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27部分

借天改明-第127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进卫一听这个老家伙仗着资格老,年纪大,胡言乱语,很是无奈,不过也让他感到老家伙的亲切,你要无厘头,那我厚脸皮好了:“你不说我还真忘了,你这里有纸笔没有,我顺便写封情书让大舅子带给我未婚妻好了。”

    孙承宗本来准备欣赏这后生脸红耳赤的表情,没想钟进卫这么回答一句,让他很是无语,只好问道:“说吧,找老夫到底是何事?”

    钟进卫的脸皮还有待加厚,没再嘻皮笑脸,他回道:“孙大人的兵书,我有些地方不懂,想当面请教下。”

    没想钟进卫如此认真学习他的兵书,孙承宗心里很是赞赏。他指着亲卫刚端上来的茶道:“来,边喝边聊,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尽管提出来。”

    钟进卫并没有去端茶喝,而是对着去端茶的孙承宗道:“孙大人,这兵书上所说的车、步、骑相配合,还配备鸟枪、佛郎机、三眼铳、火箭、火炮的,这阵势,对付没有火器的建虏是不是太复杂了点?”

    孙承宗一听,把手中的茶杯放了下来,看着钟进卫问他道:“哦,太复杂了?”

    “是啊,这些多配置,后勤压力就大了啊,还不如简单点的好。”钟进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看兵书时候的一个疑问。

    孙承宗点点头,钟进卫知道后勤这点可以看出来,他也不是一点不懂军事之人,于是,他问钟进卫道:“不知中兴伯以为,如何简单点为好?”

    “就火枪兵和长枪兵两种就可以了,最多加上一些骑兵保护侧翼,打胜的时候也可用于追击敌军。”钟进卫把后世看到的穿越书中,一种最普遍的虐虏方法说了出来,他看那些书都这么写,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钟进卫怕孙承宗听不懂,就进一步解释道:“长枪兵是用很长的枪,排成紧密队列,近战之用;远程则靠火枪兵,分几排,或者三段击也可以,对了,孙大人,三段击你懂不懂,我再解释下好了。”

    孙承宗一听,胡子一翘,打断道:“三段击从大明开国之初就有使用,你说老夫带了这么多年的兵,是懂还是不懂?”

    “啊,开国之初就有了?”钟进卫一听,傻眼了,这不是西方学来的战术么,后世不少人都认为火枪配上三段击战术,所向无敌。

    “洪武年间的黔宁王沐英首创三段击,大明火器部队一直有用此战术,其实这种战术,还有一名叫叠阵,主要用意都是一样的,即保持火力持续,只要带兵久一点的人都明白,战场上,没有人是傻子。”孙承宗考虑到钟进卫是海外归来的,对本朝历史比较孤陋寡闻,就给他解释了下。

    钟进卫听得无语,自己早该想到,论智慧,古人并不会比现代人笨,战场上生死攸关的事情,不会不加以改进的。

    孙承宗见钟进卫不说话,以为是自己说的重了点,就安慰道:“年轻人,了解的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你不是还没说完简单的战法吗,说给老夫听听,或许能指点一二。”

    “其实已经说得差不多了,火枪轮流远射,杀伤鞑子,紧密长枪阵再把剩下的鞑子捅个透心凉,接下来就是骑兵追着溃散的鞑子砍。孙大人,您,您说这么打是不是比兵书上说的要简单多了?”钟进卫被孙承宗打击后,说得有点不自信了。

第196章 救还是不救() 
“中兴伯真认为这样能对付得了建虏?”孙承宗的脸上带着一点玩味,问钟进卫道。

    钟进卫点点头,心里想着,应该可以吧。

    孙承宗一见,呵呵笑了下,然后说道:“你没上过战场,不知道兵卒没有依仗,直面奔腾而来的骑军时,需要多大的胆量方能站稳了而不逃。”

    钟进卫一听孙承宗的理由,舒了口气,还以为有什么致命破绽呢,他连忙道:“这个没问题,严格训练,逃着杀,勇者奖,赏罚分明就可以训练出来的。”

    “呵呵,就算中兴伯训练出来了你所说纪律严明的军队,你以为就能打赢无火器的建虏了?”孙承宗笑了。

    “西洋人都这么打的。”钟进卫心虚,就补充了一句。“那是西洋人蠢蛋。”孙承宗直接下了个结论,然后才问钟进卫道:“建虏要是前面推着盾车,挡你的火枪铅弹。弓箭手跟随盾车后面,抛射你的长枪阵或者火枪阵,再用跟随在后面的重甲骑兵近距离冲击,白甲兵随后跟上,你觉得你的阵法挡得住么?”

    “那,我的火枪兵能打掉盾车,他们不就冲不过来了。”钟进卫还想垂死挣扎。

    “棉被吸弹,建虏既然要对付火枪兵,往盾车上多加几床打湿的棉被即可,你能用火枪打穿几层棉被?”孙承宗毫不留情地再次问道。

    钟进卫听了哑口无言,呆在那里。

    顾百川和王鹏这些东厂番役并不是很懂战场厮杀之事,但他们看这一老一少的对话、神情,就知道中兴伯的说法不对。

    “老夫在兵书中所说的车、步、骑三者结合的战法,都是多年以来和建虏的征战中总结出来的。对付建虏,车、炮都是必不可少的。”孙承宗开始给钟进卫讲解自己的经验。

    钟进卫一听,收拾了下心情,认真听孙承宗说兵书。

    就在这个时候,亲卫进来打断了孙承宗的教书老本行,禀告祖大寿有紧急军情汇报。

    孙承宗一听,马上中断了教学,来到中军帐坐下,唤祖大寿进帐。

    钟进卫也是随着孙承宗一起到了中军帐,在他边上的监军座位坐下,想听听是什么军情。

    祖大寿带着两将入内,后面还跟着胡浩。

    他看多日未曾见到的监军也在座,微微一愣,然后带头见礼后说道:“本兵,监军,刚收到前方军情,末将不敢怠慢,带来夜不收当面向本兵汇报。”

    说完之后,他稍微一侧身,闪开一点,让孙承宗能看到他带进来的夜不收胡浩。

    钟进卫一见,是救他的那个夜不收,看神情,有点疲惫,想来是没有休息过。

    胡浩单膝跪地:“参见本兵,监军。”

    “是何军情,速速说来。”孙承宗沉声问道。

    “是。小人前往查探山海关附近的建虏主力,走至昌黎时,遇到七千余建虏攻打昌黎城,观旗号乃是攻打山海关建虏的一支。建虏已打了两天,未曾攻下。”胡浩简明扼要地先汇报了大概的情况。

    孙承宗眉头一皱,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道:“本官记得昌黎乃是一座小县城,并没有朝廷正规军驻守。建虏也未曾打下?”

    “本兵,末将也是不解,问过同去的其他夜不收,确实是还在坚守。”祖大寿开口确认道。

    “本兵,小人看见昌黎城头都是未着盔甲的乡兵在守着。”胡浩补充了一句,进一步说明了孙承宗没有记错昌黎的防守力量。

    “乡兵?”钟进卫有点不解,难道是民兵,大明还有预备役了不成。

    “乡兵就是战时组织起来的民壮,阎应元之前不是有当过民壮首领么。”孙承宗知道阎应元的事情,就拿他当例子解释给钟进卫听。

    “那就是说昌黎城的百姓基本是靠自己在防守了?”钟进卫一听,吃了一惊,问道。

    “监军,小人看见建虏攻城损失不少,对昌黎毫无办法。”胡浩说道。

    “哦,你起来吧,详细说说。”钟进卫不想让自己的救命恩人跪着,就让他起来说话,心里打算自己练兵的时候,把他弄到自己手下去。

    “是,监军。”胡浩起来后把那日见到的情况一一说给他们听。

    钟进卫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着,为他们能抵抗住凶残勇猛的建虏大军而为之钦佩。

    胡浩说完之后,孙承宗叹了口气。钟进卫一见,大为奇怪道:“孙大人,如此高兴之事,为何叹气?”

    祖大寿想着讨好皇上面前的大红人,就帮孙承宗解释道:“监军不知,建虏几次碰壁,昌黎又非坚城,怕是会全力攻打以报复之。”

    “本兵,监军,小人在回途之时,见到有三四万蒙古鞑子军队往昌黎而去,只是夜间所见,数目不能确认。”胡浩的话证实了祖大寿所言非虚。

    钟进卫一听,想着昌黎不就危险了,就赶紧说道:“那还等什么,赶紧发兵去救啊。”

    中军帐内的几个人都没有动,也没有说话,钟进卫看得不解,再次催道:“孙大人,快发兵啊,要晚了,昌黎怕是守不住。”

    孙承宗看着一脸焦急的钟进卫,叹道:“建虏势大,发兵去救昌黎,少了不行,多了就是决战之势。当下还未有决胜的把握。”

    “那就不救了?”钟进卫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在自己国家的首都附近,几十万大军就那么待着,眼睁睁地看着建虏屠城而不管?

    “监军,眼下保住京师是第一要义,昌黎只是小城,没必要冒风险。”祖大寿好心地解释下当下的时局。

    “什么,不去救,建虏是会屠城的啊!”钟进卫点醒不救的后果。

    祖大寿没有再接话,心里暗想道,谁不知道建虏是什么德性,让他们屡次碰壁,恼羞成怒下,不屠城才怪了。可建虏也不是第一次干了,要屠就屠了呗。

    钟进卫看看祖大寿,又转过去看孙承宗。

    孙承宗被他看得不敢直视,无论如何,平时都说当官为民,现在却因为大局放而不管,总归是理亏。

    钟进卫见他们的神情,他一下明白了。这古人的思想和自己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后世对生命的那种至高尊重。

    在他们眼里,昌黎没有重要的人物,比如皇帝,也不是重要的必救之地,比如山海关一样连接关内和关外的要道,所以他们不会不顾一切地去救援。

    钟进卫仿佛看到昌黎城,在多日的坚持之后,苦盼援军无望,被建虏攻破,绝望地倒在血泊中,重现当年的南京大屠杀一幕。

    自己不管么,就看着昌黎全城的男女老少都死在建虏的屠刀之下?不能救民于水火,那自己穿越回来的意义又何在?难道找借口说要救更多的人,要救整个大明,不能着眼于小处?

    不,决不能,那只是自己平日最为讨厌的政治家的一种借口而已。什么牺牲一部分人,是为了更多人,都是自私的一种借口。说这话的人,有本事是在被牺牲的一部分人里面,否则没资格说这话。

    那怎么样才能说动他们去救昌黎呢,钟进卫的脑子急速开动,想有什么办法能说得动他们。他本质上还是后世的所谓愤青,有自己的坚持,见不得不平之事。

    胡浩看钟进卫的一连串表现,心中顿时对钟进卫有了改观,中兴伯果然和一般的达官贵人不一样,一颗仁心,能为民所想,为民所忧。

    祖大寿身后一将是何可纲,那日他见建虏屠村的惨状后,就想找建虏厮杀,被祖大寿骂了幼稚。

    现在看监军为昌黎百姓这么着急,心中暗自敬佩,想着自己是不是该说点什么,挺一挺监军。

    忽然,钟进卫哈哈大笑起来。

    中军帐中的人一看钟进卫这表现,心想,难不成中兴伯疯了,这笑得是那一出啊?

第197章 不抛弃也不放弃() 
钟进卫大笑之后,冷然说道:“天朝上国的军队,个个明盔亮甲,人数比建虏还多,却被欺到了自家门口。不思进取,只知明哲保身,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如此军队,要之何用,我定当奏明皇上,减你等军饷粮草,免得白养了一群废物。”

    钟进卫说完之后,转头对着身后站着的顾百川道:“我们走。”说完就站起来准备走人。

    孙承宗一听,连忙站起来,拦住钟进卫道:“中兴伯休走,有话好好说。”

    这里的人,就孙承宗是最知道钟进卫能量的,不但皇上对他信任有加,连以后军队的规划,军饷都是他在捣鼓。

    虽然自己也得皇上信任,但这信任的基础是来源于钟进卫的举荐。如果自己和中兴伯发生冲突,非要在两人之间选择的话,他可以确定,皇上更信任钟进卫。

    而且据他的观察,首辅温体仁和钟进卫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还有东厂提督和钟进卫的关系也很好。不知不觉之间,钟进卫已是大明官场举重若轻的角色了。

    孙承宗不敢让钟进卫负气而走,不但是有钟进卫的威胁,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救不救昌黎百姓的这事是不能明说的,要这么让钟进卫走了,把这事往外一传,那些御史言官还不使劲弹劾,站大义名份上落井下石是他们最乐意干的,他们才不会考虑你孙承宗是在为大局着想。

    钟进卫并不是真心想走,孙承宗一拦,他就顺水推舟地站住了。但他还是带着怒气说道:“怎么好好说?昌黎百姓没有军队的保护,也不投降建虏,坚持抵御几万鞑子,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