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未来之隐士 >

第80部分

重生未来之隐士-第80部分

小说: 重生未来之隐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我知道,很多原始文明都有类似的远程攻击武器。”

    当辰取下兵器架上的弓箭的时候,不少对古文化略有研究人都略微放松了一下精神。

    远程武器的花样上比近战武器要少。

    然后他们就看到男神背上一桶箭,直接对准百米外的一颗树连发了三箭,三只箭都各穿过一片树叶钉在了树上,而且三支箭组成了一个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等边三角形。

    “哇哦!!”无论是网上的评论,还是现实中的忍不住惊呼,都让观看者们发出了只有语气词的惊叹。

    在精彩镜头叠起的现在,发一些“求当腿部挂件”“求当暖床工具”“献上膝盖”“想要给你生猴子”之类的话实在是太费工夫了,此刻他们一秒钟都不想把眼睛移开。

    要说也要等视频完了以后再说。

    光是这样就够了?男神还在不停的后退呢。距离够了以后,接下来的花样就更多了,连珠箭之类的都算是普通级别的。

    辰还把电影里的情节都玩出来了。一个铜板扔在一个陶壶里,眼睛闭上。

    把壶朝着天空一扔。对着壶就是一箭。

    箭直接射裂陶壶,箭尖穿过铜板的中间的方块,把铜板钉在了墙壁上。

    “这是特效?是剪辑?!”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还是不是人啊!”

    很好,辰,在你正式进化后,终于有人怀疑你不是人了。

    虽然你的确不是。

    辰一如既往的把挂开到顶点,像全宇宙展示了他完美到没有朋友的技术技能。

    更让大家崩溃的是,除了背景的那些特效外,剩下的那些动作在全宇宙的技术人员的分析以及检测下,都找不到半点剪辑的痕迹。

    也有人提出了,舜罗有超级主脑。

    然后果断被喷,你家才这么浪费的用主脑做这种剪辑特效(辰:……)。

    再说了,还是有人能做到的。

    辰的这些动作毕竟不是武侠小说中的招式,好看帅气但是也没超能到那个地步。

    哈特这样的普通人看着太极拳的时候,都忍不住手乱挥还砸了杯子。其他有底子的人自然是兴致勃勃的来试一试。

    不少人放上了自己的模仿视频。

    虽然能明显的看出和辰的差距,不过大家才刚开始学,相信勤学苦练一阵就会好的。

    “我只是开放了听力捕捉,然后计算了声音传播值,罐子的阻力值,以及各种摩擦系数……”

    辰表示虽然他是主脑,但是他绝对没有剪辑。

    “是是是,当然没有。”宁桦操控着电脑,配合着把辰拍下来的一个个动作编辑成视频教材。

    所谓正式教材,可没有之前他们准备得那么炫酷了。

    枯燥的蓝背景,没有半点音乐,不带多少声音起伏的讲解。

    除了要有连体动作,还得有分解动作,更得有错误示范。

    虽然说凡事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是架不住舜罗家大业大,星球众多。宁桦本来打算就想推广太极,再来罗汉拳,再来杨家枪等等……

    不过上头等不及了,简单粗暴的决定,一个资源星推广一个,现行发展起来,然后再进行融会贯通。

    华夏文明的推行,即现在基本上都是走“民众自发学习全力赞成,国家先一步培养专业高端学习人才”这样的两手抓路线。

    民众培养爱好,国家培养老师。

    现在宁桦弄出的标准教材,立刻会交给一些退伍军人、退役运动员、格斗爱好者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讨论。

    “现在你的人气都快赶超女神了,有何感想?”为了这份工作量,宁桦还是打着约会的借口请了几天假。

    现在宁桦的父母都认为小两口在隔壁星球看花展呢。

    这一次辰的亮相绝对劲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要求男神站到台前来,接受访问,参加访谈,至少要公布姓名,年龄,三围,爱好等等资料。

    我们不要再看着男神的脸对男神一无所知了。

    还有,太极中和男神对打的黑衣人,身材似乎也不错的样子,别遮遮掩掩了,一起亮相。

    甚至很多人把看不到偶像的不满宣泄到了宁桦的身上,认为是他嫉妒心太强,才拴住了男神,让他不公开露面。

    连卡卡特都忍不住通迅过来,委婉的问问那位高素质人才到底是谁。

    “感想就是……水墨画怎么样了?”

    “…………”乖乖哒的恋人学坏了怎么办。“辰,你这个转移话题的水准实在是……”

    “高?”辰笑着展开宣纸作画。

    随着宁桦的折腾,越来越多属于华夏特色的东西,慢慢的展示在了大家的面前。

    引起了尖叫,轰动,学习,认同。

    而说到华夏特色,第一时间被想起来的琴棋书画中的画,却搁置到现在,颇有点被遗忘的感觉。

    网上甚至有绘画爱好者左等右等等不到华夏绘画特色的时候,错误的认为,刺绣就是华夏的“画”。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偏偏还有不少人信了。

    该说宁桦的较为密集的连环轰炸搞得大家还没注意到这点吗?

    可水墨画的展现的确是宁桦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琴,他能记住音,然后让辰来一点点推衍。

    棋,他能记住规则,放出来,让爱好者们从零开始就可以了。

    书,他自己就学得书法,不说登峰造极,但是绝对是有质量有水准的。

    画,怎么办,不会啊!!!

    国画,基本分两种,水墨画和工笔画。

    什么?工笔画和宁桦现在学的线笔画很像?得了吧,工笔画也是用毛笔画的。线笔画靠得是五花八门的笔头,和精确控制流墨量的笔。

    更别说水墨画了。

    当年他学书法的时候,曾经也想过自己以后来个书画双绝,把这个想法对书法老师一说,换来一句。

    “呵呵”这位老师成功跨越十几年,领悟了“呵呵”的别样含义。

    不过呵呵完毕后,他还是敬业的解说了。

    “水墨画,是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黑、白、灰这样不同浓淡的层次。”

    老师的意思是,宁桦这个年代的小孩,能专心一样课外爱好就不错了,不要贪多。

    当年叛逆期提前的宁桦,愣是跑到隔壁兴趣班门口看国画班上课,看了老师示范,回去自己试了试以后,得出了一个国画比书法困难n倍的答案,然后知难而退。

    他写书法,老师指出的永远是哪里哪里用笔不多。

    隔壁国画班呢,还有水不对,墨不对,笔不对,构图不对,等等等。

    宁桦偷听了半小时,愣是没见那位老师一路指点有重复的。

    于是,现在怎么办……

    宁桦一直有用电脑努力合成出曾经看过的一些名画。

    弄得是很好看啦,但是大家都懂的,电脑弄出来的,精致有余,匠气十足。

    辰也试过,根据宁桦记住的几招笔法进行推衍,但是艺术类发展对于主脑来说,始终是巨大的软肋。进行速度十分缓慢。

    想古琴那样召集各方绘画名家过来?可是古琴我们至少给了人家琴、指法、琴谱。

    国画呢?给人一张电脑合成图,毛笔,墨,水,让人自由发挥?

    你连用几号笔都没说!

    这简直是拿专家们开涮。

    憋了那么久,依旧想不出办法来的宁桦,在这一刻彻底认输投降。

    问卡卡特?

    不不不,先问问科特斯教授吧。毕竟教授知道一部分“穿越真相”。

    “没有具体资料?”

    “是的。”

    “绘画技巧不知道?”

    “是的。”

    “画出来的结果却是知道的?”

    “……是的。”

    虽然他用电脑制作出来的名画看起来匠气,缺少水墨灵动之美,缺少韵味,缺少灵气,缺少各种东西。

    但是样子还是有的。

    “这还不简单,把样子公布出去,然后让人来研究呗。”

    “会有人来?”这回他拿什么来引诱绘画方面的专家?

    “不是说那些专家,画画和音乐课不一样。”音乐家经常会好几种乐器,他们的重点都在发出来的声音本身上。

    而画家却很少掌握多种绘画种类,通常是一条道路走到黑的。

    “我是说人,所有普通人。”

    宁桦瞬间眼睛亮了,直呼教授我爱死你了就挂断了通迅。

    “宁?”

    “知道了x知道了y,求问z是什么的时候,不知道答案,还不能一个个试吗?全宇宙有那么多人呢!”

    一张悬赏公告出来了

    华夏国画悬赏。

    如图,谁能用毛笔,水,墨还原出这张图。

    甚至是其中一部分,赏金百万。

第77章 五条决心() 
老规矩,简单的通告吸引眼球,下面的条条款款一大堆。

    细节的表示,我们土豪,我们有钱,但是不是所有人随便涂鸦几笔就能拿走钱的。

    另外,一时间没灵感的朋友们也别着急。

    图不只一张,华夏国画也是有不同的风格的。

    若问国画中最有名的是什么图?估计十个华夏人有八个第一反应是清明上河图。

    不过清明上河图的还原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宁桦选择了另一副名画。

    这幅图的名声完全比不上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五牛图这些能称得上是十大名画的图,但是绘画的人相当有名。

    提起绘画,这回是十个有九个人第一时间想起他——明朝著名书画家诗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

    回忆那段去博物馆蹭空调消磨暑假的岁月,到了书画展区,看着那些以自己的欣赏水平完全看不出好坏的名画的时候,第一个冲着谁去的?

    自然是唐伯虎。

    书画馆的工作人员恐怕被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唐伯虎的画在哪里。”

    倒不是来参观的人对其他书画家一无所知。

    宁桦第一幅贴出来的图,正是唐寅的《落霞孤鹜图》

    《落霞孤鹜图》描绘的是高岭耸峙,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下临大江。阁中一人独坐眺望,童子侍立,远处落霞孤骛,烟水微茫,景物十分辽阔。有诗句中描写的美感。

    宁桦顺便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美到让人沉醉的诗句很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还有就是水墨画中注重写意的韵味特色等等。

    对了,最后还附赠了一个投稿邮箱。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不是完整的想法也可以,拿不到一百万,若是给我我方研究人员灵感了,我们也会给予适当的奖金。

    宁桦还把他知道的几种最基础最简单的手法展示出来,作为抛砖引玉,方向引领,也作为已知答案,这几招已经不给钱了。

    除了展示笔法外,宁桦还用这几个已知几招最简单的手法,画了一个芭蕉小鸡图。

    芭蕉和鸡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国画启蒙班教得就是这个,当年宁桦趴着偷看的半小时就是教这幅图。

    含水量足的毛笔,圆润几下就是一只毛绒绒的小鸡,墨水在宣纸上微微化开一小部分自动变成了小鸡的细细绒毛,只要用细笔勾勒一个圆滚滚的肚子、爪子、眼睛和小嘴就成了。芭蕉同理,宛若刷油漆一样的豪迈动作,能让小朋友们轻易得画个大概出来。

    最后的成图效果哪怕是最糟糕,也至少能看出鸡和叶子,不至于太过打击小孩子自信。

    两张图放在那里,一个是轻易能掌握的,一个是让大家看着就觉得望之生畏的,对比还真不是一般的鲜明。

    不过宁桦在科特色教授的提醒下,弄出来的这一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效果简直好得不能再好。

    有人第一时间跳出来喷,舜罗的考古学家们果真都死光了,然后被一大波画家喷回去,这样才是对的!!搞文物的懂什么艺术!!!

    画家们的想法也果然和搞音乐的不一样,画家们选定了一种绘画方式后,就一个劲儿的突破自己绘画技巧,别的画都是用来补充自己的技巧的。

    历史上看到另外一种画法,惊为天人,立刻放弃以前所学,重新开始,这样的人有吗?有,凤毛麟角。

    现在的诸位画家们,就算再对华夏的水墨画感兴趣,也基本不会放下手中的画笔,最多是当业余爱好来插手一下,不会如同索密尔达大师一样,潜心研究和学习。

    而且各种艺术技巧是怎么来的?凭空掉下来的吗?还不是人创造出来的,在技艺“失传”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完全正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