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

第11部分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11部分

小说: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碜猯次、上提少许,共留针30分钟起针。
  典型病例:黄xx,男,43岁。1970年6月就诊。主诉:双脚拇趾红肿2月余。2月前因双脚肿痛不能落地行走,县医院治疗未见好转,于我院外科确诊为痛风。查尿酸5。6mg%,精神差,食欲不振,舌尖红无苔,脉缓。取足三里。用此穴针后,能双脚落地站立。共治疗12次(1疗程)痊愈。
  ◎黄喜梅:笔者近年来在“针灸治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课题研究中,主取足三里,分别采用温针、穴位封闭等不同刺激方法,对提升白细胞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操作:取地塞米松8mg、654…2 20mg,肌苷0。2g。以7号注射针头于双侧足三里封闭。当针刺有针感后,每穴推注药物2ml,每日l次。连续治疗5次时,患者自觉饮食增加,头晕止,四肢有力,精神好转,复查白细胞为6700/mm3,遂开始化疗。以后每周封闭2次,白细胞保持在4000/mm3 以上,可顺利完成化疗。
  典型病例:赫xx ,男,60 岁。主诉: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半年余。患者于1988 年3月自觉吞咽不利,经XX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中段癌”。当年7 月、9 月曾两次住院内服化学药物治疗。共口服5 次(药名不详),白细胞由7000/mm3降至3000/mm3。经用多种提升白细胞的方法治疗罔效。1989年元月白细胞值仍在3300…3400/mm3之间。遂于1989年2月来我国要求手术。当月22日在xx省肿瘤医院行食管中段切除术。术后其他恢复尚可,但白细胞却为3000/mm3。经各种方法治疗,5月14日查白细胞为3500/mm3。自觉头晕眼花,身倦无力,不思饮食,故前来求治于针灸。检查:面色苍白,慢性病容,手术刀口愈合良好,舌质淡,无苔,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亏虚。取双侧足三里,药物封闭治疗同上。连续治疗5次,患者自觉饮食增加,头晕止,四肢有力,精神好转,复查白细胞为67OO/mm3,遂开始化疗。以后每周封闭2次,白细胞保持在4000/mm3以上,顺利完成化疗。
  按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又属强壮穴之一,取之既可调理脾胃功能,有助于气血的化生,又可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地塞米松、肌苷可改善骨髓的造血机能,654…2可改善微循环。药物与穴位的作用相辅相成,遂收到短期内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
  近3年来,发现电针足三里穴有防治化疗胃肠道反应的显著作用。同时动物实验也验证了其疗效的可靠性。一般在化疗开始的前3天针刺,每日1次,于用药后的第3天停针。经此法治疗后,原来出现重度反应(严重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患者,除有时不思饮食或饮食无味外,余无明显不适;原来属轻度反应的患者,治疗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凡经电针足三里治疗的大多数患者,化疗的其他反应亦相应减轻,或没有反应。
  典型病例:曹xx,男,53岁。1988年11月9日入院。诊断:原发性右肺中心型小细胞分化癌Ⅳ期。以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患者第1次用药后恶心,呕吐每日5次以上,胃部胀闷,口苦,不能进食,头晕,身体困倦无力,持续近1周。当第2次用药时,提前3天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至用药后的第3天停针。经治疗,患者甚为高兴,其间只感到口淡无味,饮食基本正常。以后在化疗时均配用此法至化疗结束。
  按语:足三里施以电刺激,一方面可不同程度预防化疗药物对胃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对该毒副作用引起的胃肠症状可及时调理。我们在搞此项研究的家兔动物实验时也观察到:在相同条件下,相同化疗药物剂量,无论从胃粘膜的充血程度,或从溃疡面的大小来比较,电针组均较不电针组胃粘膜损伤程度轻。(可见还是有害的)
  ◎黄谷莺:尿潴留多发生在初产妇,尤其是会阴切开及剖腹产者。亦有小儿外伤引起者。笔者从1981年开始取单穴足三里治疗本症30例,治疗效果很好。
  操作方法:作皮肤消毒后,取1。5寸长的28号或30号针,单手刺入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强刺激,针感至会阴,留针15分钟,然后打开水龙头增加刺激,患者诉有尿意后立即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
  典型病例:薛XX,女,7岁。住外科。主诉:尿潴留3天(其母代述)。因会阴部撞于板凳上后不能排尿,患儿于1989年12月31日10时入院。诊断为外伤性尿潴留。进行封闭、热敷治疗效果不佳。后放置导尿管,于元月1日晚12时半拔出导尿管,仍不能自解。元月2日下午3时来我科会诊。查:外阴无红肿及皮损,膀胱充盈,少腹胀痛、拒按,患儿哭闹不休。辨证:气郁水道不利。取足三里,按上法半小时后患儿到院中排尿500ml,顿时腹胀消失,1次而愈。
  刘XX,女,25岁。住妇产科。主诉:产后尿潴留8天。1982年9月30日16时在会阴切开下助产,分娩一男婴。产后10小时小便不能自解,反复4次放置导尿管,病房用热敷、按摩等方法处理仍不能自解。于10月7日请我科会诊。查:小腹隆起,脉沉数,苔黄腻。取足三里用上法。针后2小时自行排尿1500ml,继针4次,痊愈出院。
  按语:对本症单穴治疗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取足三里不会刺伤充盈膀胱。体弱有慢性病的患者,出血过多的不宜用此法。
  16.上巨虚
  【取法】在足三里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
  【主治】⑴细菌性痢疾 ⑵肠痈 ⑶便秘 ⑷腹泻 ⑸肩周炎
  【刺灸法】针刺;电冲击
  【机理】上巨虚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大肠下合穴,因“合治内府”,又“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故针刺该穴可通利肠腑,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痈等。
  【治疗经验】
  ◎齐连英:笔者于1988年以来,用经络电冲击疗法对细菌性痢疾进行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操作:用JJ201型中国经络诊疗器。打开电源开关,让患者手握输出线的一极,医者手握探头的另一极,在患者双侧下肢上巨虚穴处探测变阻点,并在变阻点上进行电冲击治疗。波形多采用疏密波。电流量用中等度或强刺激,以病人能忍耐为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王xx,女,65岁。1085年7月5日就诊。患者腹痛,泄泻2天。初感腹痛、泻下水样稀便,继则里急后重,便脓血,日行20次。粪便化验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体温39。5℃。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细菌性痢疾。治则: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取上巨虚(双),用经络电冲击治疗20分钟,治疗10分钟后病人自觉腹部发热,疼痛减轻。每日1次,连续5次里急后重消失,肉眼已不见脓血。大便1日1次,体温正常,粪便化验检查阴性,痊愈。
  按语:痢疚病变部位多在大肠,取上巨虚可通调大肠腑气,增强肠胃功能,清利湿热,调和气血,达到治痢目的。经络电冲击方法是经络学说和现代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同于电针,而是在相关穴位区寻找变阻点作为治疗点。此法不扎针,而以低频脉冲电流在治疗点上治疗。无痛苦,无副作用,取穴少,男女老少皆宜。
  ◎蔡宗敏:治疗急性阑尾炎本穴有独特的疗效,如本穴出现压痛点则疗效尤佳,常针l次即有显效,l周内可获痊愈。
  操作:取28号1。5寸毫针,直刺进针1寸,得气后用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运针,力争感传直达右下腹。留针60…12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10分钟加强手法激发针感。
  典型病例:林xx,男,25岁。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痈,湿热瘀滞型)。1965年1月25日急诊。患者因寒温失调,气机凝滞,突于脐周疼痛,继而迅速下移到右下腹剧烈疼痛,伴发热、恶心、思吐、食欲不振1天。诊舌苔薄黄腻,脉弦数,体温38。5℃,脉率82次/分,白细胞总数17100/mm3,多核89%,淋巴8%,杆状3%。腹壁较硬,麦氏点按痛(++),双侧上巨虚有明显压痛点(++)。该患者因惧怕开刀,要求针灸门诊治疗。针双侧上巨虚后,针感可沿胃经上达双侧天枢附近,留针120分钟后患者自己返家休息,未服用任何中西药物。次日复诊,主诉针后多汗、好睡、肠鸣音亢进,继而腹痛减轻,检查体温36。9℃,脉率66次/分,白细胞总数8000/mm3,淋巴33%,杆状4%,伊红2%,腹壁变软,麦氏点轻度压痛(+)。继而予每天针刺上述穴位l次,3次后腹痛消失,再巩固4次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按语:肠痈为湿热之邪郁结阑门,气血凝滞,经络之气不通则痛。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属胃经,具有疏通肠腑,荡涤肠中之湿热,行气祛瘀之功效,符合中医“合治内腑”的原理。
  ◎吴家淑:1961…1969年,取本穴治疗便秘148例。临床观察,取本穴治疗便秘、腹泻,病程短者,疗程亦短,其效显著。病程长者,疗程亦长,其效欠佳。病程半年以上之虚秘和患病2月以上之腹泻者无效。
  操作:选28号2。5寸毫针,得气后,配合呼吸,实者用泻,虚则用补,或补泻兼施。每日针治1次。孕妇禁针。
  典型病例:李X,男,39岁。1964年3月21日初诊。大便秘结,排便艰难,两胁胀痛,嗳气口苦,纳食减少,已病2周。查: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舌质暗红、边赤,舌苔白腻,脉象沉弦。诊断:气滞型便秘证。取上巨虚直刺1。5寸,得气,将针提至皮下,令患者深吸气,同时进针。再令患者慢慢呼气,同时提针于皮下。如此反复操作3次,再频频捻捣6分钟,出针。每日针治1次,连续针治3日,症状改善,共治疗5日得愈。
  张X,男,59岁。1965年9月17日初诊。大便溏泻,每日3…4次,脘腹胀满,神疲体倦,不思饮食日余。查:面色萎黄无华,神气呆滞,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无力。诊断:脾虚腹泻。取上巨虚,直刺1寸许,得气,令患者深吸气,同时将针提至皮下。再令其缓缓呼气,随之将针慢慢插入。如此反复操作5次,留针20分钟。二诊:患者自述针后大便次数减少。前法照施,连续针治1周,大便恢复正常,余症尽除。巩固治疗2次。
  ◎张勤:笔者治疗肩关节疼痛较多,对于惧怕针刺的首选此种方法,并加电针,留针20分钟即可奏效。
  操作:用30号或32号毫针,1。5寸~3寸,垂直于皮肤进针,急证、寒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一般采用平补平泻法。
  典型病例:张xx,48岁。1990年1月3日因急性肩痛来诊。右肩外展受限,后伸、前屈痛重。当即针双侧上巨虚,20分钟后痛减,5次后显效。
  按语:上巨虚属足阳明经,手足阳明经气相通,该穴又是大肠的下合穴,有健脾利湿,益气活血之功。治疗肩关节痛取其利湿散风之功。
  17.条口
  【取法】犊鼻穴下8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锁骨骨折疼痛
  【刺灸法】针刺
  【机理】条口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名“肩凝穴”。祖国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肩周炎的患者往往在条口穴处有明显的压痛,另外足阳明经循行过锁骨之中点,故针刺该穴对以上诸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经验】
  ◎张丽蓉等:近2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止痛效果好,并能使患者肩功能恢复。每日针1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5次显效。
  操作:用28号或30号2。5寸毫针,直刺1。5…2寸,针感可传至第二趾,得气后,令患者肩从小幅度到大幅度活动,至患肩疼痛减轻或消失,活动幅度增大或至正常,留针15至20分钟。
  典型病例:杜xx,女,53岁。1988年8月23日就诊。主诉: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个多月。患者断经2年,近4个月来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抬高、外展,活动受限,悲伤哭泣,大便干燥3…7日一行,舌下静脉怒张。曾经针灸、中药治疗无明显效果而来就诊。针右下肢条口穴,强刺激,提插捻转,患者自述针感传至足第二趾,令其患肩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活动,2分钟后患者疼痛减轻,自述左肩部轻松,活动幅度明显加大,留针20分钟,后又针4次痊愈。
  按语:条口穴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针条口可疏调阳明胃之气血,舒筋活络止痛。
  ◎欧阳群:
  此穴治疗经验由北京中医院方老传授,近30年来我用该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肩周炎及锁骨骨折疼痛,一般均能获得较满意疗效。个别病例1次治愈。
  操作:26号2。5寸至3寸毫针,直刺2。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缓慢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