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279部分

医匡九合-第279部分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一声惊呼,皱眉道:“呀莫不是辽东总兵祖大寿入关了”

    小校心悦诚服地看了范文程一眼,重重地点了点头。旋即对黄台吉道:“启禀大汗,正是祖大寿带五万辽东兵入关了”

    明军其他地方的兵卒战斗力是“呵呵”,不过辽东祖大寿麾下还是很有些能战之兵,现在又是在明国境内。黄台吉不由得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就在此时,那哨探的小校又开口了:“启禀大汗,明国宣大军在监军太监高起潜的敦促下,也有六七万兵马在向昌平靠拢。”

    这话一落地,大帐之内的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黄台吉。显然。即使是蓟辽军和宣大军联手,后金国也是不怕的,就看大汗如何决断了

    可是,黄台吉却压根也没问蓟辽军和宣大军,而是追问道:“通州的团山军也来了吗”

    那负责哨探的小校摇了摇头:“团山军一直在通州按兵不动”

    黄台吉眉头紧皱,帐内却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不过多半都是些不靠谱的说法,甚至那古尔金建议十几万大军直接南下,最好是一路烧杀抢掠抢到南京城再作罢

    显然满蒙的王公大臣智商让黄台吉很捉急,他草草地宣布散会。单独留下了范文程。

    其他人都走了以后,黄台吉面露焦急之色,开口问道:“范先生,先前本汗用你暗度陈仓之计,从背后突袭明军,导致他们大溃败。不过现在情况又有了些变化,咱们现在是在明处了”

    范文程捋着下颌的山羊须,沉吟了片刻,微微点头道:“诚如大汗所言,奇袭之策。可一不可再,恐怕昌平之战,乃是与明狗的正面对决。”

    黄台吉干咳了一嗓子,旋即脸上挂满了傲然之色。他冷哼了一声。轻蔑地道:“只要不是攻打坚城要塞,明狗来多少咱们大金国都吃掉多少”

    “大金国威武”范文程抓住时机,很合时宜的拍了一巴掌马屁,顿时让黄台吉心中舒坦无比。

    不过也只短短半晌时间,大帐内气氛又有些沉闷了起来。

    不管是黄台吉,还是范文程。不得不承认都是属于聪明人所以,他们很快想到了团山军。

    最终还是大汗黄台吉打破了沉默:“范先生,团山军按兵不动,并没有如你预料地那样前来昌平与我们作战,这”

    范文程不敢大意,尼玛自己设好了“毁陵”这个,所有人都很配合,连祖大寿都天远地远地从辽东来了,可就是团山军的张力不为所动,这可要好好解释一番才行。

    先前范文程已经反复考虑好了说辞,这会儿不慌不忙地对黄台吉道:“臣启大汗,可还记得萨尔浒之战”

    黄台吉一愣,范文程现在忽然说萨尔浒之战是什么意思

    那萨尔浒之战乃是奴儿哈赤崛起辽东最重要的一战,万历年间明军集结了十余万主力与处于襁褓期的奴儿哈赤在萨尔浒展开大战。这一仗明军兵分多路,分进合击。而奴儿哈赤则不管明军几处来,他只集中兵力抓住一支明军猛打,最后获得大胜。

    萨尔浒之战以后,明军便失去了辽东的控制权,这以后抚顺、开原、铁岭到沈阳、辽阳,后金国简直是风卷残云一般占据了大部分辽东。

    “萨尔浒之战敌人分兵”黄台吉有些明白了:“范先生,你的意思还是抓住明军一路猛打”

    范文程微微一笑,朗声道:“正是如此”

    “打那团山军的张力么”黄台吉下意识里,还是将此次伐明让后金国在石景山和通州连败两阵的团山军当做最大的敌人

    范文程立刻摇头道:“非也那张力龟缩在通州城中不出来,便让他继续龟缩吧咱们只需要灭了其他路的明军,他想不出来也不可能了”

    “呃”黄台吉低低的应了一声,眼睛微眯,开始沉思起来。

    是呀,若是搞定了蓟辽军或者宣大军的话,明国朝廷一定会让团山军从乌龟壳中出来

    想通此节,黄台吉哈哈一笑,抚掌道:“本汗明白了既如此,敢问范先生,咱们是打哪一路明军”

    范文程打了个千儿过后,眼中透出一股杀机:“那宣大军都是些乌合之众,若打他们,可能给洪承畴和祖大寿机会。要打,就抓住洪承畴和祖大寿,往死了打”未完待续。

    。。。

    。。。

第400章 世袭罔替

    以大明军队那惯性,野战敢追上去与鞑子拼命的,那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太阳确实从“西边”出来了,因为一向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面临万历皇爷爷陵墓被毁的危亡时刻,终于开出了一个重磅许诺。

    夺回昌平,保护定陵不被损毁之人,封公爵,

    本朝封公爵并且“世袭罔替”的,只有朱元璋时期和朱棣时期,再以后武将最多封到伯爵,而且还不可能给你世袭罔替。

    大明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级,后两级几乎是打酱油的,重要的是前三级。

    公爵前面已经说了,只有洪武和永乐年间封过,自不必说。那侯爵的分封也很稀少,多半还是太祖成祖两朝不够资格封公爵之人。而伯爵,最主要的分封对象乃是外戚,譬如皇帝的老丈人周奎,便封了嘉定伯。

    文臣武将能封伯爵那就是非常厉害了,譬如王阳明和李成梁,这都是牛逼轰轰之人,也只得了个伯爵。

    注意,这些伯爵什么的,都不能世袭罔替。

    现在崇祯开出的条件是“公爵,世袭罔替”,祖大寿顿时连锦州都不想要了,留了一万兵卒驻守之后,急吼吼地便带着大军入关

    整个大明朝所有武将立刻像打了鸡血一般,都带着大军往进发,往昌平进发。虽说野战打败鞑子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俗话说“蚁多咬死象”,江南江北,湖广四川的兵马也在往这边集结,到时候怕没有“百万雄师”没准鞑子就退兵了,若自己瞅准机会抢占昌平的话,这公爵可就到手了

    所以,即使没人相信明军会战胜鞑子,但大伙儿还是一窝蜂的往京师进发,等着看有没有天上掉馅饼之事。

    然则坐镇永平的蓟辽督师洪承畴。此刻在永平的守御官厅中,看着风尘仆仆刚刚赶来的祖大寿,心里却是起了别样的心思。

    祖大寿和吴三桂分列左右,都是坐着的洪都督向来礼贤下士。对给自己卖命的武将比一般文臣要好很多,祖总兵和吴总兵手握重兵,自然都是有座位的。

    洪承畴很清楚,那“公爵,世袭罔替”的诱惑实在太大。不管是祖大寿还是吴三桂,都是一门心思想弄到手,不过

    本都督只能呵了个呵了,朝中有温首辅运作,这二人不管是谁收复昌平,功劳必然都是自己滴不过,眼下却不能道破,需得装一装才好,还得指望人家卖命呐

    “祖总兵,吴总兵本官对那爵位没有半分兴趣。只有一颗公忠体国的赤诚之心。若两位中谁能攻下昌平,那公爵便是谁的了”

    洪承畴这话一落地,祖大寿和吴三桂不由得心头一热哎呀,这感情好

    然则也只是短短一瞬间,祖大寿和吴三桂心中都奔腾起来一万只草泥马总督大人睁眼说瞎话的本事,蒙骗别人也许可以,想蒙骗这二位,那是做梦。

    不过,祖大寿乃是左都督,有密折专奏的权力。他可以直接打报告给崇祯皇帝;而吴公公,啊,不,吴总兵不久前才认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做干爹。外人都不知道,吴总兵那也是有宫中内援的

    所以,三人各怀心思,却都不道破。

    “总督大人,属下与舅父都是抱着忠心为国之心,功名利禄那都是身外之物罢了”吴三桂笑着说道。一脸的诚恳之色。

    吴三桂的老妈姓祖,祖大寿乃是他的舅舅,故而有此一称呼。不过吴公公连老爹都不认,而去认王承恩做爹,那自然是老娘也不会认的。不过面上的功夫么,还是要过得去才好。

    祖大寿一听侄儿吴三桂此话说得漂亮,立刻也附和道:“唔,三桂之言甚合吾意”

    洪承畴眼见气氛融洽,大家都是“为国分忧”之人,顿时也来了精神,与二人细细商议起行军路线来。

    “二位,眼下鞑子集结重兵在昌平万寿山,对昌平城和怀柔城也分兵把守,却将这个地方放弃了”

    洪承畴走到墙壁上挂着的地图跟前,指着一处地点缓缓地道。

    吴三桂和祖大寿也不敢怠慢,立刻站了起来,走到地图前一看,异口同声地道:“顺义”

    洪承畴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咱们重兵抢占顺义城,进可攻,退可守若是抓准机会,攻下昌平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吴三桂终究有些稚嫩,还不如洪承畴和祖大寿一般老成,故脱口而出道:“机会”

    洪承畴瞥了祖大寿一眼,眼见祖大寿也似乎有所领悟,于是笑呵呵地转头对吴三桂道:“别看鞑子气势汹汹,其实也有很大的一个破绽”

    “破绽”当高元良在通州城守御官厅中脱口而出这句话的时候,张力正面带微笑的看着他。

    “元良,鞑子十数万大军远离沈阳,前往大明腹地劫掠,到现在已经有数月之久了。大军深入敌国,粮草的补给是最为重要的。”

    高元良微微皱起了眉头,疑惑地道:“大人,建奴这次劫掠颇丰,通州城中损失的也不过是一小部分罢了”

    张力点了点头,道:“大明北方本来就没有多少余粮,建奴劫掠过后,粮食更少了。鞑子最大的收获是人口和金银,粮食实在没有多少。”

    顿了一顿,张力冷冷地道:“那些被掳的人口还要消耗粮食,而那些抢来的金山银海,可不能当饭吃。”

    张力这么一说,高元良立刻明白了:“。大人,鞑子想必再在大明境内耽搁下去,粮草供应会发生问题。”

    张力微微颔首,这粮草问题,便是鞑子的死穴。眼下鞑子仗着劫掠而来的粮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可是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抢无所抢,不得不退兵。毕竟宣府、北直隶都被割过韭菜了,哪有什么余粮

    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淡淡地道:“所以,昌平根本就不用去,鞑子折腾不了多久。他们必须要将金银财货运回沈阳,然后再从晋商那里大肆购粮。眼下鞑子入寇之际,晋商不敢,卖粮食给他们。”未完待续。

    。。。

    。。。

第401章 原来是他

    自从晋商在上个冬天吃了团山军的大亏之后,现在晋商运往沈阳的物资乃是走的更北边科而沁蒙古的地界。那科而沁蒙古可是黄台吉福晋的娘家,与女真人乃是穿一条裤子的,故而也是重兵护卫晋商的商队。

    现在团山军也够不着科而沁蒙古,所以这条建奴的“生命线”又建立了起来。眼下,范永斗肯定已经难耐,急于等着鞑子回师,好大赚一笔。毕竟在明国境内,晋商还不敢明目张胆地与鞑子做买卖。

    建奴并不能长期待在明国境内,这一点洪承畴、祖大寿看出来了,而张力自然也看出来了。

    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缓缓地道:“元良,你知道我这次带团山军出来勤王,要达到什么目的吗”

    高元良思忖片刻,朗声道:“驱除鞑虏,锻炼士卒,唔”

    高元良没有继续说一去,显然团山军与朝廷的关系,不是他该议论的范畴。

    张力点了点头,接着他的话茬道:“还有,就是此战过后,团山军要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还有一半的话张力没有说,高元良也不敢问,那就是张力此次勤王过后,官职会上升到什么程度难道是那“公爵,”

    最后,张力眼睛微眯,淡淡地道:“现在,我们只需要在通州休整即可,一切静观其变。”

    说实话,崇祯皇帝自己对于开出“公爵,世袭罔替”的惊天大赏格能不能赶走建奴也心中没底。因为大明军队防守都打不过建奴,更别说进攻了。

    所以,崇祯皇帝与走得更近了。皇上毫不心疼的开内帑,取自己的私房银子,大把的挥霍在祭祀仪式上

    连着几天下来,皇宫里每天都设坛做法,喧闹的音乐,众多的道士。一道道焚烧的敕、令、表、书,绘制着奇形怪状的图案文字的旗幡,连同他本人在内,组成了一个怪诞不经却又热闹非凡的场面。令少数心中清明的人看了暗自叹息,却令多数谄媚阿谀之辈跟着起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就率先带领着一干他自己的人,跪倒在地,满口的赞颂:

    “万岁爷此心必可上达天听,期我朝列祖列宗圣明”

    他的声音在吹吹打打的锣鼓、唢呐声中被掩盖成断断续续。但不知怎的,崇祯皇帝的耳中虽然听得不很清楚,心里却完全了解他说话的内容。

    因此,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心里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