    说个简单点的比喻吧,大明立国数十载,至那永乐年间,郑和打通了海上的贸易路线以来,而且,经由大明之初,一直轻商税,使得大明的相当一部份地百姓,都投入到了工商业贸易中,这其中,当然不乏读书人。

    甚至可以说,大明的商业贸易的重磅,其实也就是掌握在那些读书人的家族手中。或者可以这么说,那些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勾结在了一起共同致富才对。明朝,官员不可收税,太监同样你想收也收不着,而进士和举人,同样也在免收税赋的范围之内。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读书人,你的家族做再大的生意,只要挂着你这位进士或者是举人的牌子,就可以明目张胆,并且合情合理的避税。

    另外还有一件重大事项就是明朝海禁,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防范的需要和经济上重商主义的考量杜绝贵金属外流,以及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在对外贸易上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sī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

    --------------------

    这也就是海禁的由来,海禁的主要对象就是是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此令于永乐年间伴随郑和航海,随着大明海防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禁令渐弛,最终曾告取消。但是,永乐年间,虽然开了海禁,却没有一个人拿出一个合理合规合法的章程来,告诉大家这海事该怎么做,该怎么贸易通商,该怎么征收税赋,这些,完全没有,以至于朱祁镇听到了罗亨信这位永乐年间就已经上班的老大臣地这番话之后,特别的无语。

    一个国家,既然要进行海上贸易,居然连个章程都没拿出来,甚至于连个试行条例也没有,这也实在是显得太瞎扯蛋了点。而且,至太宗亡故之后,海贸之事,自然更加地显得安静,或者说又仿佛被大明的官员们很默契地遗忘。

    总之,每年,海贸所获得的税赋收入实在是少得有些可怜,以至于让那数位大明天子都不怎么上心。

    更让朱祁镇遗憾的就是,大明朝的几代帝王,都没有想到,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去考虑,根据郑和下西洋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和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的海洋事业,没有将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转变为商业化、外交化的贸易和知识国家。

    徒自留下了蜗居、孤立状态的历史遗憾,否则,当重写世界历史。郑和的伟大不仅仅是传播了中华民族的“黄sè文明”,同时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蓝sè文明的崛起,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保障。而朱祁镇真要不抓着这一契机去做的话,那他除非是穿越的时候,脑袋让门缝给夹过还差不多。

    嗯,跑题了,再转回之前的话题,朱祁镇如果不是穿越者倒也还好,可他终究是穿越人士,当然很明白,也很清楚,现如今的大明朝已非是数十年之前的战火纷飞的时代,已经和平了数十载之久,大明的各个方方面面都获得了空前并且是飞速的发展。

    不但农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工商业同样如此,再加上大明朝立国以来,士大夫阶层与商人紧密地勾结在了一块,有了这一层的保护,更是让工商业以一种近乎肆无忌惮的夸张的速度迅猛地发展了起来。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可以说是建立在废墟上,但是经历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的和平时期的飞速发展,到了现如今,大明朝的繁荣程度,完全可以用世界第一来形容。

    想想后世,中华人民和共国建立五、六十年,就已经从一个近乎赤贫的国家,零九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三名了。

    而大明获得了近百年的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