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137部分

借天改明-第137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右两路兜过去,把那支明军驱赶过来,我大金军迎面而上,打他们个片甲不留。”

第212章 昌黎解围() 
蒙古诸部首领答应一声,正要离开时,几匹快马飞驰而来。

    他们以为是大金的探马又有情况报上来,就都留下来听听新的动态。

    谁知代善看见来人,眉头一皱,难道是皇太极来催昌黎的战事?他问来人道:“鳌拜,你来又有何事?”

    鳌拜心里也不高兴着呢,堂堂大金巴图鲁,最近就尽干些跑腿的事,不过他在代善面前却不敢无礼,在代善马前几步远的地方勒住马说道:“大汗有令,请贝勒火速领军回永平。”

    周围的人一听,都愣住了。要说来询问昌黎战事,看是否有攻下来,倒是合情合理。现在没想到,一张口就说要他们回永平去。

    代善知道事情有变,否则不会放过有损大金脸面的昌黎,让他领军回永平。

    只是不知道到底有什么事情,皇太极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果事情不是很急,就先灭了那支明军再回去。

    于是,代善拿眼看着鳌拜,问道:“何事要本贝勒马上回去,我这边也有事呢。”

    这大军动员也动员完了,正准备出击,你就让我不打了,回永平,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鳌拜看看那些蒙古首领们,并没有说话,只是拿出一份皇太极的旨意,上前递给代善。

    代善皱着眉头一边想着什么事情搞这么神秘,一边接过来打开看。

    那些蒙古首领们很好奇,到底皇太极的旨意上写着什么,虽然看不到内容,但都纷纷伸着脖子想瞄一下看看。

    内容不多,代善一下就看完了,然后脸上显出兴奋之色,这些天太憋屈了,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于是,代善当即下令军队转向,回师永平。

    蒙古首领们忙问原因,代善只说是好事。

    蒙古首领们看不用再打昌黎,又见代善脸上有兴奋之色,也就不再继续询问。他们知道,代善会说的话,就不会敷衍了,等到了永平自然就知道原因了。

    这支鞑子联军略微转向,往西北永平方向去了。

    何可纲大概在过去一个时辰之后,察觉到了鞑子的动静不正常,因为一直吊在骑军四周的大批建虏探马忽然都退走了。

    前军的曹文诏也感觉到了,跑来中军汇报这个情况。钟进卫听他们两人说了之后,猜不出来鞑子这是要干嘛。

    三人商量了下,要说鞑子是攻陷了昌黎城,所以丢下他们不管了,也不像。因为他们的夜不收每隔半日就会前往昌黎探听情况,之前并没有回报说鞑子有攻城的迹象。

    最后何可纲决定派出夜不收,寻找鞑子踪迹,否则不能安心。

    没过多久,之前派往昌黎的夜不收匆忙赶回,向何可纲禀告说鞑子大军拔营往这边方向而来。

    这点距离,鞑子倾刻就到。何可纲匆忙向钟进卫说明情况,骑军不能再绕昌黎而走了。

    鞑子拔营而来,昌黎暂时安全。五千骑军应尽速背离昌黎而撤。

    钟进卫也不是死脑筋的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何可纲的建议。

    于是,军令传下,骑军开始转向。

    就在这时候,又有夜不收快马回报,带回一个意外的好消息。

    鞑子大军中途接到命令,转向永平方向去了。

    钟进卫与何可纲以及曹文诏面面相觑,这鞑子是演的那出戏啊?

    何可纲当即决定,再派夜不收往鞑子大军撤走的方向搜索,免得鞑子杀回马枪。

    骑军不再背向昌黎而动,而是往昌黎东向行进,和鞑子大军保持一定的距离,等待消息的确认。

    一直到将近傍晚之时,才确信了鞑子大军真的是回永平去了。

    钟进卫听到这个消息,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这么一来不但救援昌黎的目的达到了,而且五千骑军基本没什么损失。此行算是很成功了。

    但鞑子为什么突然放弃攻打昌黎,明显来找自己这支军队麻烦的时候又突然放弃了呢。

    钟进卫一直骑在马上低头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何可纲与曹文诏来找他的时候,他才想出了一种可能性。

    “我猜,肯定是孙大人那边有动静了,所以鞑子才撤走的。”钟进卫把自己想到的可能性给他们两人说了。

    何可纲和曹文诏并不知道孙承宗态度的转变,所以事先没有往这方面想。

    钟进卫这么一说,他们再一问,才明白当日他们出营门的时候,孙本兵击鼓聚将是改变了态度,准备支援他们。

    两人马上肯定,一定是这个原因。

    找到了鞑子撤军的原因,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确认,他们还是松了口气,记起过来找钟进卫的目的,就问道:“监军,我们接下来是何去何从?”

    钟进卫看看天色,想了会,就说道:“鞑子虽然退去了,但我们没到过昌黎。为救昌黎而来,却不知道那边的具体情况,也说不过去。我们就去昌黎看看如何?”

    何可纲和曹文诏相互看看,觉得监军的这个提议有道理,再说现在鞑子退走了,去昌黎城也安全,就都赞成钟进卫的提议。

    五千骑军再次转向,往昌黎而去。

    这两天鞑子没有攻城,让昌黎县令左应选和守备石国柱都稍微休息了下,但还是能看得出两人的疲惫,都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此时,两人正在昌黎西城头站着,周围几步远的地方站着几个衙役,不让别人靠近昌黎城的两大巨头。

    左应选和石国柱正在讨论援军的事情。鞑子已经离开昌黎,援军仍然一直未曾出现,难道真的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在看不见的地方和鞑子大战了。

    如果这样,不知道朝廷的援军能不能打赢。两人讨论多时,也属于瞎子摸象,乱猜。

    最后,左应选看看天色,对石国柱说道:“天色已不早了,等明日鞑子还未曾出现的话,就开了城门,让百姓出去收集些物资回来,城墙下的滚木礌石也得清理下。”

    石国柱点点头,拖到明日再开城门,也是谨慎,他当然没意见了。

    左应选看石国柱也同意,就转身准备离开城头,回县衙去处理些民事。

    谁知他刚转身准备走的时候,石国柱忽然拉住了他。这个动作有点失礼,左应选诧异地看向他。

    只见石国柱用另外一只手指着远处道:“县尊快看,远处来的是朝廷援军么?”

    这么一会功夫,已经有隐约的马蹄声传过来了。左应选连忙转身看向石国柱所指的方向。

    是有一支骑军开过来,虽然天色已经有点暗了,但依稀还能看到那支骑军的一抹红色。

    大明尚火,因此明军的旗帜,军装都以红色为主。这点和鞑子的区别很大,所以很远就能区分开来。

    左应选毕竟是读书人,眼睛还没有石国柱好,只能隐约看到一抹红色。他还在猜测的时候,石国柱已经确定了,大声喊道:“朝廷的援军来了。”

    远处的马啼声已经惊动了这面城墙上的乡兵,他们也正在看,但没有石国柱对明军的熟悉,所以石国柱最先喊了出来。

    经石国柱这么一喊,也不知道这些乡兵是真看清了还是盲目相信石国柱,纷纷大叫朝廷援军来了。

    其他地方的乡兵,民夫最先聚集过来,有机灵的就去点了火把过来。

    这时,城里头也开始热闹起来,有些早睡的老弱被吵醒,然后热闹声中也有了他们的一份贡献。

    城头上的人看着那支军队有几骑跑在前面,最先奔近昌黎城。

    乡兵们看到是穿了明军服饰的骑兵,都在城头上欢呼起来,只有左应选和石国柱等人还沉着气,看着越来越近的那几骑。

    那几骑跑到昌黎城下后,勒马大喊,但被城头的声音掩盖了。左应选连忙传令噤声。

    然后,城头上的人听到了一个他们期盼已久的声音:“大明勤王军监军中兴伯钟进卫,带关宁军何可纲参将,曹文诏游击前来救援昌黎。”

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 
五千骑军很快跑到昌黎城墙下,何可纲和曹文诏簇拥着钟进卫来到军前观看他们舍命来救的昌黎城。

    钟进卫见过京师和通州的城墙,现在看到昌黎的城墙,觉得这城墙低多了。

    他一下觉得昌黎百姓了不起,领头抗虏的人了不起。

    守备石国柱对关宁军比较熟悉,看这支骑军,不管从那个方面都不可能是鞑子装扮的,就急忙告诉昌黎县令左应选。

    左应选急忙传令民夫去搬开堵在西城门的泥袋子,然后对着城外军前几个领头人物喊道:“下官昌黎县令左应选,城门已堵,请稍待片刻。”

    何可纲看看这昌黎县城这么小,就对钟进卫说道:“监军,这昌黎城容不下我们五千骑军。”

    钟进卫正在观察城头上那个绿袍县官,听何可纲这么一说,就转过头来看向他道:“那怎么办?”

    “得在城外驻扎了。”

    “好,那就城外驻扎吧。”钟进卫这几天跟着骑军走,也都习惯住帐篷了。

    于是,何可纲传令大军在城外找个合适的地方扎营休息。

    昌黎的人都涌到城西来了,城墙下是热火朝天的搬运工作,城头上是昌黎城的头面人物。

    他们中有的人还不时望望远方,看还有没有大军出现。有的却在点评城外的这支骑军,大声赞扬着这支骑军的精锐。

    左应选看到城外这支骑军自觉地在城外开始安营扎寨,不由得对那个监军和将领们的好感度直线上升,现在不扰民的军队不是很多见啊!

    何可纲先提出不进城,左应选却以为是监军的主意,让钟进卫在无形中占了一回光,形象又得到了提升。

    不过这也是钟进卫没有经验,如果他发现军队扰民的话,肯定也会阻止。

    人多力量大,城门洞很快就清理出来了。

    左应选怀着激动的心情,整理了下衣冠仪容,然后带着守备石国柱以及昌黎防御战中出力甚多的乡绅们步行出城门迎接。

    钟进卫他们就在城门口不远,看着城门被缓缓打开,然后一群人走了过来。

    钟进卫在穿越后一直和大明的皇帝以及高级官员接触,已经不是穿越前的纯屌丝了。再加上有后世的电影电视剧的一些影响,这时的他也不怯场,为表示尊重,翻身下马。

    监军这么一下马,其他人就不好在马上坐着了,也都下马。

    左应选看到一群军将还有东厂番役簇拥着一个年轻人,便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勤王军监军、中兴伯钟进卫。

    于是,带着众人走近钟进卫,然后深深作揖道:“昌黎县令左应选率昌黎百姓恭迎王师。”

    钟进卫没想对方一上来就是一个大礼,稍微愣了会,这场面没见过。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忽然他想起军训时的口号,于是,想说为人民服务。不过马上就想起不对景,别人也无法理解,匆忙间改道:“你们辛苦了!”

    说完之后,钟进卫觉得很得体,自己急中生智把同志们换成了你们,应变能力不错。

    左应选听到这个年轻人的话之后,直起身子看过去,见面前这个年轻人面色和蔼,并无一丝位高权重的高姿态。

    位居伯爵之衔,监军大明几十万的勤王军,兵部尚书兼阁臣的孙承宗其实都是在他的监督之下,不可谓权势不大。一般的人,都会微微有些得瑟,可这个中兴伯没有,左应选心想这中兴伯真是与众不同

    钟进卫也在同时打量这个昌黎县令,大约四十上下,中等身材,疲惫之中带着一丝坚毅,不是那种养尊处优的人。

    能在几万建虏大军的攻城中,领着一群百姓抵抗到现在,也真是一个能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没听说过他,看来历史埋没了不少英雄豪杰啊,钟进卫在心里想到。

    左应选身子一侧道:“请中兴伯入城歇息。”

    钟进卫看看面前的一群人,再往城里望去,在路的两边都已站着密密麻麻的人。

    忽然他想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群人,有如此的勇气和毅力抵抗住鞑子的攻城。

    于是,钟进卫缓步前进,慢慢地环视两边的每一个人。

    东厂番役马上散在两边,护卫着钟进卫,顾百川贴在钟进卫的身后,然后才是其他将领和昌黎县令等人。

    才走没几步,忽然有几个老人跪了下来:“恭迎王师,恭迎中兴伯!”

    之前的时候,城头上已经听到领头的是中兴伯,并传到了城中百姓的耳中。

    这几个老人知道是中兴伯领军前来救援,绝境重生的激动,让知道感恩的老人自觉地跪了下来。

    其他人一见,纷纷跪了下来,很快就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