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00部分

借天改明-第100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看看他们,见他们满脸疑惑的表情,奇怪地道:“流水线作业,就是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做出来啊。”

    钟进卫一点破,所有人都觉得形象,要真是这样的话,这效率确实很高。

    特别是徐光启,他是技术型官,对此更是有所体会。想起自己见过的一些器械,就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臣想马上回去陶瓷厂,研究这个流水线生产的方式。”

    崇祯皇帝看着徐光启有这么高的做事积极性,很是高兴,对他摆摆手道:“不急在一时,等明日早朝后你再去不迟。”

    钟进卫刚才顺口一说起流水线作业,觉得有必要强调下。毕竟,现在大明的作坊里,基本都是手工作业,还不能做到流水线作业。以后,社会的发展,流水线作业是趋势。

    于是,他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这流水线作业,很重要的。”

    崇祯皇帝一听钟进卫如此强调,就认真听着。

    “陛下,流水线作业,能明显提高产量。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流水一样,所有步骤都自动,原料进去,成品直接出来,中间不需要干扰,能远远不断的生产。另外一种是,把一个物体拆成很多小件,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个小件,所有人都完成后,成品自然就出来了。”

    徐光启若有所思,崇祯皇帝却对第二种有点不以为然:“钟师傅,你这第二种法子,还不如一个人负责一个,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件成品,这多好计算。”

    “陛下,错了。您听臣说。”也只有钟进卫会这么说话,也不怕得罪皇帝。

    不过崇祯皇帝显然不介意,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有何不对?”

    “陛下,比如一把枪,如果一个人负责造一把枪的话,他得了解并且熟练每个零件和步骤吧?”钟进卫问崇祯皇帝道。

    这不是废话嘛,不懂怎么一个人造枪。崇祯皇帝一边心里想着,一边按照惯例,配合钟进卫,点点头。

    “这种工匠不好找,也不好培养吧。还有可能其中一个零件不是他擅长的,会耽搁时间。但臣刚才说的这种,一个人负责一个零件。对比刚才的,就有很多好处。”

    “有哪些好处?”崇祯皇帝最喜欢问这句话了。

    “第一,一个人只负责一个零件,那么这个人掌握这个零件的时间,比掌握全部零件人的时间要更短吧?这样的人也更容易培养吧?”钟进卫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点点头,边上孙承宗和温体仁也在点头,不过被钟进卫直接忽略。

    “第二,一个人专门做一个零件,那么这人做这零件的本事是不是会越来越好?其实也不需要他有多好,只需要他按照零件的样本一模一样的做出来就好了。只做这么一个,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要求。”

    “钟师傅,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崇祯皇帝问道。

    “陛下,这在臣的家乡叫做标准件。如果每个人做的零件都是按照样本做出来,那么所有的零件都可以互换。从维护角度来讲,以前可能报废两把枪,现在因为零件都可以互换,就可能只报废一把枪。特别是在战场上,体现在后勤上或者更换的及时性上来讲,这点尤其重要。”

    “陛下,臣闻先秦就是如此做的。”温体仁听了钟进卫的解释,就向崇祯皇帝献宝。

    孙承宗听钟进卫以枪作为例子,更是心有戚戚,也对崇祯皇帝道:“臣以为中兴伯说的有理。”

    徐光启对目前作坊的工作方式是有了解的,已经有一些零件是这么在做了。不过这么做只是因为这些零件做起来比较困难,耗时,所以才有专门的工匠做。和钟进卫所讲的概念,相似却又不是。

    现在钟进卫强调了这个概念,徐光启像是被人打开了一扇门,门那边是他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发现了又一种做事的方式。

    其实说起来,钟进卫只是把后世的一点概念给提了出来。对明朝人来说,并不显得有多高深,就像一层窗户纸,轻轻一捅就破了。就如温度一样,他一说出原因,吴胜大马上就想到怎么去做。

    崇祯皇帝听完后就嘱咐徐光启要在工部贯彻这种思想,然后发现钟进卫眼中有血丝,就对钟进卫道:“钟师傅,辛苦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下。明天再和徐卿商量看怎么改进新式窑。”

    钟进卫其实是昨晚兴奋,睡不着,起来拉着顾百川和王鹏喝了一会酒,就睡的晚了。

    现在他见崇祯皇帝如此关心自己,也乐得回家休息下。有好几天没回去了,顺便回去看看崇祯皇帝给的铺面怎么样。

第152章 府内见闻() 
钟进卫由顾百川和王鹏带着五名番役护卫着,回到中兴伯府。

    门房已经换成了后来进府的彭老,是正在东厂训练的随从彭旺的老爹。

    彭老大约五十来岁,比较能看人,嗓门也大。于海宁作为管家,事情不少,就安排他接替了自己门房的事儿。

    彭老见门口是自家主人回来了,欢喜地迎出来。

    钟进卫翻身下马,对门房道:“彭老,府里人都在干嘛?”

    他在大年三十那天,和府里老人聊天时记住了彭老的名字,原因就是其嗓门比较大,一听就让钟进卫想起了孙承宗。

    “公子,于管家正在教府里的人读书写字,眼下快结束了吧。”彭老看时辰不早,已到午饭时间,就回答钟进卫道。

    “哦,我过去看看。”钟进卫很有兴趣。

    按照彭老的指点,钟进卫带着顾百川和王鹏走向大院的左手厢房。

    还没等钟进卫走到厢房门口,于海宁推门出来,发现了钟进卫。欢喜地道:“公子回来了?”

    钟进卫注意到他手上还有粉笔沫,就笑着问他道:“刚教完?”

    这时,从于海宁身后的门里出来一串人,个个手拿着一块小黑板。

    他们都发现了钟进卫,纷纷围了过来。虽然男女老少什么年龄的都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衷心地问候钟进卫。

    于海宁看看身边围上来的人,显而易见是刚教完,不过他还是回答钟进卫道:“公子,刚教完,连同今天一共教了六十三个字了。”

    “好,你们教了要学会。先去忙你们的吧。”钟进卫看看太多人围着了,就把他们都赶走了。

    待围观者的人都走了之后,于海宁把双手往后挪一点,互相拍拍,但还是有一些粉末黏在手上。于是,他对钟进卫道:“公子,您去堂上歇息一下。大舅子昨日来过,留下了一封信。老汉去洗个手,给您拿来。”

    伯爵府里对钟进卫的婚事都已知道,所以于海宁也知道阎应元的身份。

    钟进卫一听,大喜,阎应元已经来过了,连忙问道:“他人呢,伤势好了?”

    “看着无碍,说是回城外大营去了。”于海宁把知道的情况告诉钟进卫。

    “好,好,那我在堂上等你,快点把信拿来看看。”钟进卫吩咐道。

    “是,公子。”于海宁答应一声,赶紧去洗手。

    钟进卫刚到堂上,李思敏就拎着一壶热水过来倒茶,给公子和番役们都倒上。她自个的手看着还是有点湿,应该是一洗完手马上就过来了。

    钟进卫发现了这点,就问道:“这天寒地冻地,你怎么不把自己的手先擦干了?”

    李思敏一听,福了福身,然后理所当然地道:“公子救了我们,给我们安身的地方,还让我们识字。再不勤快点,奴家就没了良心。”

    说到这里,她觉得有点突兀,就连忙补充道:“公子别不信,府里的人,个个都是这么说的,您可以随便找个人问问看,都和奴家一个心思。”

    钟进卫笑笑,就没再说什么了。李思敏见公子没什么吩咐,下去重新换壶。这么多人倒一轮,水就差不多没了。

    顾百川笑着对钟进卫道:“属下观公子府上,朝气蓬勃啊!”

    钟进卫听了心里很美,正想谦虚几句,管家于海宁过来了,双手捧着一封书信给钟进卫。

    钟进卫接过一看,信封上就简单写着“公子亲启”。阿奇替钟进卫抄过不少奏章,所以钟进卫一下就认出信封上的字迹是谁的了。

    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拆阿奇的信,就问起于海宁另外一件事:“于叔,皇上赏赐的那件店铺怎么样?”

    于海宁一听,笑着答道:“公子,那店铺可是京师最热闹街道里面的黄金铺面。这店铺,就是有钱都难买的。”

    钟进卫一听,这么好的铺面,看来皇上是给了自己一只下金蛋的鸡,不错。

    “于叔,那这店铺适合做点什么生意?”钟进卫请教于海宁,毕竟于海宁以前曾经走南闯北的,又当过一家南北货的掌柜。

    “最赚钱的应当是高档的珠宝首饰,西洋奇珍,不过现在京师人心慌慌,怕是生意不好做。”于海宁发表自己的看法。

    “哦,人心慌慌,是因为建虏么?”钟进卫想着京畿之地的建虏不走,对商业的影响肯定是严重的。

    于海宁看看两边坐着喝茶的东厂番役,有点犹豫要不要说。

    钟进卫一看于海宁这架势,就说道:“于叔不要有什么顾虑,这里都是和我同过生死的兄弟,有什么就说好了。”

    顾百川早就看出于海宁是顾忌他们在,不好说。正想找个借口避出去,就听到钟进卫这么一讲,反而不好意思避了,就坐着只管喝茶,心里却是暗暗感激钟进卫。

    于海宁见钟进卫当着这些东厂番役这么说了,就只好开口,要不就落了公子的面子:“公子,最近皇上把那几个受贿的御史抄家了,又没给原工部尚书脸面,直接准了其辞呈。京师中的官吏都猜测皇上是不是要严查贪腐了,毕竟上次的城墙腐败案就有牵扯到原工部尚书。所以这段时间,珠宝首饰这类奢侈品都卖不动,没人敢买。”

    “哦,这样啊,那这个店铺,于叔先看着办吧。”钟进卫一时也不知道卖什么东西好,就把决定权直接扔给了管家。

    其实,钟进卫是不想赚灰色收入,他的精力集中在中兴大明,改变大明国运上面。钱嘛,够用就行了。要不,光是他参与政策制定这个身份,就能让他发大财,比如现在派人去低价收购一批未兑换盐引的仓钞,等产量一上来,马上兑换盐引一卖,就赚大了。

    “公子是否还没吃饭?”于海宁看看时间,估计了下,问钟进卫道。

    “是哦,没吃饭。给我们准备饭食吧。”钟进卫这才想起没吃中饭,就一边吩咐管家一边让他招呼番役们先去坐了,方便自己看情书。

    顾百川这些保护政要的护卫都是有眼力的,看钟进卫手里捏着那封信不放,脸色微红,就心知肚明了。也不推托,去隔壁先坐了等用餐。

    钟进卫等他们走了之后,才拆开信看了起来。信中其实没啥事,主要是阿奇知道了钟进卫遇刺,很是担心,嘱咐钟进卫出门一定要小心谨慎。然后又说了点阎家最近的情况,隐约透露出通州那边正在准备嫁妆。

    钟进卫看了颇有点感动,不是说信的内容,而是信中的字。阿奇知道钟进卫不认识比较复杂的字,根据她和钟进卫那些天的接触,她反而记住了一些简体字。信中一些字就是用简体字写的,当然,标点符号肯定是有的。

    钟进卫有点自责,后世的人追女朋友,写上个百八十封情书,一点都不稀奇。可自己从通州回来后,竟然一封都没写,也没想过阿奇会不会担心。

    于是,钟进卫先去书房,写了封回信,主要是汇报下最近的情况,特别说明皇上派了八名番役保护自己,再加上自己府上的六名带刀随从,人手上应该能足够保护自己了。

    钟进卫写完之后,才想起怎么送到通州去。不知道大舅子还回不回通州。等吃完饭,要不去趟城外大营,一是看望下大舅子,二吗,如果大舅子要回通州的,就让他把信带回去。

    吃饭的时候,钟进卫向顾百川提起,自己想去趟城外大营,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顾百川笑笑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中兴伯别忘了,您还是城外勤王军的监军呢,去了是应该的。”

    “好,那吃完饭就出去一趟。”钟进卫决定道。

第153章 已有改观() 
钟进卫在七名番役的护卫下,骑马过街,前往城外勤王军大营。路上不多的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低声猜测着他的身份和目的。

    一个路人甲低声对身边的路人乙说道:“你瞧,我家隔壁那个在工部主事府上当差的邻居没说错吧,东厂出来四处活动,该他们倒大霉了。”

    路人乙看看远去的东厂番役,幸灾乐祸地道:“活该,皇上早就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