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262部分

医匡九合-第262部分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良你要知道,攻城的话咱们伤亡太大,而野战则是我军以重击寡。扬长避短,才是行军打仗最最重要的方面,而无需拘泥于教条。如何让敌人放心大胆地前来兔儿屯,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高元良神情一凛,显然明白了张力的用意,不由得连连点头,钦佩地道:“末将受教了”

    顿了一顿,高元良接着道:“大人,这次咱们伪装成东江镇总兵官黄龙的溃军,还专门炮制了一口棺材,说是装着黄龙的尸首鞑子最重视高级将官的首级,那金州卫城的守将肯定会倾巢而出呢毕竟这里的东江镇溃兵都是些孤军,没有任何外援,鞑子也不会想到竟然有人会登陆辽南”

    张力淡淡一笑,小声地道:“以利诱之,十事成。为人、做官、打仗,都是如此以后你要牢牢记住这一点,善加运用,同时也要警醒自己,不可被敌人所诱”

    “末将明白了”

    两人正在说话之际,突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张力和高元良立刻迎上前去。果不其然,马上之人正是斥候队长夜生。

    夜生拨马来到张力和高元良身前,翻身下马,行过军礼之后,急促地道:“大人,金州卫城的鞑子果然倾巢出动,人数约摸在两千多人”

    张力微微颔首,而高元良在一旁则更是万分钦佩若是在虎牙屯设伏,鞑子肯定不会倾巢而出

    张力眼睛中一抹精光掠过,平静地道:“真奴多少人二鞑子多少人”

    夜生连忙回答道:“真奴约摸三百,领头之人看装束应该是牛录额真,想必是他那个牛录全数出动了。二鞑子约摸有两千之数,领军的是李达明,此人属下认得”

    张力微微有些诧异,脱口而出道:“你认得”

    夜生点点头,道:“以前他来宁远卫城打过仗,乃是汉奸李永芳的侄儿”

    张力冷冷地道:“数典忘祖之辈自作孽,不可活”未完待续。

    。。。

    。。。

第365章 善后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在睡梦中被一声“不好了,万岁爷杀人了”惊得跳出了被窝,飞快地奔到御书房的时候,鞋子甚至都只穿了一只,衣扣也没有扣全,大口地喘着粗气。

    当王承恩冲进御书房的时候,通红的脸却又顿时变得铁青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血淋淋的现场,他几乎腿一软就要跌倒在地。

    皇宫中打杀太监宫女那也是常有的事儿,不过以往都是拖到外面去办,直接格杀当场,地上还滚着两个血淋淋人头的,这还是第一次遇见。

    不过王承恩毕竟上了年纪,入宫服侍也已经多年了,他早已积累了足够的人生历练和办事经验,个性也还稳重老成。事到临头,倒也还不至于太过慌乱此刻,他一咬牙,先稳住自己的心神,而后反手关上了御书房的门,先拿眼光一一地扫遍了在场的几个太监,放出严厉冷峻的声音,一字一句地道:

    “你们都给咱家听清楚了,这里发生的事,就只有这几个人知道,只要再多上一人知晓,咱家立刻也将你们的脑袋砍下来你们在原籍的亲属,一并灭门”

    御书房中的那几个小太监原本已经吓得浑身哆嗦了,这下子抖得更加厉害,一个个跪倒在地,几乎都要哭出声来:“小的们绝不敢多嘴”

    王承恩心中微微叹了口气,若是以其他掌事太监的脾气,这几个人那是一个都留不得的谁让自己信佛,愿意多做些善事呢

    心里虽然这么想,可是王承恩嘴上却冷冷地道:“你们不但嘴巴要关严,待会儿出去的时候,脸上的神色也要给咱家放得跟没事儿人一样”

    说完这话,王承恩命太监们抬了两个担架来,先把坐在地上抽搐不已,已经神志不清的崇祯皇帝抬上担架,盖上一条厚毛毯。准备抬到其他宫殿去。另一个担架则抬上了那两具无头的尸体,也盖了一条厚毛毯,抬到宫外去处置,而其他的人则是用热水来清洗室内的血迹。

    可是。毁尸灭迹的事儿容易处理,要把崇祯皇帝送到其他宫殿可就难了无论是哪一个妃嫔见到了万岁爷现在的模样,不受到惊吓那就怪了,这事儿也就更加难以封口了,毕竟妃嫔总不能杀人灭口吧

    王承恩只略一沉吟。便决定将崇祯皇帝仍然留在御书房内。

    换了一套被褥,再吧崇祯皇帝抬回床上。此刻崇祯已经陷入了昏迷的状态,双目紧闭,脸色惨白,嘴里发出难以分辨的含糊的呓语。王承恩看着皇帝这个样子,心里也是一阵焦急,一面命人去请太医来诊治,一面又命人在室内烧上浓浓的檀香,以驱赶血腥的气味。

    换下来的被褥、椅套、床单、幔帐、地毯等等都立刻拿出去烧掉,力争不留一点蛛丝马迹。忙完这些。王承恩才微微松了口气,立即叫来那几个太监询问。

    王承恩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淡淡地开口问道:“万岁爷究竟是为了什么杀人的”

    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道:“小的不知道呢小的听到声响进来的时候,万岁爷已经”

    王承恩眼睛微眯,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小太监们不可能欺瞒自己,那他们应该就是没有见到万岁爷杀人的情形了呃,想必若是他们在场,万岁爷肯定也会将他们一起诛杀了。

    王承恩略一沉吟,换了一个方式询问:“万岁爷不是已经安歇了吗为什么又起身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太监们连忙回答道:“宣府送来紧急文书。说是建奴打进来了,好几个地方失守呢,万岁爷这才起身的”

    王承恩心神一凛,目光一下转移到御案之上。那桌子上果然是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王承恩快步走了过去,正要拿起来看,耳边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一回头,却见一名小太监跑进来禀报:“王公公,文武百官都已到齐,等着万岁爷上朝呢”

    王承恩一怔。旋即抬头看了看门外的天色,只见外面微微有些泛白,却也还不是早朝的时候。

    “万岁爷传了文武百官上朝”

    一众小太监们连连点头:“回王公公的话,正是如此。”

    王承恩瞥了一眼龙床上口眼歪斜的崇祯皇帝,将那封八百里加急交给了前来禀报的小太监,皱着眉头道:“你出去传旨,万岁爷因为方才深夜起床,不意受了风寒,现在头疼、发烧,无法上朝,边关的事就先由内阁首辅温大人会同兵部的大人们商议妥当,再行上奏好了。”

    “是”那名太监双手接过文书,快步退出了御书房。

    王承恩回到皇帝床前,看着崇祯皇帝惨白、扭曲的脸,下意识的伸出手去摸摸崇祯皇帝的额头,果然是火烫的,烫得他的心中也是又惊又慌,对身后的小太监道:“太医怎么还不来赶快去催”

    那小太监连忙快步跑了出去,王承恩守着崇祯皇帝,心中恐慌得顿觉一刻的时间比一年还要长

    与此同时,满朝的大臣齐集太和殿上,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住持下议事。由于建奴兵锋已经杀入宣府,正往京师杀来,议事比往常要顺利一万倍。

    “疯狗”御史言官们也乖乖闭了嘴,平时撕逼倒也无妨,这会儿军情紧急,哪个不醒眼的耽误了军情,正好被朝中“衮衮诸公”弄出来当替死鬼“疯狗”那也是有智商的,不是“傻狗”

    所有人放弃了喋喋不休、争论不已的议事习惯,都眼巴巴地看着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心中那个急啊,恨不得有几个傻帽出来“献计献策”到时候成了自然是自己的功劳,若是不成也有人垫背可是能站在太和殿上的个个都是人精,又岂有蠢货

    温体仁想躲也躲不过,然则他心中也非常清楚,此时乃是千钧一发之际,下的决断一定风险极大。

    温体仁看了次辅周延儒一眼,只见那“奸贼”一副智商为零的表情看着自己,脸上写满了“首辅大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神色未完待续。

    。。。

    。。。

第366章 不愿意做人

    思忖良久之后,温体仁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正当周延儒等着看温体仁笑话的时候,温大人开口了:“诸位,眼下军情紧急,依本官之见,朝廷便如崇祯二年之故事,用当时皇上定的对策应对即可”

    这话一落地,满朝大臣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尼玛,果然不愧是老奸巨猾的温体仁他现在用崇祯二年皇帝的应对之策,就算后面事有不谐,又有谁敢放个屁出来皇上当初的应对之策,温大人照搬,事后谁敢追究

    周延儒顿时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心头不住地滴血:温贼果然老辣,哼哼,这样一来,他便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唉,看来扳倒温老贼的事儿“任重道远”,还得从长计议才是呀

    大臣们都很清楚崇祯二年,鞑子入寇,圆嘟嘟勤王那次朝廷是如何应对的,由于是先前皇帝批准的策略,故而也没人冒出什么杂音来。

    温体仁意味深长地瞥了周延儒一眼,心中冷哼一声:想跟老夫斗,你还嫩了点

    很快应对之策便定了下来:

    其一,即刻宣布京师戒严,调集附近和京师内所有的兵力保护城池;

    其二,发出羽檄,召蓟辽总督洪承畴火速率军入关抵御建奴军队;

    其三,征募四方援兵,入京勤王。

    紧接着,羽檄和诏书也以最火速的“八百里加急”发了下去

    金州卫兔儿屯。

    人生不如意,十之**。战场风云变化,正如人生一样,又岂是可以处处遂意的

    张力有些无奈,剧本再一次不按套路来因为团山军,暴露了。

    眼下张力已经将五千大军尽数集结在兔儿屯内,反正敌人已经知道己方人数,在搞什么设伏那都是扯淡。

    兔儿屯是个军屯,也有屯墙,不过屯墙只有五、六尺高。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米五左右,又能防得住什么且不说高度,屯墙东南西北四面,到处都是豁口。城防几乎等于零,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兔儿屯占地还算宽敞,这些年屡屡遭兵灾,过后也还是有人迁徙到这里来居住譬如现在,屯里住着一百多户百姓。总共也就四五百人而已。

    张力一打下兔儿屯,便已经将所有百姓尽数转移到附近的深山之中。每户人家发了几斗粮食,让他们进山避难。很显然这里将会有一场大战,没必要让这些百姓死于战火。

    兔儿屯的关帝庙够宽敞,所以临时成了张力的“前敌指挥部”。

    此刻,张力正端详着缺了一条胳膊的关二爷的神像,心里不免有些腹诽:看来关二爷也护不住兔儿屯的百姓,这里屡屡遭兵灾,怪不得庙里的关二爷缺条胳膊也没人修缮

    高元良在张力身后,隐隐猜测出了他的心思。也不免有些唏嘘。很快,张力收敛起了心思,转过身来,对高元良道:“元良,鞑子是怎么知道咱们虚实的先前攻打兔儿屯的守军时,咱们也只出动了几百人而已,后来大部队更是直接开到了山上,没有在兔儿屯驻扎”

    高元良神情有些黯淡,随后脸上又有些潮红,咬牙切齿地道:“听夜生打探来的消息。那建奴的两千多人原本向兔儿屯进发,后来好像有人向鞑子通风报信,估计就把咱们的虚实尽数告诉了鞑子”

    “有人”张力慢慢地咀嚼着这两个字,良久之后。他长叹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做人,而愿意做狗

    前脚张力才给那几百人的兔儿屯百姓每家发了几斗粮食,后脚他们中某个人就跑去通风报信。邀功请赏了

    具体是哪一个,张力只要将那数百人尽数捉来,自然可以知晓,然则

    张力却并不想这么做。一是因为敌人已经知道情况了,无法挽回;二是那些村民分散进入大山躲避,要找到也要花几天时间,现在根本没有闲功夫。

    张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思绪忽然转到了后世,在那个战火缤纷的年代,也有着这样的人。

    不知后世是在书上看的还是纪录片里看的,说是抗战时有些中国人在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附近撒银元,借这银元的反光,让日寇的飞机锁定轰炸目标。

    古往今来,这种人都有,而且还不少。

    人可以卑微的死去,正如抗战中死亡的五千万人一样,亦或者你在沦陷区当个“顺民”也无可厚非但是,你心里总要存着一点点的正义,莫要去当汉奸

    高元良看着张力有些激动的神色,心里也有些害怕,毕竟他不是潘霸天那种“喊打喊杀”之人。于是高元良小声地道:“大人,以后抓着那汉奸了,咱们将他凌迟处死不过其他的村民大人就放过他们吧”

    张力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微微一笑道:“怎么老高你以为我要连坐,把村民都杀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