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386部分

借天改明-第386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孙承宗那精神奕奕,腿脚有力地迈着步子,如果不是他那花白胡子,谁都不敢认为孙承宗已有六十八岁的高龄了。

    一进文华殿,孙承宗就看到不少熟面孔已在了。他也不管,直接上前拜见崇祯皇帝,嗓门一如既往地大。

    崇祯皇帝笑着抬手示意道:“孙师傅辛苦了,来人,赐座。”

    内侍很快就搬来一条凳子,让孙承宗坐下。

    等孙承宗一坐定,崇祯皇帝就带着点疑惑问道:“孙师傅,辽东巡抚不跟你一起来么?”

    “陛下,辽东巡抚在动身来京师前一日,感染了风寒,因此不宜再冒着严寒赶路,正在锦州休养。”孙承宗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拿出一份东西,然后继续说道,“此乃辽东巡抚的告罪书和军医出具的诊断,请陛下过目。”

    一边的内侍上前接过孙承宗手中的东西,然后转呈御前。

    崇祯皇帝并没有去翻看,只是有点担心地问道:“病情如何,严重么?”

    “陛下,军医说只要多加休息,注意保暖,按时吃药,应该会很快好的。”

    孙承宗的话让崇祯皇帝放了心,有没有袁可立,对于宁锦前线来说,是有很大不同的。

    他接着转向一边的钟进卫说道:“钟师傅,那就开始吧。”

    接到旨意,钟进卫就转身面对殿内的众多大臣,向他们说道:“今天的会,就是讨论反攻辽东的军事会议。因为这是从建虏造反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战事之一,很可能会决定今后几年内的辽东形势。因此,才邀请内阁、六部尚书和孙大人、辽东巡抚、登莱巡抚一起过来商议。”

    原本按照钟进卫的计划,第一时间不会这么快,第二也没必要搞这么隆重。可当他把作战计划向崇祯皇帝一汇报,崇祯皇帝就兴奋了。

    因为建虏和大明的战事,一直是建虏攻,大明守。虽然中兴侯在辽东取得了一次大胜,可那只是偷袭而已,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攻城略地。

    现在按照钟进卫的计划,那是迈出了反攻建虏的第一步。从钟进卫以往的战绩来说,是很有可能会成功的。

    因此崇祯皇帝一兴奋,便等不及了,又想让这次战事确保胜利,就开了这个扩大会议。

    文华殿内的人差不多都和崇祯皇帝一样,脸上露有兴奋之色。谁都希望能早点反攻回辽东去,以结束这长达三朝的战事。

    他们都看着钟进卫,静待他说出下文。

    内侍在这个时候,已经推了一个屏风到殿中间,上面挂着一副大大的辽东地图。

    钟进卫走过去,先从内侍手中接过一根细棍,然后说道:“目前各造船厂所完工的运输船,刚好能把五千新军都运到辽东去。下一批船只需要再等两个月以后,陛下的意思是不等了。趁着天气寒冷,建虏还不怎么活跃的时候发起战事。”

    对于这点,殿内的人都没有反对。能早打就早打,他们都很期待。

    钟进卫环视了下殿内众人,把细棍一指地图,然后说道:“此次战事的目标,经过斟酌之后,选定了海州卫。”

    殿内众人看着海州卫所在,忍不住开始低声讨论起来。

    孙承宗只是知道要对建虏发起一场大战,具体的内容并不知道。现在听钟进卫这么一说,他定睛看了下钟进卫所指地方,确信钟进卫没有指错,就大声地说道:“海州卫向西扼守辽西走廊,向北虎视辽阳,向南则可直航海上,朝鲜走陆路来大明必经过海州卫,因此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估计建虏至少驻扎了五千精锐。”

    他是大嗓门,又提高了声音说话,因此殿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些不懂兵事的文臣听了,都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中兴侯的第一战就定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

    兵部尚书杨鹤也接着孙承宗的话,发言显示自己的存在道:“孙阁老说得没错,在历史上,曹魏大司马司马懿就曾在此灭了公孙一族;唐太宗征伐高句丽,在打下海州之后,兴奋之余为之赋诗。”

    孙承宗等杨鹤一说完,便马上问钟进卫道:“中兴侯,就靠五千新军,能打下海州么,要多久能打下,万一还没打下海州,建虏主力前来救援怎么办?”

    殿内的文臣一听,不由得都点点头。孙阁老是知兵之人,一张口就能问出这么多问题来。

    他们听孙阁老的意思,这海州应该是很不好打。

    钟进卫听了孙承宗连续的几个问题,却也不紧张,微笑着回答孙承宗道:“如果光靠新军的话,原先有七、八成把握,但卢大人带来的消息,让我调低了胜率,因此需要求助于孙大人。”

    孙承宗一听,把目光转向他身后侧的卢象升,问他道:“是何消息?”

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 
卢象升见孙承宗相问,连忙恭敬地回答道:“下官前去收复各岛屿的时候,发现建虏并未有占领岛屿,只是破坏了事。另外岸上的兵力有所收缩,并没有年前那么多了。由此可见,建虏把主力缩回去了。”

    孙承宗听了,明白卢象升的意思是说,中兴侯攻打海州的压力将会增加。因为建虏缩回去的兵力越多,到时候救援海州的兵力将越多,这点毫无疑问。

    “其二,下官在收到中兴侯的传讯后,就去辽河探过一回,发现辽河右岸有建虏修建的堡垒,放置了投石车锁住河道。”卢象升继续说道。

    孙承宗点点头,这应该也是应有之意。建虏既然要扼守河道,必然不会放着辽河不管。因为从海上能通过辽河直达牛庄驿,而牛庄驿又离建虏重要的补给基地只有四十里路,骑兵半天可到的路程。

    他见卢象升已说完,便转向钟进卫说道:“建虏兵力收缩,辽河一线又有堡垒扼守河道。如此一来,恐怕中兴侯的新军未到海州,建虏的救援主力就已到了。”

    文臣们听到孙承宗得到这个结论,不由得面面相觑。虽然他们也认可新军的战力强大,但要是让五千新军去面对几万建虏主力,并且还在对方的势力范围,还有城可依仗的情况下打,这到底能不能打赢就是个问题了。

    要是这样都能打赢的话,新军都可以直接杀去沈阳算了。但这个答案,就是再理想化的人,都会觉得不现实。

    一时之间,文华殿内又响起了“嗡嗡嗡”地声音。那些文臣在互相交头接耳,重新评估钟进卫的作战目标。

    崇祯皇帝在上面见了,便咳嗽了一声,才慢慢止住了那个“嗡嗡”声。

    钟进卫一见场面静了下来,便回答孙承宗道:“孙大人说得对,按照建虏的布置,就使新军失去了突袭海州,甚至是突袭牛庄驿的可能性。没有这个突袭的优势,要想让新军打下海州,很有可能会和建虏的援军对上。这也是陛下想着趁早打,让建虏的反应没有夏日时候那么快的原因。”

    殿内的人见钟进卫也同意孙承宗的观点,不由得对这战事又减了一份希望。

    钟进卫看到了他们的面色变化,马上语气一转,给他们提士气道:“不过,就算是和建虏主力对上,新军也不会怕。在海州区域,离辽河登陆点只有四十里,到时候撤回船上,建虏便无能为力了。如此一来,新军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接着钟进卫说得话,让文臣们重新有了信心。只听他对孙承宗说道:“孙大人,我之前说减少了几分胜算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卢大人所说的两个原因,而是我对不惊动建虏的情况下,解决建虏堡垒的策略没有把握。这事从来没试过,如果能成功的话,就能达到突袭的目的。”

    孙承宗听到钟进卫竟然还有不惊动建虏,就能达到解决建虏堡垒的办法。不由得惊奇万分,因为他知道,那堡垒中肯定有烽火台。一打就会传讯千里,怎么会不惊动到建虏呢!

    于是,他把这个问题向钟进卫提了出来,并问究竟是何法能有此效果。

    钟进卫也不瞒他,当即向他说了自己的办法。孙承宗听得半信半疑,他问道:“他们真有此能耐?”

    钟进卫把双手一摊道:“我也不知道,因此没把握,所以才把胜率降低了。”

    孙承宗眉头一皱,姑且一试吧。他接着又问道:“刚才中兴侯说要向老夫求助,不知是何事?”

    钟进卫点点头道:“正如孙大人所说,新军五千人有点少。因为不但要打下海州,还要以守住海州为目标。因此,我希望关宁军能协助新军攻打海州,并驻守在海州,牢牢地钉上一颗钉子在建虏的眼皮底下!”

    关宁军虽然野战怂包,但守城是他们的强项。也因此,在打下海州后,由谁来驻守的问题上,他马上就想到了关宁军。

    钟进卫一说完,孙承宗就毫不犹豫地说道:“这个没问题,老夫回去后就可以安排此事。”

    “孙大人,如果可以的话,让辽东巡抚亲自领军。”钟进卫马上补充了一句。

    后世有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钟进卫对关宁军并不放心,因此点了袁可立的将。

    孙承宗人老成精,马上明白钟进卫话里的意思。他当即点头道:“只要他身体允许,老夫想着应该没问题。”

    崇祯皇帝看着两个亲信臣子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达成了一致,心中暗自点头。

    这样就最好了,协作方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也就不用自己出面,用圣旨的形式强制关宁军配合了。

    因为圣旨不是万能的,底下的臣子接旨之后,阴奉阳违的事情就没少做。这打仗的事情,要是稍微有点差错,后果就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钟进卫没注意崇祯皇帝,仍然对孙承宗说道:“对于如何快速攻下海州,我还有一个想法,需要关宁军配合。”

    “中兴侯请说。”孙承宗看着钟进卫说道。

    于是,钟进卫又把他想的计策说了一遍,其实还是老办法了,让一边的卢象升暗自发笑,中兴侯就会来这一招。

    孙承宗听了点点头道:“这个没问题。”接着,他又问了钟进卫几个问题,都被一一答复。

    最后他没有问题了,便看向崇祯皇帝道:“陛下,臣以为,此战值得一打。只要打好了,在几年内必然能把建虏赶回白山黑水去。”

    崇祯皇帝听得很高兴,他见孙承宗这里已经商议完毕,就问其他臣子是否还有什么看法。

    连最知兵,知辽事的孙承宗都没问题了,其他臣子自然就不会有问题。

    于是,崇祯皇帝脸色严肃起来,他做总结道:“此战对大明至关重要,六部务必把各自的事情做好,不得妨碍新军的出征。登莱巡抚做好牵制,关宁军出兵协同新军出战,不得有误!”

    “是,陛下。”所有人都站起来,面对崇祯皇帝齐声领命道。

第656章 第一次() 
辽东大地,覆盖着的冰雪刚融化掉,但气温比化雪之前感觉低很多,春风一吹来,格外的寒冷。

    位于辽河出海口附近的建虏新建堡垒中,大清早的就已有一人在巡视各处地方,显得格外尽心尽职。

    此人是建虏的一名老兵,在山海关前被火炮炸膛引发的火药爆炸而震聋了耳朵的额尔登布。原本他是因为耳聋的原因,从军中退了下来,从此与军功再无缘份。

    可没想到在短短一年内,明军就几次打败了建虏的军队,并且登莱明军变得格外活跃,战斗力还不俗。这使得建虏的兵力开始变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兴建各处堡垒,布置机动军队等措施,更是让奴酋感到手中兵力不够。

    因此,像额尔登布这样的退役老兵就被重新启用,还被任命为新建堡垒的堡长之一。

    额尔登布在庆幸自己又能赚军功之余,做事就格外卖力,以期获得上司好评,从而能更进一步,因为他缺钱。

    额尔登布站在堡垒的最高处,扫视着宽敞的辽河,但河面什么都没有。他这么勤快,其实不是认为明军能在这种鬼天气打过来,而是一种习惯。

    他站在那里,迎着寒风,想着自己的事情。

    原本额尔登布的财富已够他养老了,家中还有不少汉人包衣,过着地主老爷的生活,是何等的惬意。

    但没想到明军竟然会攻进大金腹地,幸亏自己还是有经验,见机不妙,逃得早,才没被明军抓住。事后他知道那些同伴都被手下的汉奴在盛京城下砍了脑袋后,暗自庆幸自己逃得快,同时对登莱明军和那明国的什么新军是恨之入骨。

    因此,他自从担任了堡长之后,使劲地折腾手下那些人,训练他们用投石车。

    还是因为建虏缺人的原因,因此堡垒中有一半是那些愿意剃发易服的壮年汉人,还有一半则是建虏中半老不小的一些人。

    额尔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