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借天改明 >

第40部分

借天改明-第40部分

小说: 借天改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都已说过多次了,最后还是这样,崇祯皇帝也很无奈。看他们那副一心为公,拼命的样子,就是给廷杖都不好意思的。

    解铃还得系铃人,崇祯皇帝知道钟进卫不可能就这么点主意,于是问他道:“钟师傅,对成阁臣的话有何话说?”

    “陛下,臣以为刚才的法子是最直接有效,操作简单的,所以先说了这个法子。不过好像刚才有人有误解。不是他们理解的要抄商人的家,只是由朝廷来统一分配急缺物资而已。”钟进卫回道。自己那个年代,曾经不就是有过这么一段历史时期来度过灾荒的么,现在好像除了温体仁,其他大臣都反对这个方法。

    崇祯皇帝一眼看见成基命又要出班,忙向他挥了挥手,然后对着钟进卫说道:“此法,确有不妥之处,暂不可行。钟师傅是否还有其他法子?”

    钟进卫见这个法子被崇祯皇帝和许多大臣否掉,也不着急,因为他就准备了后手,而这个后手才是他的重点救灾策略,只是第一个方法简单有效,就先说说看了,能通过就最好,通不过也无所谓。。

    “陛下,臣还有一个办法,只是麻烦一点。”

    温体仁想起第一次见到钟进卫的时候,他对当今时弊侃侃而谈,一幅胸有成竹的情形,脑中顿时一亮,原来这小子是还留有一手的啊,这个应该才是他的真正解决策略吧。不过自己也没损失什么,为他打上一架,落个人情不说,在圣上面前,还显得自己孤而不党,绝不苟同于那群尸位素餐之人。

    崇祯皇帝微微颌首,这才是朕印象中的钟师傅嘛。之前那个主意,稍微经历过世事的人都知道不可行的。要是只查抄其中一、两个富商的话,说不定还行,全京师一起抄了就骇人听闻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过的事情。

第54章 红会雏形() 
“陛下,臣的法子是群策群力,君臣一起,共同度过此段困难时期。”

    “如何做法?”

    “第一,以朝廷名义出面向京师所有人等,包括士、农、工、商等等阶层,说明朝廷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难民营百姓处境之艰险,号召京师所有人等,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同帮朝廷,帮难民渡过这一关。”

    “陛下,此举有损朝廷脸面。”成基命又出班奏道。

    崇祯皇帝没理他,脸面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崇祯皇帝分得很清楚。他对着钟进卫道:“钟师傅,请接着讲。”

    “第二,可以由朝廷出面,一方面统计难民中能做工之人的名单以及所干之活,另外一方面登记京师中开春所需用工的人家以及所需何种用工,然后进行匹配,让开春后用工的人家提前和对应的难民签订用工合同,哦,契约。先行帮难民渡过这个严冬,后面以工代还用工人家前期之付出。当然,朝廷要是有能力,也可以给用工人家以部分补贴,或者给予其他政策优惠。”

    “还有么?”

    “第三,如果没有用工需求的人家,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捐款,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实物,比如吃的,穿的,等等。”

    “义捐之物是由谁来收,怎么样确保能到所需之难民手里?”温体仁出言问钟进卫道。

    崇祯皇帝很欣喜的看到温体仁是出言提问钟进卫方法中的漏洞,以便此法能完善,而不是像一些人一样只会反对,攻击。

    钟进卫看看脸上带着赞许提问的温体仁,微微点了点头,表示了解:“可有朝廷组织专人接受,帐目要透明,定期公布,比如一天一公布,要使捐助之人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的捐款去到哪里。最好是有另外部门的人再对此接受捐款的组织进行监督。”

    钟进卫此法只是让朝廷出面做个牵头,让百姓成为赈灾主力,对于在场的这些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比起上一个法子,有天壤之别,自然就没有人反对了。

    因此,钟进卫的话一落,没有一个人出声,文华殿一下又安静了下来。

    崇祯皇帝一看终于有个群臣都能接受的办法了,心里也喜欢,看看下面,问道:“诸位臣工,可还有补充?”

    静了一会,还是管兵事的孙承宗出班了:“中兴伯所言用工之事,非是所有难民都有此能力来出工,对于那些老弱病残之人该如何安置?”

    “这个,我想,该大家出力了,京师那么多官员,勋贵,每个府认领几个养着,做做力所能及之事,应该没有压力吧?陛下,您以为呢?”

    “钟师傅说得正是,朝廷的难处,诸位臣工该心知肚明,先是百姓已经出力,如若诸位臣工只在一边看戏,百姓没意见,但朕绝不会答应!”说到后面,崇祯皇帝提高了声音,顿时,绝不会答应的话语在大殿内回荡,好像重复了几次。

    崇祯皇帝又想起一事,补充道:“朝廷如此困难,以致让百姓出力救灾,谁要还是在此期间奢侈无度,朕绝不会轻饶!”

    崇祯皇帝说得坚定有力,决心表露无遗,底下的臣子一时不敢出声,更不敢反对。

    过了一会,还是温体仁出来奏道:“陛下,寺庙道观,在平日里并不用缴纳赋税,可令其也必须认领老弱之人。”

    崇祯皇帝点头。然后问道:“诸位臣工,可还有何言?”

    “陛下,认领之事,可有期限?”底下辅臣李标问道,他的意思是总不能养一辈子吧。

    这个不用钟进卫来回答,崇祯皇帝略一思索,然后说道:“待到明年天气转暖,建虏退去为止。”

    崇祯皇帝说完后等了一会,没再见还有人说话,就做了结论:“诸位臣工既然不再有意见,那一起议一议细则吧,钟师傅,你来牵头。”

    钟进卫见崇祯皇帝点了自己的名,也没什么不满,主意是自己出的,当然由自己来牵头了。

    于是,他奏道:“此法有几个关键,第一,给京师百姓的布告由谁来写,怎么写。第二,接受捐款的组织由谁来牵头,如何运作,又由谁来监督。第三,被雇工人和被认领之人是否会被非人待遇问题,由谁来跟进监督。”

    崇祯皇帝点点头,问钟进卫道:“钟师傅以为呢?”

    钟进卫有点不好意思道:“陛下,臣不善于写布告,这个,真写不来。”

    崇祯皇帝心里暗地好笑,却也没有露出来,而是转头问道:“哪位臣工来写此布告?”

    温体仁看看左右,复出班奏道:“臣愿写。”

    崇祯皇帝点点头:“甚好。”然后看向钟进卫,意思是这个写布告的问题解决了,你接着讲吧。

    “这个接受捐款的组织,臣建议让锦衣卫来做,东厂进行监督。”

    什么,这两头猛虎才关进去没多久,怎么能放出来,底下的大臣这下沉不住气了,纷纷出班进行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厂卫凶悍,此细腻工作恐不合适。”

    “陛下,我们工部来组织此事就可以了。”

    “陛下,户部来组织此事真好合适。”

    “陛下,可由都察院进行监督。”

    “陛下,。。。。。。”

    一时之间,群臣纷纷出言献计献策,其中心思想就一个,厂卫还是继续歇着吧,这事我们自己能干,不敢劳驾。

    这个时候,孙承宗,温体仁也都没有跟他们打对台戏,一旁默认以观。

    东厂厂公王承恩站在边上看着这群文臣汹涌的反对潮,恨得暗地里咬牙切齿。

    钟进卫一看,东厂和锦衣卫重新出山的阻力不会小啊!

    崇祯皇帝也皱着眉头考虑这个问题,任凭底下闹哄哄的也不恼,就自己在御座上想着。

    过了一会,崇祯皇帝敲了下御桌,然后道:“朕意,让户部派专人处理此事,都察院派御史监督。”

    听崇祯皇帝这么一说,群臣都松了口气,纷纷赞扬皇上圣明。

    这下,钟进卫想不明白了,怎么崇祯皇帝也不同意把厂卫重新放出来,一会得再跟他仔细聊聊。

    有了定论,殿上渐渐的安静下来,第三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钟进卫根据第二个问题的结论,就直接说让御史跟进得了。其他人等自然就没意见了。

    这个问题讨论完毕,天色也不早了,崇祯皇帝准备休会,群臣也准备回家。

    钟进卫一看这形势,一下急了,大声喊道:“大家等等。”

    崇祯皇帝和群臣一听,都看向钟进卫,不知道他还有什么事情。

    “陛下,此事要去落实,至少要等明天,要有成效,至少还有几天时间。我们能等的,难民营的难民等不得啊,你们是没见到,一车一车的尸体拉出去火化。多一天时间,就要多死一些难民的!”钟进卫说着说着,眼前就出现了平板车上叠着的尸体,不由得说话声带着一点悲凉。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不由一愣,亏了自己自喻为爱民如子,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微微有点脸红,不过他坐在上首,底下的人也看不大清楚。

    “朕险些忘了,钟师傅,可有良策。”

    “陛下,可以让户部把赈灾之粮食,火炭等物,两天并作一天用,把计划后面用的都先用了,让难民能吃饱,火炭多烧点,晚上少挨点冻,尽量多活一些人。”

    “户部尚书。”

    “臣在。”毕自严出班。

    “钟师傅之话可听到了么?”崇祯皇帝看着这个老臣子道。

    “臣想马上就去办。”毕自严躬身。

    “甚好。”

    毕自严得到准许后,后退几步,然后转身大步而去,今天之事让他感叹良多,这么多进士出身的朝廷栋梁的忧国爱民之心,比起一个刚从海外归来的年轻人,真是自愧不如啊!

    “钟师傅还有何事?”崇祯皇帝等毕自严走了之后,又问道。

    “没了。”钟进卫道,其实他还有事,只是想单独和崇祯皇帝谈。

    其他人见钟进卫终于没事了,都松了口气,这才散会离去。就钟进卫和温体仁还留在大殿上。

第55章 白话() 
等殿内的大臣都退出去之后,钟进卫对崇祯皇帝道:“陛下,臣还有事情想跟您说说。”

    文华殿内就只有温体仁了,他是少数知道钟进卫来历的几个人之一,所以钟进卫的说话方式他是一点都不奇怪。

    崇祯皇帝罢罢手道:“钟师傅先等等,让温卿先把布告赶出来,饥民待脯,刻不容缓。”

    钟进卫一听,脸有点红,亏得崇祯皇帝分得清轻重:“臣差点忘记了,幸好陛下爱民如子,时刻记得。”

    崇祯皇帝笑笑:“不是钟师傅提醒,朕那还知道朕的子民在京师都徘徊在生死一线。”

    说完后,不再跟钟进卫客套,让内侍搬来案几以及准备文房四宝,以便让温体仁能尽快出布告。

    温体仁也没和他们闲聊,而是趁着这个间隙在做构思,钟进卫一下无事,也就发挥国朝人的特色,过去看热闹,看看温体仁怎么写布告。

    待磨好墨之后,温体仁右手抓笔,左手捋住右手袖子,直接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了起来。

    钟进卫好奇的伸着脖子看了起来,繁体字大体上还是能看懂的。

    夫建州本属我夷,今敢冒天颜,犯我京畿之地,致使地方遭蹂躏,生灵罹汤火,疼心切齿。然国帑匮绌,无力赈灾,。。。。。。

    “等等,等等。”

    温体仁正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写着,没想钟进卫在一边叫起来了。

    崇祯皇帝在上面埋头批奏章,听到声音就抬头看过来。

    温体仁和殿内的内侍也愕然的看向他。

    “中兴伯,可是认为老夫写岔了?”温体仁问道。

    “不是,不是。”

    “那可是老夫这手正楷写的不好?”温体仁疑惑了,内容没问题,那应该是字写的不好了,但好像不可能吧,自己的字可是有名声的。

    钟进卫心道,要您老人家那字都写的不算好,估计也没人能写的好了:“也不是。”

    “那你是什么意思,老夫不明白了。”温体仁也不写了,搁下了毛笔看着钟进卫。

    崇祯皇帝听着他们的对话,也颇觉奇怪,就起身绕过御桌,过来察看温体仁写的布告有什么玄虚。

    崇祯皇帝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就对钟进卫道:“钟师傅有何想法,速速道来。”

    钟进卫这个时候,可不敢学着后世道:“你猜!”而是规规矩矩的给他们分析:“陛下,臣以为这个布告是发给全京师的老百姓看的吧?”

    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点点头,是啊,这有什么问题么?

    “全京师的老百姓都认识字,文学功底都不错了?”

    这下,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摇了摇头。虽然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京师老百姓的识字率应该只比江南地区差点点,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