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把握价格趋势:下一轮商品市场 >

第14部分

把握价格趋势:下一轮商品市场-第14部分

小说: 把握价格趋势:下一轮商品市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食糖和乙醇产业的发展已经使得巴西在过去10年间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的净出口国,其出口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巴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橙汁和烟草的生产国,它的大豆、牛肉和家禽出口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巴西家畜产业的扩张也造成了亚马孙河流域森林的过度砍伐现象。巴西是世界第四大玉米产地,同时也是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巴西的农业地位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即美国把更多的耕地用来种植玉米,促使巴西农民种植更多的农作物以满足出口市场的需要,而这正是美国急于发展乙醇产业、拱手相让出来的。

    自1975年巴西开展《巴西全国酒精计划》(BrazilsNationalAlcoholProgramme)以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在巴西沿海的深海区域进行了大量的石油开采活动。这一举措使得巴西的石油进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80%减少到几乎为零。巴西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石油需求总量的85%,剩余的部分由甘蔗—乙醇来补充。石油开采和乙醇产业的发展使巴西实现了能源独立;这一目标是乙醇项目启动之初就树立了的,当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巴西食糖库存非常大,不过当时巴西的食糖产业比菲德尔·卡斯特罗统治下的古巴的产业规模还小。大约同一时期,美国也树立了类似的目标,可是现在离实现目标还相去甚远。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食糖与乙醇工业的发展(2)

    巴西乙醇项目的成功带来了弹性燃料车的流行,这种车辆可以使用汽油或者如乙醇一样的其他燃料。在有利的减税政策下,巴西的司机们很快就驾驶着弹性燃料车上路了。弹性燃料车不受起伏不定的商品价格的影响,就像有安全阀一样。弹性燃料车司机可以比较汽油和乙醇两者的价格,做出相对便宜的燃料搭配:如果糖类乙醇的价格高于汽油,那么就可以选择使用较多汽油作为燃料,这也会对糖类乙醇的需求做出调整,直到其供应增加、价格下降。为了确保乙醇的使用达到一定的量,巴西政府对乙醇在每加仑汽油中的混合比例做出了最低限度的规定。美国政府想要效仿巴西的做法,对E85燃料做出规定。

    巴西以农业“发电站”的姿态兴起,引发了一股新趋势——即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中国进口了大部分南美出口农产品。农业综合企业和农民为此趋势做出诠释,指出巴西有潜力生产更多的食品、乙醇和纤维制品。在农业综合企业看来,巴西大面积的热带稀树大草原式的灌木丛林地适宜于未来种植大豆和谷物或者放养家畜。对于环保主义者来说,这些灌木丛林地区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在这里可以生存4000多种不同的物种。以目前农业扩张的速度,按保护国际(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的估计,到2030年这里必需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环境问题还将时刻伴随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巴西灌木丛林地区和亚马孙河流域的环境的担忧,不大可能阻止巴西甘蔗和乙醇产业的扩大。和美国一样,巴西也出现了乙醇产业热,巴西甘蔗种植面积有望到2012年扩大300万公顷,也就是说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再多50%的面积。这种扩张主要发生在圣保罗州,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圣保罗市所在地,该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司机。沿巴西崎岖的公路开车驶往亚马孙河流域,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因此,按照计划发展乙醇产业并不会直接对亚马孙河流域的雨林造成破坏。

    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一道,在2000~2005年间成为最大的林区净损失国,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发展和木材需求的增加。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棕榈油的产量几乎是全球油料作物产油量的一半。每公顷棕榈树的产油量要多于其他任何油料作物的产油量,因而棕榈油成为生物柴油的最佳给料。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全球棕榈油增产的50%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将各自国内生产的大部分棕榈油都出口到了欧洲,在那里棕榈油被制成生物柴油。欧洲生物燃料生产商偏好棕榈油,因为同样1英亩土地上棕榈树的种子比油菜子多。油菜子是欧洲生产生物燃料的主要给料。黄灿灿的油菜花一望无际、绵延到天边,已经成为晚春时北欧田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田野风光增添了别样风采。然而,欧盟已经对生物燃料的生产做出严格要求,规定欧盟成员国必须减少碳排放量的35%,并且使用棕榈油这种“最佳生产方式”,因为欧盟已经认识到雨林破坏和农业发展(尤其是生物燃料)之间难脱干系。

    巴西对欧盟的这一新计划表示欢迎,因为这一计划有利于碳排放更少的糖类乙醇的生产。虽然巴西农民并没有像美国和欧洲农民那样得到那么多的政府补助,但是巴西作为世界食品摇篮的地位依然在稳固加强;当涉及农业贸易会谈时,这个事实给巴西赢得了相当大的政治支持。当就棉花补助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与美国针锋相对时,巴西就展示出了自己的这种影响力。这一举措迫使美国放弃了一项对于棉农的财政补助项目,美国棉农不得不从此把自己的棉花农场转为玉米种植地。巴西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加入20国集团,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的贸易会谈中,发出共同的呼声。

    无论如何,农业的主要任务是要为世界66亿人口提供粮食。目前世界的人口数量比20世纪60年代人口数量多2倍,而且据联合国估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有望达到82亿。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多以及多年来全球经济的迅猛增长,近10年来全世界的富裕程度也越发上升。这就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对食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世界耕地及牧地却受到了城市化和异常天气的威胁,洪涝干旱灾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土地工厂

    世界人口的增长给土地和资源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生物燃料的支持者认为,土地是足够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可以制造乙醇的作物的。这种想法源于人们长期以来把土地作为了众多产业的工厂。美国政府一向支持农业的多样化发展,美国农业部的印章上有这么一句话:“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设计于19世纪末的美国农业部旗帜上就印有这个图章。

    直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部才开始建立地区研究试验室,为农产品寻找新的用途。四个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的建立是对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农业化工协会做出的回应。亨利·福特和托马斯·爱迪生对农业部研究中心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农业部研究中心的目标是为农产品创造新的产业。福特是农业的热心支持者,他认为农民是他潜在的客户,要使农民买得起他的汽车,农产品就必须要能卖个好价钱。福特对大豆特别感兴趣,曾经有一部短片讲述的就是福特用斧子砸击汽车尾部的故事,通过短片,大家可以看到由大豆制成的汽车面板涂层在斧子的砸击下毫无凹痕。福特公司的研究人员还研制出用大豆制造的、用于汽车内部的合成毛料和面板。

    农业化工协会是在经济大萧条后建立起来的,它主要关注资源供给的独立性;这也呼应了同时代生物燃料运动的理念。农业化工协会宣称,“在国家周期性发展的过程中,国民会逐渐忽视自然法则……对于生活必需品的追求迫使他们回归土地,以重新获得生存的权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业和原材料的大规模投入,抑制了农业化*动实现崇高目标的可能性。近年来,自力更生的观点开始盛行。20世纪80年代末期,农民饱受高利率和低物价的打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丰富农作物、鼓励种植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987年,来自美国新农场和林业产品部门的一份报告建议,利用美国15亿英亩土地,也就是说美国耕地面积的近一半,一批新的农场产品和林业产品有望在接下来的25年内实现商业化。这份报告于1990年敦促国会通过成立美国替代农业研究和商业化公司的提议,以此来推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农作物的种植并帮助这些农产品走向市场。不过,美国替代农业研究和商业化公司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要求。10年后,国会停止了对该国有风险投资集团的资金支持,因为在对该公司的一次审计中发现,该公司的投资选择并不恰当,很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该公司和一家制造厂就淀粉制成的成人失禁护理垫意见相左。

    吸取美国替代农业研究和商业化公司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农业部创办了多个机构来推动农业新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是美国农业部最为重视的农作物,农业部旗帜上唯一印有的农作物就是玉米,足以看出政府对玉米的重视。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美洲的玉米(1)

    问题在于:玉米能满足所有这些竞争需求吗?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答案取决于天气和遗传。

    15世纪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前,生活在美洲大草原的印第安人根本不认识玉米。现在的玉米长得更高、种植密度也更大了,以便提高每英亩土地所能种植的玉米株数,这是几百年前的人们无法想象的种植密度。当然,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没有教会早期的美洲开拓者如何种植玉米,那么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哥伦布来到美洲是要探索新大陆、找寻宝藏的,但是我很怀疑他能否明白他要找的宝藏就是这些食物和纤维物种。玉米、棉花、土豆、豌豆、草莓和烟草都起源于美洲。

    不过,如今玉米的起源问题还备受争论,人们普遍认为玉米来自墨西哥,后来的几千年间在美洲大陆上广泛传开。玉米是从一种叫做墨西哥类蜀黍的野生植物演变而来的。这一演变过程是相当戏剧性的。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撰写的《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Germs;andSteel)一书中说,墨西哥类蜀黍作为粮食作物的价值并没有给采集者留下深刻印象:因为野生墨西哥类蜀黍的产量比野生小麦少,结的种子数量也比较少。要使墨西哥类蜀黍变成一种有用的作物,它在生殖生物学方面就必须发生变异……戴蒙德甚至指出,小麦和大麦的优点以及墨西哥类蜀黍的种植难题可能是新大陆和欧亚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野生植物到种植植物的这一转变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选种和新一轮种植。”英国伯明翰大学玉米进化学博士斯蒂芬·史密斯说。

    玉米、小麦和大麦都属于禾本科植物,这科植物还包括稻米、燕麦、高粱和甘蔗。一般认为这些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时间大概是在过去的5500万~7000万年间,也就是恐龙繁盛末期。

    穿越千万年的历史长河,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玉米来到了今天美国的西南部;到公元1000年的时候,玉米已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有所种植。遍布美洲各地的印第安人已经充分发展了玉米的种植技术,而且熟知玉米的多种用途,例如煮、烤、爆、研磨和酿造等。在哥伦布抵达美洲新大陆的时候,玉米已经成为印第安人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6世纪末叶,哥伦布在美洲登陆,后来又返航回欧洲,沿途哥伦布的船只就将玉米带到了欧洲、非洲、印度和远东的部分地区。哥伦布还把甘蔗带到了美洲大陆,种植在加勒比海的圣多明各。

    当英国殖民者在400多年前到达今天的弗吉尼亚州时,玉米并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东西。“1607年,伦敦公司派出的殖民者到达弗吉尼亚州,建立了詹姆斯敦市。他们对农业知之甚少,也并不感兴趣。他们来这里是想一夜致富的,指望伦敦公司为他们从英国运来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为了生存,殖民者不得不依赖当地印第安人部落——波瓦坦部落的帮助。我们应该重视在印第安人和殖民者之间早期的交换活动,因为这产生了今天的现代玉米产业。许多人都很熟悉迪士尼的一部电影——《风中奇缘》(Pocahontas),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当地的印第安公主和英国海军上尉约翰·史密斯之间的爱情故事。影片背景中就出现了印第安人的玉米田。然而,这个故事还有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的版本,这一版本不太为大家所熟悉。

下一轮商品市场 第二章 农业 美洲的玉米(2)

    接受玉米

    真实的约翰·史密斯背负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