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医匡九合 >

第369部分

医匡九合-第369部分

小说: 医匡九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蓟辽军那是铁板一块,俨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

    既然团山军属于蓟辽军,那可就是洪都督的嫡系了……虽然只是洪承畴自己这么认为,所以,眼下出城作战的炮灰是宣大军,蓟辽军一律都在城墙之上防守。

    洪承畴的策略稳固住无定河防线,所以蓟辽军还是以防住无定河为主,守城的以宣大军以及京师的三大营为主,这也就是张力为什么只带了三千人来协防的原因。团山军的主力,依然还是在卢沟桥附近驻防。

    张力看着城下的战局,眉头深深地皱了起来……战争,兵力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兵力是万万不能。若是现在三万团山军前来独立对抗建奴十余万大军,恐怕也不行……

    张力身旁站着木头,高元良坐镇卢沟桥,而木头则是领着三千火枪兵跟着张力前来协防。

    张力微微皱眉,对木头道:“鞑子要出手了……”

    木头心里一惊,连忙往战场看去!

    城下双方兵士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刹那间,约摸万余女真弓箭手有条不紊地从盾车后面跳了出来,分两列向前跑出十几步,“啪”地一声巨响,第一排的鞑子单膝下跪,第二排的鞑子则在五步之后立定。他们动作整齐划一,而且非常迅速,看得城墙上的明军目瞪口呆。

    紧接着,黄台吉左边的第一名侍卫发出了一声大喝。城下列阵的明军不懂女真语,听起来有些不明所以,要应变也来不及了……

    喝声未歇,万余名鞑子s手已经开始了发s!

    刹那间,鞑子激s而出的羽箭有如飞沙走石般地向宣大军的阵地s了过来,既多得如黑云般的遮蔽了天空,劲道又奇大,宣大军中立刻发出了悲惨的嚎叫,顿时乱作一团……(未完待续。)

第380章 扬威城下(二)

    箭雨过后,宣大军阵中也稀稀拉拉地响起了火铳声。这与刚才建奴的的万箭齐s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根本就不在火铳的距离,也只能是放鞭炮一般壮壮胆而已。

    鞑子阵型拉得很散,并且还有大盾车定在第一线,显然对明军城头的红夷大炮颇有些忌惮。

    有大炮就不攻城了?

    怎么可能!

    黄台吉可是跟随奴儿哈赤打过宁锦之战的,而且这些年鞑子在辽东没少跟红夷大炮打交道,他们知道应对之策。

    眼下这种稀疏的阵型,便是最好的防御。红夷大炮不能持久发s,只要将每一炮的伤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足够了。

    北京城很大,单单是这德胜门便有是十数里长的城墙,红夷大炮又怎么可能全数覆盖?

    张力对局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转过头来,淡淡地对木头道:“鞑子压根也打不进来!”

    木头微微点头,小声地道:“大人,可是城上火炮犀利?”

    张力摇了摇头,沉声道:“除非再多五倍的红夷大炮,才能制约住鞑子。现在他们打不进来,并不是因为火炮,而是城墙。”

    木头恍然大悟,瞥了一眼墙垛,点头道:“京师的城墙太高太厚,鞑子确实没有什么办法。”

    正说话间,城下战局又发生了变化。

    黄台吉从侍卫手中接过了八面小旗子,并且取出了一面白底镶着红边的旗子,向着德胜门的方向一挥。顷刻间,一万名穿戴白盔甲的骑兵在一面大白旗的前导下冲向了宣大军,其他鞑子则是发出了一阵地动山摇的呐喊,伴随着马蹄所掀起的尘土,形成了一股几欲令人窒息的杀气。

    显然,对于明军竟敢出城野战,黄台吉相当自信地派出了他的骑兵部队。

    这一仗,必须由女真八旗来打。打出气势!

    镶白旗的旗主多铎是多尔衮的弟弟,哥俩都是奴儿哈赤大福晋阿巴亥的儿子。眼下多尔衮执掌正白旗,多铎便是执掌镶白旗!

    终于,城墙上的红夷大炮开始发威。一阵轰隆声过后,鞑子骑兵也折损了少许……但是,这不够!

    多铎显然也知道明军城墙很长,火力自然不可能如锦州和宁远城那般密集,故而并不担心。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万骑兵被大炮打中了的,也只寥寥百余骑而已!

    女真骑兵见明军火炮也不过如此,登时气势如虹,个个奋勇争先,往宣大军的左翼冲杀而来。

    宣大军的左翼是宣府总兵侯世禄,侯世禄从宣府一路败退而来,原本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多人。现在他也知道情势危急,除了拼命以外别无选择的余地。

    而左翼还有一支部队,乃是山西镇总兵官王朴,他的部队是主力。约有三万之数。

    两位总兵联合迎击,一时间杀得昏天黑地。城头的红夷大炮失去了作用,毕竟是混战,也不可能乱**……

    张力死死盯住战局,心中涌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震撼感!

    团山军,人数还是太少了……

    这种大兵团会战,几万人扔进去连泡都不会鼓一个……

    若是阵地战还可以打,守北京城这种任务,按团山军现在这种兵员素质,没有个十余万人。也是不可能守住的。

    除非有后世那种近代步兵,那么只需要几千人,冷兵器兵种来多少都是送死……譬如八里桥之战的英法联军吊打螨清。可是近现代军人的训练程度要求很高,没有三年以上的训练想都不要去想。

    也只短短一瞬。张力便想明白了,继而苦笑了一声……后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像是……吃着地沟油的命,c着中“南”海的心……

    眼下团山军的基地说白了就一个半的地级市,金州卫算一个,宁远卫只能算半个。却想着吊打后金国,又怎么可能?

    得加大扩充实力的步伐呀,光靠一刀一枪地在辽东打基地可不行,那样太慢了!

    “大人,王总兵,跑了……”

    张力正在琢磨着自己的扩充实力的计划,突然耳边传来木头略带焦急的声音,立刻将思绪收了回来,赶忙往城外看去。

    果不其然,那一万宣府总兵侯世禄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他本人虽被部下拼死救了回来,却伤重得只剩下了一口气。

    而王朴的山西军,三万人也只余了半数,此刻正撒丫子往德胜门前狂奔呢!

    张力眉头紧皱,若是不采取行动,建奴可就要尾随进城了!

    然则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懂,洪承畴既然“知兵”,当然也是第一时间下了决断!

    现在建奴的骑兵追着王朴的山西镇溃兵往德胜门掩杀而来,城墙上终于响起了地动山摇的火炮声!

    正是千斤弗朗机炮!

    红夷大炮s程二里地,千斤弗朗机炮的s程只有一里,但是数量众多呀!

    百余门千斤弗朗机炮齐s之下,不管是王朴,还是多铎,被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鞑子阵后响起了尖锐的金属声,这便是所谓的“鸣金收兵”了!

    就这样,宣大军终于是堪堪撤回了城中,而鞑子也在二里地外虎视眈眈。

    ……

    晓月山庄军议大厅,张力召集了众将议事,所有团山军的高级将领尽数到场。

    今日德胜门外一战,虽然只有张力和木头在场,但是战果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这相当于给了目前略有些膨胀的团山军高级将领当头一棒……要战胜建奴,还早得很呐!

    张力眼瞅着麾下这帮将官们,只见他们个个面色凝重,不由得哈哈大笑:“怎么,都怕了?”

    高元良立刻站了出来,朗声道:“大人,咱们不是怕!只是鞑子兵力确实太多……”

    张力微笑着一摆手,点头道:“鞑子人数很多,我大明军队人数也很多啊!”

    张力这话一落地,顿时将大伙儿的情绪又被带动了起来。是呀,现在又不是让团山军去守那偌大的北京城,又有什么好郁闷的?

    张力扫视了众人一眼,缓缓地道:“这一次北京保卫战,乃是大兵团会战,并不是我团山军孤军奋战!”

    顿了一顿,张力又道:“三边总督卢象升卢大人先前被困在张家口堡,后来鞑子撤军回师通州,卢大人麾下的天雄军会合了延绥等地的军队,也有三万左右,日前已经抵达了京师。其他人或许贪生怕死,但本官知道,卢大人却是可以引为团山军强援的!”(未完待续。)

第381章 季孙之忧

    在黄台吉攻占通州,鞑子将整个大明宣府、北直隶防线打穿了之后,围住张家口堡的三万多汉军旗撤了军,前往通州与黄台吉会合。

    所以张家口堡算是解了围,卢象升将延绥等镇赶赴京师勤王的大军集结在一起,马不停蹄地前往京师勤王。

    眼下卢象升的天雄军和延绥军已经抵达京师,驻扎在北京城西。

    张力对卢象升一直很关注,因为在这个黑暗透顶的年代,卢象升绝对是一个异类。

    张力扫视了议事厅中众将一眼,建奴这几日一直没有发起想象中的总攻,让自己心中颇有些不安。

    今日城下一战,更多的像是一种炫耀,为了打击明军士气而战,并不是攻城之战。若是攻城,至少建奴的火炮、云梯等等攻城器械都要上场才是,然则建奴偏偏在北京城下展现他们的“骑s之术”。

    建奴仿佛不是真正的想攻打北京城,他们要干什么?

    ……

    紫禁城乾清宫中,崇祯皇帝脸色铁青,一个人坐在龙椅上生着闷气。

    在大殿之上,还有一人正垂手而立,却并不是首辅温体仁,而是次辅周延儒。

    这两日建奴发起了不少试探性的进攻,不管是守城还是守河,明军都损失惨重,折损的兵马超过五万。

    幸亏北京城城防坚固,加之无定河河水暴涨,建奴才没有得手。即使如此,也足以让满朝文武胆颤心惊,再没人愿意“献计献策”……

    除了周延儒。

    周延儒今日一大早递上了一封密折,果不其然,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了他。

    现在崇祯心情很糟糕,周延儒自然是非常清楚,但是他这一次放的“大招”自己很有把握,一定可以重创心中那个最大的“j贼”!

    “周爱卿,你在奏折中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你意指何人?”

    周延儒心神一凛,立刻朗声应道:“臣恐大明之忧,不在建奴。而在京师之内也!”

    崇祯皇帝毕竟不是傻子,周延儒这话虽然略微有些绕,可是他还是懂的……

    “你是说内臣与边将?!”

    崇祯额头上青筋暴露,显然周延儒这话击中了他心中最敏感的那一处地方……

    周延儒不直接回答,而是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圣明!”

    崇祯皇帝整个身子开始发起抖来。周延儒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温体仁是内臣,洪承畴是边将。温体仁是内阁首辅,文官系统一把手,而洪承畴是“勤王兵马大都督”,总领勤王的二十余万兵马……唔,已经被鞑子灭了六七万,只有十余万了。

    尼玛这两人“捡肥皂”的话,崇祯皇帝可就危险了!

    死寂,乾清宫内针落可闻,气氛异常的诡异。

    良久过后。崇祯皇帝颤声道:“周爱卿,眼下局势恶劣如此,国家还需借重洪都督呀……然则,爱卿所言亦有道理,可有良策应对?”

    周延儒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温体仁那老贼先前“敬献”的威力太大了!即使多疑的崇祯皇帝,竟然对他只字不提,只说还需借重洪承畴,这尼玛……

    不过也只短短一瞬间,周延儒便开口了。因为他先前已经想好了种种对策。

    “启禀皇上,陛下须得防范董卓之故事,不可让勤王兵马入城!”

    崇祯虽然不读《三国演义》,不过《三国志》这种正史还是读过几页的。三国董卓的事儿他又岂会不知?

    很快,崇祯皇帝就下了决断:“爱卿言之有理。周爱卿去内阁拟定一个条陈出来,守城便用京师三大营的兵马,所有勤王军队尽数移防城外。”

    “臣遵旨!”

    周延儒长长地应了一声,眼下要扳倒温体仁时机还不成熟,不过已经开始了第一步。若是洪承畴战败。温体仁定然逃脱不了干系!

    北京城守不守得住,周大人自然是不关心的,大不了跑南京去嘛……扳倒温体仁,那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

    夏天的太阳很毒,团山军五千多火枪兵尽数隐蔽在战壕里,悄无声息地监视着无定河对岸的鞑子军营。

    卢沟桥对面的鞑子是正白旗,也曾经试探着远远用弓箭攻击过几次团山军的阵地,不过被三百斤弗朗机炮“教育”一番之后,他们就不再靠近河边了。

    团山军的炮兵队以三百斤弗朗机炮为主,千斤弗朗机毕竟太过于笨重,并不适合野战。

    此刻,张力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