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尾理论 >

第1部分

长尾理论-第1部分

小说: 长尾理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克里斯?安德森: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自2001年起担任美国《连线》杂志(Wired)总编辑。在他的领导之下,《连线》杂志五度获得“美国国家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提名,并在2005年获得“卓越杂志奖”(General Excellence)金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E书百科'esbaike。cm' 专业电子书下载站 本书仅供参考阅读;版权归作者所有。

  《长尾理论》曾经横扫全球,由此也引发了种种争议。有人认为长尾在传统行业中是行不通的;有人认为处于长尾末端的公司很难生存。《长尾理论》作者在这本扩容升级版中回答了这些问题。关于长尾的论战可以停止了!在本书中作者全新奉献了“更长的长尾“!从长尾的由来:为什么长尾是一种必然?到营销的长尾:口碑长尾实现不可能销售,充分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带领您再次考察长尾的三种力量,重新审视长尾九大法则。
  长尾理论无疑是当代商务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曾经,克里斯·安德森在《连线》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首次探讨了“长尾”问题,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文章之一,而《长尾理论》也以汹涌之势横扫全球。不论是关于长尾理论的溢美还是论战,都代表了其备受关注的程度。如今,关于长尾的一切争执都可以停止了!
  《长尾理论2。0》是克里斯·安德森对所有问题最明确的回答。在此书中,他详细阐释了长尾的精华所在,揭示了长尾现象是如何从工业资本主义原动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长尾现象虽然是明显的互联网现象,但其商务逻辑本身,却是从工业经济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网络只是把酝酿了几十年的供应链革命的诸多要素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了。同时,长尾理论转化为行动,最有力、最可操作的就是营销长尾,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理论将在不可能情况下实现销售。所有的行业都有无限多样化的顾客。品种多样化趋势推动了从机构到个人的权利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控制着网络对话的人不是营销人员,而是用户。营销长尾带来了可信任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众的意见,并最终影响到21世纪消费者的行为。
  建议所有的商务人士都仔细研读这本“杰出而又及时的著作”。长尾理论是众多企业成功的不二法门,它将改变企业营销与生产的思维,带动新一波商业势力的消长。而长尾理论的影响不仅限于企业战略,也将左右人们的品位与价值判断。大众文化不再万夫莫故,小众文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拥护者。唯有充分利用长尾理论的人,才能在未来呼风唤雨。 


  专家推荐序一 IX

  专家推荐序二 XIII

  专家推荐序三 XVII

  序言 XIX

  第一章 长尾市场 001

  技术正在将大规模市场转化成无数的利基市场

  第二章 大热门的兴衰起伏 017

  大一统文化只是例外,不是规则

  第三章 长尾简史 035

  从邮购分类目录到虚拟购物车

  第四章 长尾的三种力量 049

  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

  第五章 新生产者 057

  万不可小视数以百万计的业余生产者

  第六章 新市场 085

  从头部到长尾

  第七章 新时尚领军人 101

  如果蚂蚁也有扩音器,它们会说些什么?

  第八章 长尾经济学 123

  匮乏世界、丰饶世界与80/20法则的灭亡

  第九章 货架争夺战 149

  有限货架的世界

  第十章 选择的天堂 167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限选择的时代,而且这是件好事

  第十一章 利基文化 179

  长尾世界是怎样的?
  第十二章 无限的荧屏 195

  电视之后的视频

  第十三章 娱乐业之外 207

  长尾触角能伸多远?

  第十四章 长尾法则 225

  怎样创造一个消费天堂?

  第十五章 营销长尾 237

  如何在滞销市场中推销产品

  尾声 明天的长尾 265

  致谢 269 
  专家导读

  长尾理论阐释的实际上是丰饶经济学——当我们文化中的供需瓶颈开始消失,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每一样东西的时候,长尾故事便会自然发生。此前,大热门或者说大规模生产统治了一切。如今,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市场。大热门现在正与无数大大小小的细分市场展开竞争,而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多样化市场。根据流行度排序的顾客消费数据曲线表明,在曲线头部,几首大热门被下载了无数次,接下来,曲线随着曲目流行度的降低陡然下坠。但有趣的是,它一直没有坠至零点。在统计学中,这种形状的曲线被称作“长尾分布”,因为相对头部来讲,它的尾巴特别长。这便是“长尾理论”的来历。头部意味着单一性的大规模生产,而长尾意味着差异化、多样性的小批量生产。今天的市场上二者并存,但后者代表着未来。

  序言中主要概述了长尾理论的由来。

  追捧畅销榜是美国人的一种情结。我们的文化就是一场流行度大赛。我们被热门事物迷得神魂颠倒—制造它们、挑选它们、谈论它们,还要追踪它们的起起落落。每一个周末都是一场票房混战,每个星期四夜晚的电视节目都像经历一番达尔文进化论般的斗争:人们寻找最合适的电视节目,准备迎接周末的来临。这边,几首畅销单曲在收音机里热播不断;另一边,所有娱乐行业中的经理们都已忙得汗流浃背,因为他们在拼命地搜寻着下一个大热门。

  这样的世界是轰动效应创造的。伴随着那些票房炸弹、金唱片和两位数收视率,大众媒体和娱乐行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成长起来了。不足为奇,大热门已经成了一种透视镜,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洞悉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用那些名流显贵和流行产品来定义我们的时代—他们就像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一部分。好莱坞80年前就发明了造星的模式,现在,商业世界的各行各业都在打造它们的“明星”—从脚上的鞋子到饭店的厨师长,无一例外。我们的媒体整日沉迷于“什么热门,什么不热门”的问题。一句话,大热门统治了一切。
  但再稍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这种初现于战后广播电视时代的景象已经开始渐渐消退。简单点说,大热门的统治力已经衰退了。冠军仍然是冠军,但冠军光环下的销售业绩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辉煌。

  历史50大畅销唱片大多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录制的(比如老鹰乐队和迈克尔…杰克逊的唱片),但没有一张是在过去的5年中制作的。好莱坞票房收入在2005年下滑了6%以上,这说明电影院的观众正在减少,尽管人口仍在增长。

  越来越多的电视网观众正在被数百个各具特色的有线频道抢走。18岁~34岁的男性,也就是广告商们最理想的宣传对象,正开始彻底抛弃电视,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网络和视频游戏上。黄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几十年来一直在萎缩,若放在1970年,现在的一档最佳节目收视率恐怕连前10名都难以进入。

  简言之,尽管我们仍然对大热门着迷,但它们的经济力量已今非昔比。那么,那些反复无常的消费者们转向了什么地方?答案并非唯一。他们分散到了四面八方,因为市场已经分化成了无数个不同的领域。其中有一个巨大的正在成长的领域就是网络世界,但它也是一片无法看清的浩瀚海洋。网络上有数百万个终端,每一个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挑战着传统的媒体和营销逻辑。
  我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大众文化时代的巅峰期——20世纪70和80年代。那个时候的普通年轻人只有那么五六个电视频道可看,可供选择的节目寥寥无几,实际上每个人收看的节目都差不多。每一个城市都只有三四家摇滚广播电台,而且那些节目大多是专门播给音乐人听的;只有那么几个有钱的幸运小子能收集一些唱片——这在当时可是件时髦的事。

  我们只能跑到电影院里去看同样的暑期大片,从同样的报纸和广播中得到新闻。你若想走出主流世界,唯一的去处就是图书馆和漫画书店。仔细想想,我接触过的非大众文化只有两种,一是书籍,二就是我和我的朋友们瞎编乱造出来的那些东西,但这些无非是自家后院内的自娱自乐罢了。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我的青春期和本有什么不同。本是个16岁的孩子,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是独生子,父母是高贵的北伯克利山的有钱人,所以他有一台苹果Mac电脑,一部最新潮的iPod播放器(外加iTunes的每周限量下载 ),还有一群同样阔绰的朋友。就像他的其他同龄人一样,本从来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没有宽带,没有手机,没有MP3,没有TiVo,也没有在线购物。

  这种信息畅通的主要影响在于,人们可以不受限制、不加过滤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和内容,从主流文化到地下世界的那些最边缘角落,一网打尽。本的成长环境与我截然不同,任何传统的媒体和娱乐业对这个世界的控制程度都远不及我那个时代。如果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难以对号入座,那就换到本的角度上想象一下。他的生活现实就是我们的未来世界的写照。

  从本的角度看,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商业和非商业的内容以及业余创作都在争夺着他的注意力。他根本分不清主流热点和地下领域的区别—他只会从一个无限长的菜单中选择他所喜欢的东西,在这份菜单里,好莱坞电影和电脑玩家们自编自制的趣味视频并列一处,不分高低。

  本每星期只看两小时左右的普通电视节目,主要是《白宫风云》(West Wing,当然是时移电视③)和《萤火虫》(Firefly,他把这部已经停播的太空科幻剧存到了他的TiVo上)。他还把他用BT软件下载的那部日本动画片当成了电视节目,因为这片子最初是在日本电视台播映的(影迷们经常给它编入英文字幕)。
  说到电影,他倒是相当主流,因为他是个科幻大影迷。《星球大战》和《黑客帝国》是他的最爱。但他也看自己下载的电影,比如业余虚拟电影(machinima)和《星战后传:启示录》(Star Wars Revelations)这样的独立制作—这是一个星战迷自己制作的献礼片,那种美轮美奂的特效堪与卢卡斯的原作相媲美。

  他iPod上的音乐有些是从iTunes上下载的,但大多数来自他的朋友。这群孩子中谁买了CD,都会为其他人拷贝一张。本最喜欢的是古典摇滚,比如齐柏林飞船乐队(Led Zeppelin)和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乐队的摇滚。他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听广播—父母在汽车里打开收音机的时候。

  本喜欢看《星球大战》小说和日本漫画这样的东西,在这方面,网络漫画对他帮助不小。像他的几个朋友一样,他对日本的亚文化非常着迷,甚至于在学校里选修了日语。在我上学的那个时候,孩子们学日语是因为日本是个经济大国,他们觉得学日语有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但现在,孩子们学日语是为了自己制作动画字幕,好好研究一下日本的动画片,那些相对主流的译制节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

  本的闲暇时间大多是在网上度过的,有时候随意冲冲浪,有时候参与用户论坛的讨论,比如《光环》(Halo)游戏和《星球大战》的论坛。他对新闻不感兴趣,从来不看任何报纸和电视新闻,但是他却对Slashdot(计算机新闻网站)、Fark(怪诞新闻网站)这种另类网站上的最新科技和亚文化讨论着迷。一整天下来,他总是一刻不停地跟他10个最要好的朋友即时聊天。他不太爱发手机短信,但他的几个朋友喜欢。(经常出门在外的人更常用手机发短信,但在线即时发消息更适合经常待在家里的人。)他和朋友们玩电脑游戏,大多是网络游戏。他认为《光环2》非常酷,尤其是用户修改版。

  我怀疑,如果我再晚生25年,我的少年时光也会与本大同小异。我俩的青春期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选择的不同。我的选择局限于空中的广播信号,但他有互联网。我没有TiVo(甚至没有有线电视),他既有这些,也有BT软件。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日本漫画这种东西,更别说怎么弄到日本漫画了。本却驾轻就熟。如果我也能和朋友们在魔兽世界里建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